原身的妆奁里收着些银角子,是原身的娘私底下偷偷塞给她,她想攒着给阿宝读书用的。交了巧心的学费,还剩下一些。木蓝想了一阵子,觉得也不能坐吃山空,就跟陈致远商量,说想在街上做点小买卖。
“先吃两年苦,等攒点钱再盘一间铺子。”她说,“生意都是一点点做起来的。”
第7章
木蓝想好了要上街做点买卖。但做什么买卖,却还没有想好。
巧心过几日就要上新学堂,得缝个新书包,再做身新衣裳。
木蓝上北街扯了些布,去了裁缝铺。拿花布做了身新衣裳,蓝布做了个斜挎的布书包。
巧心自从知道她爹娘要送她去新学堂读书后,心里高兴极了。但高兴过后又咬着嘴唇问, “娘,我去读书要花不少钱吧?”
她这是把夏桂香那天说的话,听到心里去了。
“等过两年,阿宝和巧灵也要去读书的。”木蓝说,“咱们过自己的日子。旁人说的话,不用放在心上。”
还没等巧心去学堂,原身在清和县的娘家就托人带了书信来,信里说她爹要做寿,让她回趟娘家。
于是,陈致远告了几天假,陪着木蓝和几个孩子,雇了辆驴车去了隔壁的清和县。
清和县和正源县相距不远,但山路不好走。坐驴车得走上一天,从日出走到日落。
为了不在路上过夜,他们一家一大清早带了几件换洗的衣裳,又带上木蓝自己做的寿桃,就坐上驴车出门了。
木家在清和县开着一间酱肉铺子。那时候,人人都说木家的小女儿命好。
原身前面有三个哥哥,她爹娘四十岁上得了她,真是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宝贝得不得了。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先紧着她。几个哥哥也都护着她,处处让着她,一点儿委屈也不肯让她受。别人家都是男孩儿金贵,可到了木家,事情就反着来了。
旁人都说她命好,这只是其一。其二是她和陈家的小儿子陈致远订了亲。
陈家在正源县算是大户,家境殷实,铺子田产都置了不少。但这还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陈家的小儿子陈致远读书上进,保不齐将来要考功名走仕途的。
陈致远还没成亲那会儿,他爹曾带着他去过几回清和县的木家。木家的街坊邻居见了,都说木家的这个姑爷,人品样貌都没的说,木家结了门好亲。
原身那时见了陈致远的模样,听了街坊邻居的议论,心里对这门人人羡慕的好亲事,也是极满意的。
可没想到刚嫁过去一两年,陈致远的爹就死了,陈家的家业也败落了。
从那时候起,原身的娘就整日怨原身的爹,说他当初不该把女儿许配给陈家。说着说着,又从不该把女儿许配给陈家,说到他当初就不该在路上帮陈致远的爹垫盘缠。
每到这时候,原身的爹老木都是一声不吭地听着,等她骂完消了气,就到酱肉铺子里转转。
老木上了年纪,铺子就交给了他的三个儿子打理。但他每日仍习惯去铺子里看一看。没人知道,他究竟是去看酱肉,还是躲清静。
驴车到清和县木家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清和县做寿,讲究的是‘做九不做十’,逢九才做寿。木老爷子做一回寿也不容易。木家的几个儿媳张罗着做了一桌子的好菜。有酒有肉,当然,也少不了木家祖传的酱肉。
原身的娘拉着木蓝的手摸了半天,一直说这手从小不沾阳春水,白白净净的,如今摸着粗糙了许多。又说起都是姑爷不争气,才让自己的女儿吃了苦头。
木家的大哥木臻看了眼妹妹妹夫,说“今儿难得咱家人都在,咱敬爹一杯吧。”
原身的娘这才止住了话头,又叫几个儿子都少喝点,说“明天还要开铺子。”
几个孩子都爱吃酱肉,尤其是阿宝,手里拿着个酱肘子啃得香。木老太摸了摸阿宝的头发说,“慢点吃,别噎着。你们走的时候带些回去。”说着,又给木蓝碗里夹了不少菜。
“你从小就喜欢吃咱家的酱肉,多吃点。你尝尝,还是从前的那个味儿不?”
“好吃。”这酱肘子闻着酱香扑鼻,吃起来肥而不腻,味道确实好。
吃过饭,木老太把木蓝叫到了她那屋,悄悄往她手里塞了些银钱。
“快拿着,别叫老二家的瞧见了。要是让她瞧见了,少不得又要闹一场。”
原身的二哥木勇是个老实人,但偏偏娶了个泼辣的二嫂刘香香。
木老太偷偷给过原身许多回银钱。后来这事叫刘香香知道了,就哭着说这日子她也不过了,叫婆母干脆把木家的家产都拿去贴补小姑子好了。木勇劝了她一句,脸上就留了几个手指头印子。
木蓝把银钱塞回了木老太手里。
木老太不肯拿着,又往木蓝手里塞。
这时,原身的大嫂黄惠兰进屋了。
第8章
黄惠兰愣了愣,说是她已收拾好了西房。西房是原身出嫁前住的屋子。自从出嫁后,就一直空着。
老二媳妇刘香香嫌自己住的那屋晒不到日头,冬天屋子里潮,想搬到西房去住。但木老太说那是她闺女的屋子,闺女回娘家还得住,谁也别想占了。为这事,两人吵了好几回。
木老太见是大儿媳黄惠兰,松了一口气。她就怕这事又被刘香香撞见。
黄惠兰转身关了门,上了门闩,说“娘,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接着又问木蓝,“妹妹有没有想过在正源县开铺子做点买卖?”
“你还不是心疼银钱。想打发她自个儿找营生做?” 木老太以为她是和刘香香一样,不乐意自己给木蓝银钱,有些来气。
黄惠兰叹了一口气,“娘,接济得了一时,接济不了一世啊。终归还是要靠自己才牢靠。咱家有做酱肉的手艺,要是妹妹肯学,就回正源县开家酱肉铺子,往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木老太想了想,觉得她说得有道理。自己年纪大了,总有走的一天,也接济不了她一辈子。
“木家的酱肉方子,向来是传男不传女。你要想学,我就去跟你爹说说?”木老太问。接着又叹口气说,自己闺女从小没吃过什么苦,这卖吃食得起早贪黑,不容易。
木蓝想了想,觉得卖吃食要的本钱小,而且木家的酱肉味道又好,不愁卖不出去。累是累点,但她不怕吃苦头。就跟木老太说,得回去和陈致远商量商量。
黄惠兰笑着说,“我从前也劝过你几回,妹妹这回终于想通了。你们要是商量好了打算做,我这里存了些体己钱,你先拿些去做本钱。”
木蓝没有收。
黄惠兰又说,“我刚嫁到木家的时候,你还不到我的肩膀高。你大哥疼你,我也把你当成自己亲妹子的,你别见外。”
木蓝还是没有收,这年头,谁攒点钱都不容易。要是做买卖赔进去了,也对不住人家。木蓝想靠自己,一步步慢慢来。盘不起铺子,就先摆个摊子卖。
就这样,木老爷子做完寿,陈致远先回了正源县。木蓝带着几个孩子在娘家又多住了几天。
木老太又说,让老三家的给巧心和阿宝再做几件衣裳,巧灵穿巧心的旧衣裳就行。又说,“你喜欢穿绸子的,我这儿箱子底下给你留着些好料子,让老三家的再给你做身新衣裳。”
“我刚扯了些布,到裁缝铺给巧心做了身新衣裳。”木蓝说,“不用麻烦三嫂了。”
“去裁缝铺花那冤枉钱做啥。而且还不定有你三嫂做得好,你三嫂手巧。”木老太说。
原身从小没拿过针线,嫁到陈家时,也有家里的下人做针线。所以等到后来不得不自己做针线时,就犯了愁。
木老太心疼女儿,就叫三儿媳杨秀玲替原身一家做针线。一年换季的时候做几身衣裳,托人带到正源县去。
杨秀玲手巧,针线活做得细致,一年到头针线不离手,要给丈夫孩子们做衣裳,还要给小姑子一家做衣裳。她心里也有些怨言,只是不敢说。一来公婆丈夫都疼小姑子,二来也是自己性子软,不敢像妯娌刘香香那样跟木老太对着干。只得心里委屈着,脸上还得带着笑,说妹妹不嫌弃我做的针线就行。
木蓝跟木老太说,想跟杨秀玲学针线,往后自己家的衣裳自己做。
木蓝在原身娘家住的这些日子,跟着杨秀玲学了针线,又跟着木老爷子学了做酱肉。想着巧心还要上学堂的事,也没敢耽搁太久,就要带着孩子们回正源县。
木家也有几个小孩子,巧心巧灵和女孩子们玩,阿宝则是和几个男孩子玩。临走的时候,孩子们都有些依依不舍。
木老太说,下回来的时候多住几天。又用油纸包了好些酱肉酱肘子,还去街上买了只烧鸡,叫木蓝她们带着路上吃。木老太拉着木蓝的手半天没松开,“都怨你爹,当初要不是你爹,你在咱清和县找个婆家……”
“正源县也没多远,坐上驴车一天就到。”木老爷子说,“快让闺女上车吧,别耽误了工夫,晚上到不了。”
阿宝和大舅舅家的小儿子春生玩得好,不肯跟着木蓝回。黄惠兰就说,下回去正源县的时候,带着春生一起去。阿宝这才乖乖松了手。
“我有弹弓,还有陀螺,下回你跟你娘来我家的时候,咱们一起玩。“阿宝对春生说。
木老爷子看着木蓝说,“闺女啊,这手艺爹是教给你了。但师傅领进门,你回去还得自个儿多琢磨琢磨。”他想了想又说,“这么几天,也教不了啥。你回去另起个招牌。”他把铺子的招牌看得比什么都重,这是怕木蓝没学精,砸了自家的招牌。
第9章
木蓝跟几个孩子回到正源县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中午在路上吃的酱肉和饼子,晚上她就擀了点面,做了几碗鸡丝凉面。
“这酱肉和烧鸡得赶紧吃完,如今天热放不住。”木蓝说。
木蓝又让巧心送了些酱肉和烧鸡去给隔壁的张家。张家的驴车常去十八里铺。上回巧灵生病,巧心就是搭了张家的驴车去十八里铺找的她爹。后来巧心生病,木蓝也是叫张家的人去十八里铺的时候给陈致远带的口信。
第二天夏桂香带着自家的几个孩子又来串门,来的时候正好是饭点。
“今儿吃啥?”她问木蓝。
“玉米面窝头,再切点腌萝卜条。”木蓝说。
夏桂香知道木蓝一家回娘家的事。也知道她们每回从娘家回来,都要带不少酱肉的事。那酱肉肥而不腻,酱香扑鼻,远远都能闻得到。这年头不常吃荤,酱肉吃着格外香。每回原身从娘家回来,夏桂香都要领着家里的几个孩子踩着饭点来串门。又对巧心阿宝他们说,“你舅舅家是开酱肉铺子的,你们在舅舅家的时候,这酱肉都吃腻了吧。”
夏桂香这回见木蓝说中午吃窝头咸菜,就问,“你从娘家回来没带酱肉?”
“带了,昨儿晚上吃光了。”木蓝说,“哦,对了,还剩一些送给隔壁张家了。如今天热放不住。”
夏桂香后悔极了,昨儿晚上她娘来她家,跟她说了半晚上她几个嫂子弟媳的不是。早知道,她昨晚就不留她娘吃饭,带几个孩子来小叔子家了。
夏桂香见是窝头咸菜,就说,“我想起来今儿还要回趟娘家,就不留下来吃饭了。”又说,“你把酱肉送给张家做啥?好歹留点给你侄子。阿宝没亲兄弟,这堂兄弟就跟亲兄弟一个样,往后他们弟兄两个少不得相互照应着。”
这话,夏桂香从前没少跟原身说。说是巧心跟巧灵往后都要嫁人的,嫁人了就成了旁人家的人。全福跟阿宝两个才是一家子的兄弟。因此,每回全福来,原身都是什么拿好吃的,好玩的哄着他,比对巧心巧灵还要上心一些。
“亲兄弟还有争家产的呢,堂兄弟就更指望不上了。”木蓝说。
夏桂香愣了下,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也没多待就走了。当初陈家两弟兄分家,他们家占了个带门面的大院子,分给陈致远家的是个小院子。
吃过饭,木蓝就琢磨起酱肉来。
木家的酱肉方子,里面的用料都是一些八角之类常见的调料,没什么稀奇的。里头调料的配比,才是秘方。
再有就是用料讲究。用的肉要选好的,各种调料也都要选好的。不光是要选好的,里头关键的几味调料,就连产地都有讲究。“那古人不是说,橘子长在南边和北边味儿都不一样吗?”木老爷子教木蓝的时候这么说。
木蓝出师的时候,木老爷子尝了她做出来的酱肉说,还差点火候,但也还凑合。虽比不上自家铺子里卖的,但比起街上一般铺子卖的,味道还是要好一些。
木蓝心想,这也不急。说不定清和县的口味,跟正源县的有些不同。往后这酱肉的味道,她再慢慢改进。
到了巧心上新学堂的那天,木蓝带着巧灵阿宝一起送巧心去了学堂。
巧心去了学堂,木蓝在家里做好酱肉,就挑去北街卖。
挑子的一头放着酱肉,另一头坐着巧灵,阿宝在旁边看着。
旁人都觉得奇怪,她一个卖吃食的,怎么不去南街卖,要挑到北街卖。但木蓝仔细想过了,这年头肉贵,老百姓没几个买得起的。要买,也是逢年过节买点解解馋。但北街都是商铺,且做大买卖的多。南来北往的贩货的客商也有不少。
第一回 卖,她也不敢做太多。她是中午出的摊,但一直到了晚饭的时候,还没卖光。
天热,酱肉放不住。木蓝只好把卖剩下的酱肉拿来做了晚饭,又取了些上回在夏记粮铺买回来的大米,蒸了白米饭。
“今儿是巧心第一天上学堂,咱们吃点好的。”木蓝说。
阿宝好奇地一直问巧心,学堂里是什么样。一会儿问新学堂里是不是教洋文,一会儿又问新学堂里是不是有女先生。
“我听根生说的。不过他上了学,就有了个大名,叫刘耀祖。”根生比阿宝大两岁,跟他们家住同一条巷子。往日也跟阿宝打过几回架。后来不知怎么的,两个人和好了,好得常在一处玩。只是自从根生去学堂后,跟阿宝玩的时候也就少了。
巧心笑着点点头,“教国文的是位女老师。她不是咱们正源县的人,是从省城来的。”巧心吃了口饭又说,“对了,她长得可好看了,还上过女子师范。我以后长大了也想像她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