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夫是先回自己家,还是先去给老太太请安?”走到宫门口,贾赦问道。
这还用选吗?林如海已经许久没见女儿了,自然是要先去给老太太请安了。
“我与舅兄一道。”
“那就请吧。”
******
因着贾赦先派人到府里通传了,黛玉一早就被贾母请到了春熙堂,一边陪外祖母说话,一边紧张又期待地等着父亲。
宝玉一直凑在黛玉身边,说这说那,而黛玉则是明显的心不在焉。贾母见状,微微不满,但想想林如海,她也没有多说什么。
元春坐在众姐妹的上首,冷眼看着宝玉拿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一向疼爱宝玉的她,却是丝毫没有要帮忙的意思。
老祖宗的心思,元春明白,也明白那是对宝玉最好的选择了。
但明白归明白,却并不赞同。
因为,元春太清楚自己母亲对姑母的态度了。而黛玉表妹作为姑母的女儿,在母亲心里是什么地位,可想而知。
虽然有老祖宗在,母亲不敢过于为难表妹,但说句不敬的,老祖宗又能再活几年呢?若是老祖宗去了,表妹落入母亲手中……
她简直不敢相信,表妹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姑母在家时戴她可不薄,元春实在是不忍心姑母唯一的骨血,落得个没下场。
就算抛开这些不提,林姑父看不看得上宝玉,还是两说呢。回家这段日子,元春算是对如今的宝玉有了深入的了解。
确切地说,宝玉跟她记忆里的没有两样,还是那个性子。
但喜欢漂亮丫鬟,爱吃丫鬟嘴上的胭脂什么的,在小时候还能算作是古灵精怪,但在大了之后么……那就是贪花好色了。
元春扪心自问,如果能选择,她是不愿意嫁给这样一个贪花好色的夫婿的。
正胡思乱想间,有丫鬟打起了帘子,伴随着通报声:“大老爷和林姑爷来了。”
黛玉激动的身子前倾,眼睛紧紧地盯着门口。其余人也都不说话了,等着两人进来。
不多时,贾赦便领着林如海进屋,一起拜见贾母:
“儿子给母亲请安。”
“小婿拜见岳母大人。”
贾母表现的很是激动:“好好好,快起来,快起来。”
“多谢母亲。”
“多谢岳母。”
贾母招手让黛玉过来:“来,玉儿,快来见过你的父亲。”
黛玉上前,含泪拜道:“女儿拜见父亲。女儿不能尊前侍奉,实在是不孝至极!”
“我儿快快请起。”林如海急忙扶住,上下略一打量,便觉得女儿又清减了,心疼不已。
黛玉问道:“父亲一路还好?”
林如海道:“我走的是水路,一路风平浪静,安稳得很。”
黛玉连连道:“那就好,那就好。”
父女二人正说着话呢,有贾政的小厮在门外求见。贾母叫进来一问,那小厮便道:“二老爷听说林姑爷来了,便请林姑爷到书房一叙。”
林如海神色一顿,私心里是想和女儿多说几句话的,但贾政专门让人来请了,他也不好不去。
“岳母,既然二舅兄有情,小婿便暂且告退了。”
贾母倒是很乐意让林如海和贾政亲近,乐呵呵地说:“去吧,去吧,你们兄弟,总要相互扶持才好。”
林如海垂着头应道:“岳母教诲的是。”但心里怎么想的,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一旁的贾赦是暗暗发笑,心道:老二还是一如既往地没眼力见儿。还相互扶持?林妹夫这会儿怕是要烦死他了!
作者有话要说: 推荐基友的萌文:
《不要喵弟弟》by朱大概
撸猫是个技术活
第252章 薛宝钗(四十六)
林如海这会儿, 的确是要烦死贾政了。
从前他与贾政通信的时候,也没发现贾政这么话里有话,句句深意呀?
听听,听听, 什么叫做“大哥只是为人冲动, 说话直来直去, 其实心是好的, 林妹夫不要和他计较,多担待则个”?
这要是不明就里的,猛不丁听见这么一句, 定然是要以为他对大舅兄有什么不满呢。
这个时候, 林如海就觉得, 大舅兄哪怕是拿话噎自己的时候, 也是无比的顺眼。
——至少, 人家说话直来直去, 不这么没水平的拐弯抹角啊!
“二舅兄说笑了, 大舅兄为人直爽, 小弟一向知晓,又有什么好怪罪的?”林如海的笑容有些假, 贾政看出来了。
但他一向自我感觉良好, 并不觉得林如海是因为自己变了脸色, 一定是贾赦说话不过脑子, 得罪了林妹夫。
于是, 他就更起劲儿的编排贾赦。
林如海觉得牙有点儿酸。
说实话, 贾政自以为编排的很是隐晦,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宽宏大度,还有贾赦的不学无术。两厢对比, 一定会让人觉得他是一个友爱兄长的好弟弟。
熟不知,在林如海眼中,他那点儿小心思,就像秃子头上的虱子一般,简直是一目了然。
这官场上尔虞我诈,正话反话话里有话,绵里藏针指桑骂槐……林如海什么样的人没遇见过?什么样的阵仗没经历过?
可是,像贾政这样蠢的清新脱俗,还蠢而不自知的,他还真是头一次遇见。
原本,林如海还觉得,贾政不顾他与女儿多时未见,让人请他来书房,是有什么要事要商议。不想他翻来覆去的,不是在夸自己,就是在贬低贾赦。
这个时候,林如海正是对贾家两房的感官完全颠倒的时候,贾政还来这一出,林如海实在是不愿意陪他耗着了。
“二舅兄,小弟自昨夜起便不曾有片刻休恬,实在疲惫,这就告辞了,请舅兄恕罪。”
礼貌的话语,意思却很是直白。因为,林如海算是看出来了,就贾政这自说自话的劲儿,自己若是不说的直白点儿,别指望他能听出来。
书房里有一瞬的寂静,贾政尴尬又羞恼,脸颊一直红到脖子跟儿。
“既然如此,政就不打扰林妹夫休息了。”
林如海拱了拱手,便返回老太太的院子,要接女儿回家住几天。
贾母不知贾政书房里发生的事,还想着让他们郎舅二人多处处,也好多几分情分,日后让林如海帮衬小儿子。
于是,她便嗔怪道:“你那府里多时不曾住人,临时收拾的,哪有现成的舒适?听我的,你就在家里住下,也好陪我老婆子说说话。”
若是在从前,林如海哪怕心里不乐意,也不会弗了岳母的面子。可在见识了岳母的偏心之后,林如海对她的感官就不怎么好了。
这就像是白纸上的黑点儿,让人一眼看上去,就忍不住盯着那一点儿看。
这事错就错在贾母往日里在他这里的形象太好了,猛然让他发现:哦,原来根本不是这回事呀!
然后,他就会忍不住重新审视自己的岳母,方方面面的审视。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这句话从古至今都适用。
若是一个人诚心要挑另一个人的毛病,那是怎么都能挑出不对来的。所谓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也就是这么来的。
而林如海如今对贾母,就是这样。
这话若是不多想,那就是老岳母在关心女婿。可是仔细一咂摸,林如海就品出了其他的意思。
——让我留下,怕不是陪您说话,而是陪二舅兄吧?
不得不说,虽然他猜得半点儿不错,多心却也是真的。
林如海实在是怕了贾政了,自然不愿意留下来再受荼毒,当下便婉拒了:“家里的老管家早些时候便开始收拾了,家里一切都好,岳母不必担心。再者说……”
他见贾母还有要劝的意思,话锋一转,又道,“我此次来京,带来了敏儿的牌位,玉儿总该祭拜一下她的母亲。”
此言一出,贾母立刻就闭嘴了。
她这一生,儿女三人,虽然最看重的是次子贾政,但女儿贾敏也曾是她的贴心小棉袄。女儿早逝,让她白发人送黑发人,本就让她十分伤怀,又怎么会拦着外孙女祭拜女儿?
“罢了,我也不拦你们了,只要你走的时候,别忘了再来看看我老婆子。”贾母说着,想起早逝的女儿,忍不住落泪。
众人急忙劝慰,贾母拿出手帕擦了擦眼泪,对宝玉道:“你去送送你林姑父和你妹妹。”
林如海刚升起的那点儿感动,瞬间就没了踪影。
——这是刚应付完贾政,就又把宝玉推过来了呀!
想到贾赦给听的信里说的,贾母一力促成双玉的婚事,甚至在女儿刚来的时候,是和宝玉一起住在碧纱橱里的。还是后来大房掌了家,大嫂子邢夫人觉得不像样,当众提了出来,这才给黛玉单独安排了一个院子。
想到这些,林如海心中队贾母的那点儿孺慕之情就更淡了。
——岳母或许疼爱女儿,可对外孙女的爱屋及乌,肯定是比不过亲孙子的。这是人之常情,林如海能理解。
可理解不代表谅解。
二嫂子王夫人摆明了是不待见黛玉,那可是贾宝玉的亲娘。若是贾母的心思真的成了,黛玉后半辈子,岂不是就要在王夫人的磋磨下讨生活?
黛玉是他的女儿。任是哪个父亲,知道自己女儿在未来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就被人刻意绑到了某个男人身上,都会愤怒的。
因此,尽管宝玉十分殷切地一直送到了大门口,林如海对他,始终淡淡,让他很受打击。
黛玉看在眼里,一直没有说话,直到上了自家的马车,才问父亲:“爹爹不喜欢宝玉?”
林如海皱眉,给宝玉下了定语:“贪花好色,不学无术。”
这个时候,因着林如海还在世,宝玉并没有成为黛玉唯一的寄托。再加上,她年纪也还小,对宝玉的感情,充其量就是一个说得来的表哥罢了,自然不能和父亲相比。见父亲不喜欢他,黛玉心里便打定了主意,日后对宝玉要疏远一些。
如今这里没了外人,林如海便迫不及待地问起了女儿这两年的生活。
黛玉并不是那等挑三拣四的性子,只是说:“外祖母家的规矩,有许多和咱们家都不一样。女儿既住在这里,少不得要一一改了去。”
她说的轻描淡写,林如海听的却是心疼不已。
女儿离家的时候才多大?就要学会察言观色了。从前在家的时候,夫妻二人对她一向千娇百宠的,哪里会想到,女儿也会有这么一天?
但想想自己已经时日无多,日后女儿就要独自面对一切了,他到底把那心疼的话咽了回去,只是摸了摸女儿的头发,笑着赞道:“玉儿长大了。”
******
林如海还没有离京,江南官场就因为他遇刺的事掀起了一阵动荡。
因着吴大人听了林如海的建议,一个活口都没有留,也就杜绝了圣人和老圣人因此时产生摩擦的可能。
对此,圣人自然是很满意的,虽然没有明着夸奖,但吴大人跟随圣人多年,自然察觉到了圣人的心思,不由对林如海的感官更好了。
既然刺杀这回事,是绝对和老圣人没关系了,就总得找一个背锅的。
而圣人,选中了老圣人的九皇子,也就是忠敏王。
若是在往日,老圣人定然是要出面保自己九儿子的。但如今圣人精力不济了,再加上有些心虚,就没有理会甄太妃的哭诉,任圣人把此事栽在了忠敏王头上。
老圣人原想着,就让圣人出出气,也是有意缓和父子二人的关系。但圣人可没有见好就收的意思。
他直接就顺着忠敏王,把甄家给牵连了进来。
甄家就是老圣人在江南的耳目,老圣人一下子就急了,急火攻心,当场便吐了一口血,摇摇欲倒。
圣人一看,立时便给这事定了性:“甄家实在可恶,父皇息怒,儿臣一定会给父皇一个交代的。”
然后,老圣人就彻底气晕了过去。
这世上的事,往往就是一步错,满盘皆输。
老圣人这一晕,就给了圣人时机。反正等老圣人醒过来,一切都尘埃落定了。
老圣人还能如何呢?
他明显得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已经不行了,总不能在这个时候再拆儿子的台,影响儿子的威信吧?
从前是他身体好,自然不服老,不愿放权。如今他已经没精力再管事了,也没有心力再立一个皇帝了。
再者说,这几年圣人的努力,他也看在眼里,觉得这个儿子虽然比不上自己静心培养的太子,比其他儿子却是强得多。老圣人对圣人,还是比较满意的。
既然如此,那就这么着吧。
这长达七年的二圣之争,也终于有了胜负。朝中大臣无论是哪一派的,都松了口气。
——总算是有个头儿了。
往后,咱们也能安心效忠一个主子,再不担心随时可能翻船了。
第253章 薛宝钗(四十七)
甄家的倒台, 对薛家的影响极大。
几乎整个金陵都知道,薛端是王家的女婿。而王家的根基是,这些年随着王子腾在京中站稳脚跟,已经逐渐挪到京城去了。金陵的王家之所以还能做护官符, 靠的其实是甄家。
王家的老太太甄氏, 就是甄家的近支嫡女, 曾经在甄家嫡系的老太太孙氏膝前教养过几年, 如今甄家的家主甄应嘉,对这个姑母也颇为敬重。
薛端为了让薛家在金陵站的更稳,没少孝敬甄氏这个岳母。
薛家巨富, 引得不少人眼馋。前来处理甄家事务的人, 就想趁机在薛家身上咬下一口肉来。
薛端虽然以贾家和王子腾让那人有所顾忌, 但为了不让那人回京之后在圣人面前乱说, 也很是破了一比财。
而后, 为了不再招人眼, 薛端趁机做出薛家元气大伤的样子, 缩减了家中的许多用度。
薛家的财富, 除了他们自己家的人,谁也不知道有多少。但薛家的日子过的一向奢靡, 却是金陵许多人都知道的。
这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特别是江南的富商, 最是爱面子, 但凡还能支撑, 就绝对不会缩减用度, 让人看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