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同人]红楼之贵妃是个小花精——香溪河畔草
时间:2020-12-10 10:01:56

  忠靖王阴谋窃国的罪行暴露,即刻就是塌天大祸。
  忠靖王没有大义灭亲的勇气,又怕罪行暴露之日,大夏倾覆。
  这般把自己生生的逼病了。
  忠靖王自以为巧妙,责骂王妃无能废物。
  忠靖王妃之所以病症反复,一直不见起色,一是她自己有心病,二是忠靖王下了黑手,他改了王妃处方的剂量,让忠靖王妃不死也不活的拖着。
  元春再等,忠靖王妃若是前来举报,她自己还有忠靖王府子嗣,还有一线生机。
  若是抱着侥幸之心,她离开之前,会指点水泽将之铲除。
  不灭杀,丢去山西采煤炭还是可以。
  荣亲王妃见元春沉默,以为元春担心忠靖王妃,隧道:“四嫂不用担心,出宫后臣妾就去探望忠靖王妃。”
  元春颔首:“嗯,告诉她,需要什么药材,只管到太医院找去。”
  翌日,荣亲王妃进宫找了敏太妃告状,言称责骂她不务正业,却把一个通房丫头送去女子太学读书。
  十三满肚子苦水,那丫头是侧妃的远房表妹,家里败落投亲来的,侧妃为了争宠,把她充作丫头在书房伺候。
  他稀里糊涂把人办了。
  十三什么女人没有,怎么会要这等尴尬人。
  这才把人当成亲戚送去女子太学,等事情过去了,给她说门亲。
  敏太妃一顿臭骂:“这就是你宠妾灭妻的后果。”
  十三就跪下了:“母妃言重了,王妃自己疏远儿子,不给儿子留门,儿子去了也给儿子赶出来,并非儿子宠妾灭妻。”
  敏太妃惊讶的看着荣亲王妃。
  王妃冷哼:“谁稀罕你月月来应付差事?我是王妃,不需要人可怜施舍,恶心人呢?”
  敏太妃很同情儿媳,挥手道:“你去吧,既然儿媳在府里不开心,她高兴做什么就做什么吧,你那府里也不却女人。”
  十三当着太皇太后与皇嫂被骂了,还笑盈盈应承:“都听母妃。”
  荣府内亲王妃却不给面子:“我今日陪着母妃说话,不回府了。”
  十三也不恼:“那你好好陪伴母妃。”
  荣亲王妃得了敏太妃的尚方剑,跑来跟元春商议太学的事情。
  她对太学抓得准,她不懂得教学,她的利益是如何给太学创收,让太学能够长久的兴办下去。
  元春很尴尬:“怎么闹成这样,十三弟还以为是我挑唆呢。”
  这么隐秘的事情被当面说破了,实在太尴尬。
  荣亲王妃道:“这与四嫂什么相干?”忽又噗嗤一笑:“也相干吧,若没有四嫂您撑腰,我估计还是会跟他们周旋下去吧。
  如今有四嫂撑腰,水潡也得力了,不是谁想掐就掐得住了,我就不想忍了。”
 
 
第307章 
  女官招考在六局宫正司举行, 二月初八开考。
  鉴于女子的体力,考试分为三天,每天完成一篇文章, 考试前公布试题, 都不是书本上的东西, 也不怕有人作弊。
  考题也无法泄露,除了元春,无人知道考题。
  考生虽然不能随便闲逛, 却能够自主去御膳房用餐, 也能相互交流。
  因为是招考妇女部女官, 黛玉是主考。
  原本拟定招手三十六名女官,除了黛玉已经聘请薛宝琴、迎春、惜春、贾蕙、贾萱、张家少奶奶, 余下三十名女官将在报名者中间产生。
  女官报名来年龄是十三岁以上。
  六十名考生挑选三十名, 录取面很大。
  这也是没办法,一百二十名考生,其中有一半是六岁至十一岁的蒙童, 岁数太小了,再能干也不宜做官。
  黛玉之前觉得有些意兴阑珊,二选其一, 有矮子里面挑将军之嫌疑。
  考卷收上来之后, 黛玉改变了想法,六十分考卷似乎个个有可取之处。
  黛玉道:“这倒是很难抉择了, 难得他们有勇气参加考试,若是落选, 怕是要受打击。”
  元春看这一份来自江南富家女的试卷, 她回答报考女官的目的写道:掌握自己的婚姻自主权, 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她报考女官, 就是不想让嫡母拿她的婚事,妹妹的婚事,给嫡出兄妹们铺路。
  她不想给人做妾,像她母亲一样被嫡母打压,被人看不起。
  却是她嫡母想把她送给高官做妾,替家里的生意保驾护航。
  她为了能够取中,甚至下面问卷,是否能够服役三年的答案写道:她愿意学习宫正司范宫正,终身伺候太后娘娘。
  元春从这试卷上面看到了蓬勃的朝气,也看到了这位姑娘恨不得生而为男的郁闷。
  元春点着试卷:“保证服务三年者有多少,把这个作为初选的标准。”
  三年一任,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如今大月朝因为皇室与贵族的影响,许多百姓基本默认了女子十八岁,男子二十岁成婚的风俗。
  这也是元春为后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也有嘉和帝与德妃的功劳,他们前后脚走了,皇室后裔守了五年孝。
  无意之间,把皇室的婚龄拔高了五年。
  如今皇室中女子二十岁成婚都不觉得丑了。
  从前二十岁的姑娘不出嫁会被人笑话。
  而且,元春也提议将大月朝十六岁不成婚,惩罚父母的律法提高到十八岁。
  只是眼下这项律法尚未通过。
  所以,有元春这个太后支撑,十三遂至十五岁的姑娘,对于为官三年根本不排斥。
  这般初选之后,还剩下四十名。
  元春逐一看了这四十人的书法,再看他们报考的目的与理想,将提到过服役结束后,请求太后替她们立女户者留下来了。
  这样的试卷有四份,看了籍贯,全部来自江南地面的富商庶出千金。
  这说明一个问题,江南女子比真正来自农家的女子胆子大,有主见。
  或许她们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对于家族的归宿感比较弱。
  这种对于家族来说,会被骂不孝白眼狼。
  元春却喜欢这种有主见的姑娘。
  生而为人,众生平等。
  凭什么一个家族的姐妹,庶出就要提嫡出做出牺牲,不愿意被当成牛马买卖就被责骂白眼狼?
  论说四十人全部留下也可以,多十人,一年不过多了六百两俸禄。
  然,没有规矩不成为方圆,懿旨也是金口玉言,不能朝令夕改。
  必须刷下十人。
  第二次用书法为尺子。
  说实话,除了京都庶出闺秀,江南富商千金与宁家千金书法,不能称其为书法。
  书法好的大家闺秀,人家不愿意族出头的椽子。
  虽然百官同意了女子科举,但是,朝中暗潮一直没有平息过。
  大家的心里都是在猜测,只看陛下跟太后的模子情深能够维持多少年,一旦太后与陛下分崩离析,妇女联合部只怕就要寿终正寝。
  黛玉再次用书法衡量,真正是矮子里面挑将军。
  然后二取之一的时候遇见了一个特例。
  字迹稍微好点姑娘,没有独立的意识,字迹差点,甚至写了错字的一个却明确表达了对于身为女生的怨恨,也表达了对于独立自主,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的神往。
  没有自主意识这位来自农家叫窦巧娘,看得出来她得到兄长关爱,她有个读书的兄长,说服了父母,同意她前来投考。
  这位农家姑娘写的理想就是学了本事,长了见识,回乡后兴办铺子,供给自己的兄弟读书中举,光耀门楣。
  她不觉得自己出息了,做了女官是光耀门楣。
  下意识觉得女子比男子卑贱。
  对于身为女子受到不公平待遇产生怨怼,极其希望能够强大,能够独立自主这位姑娘是私塾秀才之女,她母亲刺绣供给父亲中了秀才,反头来,祖父母与父亲不感激,用她母亲刺绣的银子纳妾生子也罢了,还抬举小妾,打压她母亲。
  因为她母亲长期刺绣坏了眼睛,不能再刺绣了。
  这回更是要让她嫁给一个打死老婆的恶棍,换取二十两银子的聘礼。
  她母亲因此拼了性命不要要告官,最后,自动下堂,给小妾腾位置,换取了这位余姑娘上京投靠太学。
  她是到了京都,知道了招收女官的消息,马上就投考了。
  她倒是没有一辈子不成婚做女官的要求,她希望能够强大起来,保护她的母亲,让她母亲安居乐月,含饴弄孙。
  她还希望能够暴露她父亲宠妾灭妻,忘恩负义。
  因为她外公是父亲的恩师,他父亲的私塾原本是外公所有。
  结果,外公仙逝不到三年,她父亲就反噬,休妻下堂。
  她母亲还不准她宣扬她父亲之恶,说如此会毁掉她自己的名声与一辈子。
  元春与黛玉同时为难了。
  头一个姑娘没有当家做主的独立意识,然而她身心平和,家庭幸福。
  只要有人引导,未必不能觉醒,为女子崛起做贡献。
  且她能够要求读书,走出山村,也是莫大的勇气。
  她的思想是千百年来的习俗形成,也不能责怪。
  后一个姑娘思想激进,有主见,只是心怀怨怼不平,就怕这种怨怼会影响她的心性,不能对人对事做出正确的判断。
  黛玉也道:“这位考生心怀仇恨?”
  元春却道:“但是,你看见没,她没有说终身为女官,她说要保护母亲,让母亲含饴弄孙,安享晚年,这说明她心中有爱,渴望幸福。”
  黛玉笑道:“她母亲不许她宣扬父亲侄忘恩负义,她却把父亲之恶送到太后娘娘面前,她父亲前途堪忧啊。”
  元春颔首:“这位秀才的确不宜为官,不能善待恩师之女,不能善待有恩的原配,能奢望他善待百姓?一个小妾都能左右他的思想,绝不会成为一个为民做主的清官。这份试卷的内容不要外传,这个朝代必定仁孝治国,传出去,对她作为女官也有妨碍。”
  至于那位父亲,元春懒得管了,这样的心胸眼界,不可能走得很远。
  黛玉挑眉:“取这位余秀英?”
  元春颔首:“做女官需要毅力与棱角,她母亲上京来了,也需要这五两银子的俸禄安家落户。那位罗姑娘去太学学习几年吧,她不是想写成一技之长,回乡兴办实业吗,到时候若是表现好,安排她去惠民署供职。她性格平和,做生意和气生财,这是她的长处。”
  事后,元春召见了取中的三十位女官,给予鼓励。
  然后,把她们交给范宫正进行短期培训,做女官经常要出入宫廷,宫廷礼仪需要修习,免得被人攻击,或者惹了不该惹的麻烦。
  元春临时添加一个附加条件,陪读陪考之人,可以去南苑的各种做个应聘差事,南苑优选安排女官家眷。
  惠民署有侍卫,有胡园林守卫,比住在外面安全,也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这其实就是给余秀英开方便之门。
  她自己是搏命之人,也喜欢敢于搏击之人。
  余秀英与她母亲就是这种敢于搏命之人。
  这一条之前并没有,江南来的富家千金女,家里在京都就有居所,有丫头老妈子,哪里需要差事。
  农家来的考生,为了节约银钱,考生上京听从衙门安排,坐的是惠民署安排的车架,家人根本没人进京陪同。
  这些年,太后贤名远播乡野,在百姓心中犹如救苦救难的菩萨。
  太后娘娘兴办的惠民署,得到百姓信任,觉得把姑娘交给惠民署的女官,十分安全。
  像是窦巧娘的兄长进京来了,他是来读书,最多给书局抄书赚钱,再不会去南苑做工。
  南苑的先生多是义务教学,他去了没有入息。
  京都许多闺秀不愿意出头做官,却愿意去南苑教授那些孤儿们读书,在太后面前耍好感。
  陛下眼下尚未指婚,京都的贵女都有机会。
  并非人人都如贾代善这般,不愿孙女进宫。
  多数是贾母王氏这种,希望姑娘飞上枝头。
 
 
第308章 
  这位余秀英得知六局主动安置自己的母亲, 顿时有些呆愣,她自小到大,因为外公原本是逃难到了青阳, 亲族失散, 母亲单丝独线,外家没有助力,父亲磋磨他们母女, 无人伸出援手。
  他外公的其余学生, 在她求救的时候, 还说她小题大做,女子迟早嫁人,父母之命不能违背。
  她心里还真怨,怀着恨。
  孰料, 到了惠民署,到了京都,却一切顺遂, 不时有人对他伸出援助之手。
  惠民署让她母亲做工代替食宿到了京都,而今, 六局又替她安置母亲。
  这个姑娘倔强冰凉的眼眸终于染上了暖意。
  她母亲拍拍她的手:“我就说了, 这世上有好人。”
  三十个脱颖而出的女官正式开始培训, 上午学习宫规律法, 好几个女子读到有关女子权利修改的律令之时, 无不拍手叫好,受到范宫正打手十板的处罚。
  这些女官除了学习宫规还要被紫云卫训练走路。
  女官可是个体力活,若是连简单的训练都抗不下来, 也要被淘汰, 前面被刷下的十人, 也在参与训练,等着替补。
  所以,四十名少女卯足了尽头,力争上游。
  二月十二,这般女官尚在紧张的培训中,太学正是开学了。
  元春亲自替女太学制定了服装,根据白衣书生,脱下蓝衫换紫袍这来给句话,女学生同意两套校服,一套白棉布的书生袍,一套蓝色的书生袍。
  头上统一佩戴文生方巾,不许珠翠满头。
  不爱穿校服,想要穿戴绫罗绸缎,满头珠翠的贵族小姐,允许反悔,退学处理。
  太学是免费的官学,学生就要有学生的规矩,想穿漂亮的衣服,可以回家。
  再者,漂亮衣服还有一个途径,参加紫云卫。
  紫云卫可以穿紫色的飞鱼服,也可以参加女官考试,女官的服饰可以绣上梅兰竹菊的图案。
  女校的教习,无论男女,一律统一服饰。
  即便是荣亲王十三爷去授课,也要穿戴儒生袍。
  这一规矩作为校规,表挂在墙上游廊上。
  开学后,所有班级都有条不紊。合适的女官短缺,女子太学国学算学,有国子监支持,农学不有户部支持,医学部有太医院支持。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