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裕妃升职记——华卿晴
时间:2020-12-22 07:06:52

  玉荣这一问。
  小桂子回道:“多谢娘娘记挂了。只是一个平常的小子,读书不甚的上进。奴才也是头疼的紧。”
  小桂子是真头疼。
  这养子是从自家宗族里过继的。
  至于从亲兄弟那儿过继?
  不存在的。
  小桂子会进宫里。这便是家里的长辈卖了他。
  他虽不会记恨,可到底还明白的。
  这过继来的儿子。
  那真有了血缘的亲爹娘呢。这养爹在亲,那里面的纠葛啊。还是麻烦的。
  谁让法理啊,也在顾及了人情伦理。
  小桂子挑的养子,就是亲爹不在了。
  一个宗族里的近亲侄子。
  一个小娃娃,没爹没娘了。这族中吃百家饭,也是可怜的。
  毕竟,小桂子的家人长辈都能卖了他。
  可想想,他这族中的情况,也不怎么样。
  小桂子是在宫里起来了。
  如今是有身份的人。
  他对家族那边,反而捏得紧。
  家里给些钱财,买些田地给予家中。
  然后?
  自然是差了人看得紧。
  让这些家人来京都?
  不存在的。
  在地方上。
  家里的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还不可能惹了什么大祸事。
  真来了京都?
  京都落一块瓦,那砸了人,可能都是一个官。
  京都这地方,最不缺富贵人家,最不缺豪门世族。
  小桂子的家中亲人,还不来京都趟了混水的好。
  小桂子做的,就是差了心腹,让人查了族中的情况。然后,挑好了想过继的养子。
  一通操作。
  他是直接与族长之间暗箱把持。
  给族长与族老们一些利益。事情是非常顺利的。
  要说有什么人不满意?
  只有嫡亲的兄长与爹娘不满意。
  为何?
  因为小桂子挑了养子时,宁肯要了无爹无娘的族中从侄。
  都不愿意挑了嫡亲的侄子。
  这就是亲疏远近里,这是没分一个清楚。
  “本宫记得你那养子,比五皇子大五岁?”
  玉荣让小桂子这心腹挑了养子,这是当初的承诺。
  玉荣上位后,自然也是给兑现了承诺。
  小桂子能得了一个养子。
  玉荣在正统帝那儿,都当笑话一样的提过一回。
  只是顺带一句。
  正统帝不在意。
  玉荣当是有事儿,没瞒了皇帝。
  也便是顺带一句后,再没提过。
  “回娘娘,那小子确实比五殿下大了五岁。”
  小桂子肯定的回道。
  “够壮实的小郎?”
  玉荣笑问道。
  “农村的土娃娃,吃好穿好,自然长得壮实。”小桂子能出宫歇息时,一定会回了京都的小宅。
  那是小桂子的私宅,他那养子就是住了小宅里。
  目前年岁小,就是一个小童。
  论读书?
  真没天赋。
  不过,瞧着还是有点儿习武的能耐。长得够壮实,打好底子,又一个武刀弄棍的。
  “学文学武,不需得多好,到底还要有了底子才成。你想给养子谋一个前程,没学到本事不成的。”
  玉荣小小的提点。
  “也不求太多。命数搁那儿,奴才就盼着养子将来能讨一口饭吃,就足了。”
  小桂子倒是挺随缘的样子。
  “你是本宫信任的。你那养子好好培养,若真有能耐,能入了眼。等逸哥儿去进学时,你领进宫来一趟。如果得了圣上的眼缘,本宫就许了你那养子做逸哥儿的伴读。”
  玉荣给了小桂子一个大大的空头支票。
  能不能兑现?
  玉荣不保证的。
  只能说,小桂子的养子真的不错。
  那么,她不介意在皇帝跟前提一提。
  为何?
  其时,也是小桂子一直够忠心。
  逸哥儿的将来有兄长在前。
  一个亲王爵位顶顶能到手。逍遥王爷嘛,伴读什么的名额,倒不必掬了王公大臣们的子孙。
  有一个懂得侍候人的狗腿子没什么不好的。
  在玉荣想来。
  小桂子的养子,能学得小桂子的忠心即可。
  其时,这何尝不是玉荣想表示给一些人看的。
  瞧瞧,逸哥儿,她真没甚培养的心思。就想小孩儿平安的长大。
  “奴才替自家的小郎谢娘娘的看重。”
  小桂子在此刻,那真是跪头了。
  哪怕只是一个机会呢。
  真能做了皇子伴读,就是祖上冒青烟。
  能不能成?
  想一想养子。
  小桂子在心中暗戳戳的下了决断。
  回去就找了师傅,一定要好好的培养了养子。
  练,就是努力,死力的练。
  学武,一定要学。
  学文,也不能落下。
  毕竟,哪一个皇子伴读,就没有纯粹的武夫。
  秋,天气宜人。
  寿康宫。
  皇太后与武嬷嬷聊了朝堂上的事情。
  为何?
  因为有人进宫,来求了皇太后,求了皇后。
  这些诰命们,都是来吹一吹风向的。
  朝堂上。
  慕容国舅的告发,引了宣然大波。
  藩王们被镇压了,没想到啊,还有人不服气。
  皇陵那儿,已经被废成庶人的皇帝兄长,这一位前废郑王居然还敢兴风做浪?
  这一回,慕容国舅首告。
  一下子还拿住了人证物证。
  这事情闹的大发了。
  毕竟,这想一想都明白,这里面肯定牵连甚广的。
  谁与藩王勾连。
  废郑王能兴风做浪,有谁在后面是帮凶?
  想一想,这事情就小不了。
  于是,一波一波的诰命入宫,这瞧着来请安,实则就是想探一探宫里的口风。
  皇太后是恼了。
  于是,闭了寿康宫的宫门。
  倒是坤宁宫那边,还是挺热闹的。
  “哀家可不想人扰了清静。”
  皇太后不想掺合。
  天子什么态度?
  皇太后没老晕眼。皇太后还是看得明白。
  天子想借题发挥。
  这时候,谁去挡道,谁就是天子的敌人。
  “哀家想不到的,就是皇后倒是胆儿大。”
  皇太后的话里,还是意味深长的。
  “瞧着皇后娘娘的做派,也是有计较的。”武嬷嬷禀了消息,说道:“最近宫外面,鉴宝阁的生意,可谓是兴隆的紧。”
  “那鉴宝阁是内务府办的。这内务府挣的钱子,可是入了圣上的小金库。皇后娘娘敢做的事情,想来是得了圣上的默许。”
  武嬷嬷是越说,越觉得有理。
  “鉴宝阁。”
  皇太后念了念,然后,说道:“嗯,嬷嬷你的话有道理。圣上看着富有四海,福泽天下。到底皇家内库的银子,也是有数的。”
  “哀家瞧着,天子是满意皇后的。凭着皇后一心一意给天子捞银子,一门心思为天子着想。天子的眼中,皇后就是一个好。”
  皇太后不傻。
  满宫的女人,一个个都花销了皇帝的银子。
  就是皇后一心补贴了天子。
  这等皇后,哪能不好的。
  便是皇太后做了中宫的那些年。
  那时候,也没耿皇后搂银子的本事。她当年,占了一个贤惠。
  耿皇后如今呢?
  也是贤惠名声响亮,这是皇帝开口称赞的。
  谁敢跟皇帝对着干吗?
  当然没傻子。
  “秀秀,你瞧着贤哥儿如何?”
  皇太后突然转了话题,把话问到了侄孙女这儿,说道:“说说你对你这位皇家表哥的看法。”
  “回姑祖母的话,表哥是皇后娘娘生的长子,是正紧的中宫嫡子。上书房的师傅们全是夸赞,满宫上下就没一个说了表哥的坏话。秀秀年少,在秀秀眼中,表哥也是一个极好的。”
  武秀秀把态度摆了出来。
  “你这表哥的名声是好。”
  皇太后点点头。
  “就是太好了。东宫的太子不安心啊。”
  皇太后又不瞎眼,哪看不出来,东宫太子对三皇子的态度真是忌讳的紧。
  “不遭人嫉妒的是庸才。”
  武秀秀回了一句。
  “你这话,说的妙。”
  皇太后夸了一句。
  “那秀秀你呢,你可准备好了,你也要做了遭人嫉妒的人儿?”
  皇太后问了话。
  “秀秀不怕。”
  武秀秀肯定的回道。
  “记着你的话,你可说了,你不怕的。”
  皇太后也是回了一句。
  对于三皇子嘛,皇太后是看重的。
  祖孙感情真深厚。
  到底皇太后抚养了三皇子长大。养恩搁这儿摆着。
  娘家,真能搁开不管?
  皇太后做不到的。
  可是,皇帝那边的态度?
  又是如何呢。
  皇太后要考虑的是皇帝的态度。
  瞧着皇帝默许了武秀秀入宫。
  可这不代表了,皇帝就默许了一定给武秀秀一个三皇子妃的身份。
  有时候,皇家翻脸无情,那是真翻脸。
  只要利益的需要。
  寿康宫的皇太后有考量。
  坤宁宫。
  玉荣与正统帝一起用了午膳。
  一起的,还有贤哥儿、礼哥儿、逸哥儿三兄弟。
  正统帝心情不错的样子。
  午膳后,正统帝还是关心了三个儿子。
  倒不急着考校了贤哥儿、礼哥儿的功课。毕竟,孩子们还要午歇些小刻时辰。
  于是,正统帝一挥手,放了两个儿子离开。
  他呢,是与皇后一起哄一哄小儿子。
  “明个儿是逸哥儿的周岁宴。一切可妥当了?”
  正统帝问一句。
  “圣上放心,一切皆是妥当了。”
  玉荣笑着回了话。
  “瞧瞧,朕的小五都要满周岁了。”
  正统帝心情不错的。
  当然,马上要周岁的逸哥儿。
  现在会午睡的。
  有着父皇、母后的哄,小孩儿很快就是呼呼睡着了。
  玉荣把孩子交给奶嬷嬷。
  于是,帝后二人就是一起说些小话。
  “朝堂上的事情,朕起了波澜。其目的还是为了皇室的安稳。”正统帝说了一个开场白,然后,又道:“倒是辛苦梓橦你了,为了此事,又是联络各方。还是让鉴宝阁举办了一场鉴宝会,又为朕揽了一大笔银钱。”
  “这是一些善心人的善举。哪是我的体面大,本事好?是这些人看了圣上的颜面上,给了鉴宝阁一个机会。这些人在圣上这儿,卖了一个好。”
  玉荣笑着说道。
  鉴宝阁。
  这已经越办越大。
  目的?
  当然是为了搂银子。
  就是这么简单。
  南来北往的,各地的宝物在这里混聚。
  真当这些全是善心人?
  不过是看了皇家的这一块牌子。
  “那也是梓橦你辛苦了。朕就是做拥你的一片基业,享受了这一份富贵。”
  皇帝得了好,也不介意夸一夸皇后。
  “圣上,你这夸,我就受了。”
  玉荣笑道:“要说做的好?还是不够的。”
  玉荣看的淡然。
  她的内务府,还是新开章。
  鉴宝阁靠着玻璃与镜子是真挣了钱。
  可这些也不过是天下财富的一小部分罢了。
  这一部分揽的财富。
  是她的本事吗?
  当然不是了。
  那是内务府的能耐。
  至于皇家邸报,目前瞧着运行的还好。
  要说挣钱?
  也不挣钱,只能平衡收支。这目前真正运行的好处,那是争了舆论。
  特别是在皇帝赏给兵卒们的村子里。
  这承天府啊,处处分散了这等小村子。聚村而居,聚村为堡。
  这些士卒是皇帝的基本盘。
  同样的,玉荣也在里面发挥了影响。
  她不介意了,她巴着皇帝,也是得了一些名声。
  为的,就是体现了她跟皇帝一体的。
  天子、皇后,帝后二人一体。这何尝是借了皇帝行事,也是把自己的好名声打出去。
  皇家的饭碗赏了。
  那么,皇家积的恩德,就一定要给在明处。
  也要得了这些人的卖命忠心。
  “不急,梓橦,咱们都不急。一切慢慢来,一切都会好起来。”
  正统帝做事,习惯了镇之以静。一步一步的拔了钉子。
  正统帝还真不是一个急性子的人。
  玉荣听了,笑道:“对,还是圣上说的对,是我着急了。心急啊,哪能吃了热豆腐。”
  玉荣也是听着正统帝的话,觉得她心急了。
  世间不平事,太多了。
  真想办成事情,不能急。一急,就容易出错的。
  就像是内务府下面的事儿。
  那可多了。
  关于养珠的事情,眼下就是有些眉目了。
  论成功?
  哪那么容易的。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