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玉荣听了这话。
玉荣问道:“老人家,您是说,村中的好日子全托了皇家的福,都是天子赏的。”
“可不,就像这位贵人说的。村中的好日子全是天子赏赐的。”
老人家的眼中,还是满满的回忆。
“也是咱家的儿有福,能给天子当兵。吃了皇家的饭,咱家才能过上好日子。”老妇人的眼中,还含上了泪。
似乎情绪有些激动,她说道:“也是我那当家的没福,没看着咱儿得了天子赏的田地。”
“天子是大好人,咱家……不,是村中的人家,哪户都给京都的天子磕过头。逢年过节的都磕头,就盼着天子长命百岁。要能一直当天子就好了,咱们这些兵户就一直能过好日子。”
老妇人说话时,还是说的挺溜儿的。
“老人家这话说的好。”
玉荣赶紧夸了话。
“也是村里的小哥儿来教的。小哥儿可是会识字的学问人。这给咱们村里读了那邸报,让咱们这些军户都知道是天子给的好日子。天子是好人,皇后娘娘也是好人。咱们这些军户吃的就是天子给的饭碗。”
老妇人说话时,还是有些小得意的。
在这一位老妇人看来。
端了皇家的饭碗,这是最稳当的。毕竟,上头有明君嘛。
玉荣瞧得出来。
老妇人说这些话时,正统帝很得意啊。
显然这些话说到了皇帝的心坎上。皇帝得意什么老妇人恰巧就说了什么。
这一回,皇帝是高兴的。
“是啊,老人家说的好。这是天子的恩德。”
玉荣也是说了话。
然后,她的目光还是注视了皇帝。在此时捧哏嘛玉荣会的。所以,她的目光里全是真诚。
皇后的目光不掩饰,这让正统帝很受用。
皇帝很得意啊。
于是,皇帝伸了手,还是拿了拿身上的一块玉当场赏给了老妇人。
“老人家一心向了皇家,确实是良善之家。我路过此处,也是听得老人家的话,心想着去京都倒是去对了。此是一点敬意。”
正统帝给了赏。
老妇人瞧着眼热,可到底没接了。
“使不得,使不得。”老妇人连连摆手。
“不敢拿了大老爷的赏。天子给的咱们军户够多了。若是大老爷觉得咱们说的话对,大老爷一定是能耐人。”
老妇人哪敢收了这等厚礼。
在京都这地方也是长了眼界的。老妇人可知道的贵人的赏,若是厚了。未必受得住。
正统帝想了想,便是使了眼色。
李公公挺善解人意的。
此时,李公公递了一个小袋子。
正统帝按过了。
于是,从里面拿了一颗金珠。
这一回,老妇人得了赏。
倒不推辞。
这村子里,处处见富裕。
老妇人进了屋里,又是拿了自家的一些干枣。
“自家一点子心意,还请大老爷们莫嫌弃。”老妇人递上来似乎怕他们不收的样子。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9-10 23:47:33~2020-09-11 23:58:4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贫僧止戈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06章
皇帝所谓的逛一逛自然是走了一遍这京都郊外的军户村子。
数量并不算少, 当然,也不是特别的多。
毕竟,这些村子能立起来全是皇家收回了之前被宗亲皇戚们占据的皇庄。收回来后, 也只是拔给了一部分在平乱过程中, 立有功劳的兵卒。
那些平平无奇,没甚功劳的。
自然不可能是好运的住了天子脚下。
只能是分散到了承天府的一州之地各地。
哪怕如此呢。
正统帝逛了一圈, 走了一个下午, 那心情是不错的。
等回了行宫。
正统帝还真是品了品老妇人赠予的干枣。
玉荣也是陪着正统帝一起尝了两个。
“味道不错呢。”
玉荣说道。
“是啊, 吃着味道不错。”
主要是这很有成就感。这才是正统帝高兴的原由。
“士卒无后顾之忧, 必能为皇家报达一片忠心。”
玉荣指着干枣, 又是这般说道。
“也是辛苦了梓橦。当初为了盘查旧帐, 梓橦受了委屈。”
正统帝能借了大胜之威,那是清查一切。
揭开这一个锅的玉荣, 哪怕是皇后呢, 她还是有些被为难了的。
到底那些宗亲里的诰命, 还是有些许多是皇帝的长辈。
这些人以老卖老起来,也是够让人头疼的。
偏偏玉荣是皇后,还是要顾惜名声。
“不为难。比起圣上来, 我那点子算不得为难。倒是圣上是一片苦心, 如今是天不负,人心不负。”
玉荣没觉得是为难。
相反的越是有人针对了她,正统帝看了眼中才会越加的偏坦于她。原由很简单呢, 她做的事情一片公心,为的是皇家社稷。
至于那些为难她的人?
瞧瞧现在的结果,不是挺遭秧了嘛。皇帝也是小心眼儿的,秋后算帐什么的,那是必需要的。
“总算有一片子收获。若不然朕可不会简单的算了。”
正统帝很满意目前的收获。
这一场的行宫之时, 帝后各有收获。
等得回了皇宫后。
自然又是有些忙碌的事情。
玉荣给内务府的白氏、韩氏、金氏许了好处。
这不,三家也是识趣的,也是递了人选上来。
于是,关于大公主、二公主的身边要添了伴读一事。
这般当然不算简单了。
人选一共八人。
玉荣是提前锁定了三人,还有五个名额。
玉荣倒不是什么独断专行之人。
于是,玉荣就是单独的在一次请安后,留了惠贵妃、刘妃独自说说话。
话里话外,简单的把大公主、二公主的伴读一事讲了。
“本宫与圣上商量过了,内务府递上来的三个名额,俱是良善之家的好女子。这三人成为公主伴读,想是惠贵妃、刘妃没异意吧?”
玉荣笑着问了一句。
能有异意吗?
便是有,也不敢说的。
惠贵妃先开口,回道:“能得圣上、皇后娘娘期许的女子,必是处处出挑的。能伴在和瑞的身边,妾没什么不同意的。便是和瑞那儿,也是知道长辈一片心意,只有欢喜的份儿。”
惠贵妃的话,说是挺好听的。
至于这话中的意思,她是把亲近的态度表示了出来。
玉荣很受用。
“惠贵妃很好,也是能领会了圣上与本宫的一片美意。”玉荣颔首。
“妾无异意,全听了圣上、皇后娘娘的吩咐。二公主那儿也是孝顺的孩子,一切自然听了长辈的安排。”
刘妃恭敬的回了话。
“既然惠贵妃、刘妃你二人都无异意。那么,这事情便是定下了。两位公主一共八个伴读的名额。这指了三人,另外的五人如何安排,本宫且宽裕一回。由得你二人自行拿一个主意,如何?”
玉荣是把公主的伴读一事,直接交给了大公主、二公主的生母们。
由得她们去操持。
“妾谢娘娘的厚恩。”
惠贵妃连忙是谢了话。
这等机会,自然也是揽了人心的。如果操作的好,里面可有好处的。
惠贵妃是眼热的。
刘妃则是恭敬的应了话。
貌似这事情看来是惠贵妃主持,刘妃协理了。
二人都无异意,玉荣自然更不会多插手了。
把这事情办妥后。
玉荣算是给下面人了甜头。
搁这若是白氏、韩氏、金氏往后敢不尽心?
便是罚了,也不是不教而诛。
毕竟,上位者的好处给了,那么,下位者就得使了吃奶的力气,把差事办的妥妥当当。
这是一场默契的,彼此心知肚明的潜规则。
景仁宫。
惠贵妃一归来,就是去了女儿的寝宫。然后,在女儿的小书房里,瞧了女儿在写信。
“你倒有一份闲心儿。”
惠贵妃自个儿落了坐,态度是随意的。
宫人送了茶水点心。
惠贵妃摆摆手,道:“都退下吧。本宫与大公主说些母女的贴心话。”
惠贵妃的人,自然是恭敬的行礼。
和瑞大公主的贴身亲信,自然是目光望了大公主一眼。得了大公主的轻轻颔首,便是也福了礼告退。
待宫人们都出去后。
惠贵妃笑说道:“不错不错,看来你的本事有长进了。这些心腹调理的很好,如此母妃也能放心的你出嫁后的日子。”
惠贵妃膝下就这么一个闺女,那自然宠的跟心肝宝贝似的。
特别是她的女儿还是长公主呢。
“母妃,女儿会的一切还不是您教导的好嘛。”
和瑞大公主搁了笔,她对着母妃就是笑了,在回话时更是有些小讨好。
在皇宫的日子那是过一天少一天。等出嫁后,和瑞大公主很清楚的知道啊。那一切又不同。
出嫁后归来时,她就是一个客人。
“母妃是关心你。母妃在意你今后的日子,若不然你当母妃想唠叨你嘛?”惠贵妃跟女儿打趣了话。
“你这给母妃未来的女婿写信?”
惠贵妃问了一句。
“嗯,跟世孙写信。”
和瑞大公主还是要了体面的。一直称了未来的驸马一声世孙。
毕竟,未出嫁的少女也是害羞,怕称呼太亲近了会让人觉得轻浮。
“你跟世孙的感情瞧着不错。母妃也放心你的。”
惠贵妃说道:“待你出嫁后,想是一切都挺好。”
“倒是今个儿坤宁宫的皇后娘娘讲了一事。这说的便是你身边的伴读一事。当然了,不光是你,便是二公主身边也一起添了伴读。”
惠贵妃简单的说了详情。
“你和二公主的身边更添四个伴读。八个名额,皇后娘娘已经指定了三个。余下的五人,就得母妃和刘妃一起挑了人选。”
惠贵妃笑道:“你可有什么中意的人选?又或是什么要求?跟母妃提前讲一讲,免得到时候挑了您不中意的。”
“母妃一直为女儿考虑,想是母妃中意的女儿也能中意着。”和瑞大公主对于伴读的事情不甚看重。
她毕竟已经指婚了。
圣旨继下,那么,她未来就是要嫁进了承恩公府的。
再说,世孙人不错。
便是武国公府住着不舒坦。她还是长公主,她还有一座公主府呢。
做公主的特权,还是不错的。
在婆家只要自己立得稳皇家公主的威风,那么,国法在前,家礼在后。如何都不会被婆家给拿捏住的。
和瑞大公主是有心气儿的。
“母妃,二妹妹那边瞧着倒是问一问的好。想来刘妃母肯定也有打算吧?”和瑞大公主跟妹妹的感情还不错。
或者说和瑞大公主一直挺有长姐风范的。
“嗯,此事你不必多管。母妃跟刘妃之间自然会处置的妥当。”
惠贵妃在刘妃的跟前,那是优越感很足的。
事实呢。
秋末,冬来。
大公主、二公主的伴读事情就是轻松的解决。
八位伴读,大公主的身边就是指了白氏的婆家侄女。她是守寡的,可她有儿子。所以,她做官后,还是内务府里有名有姓的人物。
在婆家的地位是一抬再抬。
这一回,再给婆家拢来好处。
白氏的日子自然过的更顺心。
这一位白氏的婆家侄女姓程。
程家女的性格不错,开朗大方。这般就入了和瑞大公主的眼缘,于是挑到了和瑞大公主的身边。
至于韩氏、金氏。
这二人也是一样的挑了婆家的侄女。
至于挑了娘家的侄女?她们或许想,可她们做不到。因为她们膝下有儿子,有了儿子自然想的更多。
毕竟,娘家的侄女再亲,也是比不过亲儿子在婆家的利益。
现实嘛,就是明摆着的利益。
于是,韩氏的婆家侄女,一位姓钱的女子因为性格温婉,而入了刘妃的眼缘。这一位钱家女就做了二公主的伴读。
金氏的婆家姓曾。
金氏的婆家侄女,曾家女也是做了二公主的伴读。
原由更简单了。因为和瑞大公主那边儿自有惠贵妃的主持,惠贵妃亲自掌眼缘的挑中了朝中的名门淑女做伴读。一下子指了三人。
刘妃低调的性子不争不抢的。
和瑞大公主的伴读满额了。那么,曾家女自然就是被额到了二公主身边。
正统帝十一年过去。
迎来了正统帝十二年。
开春,南边来了一场春汛。
对于河汛一事,正统帝还是很重视的。
当然,再是重视了。
下面人上奏章来,自然想求了朝堂上的支持。
对于这等事情,朝堂上自然各有扯皮的。
对此,正统帝自然各打了五十大板子。然后,火速的让朝臣议了方案。
方案,自然是有成例的。
春汛灾情,救,一定要救的。
治河?
如何治也是得有章程的。
于是,朝堂上银子得拔了。
自然关乎利益,里面又是一拔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