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州太需要这样的活力和干劲儿了。
“你去吧,对了,记得和徐市长也说一声。”
“我会的,我待会儿就去和他说。”
吕书记点头,“你好好工作,如果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你可以找我。”
“谢谢书记!”苏青玉感激道。
初来乍到的有这么一个处处支持她工作的领导,太难得了。
离开吕书记办公室,她又直接去了徐市长办公室,同样也是说了这些安排。
徐市长一点意见都没有,表示随便她自己安排。
等苏青玉离开办公室好走,他还轻松的喝了口茶。
对于苏青玉的到来,他是很高兴的。
因为为了让他同意苏青玉加入以及入常,吕书记也答应了,等他退下去的时候,会推荐他进一步接班。
这个位置给谁都一样,毕竟他也争取不到。大概率是给吕书记那边的人接了。上次调来的一个没待两年就走了,去年开始就空着这个位置,他争取几次没争取到。
这次能够换来吕书记的承诺,他觉得是很值得的。
苏青玉再次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刘主任就过来问她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秘书。按道理苏青玉这个级别也是没有专职秘书的,可领导工作任务重,总要人处理一些杂事儿。
苏青玉道,“这个倒是不必了,我最近也不在办公室,暂时就不用安排了。”
刘主任微微惊讶,意识到这位是要自己安排人了。
他有些想不通,一般领导都是会在当地找秘书的,毕竟可以更快的了解这边的情况。
不过领导自己开口这么安排了,他也不能说什么。只是感叹那些想做秘书的年轻人这次落空了。
“那您要是想了解情况,可以找我。”
苏青玉笑着道谢。
她也知道找一个本地秘书的重要性,可是和这个相比,她更看重的是能力。倒不是说其他人就没林楠那样的能力,可是她这会儿用林楠正合适呢。暂时还真不想换。
这里的工作困难,有一个得力助手太重要了。
中午回家,苏青玉才看到自己的新住房。
说是新的,但是实际上就是老房子。
倒是也算宽敞,三室一厅。就是房子有些老旧了。
林阿姨就说要重新装修,要不然住着不舒服。以后元宝小姐来了也住着不舒服。
苏青玉道,“干净整洁就行了,别弄的太奢华。不合适。”
林阿姨答应了,就是觉得当干部挺不容易的,连好日子都不能过。
苏青玉还真不在意这些,吃完饭之后,她就在布置好的书房里面看带回来的文件。
上次只是过来看看,这次看文件也更加直观了,边州每年农业收入很少。
最明显的增加的一次,还是在解散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二年。
后来基本上就那样了。一直没有增长。
前任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也做过一些安排,比如找好的粮食种子,鼓励大家科学使用化肥。
但是边州的同志穷的脸化肥都买不起。
后来就不了了之。
苏青玉在来之前已经有了初步的一些想法,倒是不需要农民有钱,但是她得有钱。
钱,还是钱。
苏青玉发现,自己又开始差钱了。
后面半天,她也就在办公室里看文件。
第二天一早,就开始去下面考察了。
她一出门,市领导办公司里面也热闹了。
“说是请假下乡了考察了。表现的很积极啊。吕书记都表扬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嘛,开始的是肯定还是要烧一把的。”
“也不知道能待多久。”
“这个年轻,有冲劲,估计能坚持的久一点。”
对于这些,苏青玉是不知道的,她和左亮一路去了边州管理成绩最差的青山县。
这青山县说是叫县,可他们的县城十分的小,范围可能就比当初的花岗镇多一条街。
她还是去了青山县政府里面。
这些县领导们知道新来的副市长来考察工作了,一个个急急忙忙的迎接。
苏青玉也没给他们寒暄的机会,就找他们要了一个当地的同志当向导。
因为这边州的口音和云城又有些差距的,苏青玉有些听的懂,有些听不懂。而这下面的县里,当地口音又要稍微有些差异,而这会儿很多老百姓还不会讲普通话呢,苏青玉担心交流会有问题。
青山县的县长直接将自己的秘书给交出来了。
要不是苏青玉明确说不需要领导跟着,他都想自己跟着了。
不过他心里还是有些嘀咕的,这个新来的领导不是要拿他们这最差的青山县开刀吧……
第442章
不止青山县领导认为苏青玉这个新官要拿他们开刀,被安排出来的小秘书也有这种担心。
所以在苏青玉问青山县的情况的时候,他就使劲儿说县里的难处。
说县里穷,没钱搞建设。下面农业税也不多,国营企业就那么几家,更不可能有什么钱了。
领导们每天愁白了头发都没辙。
为了不给上面领导添麻烦,他们从来不喊苦不喊累,咬着牙关熬。
苏青玉问道,“你们有没有安排过让这些村民下山来居住?”
小秘书道,“这个倒是考虑过了,不过考虑到耕地问题,他们也确实更适合在山上,下面没这么多耕地啊。”
“而且他们也不乐意。以前闹荒的时候,他们就靠着这山才过上吃饱喝足的日子,说住里面安稳。”
苏青玉清楚了,这是压根没安排过。就算号召过,也绝对没给村民们妥善的安置。
从她来边州开始,听的最多的就是这里的人不乐意走出来。
苏青玉是不信的,她不信没人愿意出来,如果真不愿意,未来那些边远山区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赚钱呢?
不管下面村干部怎么说,哪怕村民亲口和她说不愿意出来,她就不信。
人性就是向往过好日子。
这些人之所以不乐意,那是因为不知道什么叫做好日子。
以前小严村的人也不乐意搬去城里呢,觉得城里是城里人过日子的地方,他们农村人去了没法活,所以不乐意去。
但是后来有个别家里过的好了,搬去城里的,住的也挺好的,也没说要回小严村啊。
所以苏青玉一路上也没再问这个小秘书关于这边的情况了。
她情愿自己去看。
小秘书战战兢兢,觉得领导好像不大说话了,是不是自己说错了话。
苏青玉一路考察也不是盲目的,有自己的计划。
比如第一站,她还是考察各个地区学校的情况。
虽然她不是负责教育的,但是教育和农业管理也是息息相关的。她要开展的计划还是要依托当地教育情况。
她之前倒是知道元归给边州这边捐助钱修学校的。
她还问了小秘书这个事儿。
小秘书就道,“是有这个事儿。”
“那我们先去看看学校。”
学校确实是新修的,但是苏青玉走进去看,每个班级却没多少人。
这还是镇学校啊,全镇的学生大部分都要来这里上学的。
教室竟然都没坐满。
校长听到消息赶紧过来接待,“苏市长您好。”
苏青玉道,“校长同志,学校这里的情况不是很乐观啊,失学率这么高?而且班上读书的大部分都是男孩。你们有给学生家长做工作吗?”
老校长顿时一脸苦色,“老师都走访了,没用。说是交不起学杂费。学校倒是能免几个学生的,可普遍这么说,我们也没辙啊。”
苏青玉也是了解这个时期的学杂费问题。
这会儿国家困难,教育方面压根就没有办法减免,所以哪怕是农村地区的学校,学杂费都很多。
苏青玉自己八九十年代的时候的学杂费,都得到了一百到两百一学期了。
孩子少还好,孩子多了就是一笔负担。
“除了这里的学校,下面村子还有没有学校?”
“苏市长,我们这情况比下面村子还要好一些。那些村子里的学校,能有二三十人就不错了。那些老师也是很努力的做工作,可是……太难了。”
一个搞了多年教育工作的老校长承认这份工作的艰难,这会儿脸上还忍不住有些窘迫。
苏青玉道,“好,我知道了。你们工作确实有许多困难,咱们一起好好解决。另外,下面村子里还有那些学校,你安排个人带我去看看。”
老校长立马自告奋勇,“我带您去吧,我都熟。”
苏青玉看他一把年纪了,就道,“要不换个人吧,学校这一摊子事儿也离不开人。”
“没事儿,我平时也往下面学校跑。我这腿脚利索呢。”
苏青玉也就没再拒绝。
一行人又去下面的乡村学校。
乡村学校倒是没建在山里,而是建设在山脚下。其他的几个村子的人都来这边上学。
而所谓的学校,也就青砖瓦房几间。
苏青玉道,“这就是新修的学校?”
小秘书道,“因为镇上的学校入学率太低了,县里觉得浪费资源,就没修那么大。”
苏青玉:“……”
老校长先一步往学校里去了,喊了里面上课的老师出来。
一共就两个老师,还是两口子。
看样子年纪也不算大,大概也就三十来岁。
老校长介绍道,“苏市长,这就是我们这边的青山五小的老师,两人可有才华呢,这位吴楚华老师还是当初下乡留下来的呢。城里来的老师。这位是他爱人,高小丫。教数学的。”
苏青玉主动和他们握手,“两位同志能够在这里坚持教学,辛苦了!”
两人顿时有些拘谨。
苏青玉问吴楚华是哪一年的知青。
吴楚华道,“七五年。”
苏青玉笑道,“那和我是同一批的,我也是七五年的。”
吴楚华眼睛一亮,显然没想到眼前这位也是知青同志。
苏青玉道,“我以前也在插队的小学任职过。”当校长。
这就让两位年轻老师放松不少了。两人都轻松的笑了起来。吴楚华说他也是在这里插队的时候当的老师。
苏青玉道,“后来就选择留在这里了?”
“参加过一次高考,没考上。后来学校也找不到人来顶替我,想着我要是走了,这里孩子就没法念书了。就干脆留下来了。我爱人也是我教出来的。她数学学的好,就可以帮我分担小班的学生了。”
高小丫脸红的笑了起来。
苏青玉问道,“小班?你们这边几个班?”
“就两个班,大班小班。”吴楚华把学校的情况详细说了一些,这会儿青山五小压根就不像其他学校那样还分很多年级。这里只有两个班。一二三年级是小班,四五年级是大班。
每个年级分别也就三四个孩子,多的有五六个。反正大班小班加在一起,也就二十五个孩子。这也是整个青山五小的所有学生数量了。
他们每天都会轮流给这些孩子上课。讲一年级课程的时候,另外两个年纪就自己复习,依次安排。因为孩子不多,倒是也应付的过来。
就是今年来报名的人越来越少了,马上小学毕业的孩子也不准备继续念了,因为念中学要去镇上,离家太远不方便。中学学费也更贵,负担不起。
说起这些,吴楚华眉眼都是愁。
苏青玉听着也是眉头微蹙。“其他农村小学也是这样吗?”
吴楚华点头,“差不多。”
老校长道,“有的学校才一个老师呢。不是不安排,咱们这边也确实是没那么多老师。但凡是能够教的,咱也不讲究学历了,都会给安排上。”
苏青玉问道,“你们给学生家长做过思想工作吗,有什么收获没有?”
吴楚华叹气,“苏市长,我们每个月都会家访,给那些学生家长做工作。可是愿意送孩子来的很少。这些愿意送孩子来的,也是因为家里没人带孩子,怕孩子乱跑,来这里学几个字。我也问过他们,我说学知识,以后有出息。”
“他们就说,能有什么出息,总不能去当工人。”
“我说现在国家改革了,以后没准做小生意,要会算账。多赚钱也好。”
“他们就说,越穷越光荣。”
苏青玉问道,“孩子们自己的想法呢?”
“孩子们倒是想来念书,因为来念书,就不用干活了。有时候小丫还会给他们弄点野果子做果干吃,都乐意来。可要是给他们讲未来,他们也不懂。没走出过山里的孩子,什么也不知道。他们最大的理想就是接我的班,在这里当老师。”
苏青玉道,“这么说,即便是为了不干活,孩子们也是愿意走出来的。”
吴楚华笑了,“是啊,能够不干活对他们来说就是最舒服的了。山里活多,男娃女娃都要做。特别是女娃,打猪草,捡柴火,还要带孩子。”
情况虽然不好,但是苏青玉心里总算是得到安慰了。
孩子们还小,可塑性强。他们还有渴望。思想还没有变得麻木。
了解了情况之后,苏青玉就离开了五小,又去了附近的学校看了看。就和吴楚华他们说的一样,情况都差不多。
考察完学校之后,她就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面记录下资源和生源两个词。
看完基层学校之后,苏青玉才着重的去了解当地种植的农作物情况。
虽然是山地,但是种植的农作物和湖云其他地方的也是大同小异。
产量和她之前在文件上了解的一样,不多。
苏青玉倒是了解到了当地的一些特产,比如山里的茶树,比如板栗之类的。另外,当地的野山菌也挺多的。家家户户家里都晒了一些野山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