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红楼]我求生欲很强——朱大概
时间:2021-01-08 10:49:10

  这样主子吩咐奴才的语气很让人气结,亏得夏太太还能笑的出来:“论理说替你管两天庄子,说不上辛苦不辛苦。不过你现在等着银子用,还是把这些庄子拿回去,看看可有人通融没有,也好接着替你哥哥奔走。这庄子出息得慢,等收上来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
  张翠花再次闷笑起来,看着薛姨妈的脸色从自大到不信到气恼到茫然:“我这些庄子加起来足足有两千二百亩,又都是上等好田,一年的出息少说也有两万二三的银子。”你竟然不要?
  夏太太又喝了一口茶,淡淡道:“正因为出息这么好,我才不能占你的便宜,何况我这里银子实在不凑手,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买地。”
  薛姨妈的脸一下子紫胀起来:“我并不是卖地。”
  夏太太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不再说什么。
  屋子里又陷入了寂静,张翠花这里开始回忆自己上一世是怎么与薛姨妈相处下来的,好象到后来自己几乎不与她说话了——有的人是真的自说自话,别人说的她能听进去的少,她能听进去的都是自己想听的。
  良久之后,薛姨妈开口了:“我实在等银子用,你若是能买的话,可以买多少?”声音里再没有高高在上的自大。
  夏太太估计心里快笑疯了,面上却绷得住:“真不是我不想帮忙,实在是现在丫头还小,不急着买嫁妆田。银子又得用到差事上,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银子。”
  薛姨妈听到嫁妆田几个字,眼睛突兀的亮了一下,随后咬了咬牙:“我可以用中等田的价格卖给你。”
  京边的上等田卖到二十七八两一亩,连片的田地价格还要高上二三两,可是中等的田地只卖到十七八两,要是薛姨妈所说是真,两千两百亩地的价格,差的可是二万多两的银子。
  这是为了自己的哥哥,把自己的棺材本都拿出来卖,还是贱卖的节奏呀。人家王家的女儿是怎么教育的,上一世没搞明白的张翠花,这一世仍是对此感佩不已。
  夏太太面上还是很为难,她向薛姨妈道:“我手里是真没有这么多银子。不过我邻居倒是说过想要买地,不如我让人去问问她可买了没有,能买下多少?”
  到此时薛姨妈已经完全被夏太太牵着鼻子走了,自是她说什么是什么。没一会儿,夏太太派来的管家娘子已经来问张翠花,张翠花仗着薛姨妈从未见过自己,便跟着管家娘子直接到了夏家。
  场面不是不尴尬的。
  大家相互见过之后,夏太太介绍张翠花时,说是跟自己一产是霁月坊的老板,也是前次薛蟠冲撞的人之一,薛姨妈难得有些扭捏。
  她本以为夏太太说出邻居要买地,是在敷衍自己,没想到竟是与她合开霁月坊的老板。那日薛蟠被关进顺天府原由,薛姨妈自是打听过的,知道这位孙太太的女儿,那天也是在场的。
  这位孙太太也有一个女儿。薛姨妈眼下又亮了一下,对张翠花笑的很是真诚,不过在商言商,等着用银子的薛姨妈,还是想要把价钱提一提。不想张翠花并不与她说话,只找夏太太:“要不是夏收家的说这地便宜,我买谁的不是买,何必非得跟犯官亲眷扯上关系。”
  犯官家眷四个字,生生让薛姨妈认清了现实,不得不按着刚才说的中等田的价格,卖出了那二千多亩地。张翠花亲自回府取了银票,交了一半后让李年去官府换来红契,才把另一半交给了薛姨妈。
  看得出来薛姨妈也是肉疼的,还特意想套张翠花的话,要知道她背后是不是有人撑腰。就她的段位,张翠花能让她套出话去?
  倒是薛姨妈满足了张翠花的八卦之心。
  宫乱之时,王子腾府与别的几家大臣府上一样,莫明的就起了火,还是在正院里烧起来的。王子腾自己没有子嗣,烧死的是他的夫人还有王熙凤。张翠花是知道王子腾夫人烧死了,还真不知道王熙凤也死在火灾之中,很是感慨了一番。
  薛姨妈不知道张翠花为何对王熙凤之死这么感叹,只以为她自己也只有一个女儿,难免心软,心里暗暗有了个主意,只是头次见面,又是求着人家买地,不好出口,只接着说自家的悲惨糟遇:
  一家子跟贾宝玉幸免于火灾,却没能逃过锦衣卫的驱逐,而且锦衣卫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别的东西一样也不许带走。这些地契还是薛姨妈跟宝钗两个藏在内衣之中才带出来的。
  薛家还好说,在京里其实有自己的宅子,进京之后因直接入住王家,一直没有修缮,这时也讲究不得了,只能住进去。
  贾宝玉就惨了。他是贾家的子孙,哪怕被贾元春带到王家也改不了这个事实。虽然王家出事之后荣国府跟不是姻亲一样不闻不问,让薛姨妈心时颇有微词,可是她知道自己在京里现在能指望上的,还就是荣国府,因些打着送贾宝玉的名头,想去拜见一下荣国府的当家人。
  谁知连门也没能进去,便被拒绝了。门子给出的理由是,家里主子说了,二房的姑娘与公子是一起走的,回来的竟只有一个显然不合情理,所以这个孩子不是二房的公子,带他去的薛姨妈也是冒认官亲。
  说到这里薛姨妈很是愤怒,荣国府的人能不知道贾元春已经被送进宫去了?现在说让她跟贾宝玉一起才让进荣国府,可让她去哪儿找出个贾元春来!
  薛姨妈就此对荣国府的人不讲情义、连一个七岁的孩子都容不下进行了血泪的控诉,也交待了贾宝玉的去向:那块石头现在还养在薛家,等着什么时候荣国府想通了,好就近把他接走。
  “听说荣国府的二房不得进京,为什么不把他送回金陵去?”张翠花故做好奇的问:“七岁的孩子,也该开蒙了,听说他哥哥当年就是个会读书的。对了,二房的长子也该娶亲了,娶的是哪家的千金?”
  这话让薛姨妈一下子红了眼圈:“难得京里还有人记挂着我姐姐一家。不瞒孙太太,我姐姐一家自回了金陵之后,日子着实难过。”
  见张翠花一脸不解,薛姨妈接着道:“自那年回金陵之后,本想着有族人扶持,谁知荣国府竟不许我姐姐一家住进老宅,只好住到我姐姐的一座陪嫁宅子里。”
  “谁知没几天,便有人拿着宅子的地契把我姐姐告到知府大人那里,说她强占民宅。天地良心,那座宅子明明写在我姐姐的嫁妆单子上的。”
  做为指使人告状的幕后黑手,张翠花对王夫人的糟遇表示了同情:“那怎么不拿出嫁妆单子来分辨呢?”就是不告诉你,那东西当初就被我烧了。
  薛姨妈张了张嘴说不出分辨的话来了,因为金陵知府也是这样问过王夫人,可是王夫人自己手里拿不出嫁妆单子来,王家留着的那份嫁妆单子也不知所踪。
  张翠花听的无比满意,知道你讨厌的人过的不好,真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
  住的问题被薛姨妈吱吱唔唔揭过了,转说起王夫人一家在金陵的悲惨史:因为强占民宅之事,贾政一房刚回金陵名声便臭了,与他们往来的人很少。没人往来也就算了,生计都快成了问题——王夫人私房全无,一家子都指望着贾政分得的那两成家产生活。
  他们一家子都不是会经营的人,却都是自小噎金咽玉长大的,只好不时的变卖些田产等物贴补日常开支。这让贾政等人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贾珠身上,指望着了能读书有成,那么二房便可以翻身。
  就这么三卖两卖,没两年便捉襟见肘了,连贾珠的补品都断供了。贾珠自来读书就刻苦,原本有各种补品培着,身子还可勉强维持。等没的补品可吃,身子就亏上来了。大概在一年多之前,可怜的孩子读书到半夜,口吐鲜血再起不得床,连媳妇都没娶就去了。
  薛姨妈还在金陵的时候,能不时的补贴一下自己的姐姐。可是薛蟠那个祸头子,哪能让他们安稳生活在金陵与王夫人守望相助?还是依着剧情发生了强抢英莲之事,薛姨妈不得不带着儿女到京中避祸。
  不用问,薛姨妈一离开金陵,贾政一家子生活的更加艰难,所以贾母一说想接贾元春与贾宝玉进京,贾政立刻同意了——骨子里是官迷的贾政,恨不得自己的女儿一下子便可以得了皇帝的青眼,好让皇帝取消他不得进京的禁令,最好官复原职再连升三级。
  因此不管薛姨妈怎么给王夫人送信,王夫人都不同意薛姨妈将贾石头送回金陵去——贾石头是荣国府的嫡出孩子,怎么能不在荣国府长大?现在荣国府因为王子腾刚出事,还有元春不明不白进宫之事,不敢认贾宝玉,等着贾元春得了大造化,封妃封嫔,就该荣国府八抬大轿来抬贾宝玉了。
  就算贾元春可能还得在宫里熬一段时间,可是只要薛姨妈不停的送贾石头上门,万一哪天被贾母听说了,不信老太太不接自己的亲孙子进府。
  听到这里张翠花已经不想听下去了——知道你的仇人过的不好,初听的时候固然解气,听的多了并不能让人产生新的愉悦。
  出于礼貌,张翠花还是称赞薛姨妈重情重义,对王夫人却一字不肯点评。薛姨妈倒觉得这位孙太太为人秀是和软,自己所想之事说不定能成,自然想要拉着她多说几句话。不想人家竟说家里还有事儿,辞了夏太太扬长而去。
  回自己府里等了好有一个时辰,夏太太才姗姗来迟。张翠花好笑的问道:“送走了?”
  夏太太叹一口气:“人说请神容易送神难,谁知道这小鬼也不好送。”
  “看银子面上,总是要敷衍两次的。”张翠花觉得自己不用再与薛姨妈见面,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建议一声。
  夏太太看在到手的一半地契面上,还真的敷衍了薛姨妈几次。谁知薛姨妈不愧是个拎不清,三五次后竟然露出想替薛蟠求娶夏金桂的意思来。夏太太一听这还了得?只好吩咐门子,薛姨妈再来的话,只说自己不在家便完了。
  人家夏太太这段时间还真是挺忙的——这个年因为宫乱,大家都没过好。而说好的选秀,更是不了了之。这让那些在霁月坊定下大批绣品的人家,觉得自家亏了,想着让霁月坊收回绣品。
  可是绣品是按着这些人家说好的尺寸、花样定制出来的,收回霁月坊的话一时半会儿也没有什么合适的买主。于是那些人家便提出,可以不用原价收回,现在自己府里日子不如以前的,只要给个七八成的银子就行。
  虽然麻烦了点,算下来还是有利可图的事儿,自是要由夏太太这位老牌皇商出面,用那张铁口,与想退货的人家一一详谈。生意人的嘴的功力如何,只看最后好些绣品都是用五成的银子收了回来便知道了。
  收回来的便宜,也不能都压在霁月坊,在张翠花的建议之下,夏太太没有立即将绣品摆上霁月坊的柜台,而是送到内务府,打点一番之后,请了专管绣品供奉之人看,这批绣品可不可以供奉宫中。
  霁月坊绣娘们的手艺是没的挑的,那些原来定货的人家也是奔着进宫去的,不管是花样还是用料,都是讲究了又讲究。有了银子开道,最后内务府将这些绣品都收了,价钱自是比不得卖给西城人家的,只给了原价的九成。
  反正当初定价的时候因时间要的急,已经加过价了,九成也比平日卖出的价高,霁月坊大大的赚了一笔。三位老板相聚之时,自是要相互恭喜一番。
  夏太太还有事与刘太太跟张翠花商量,就是薛家原本也做着宫里绢花的营生,现在薛家倒了,宫里娘娘们的宫花却是不能少的,内务府有意想让霁月坊接手。
  内务府能想到霁月坊,还是年前庄子里女人们做的绢花蓝,不知道什么时候入了内务府的眼,以为摆在霁月坊,便是霁月坊做出来的。刚巧夏太太拿了绣品到内务府,他们便提了这个要求。
  张翠花觉得把绢花卖给内务府,虽然只有市价的九成,不如摆在霁月坊赚的多,却稳定而长久,还能再提升一下霁月坊的知名度,自然要投赞成票。刘太太更觉得能做宫里的供奉,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只差自己跟到庄子里做绢花了。
  庄子里的女人们听说自己做的绢花,要给宫里的娘娘们用,很有些喜极而泣的感觉:自己不是没用,不是只会吃白饭,那个把自己赶出家门的男人,他做的东西,能送进宫去吗?能让皇帝用吗?
  她们做的东西能!
  带着这份自豪,不管张翠花与迎春、夏金桂设计出什么新花样,画出什么新图案,用不了两天,女人们都能琢磨出来。
  如此霁月坊送到内务府的花样子越来越多,图案越来越新颖,内务府得到宫里娘娘们的夸奖越来越多,对霁月坊送货人的态度自然越来越好。霁月坊在京里的名头,一时无两,连带着明月绣铺跟巧葛坊的生意,都好了几分。
 
 
第114章 
  内务府主管着宫内的吃喝拉撒, 也不是只看银子的。为了让霁月坊安心的供奉宫中, 观察了两个月, 确定霁月坊产量、质量都很稳定, 可以长期供应宫中, 便给了霁月坊皇商的名号。
  张翠花对做不做皇商不感兴趣,夏太太家已经有了一个皇商名号,这头衔便落到了刘太太头上。一下子刘太太在家里说话的声音都高了起来,刘老爷则马上远离了自己亲爱的小妾, 希望刘太太对他不计前嫌。
  “你们没看到他那副嘴脸,我连多看一眼都吃不下饭。”刘太太喜孜孜的向张翠花与夏太太报怨着:“我算是看明白了,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这个皇商的名号, 我才不借给他用, 就让他干看着摸不着。”
  夏太太与张翠花都笑得喘不上气来:“你还有两个儿子, 别到时他让儿子们向你讨要。”
  刘太太摇头:“那就让他们等着,看我会不会心软吧。”
  张翠花相信,刘太太经过刘老爷接二连三往家里抬小妾,是不会心软的,就看刘老爷自己能不能看清了。
  得了皇商名号的另一重好处也渐渐显现出来,那就是霁月坊的生意越来越好, 西城那些退了绣品的人家也再次登门, 想着把自家退回的绣品再收入囊中。
  听说那些绣品已经供奉进宫,退货的人无不捶胸顿足,却不再过于逼迫霁月坊——你官儿再大, 爵位再显,能大得过皇家、显得过皇家吗?想跟皇家抢东西,活的不耐烦了吧。还是老老实实排队,等着比原来价格高出一倍的绣品吧。
  也不是只赚银子没有烦恼的:那些把自己女人赶出家门的男人们,发现那些女人现在竟在替霁月坊做事,很有些人找上霁月坊,想要接回自家的女人。
  对于这些女人的去留,张翠花直接把选择权交到了她们自己手里,也把迎春想出的可以让她们继续替霁月坊做活,但是不能再住在庄子里的办法说了出来。
  不过张翠花很明确的告诉她们,再从霁月坊领做绢花的材料,得自己先交定银,手工银子也比住在庄子里的人少上一成。而且领到的材料,验货的时候是要一一核对的,哪怕是做废了的也要交回来。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