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洛薇拿他们的后辈威胁他们,是一回事,但皇家学院的运转,自有已定好的规则在约束。
洛薇纵然是太后,也没给自己留下,能够擅自插手干涉学院内务的特权,分班、待遇之类的,都由被数据化的成绩和表现决定。
当公平这个词,被数据化后,哪怕是群孩子,也能体会得到。
大量的同龄小孩,不分出身高低,一起学习,一起玩乐,一起做各种有趣游戏,听有趣的故事。
礼仪与知识的学习,各种做人做事的道理与原则,都被穿插在玩乐中,教给那些孩子。
每位进宫学习的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明显的进步,在他们每月回家休沐的两天里,做家长都能明显感觉到。
想要中止他们在宫中的学习,都不行,他们会闹得让人受不了。
这也是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们,愿意屈服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加上洛薇一直将分寸拿捏得很好,不曾拿触及他们底限的事相胁迫,付出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收获到子孙光明可期的未来,这笔帐,谁都会算。
不便采取激进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洛薇只能通过各种手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步实现那一个个小目标。
例如,通过清理旧案,改变部分不合理的旧规,通过整顿吏治,清除一批违法犯规的官吏,随着时间过去,她不仅掌握有在京朝官们的信息。
分散在各地的封疆大吏,以及地方重臣、要臣的信息,她也尽握手中。
煤炭的应用,出现不到一年,铸造司就成功炼制出钢材,不仅应用在各种器具的改良上,且还大量应用在新造的大船上。
纵然召集天下绝大多数相关工匠,也花费三年多时间,才成功制造出大几十只大船。
耗费的人工与钱财无数,可与此同时,也带动多个行业的发展,大量货币与造船材料的流通,给整个袁国的经济发展,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不仅对各类数据十分敏感的秦晋泉,有及时发现这一现象,那些个精明能干,时时关注造船进度的豪商们,也有将这一切记在心里。
当大量的金银货币,不再只被他们收收入库房蒙尘,而是被他们投资出去,进入市场流通后,他们各家涉及到各行各业的生意,都有明显受益。
而朝廷近几年新制定出的一些新规,不仅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极有助益,还明确保护私人财产安全,更增强他们的市场信心,胆子也越来越大。
不再似过去那般,一味的藏富,生恐露财后,因自家商人地位低下,惹来某些人的觊觎。
大量规模大小不一的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相继冒头。
全国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也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数十只大船完工,且都试航成功,完成各项准备工作。
第一次进行海外远贸,纵然有前朝留下的航行线路图与气象资料,也曾花大代价,找到近些年出过海,且成功返回者,购买他们手中的航行路线图等资料。
将这些资料汇总到一起后,进行归纳对比,整理出最可靠的航行线路图,以及沿途风浪气象规律等。
可毕竟是第一次开展这种活动,对海外的市场情况不熟悉,除洛薇名下的那些船,其它船只,在备货时,难免都有些保守。
连秦晋泉负责的户部船只在内,船本身的造价,就已极其高昂,再采购货物,不说装上满船的货物,就是只装个半满,这笔采购花费,也是天文数字。
对于洛薇执意要装满船,这种很有些冒险的举动,不仅张云绵、燕婉儿她们十分担心,得知消息的阳平郡主也坐不住,亲自进宫,试图制止此事。
“母亲,您实在不用担心,就算有万一,这些损失,也在宫里的承受范围之内,可此举一旦成功,将会是暴利,这第一次的机会,最是难得,富贵险中求,我必须要争取一下!”
宫中这几年,确实挣了大钱的事,阳平郡主是知道的,外面盛传太后有点金手的说法,她也曾有耳闻,但她更愿意相信,那是因为自家女儿手下有能人。
第123章 祸国殃民的太后 26
在洛薇的有意引导下,近两来,阳平郡主对朝政上的事情,知道的并不多,也不怎么关心,忙着从事一些慈善事业。
是的,慈善事业,组织一些有钱有闲的贵妇,在各地开设慈济堂,收养一些孤儿弃婴。
通过这种行动,既丰富了她们的精神世界,也成功实现了自身价值,还获得大量的赞誉,受到娘婆二家的刮目相看。
只是不时听到周围人提及,太后又做了什么事,制定出什么新规,又怎么发脾气,罢了什么人的官。
但她听听也就算了,没往心里去,女儿越来越厉害,性格也越来越左,不听劝,反倒是她家亲爹与公爹,越来越听她女儿指挥,已经不是她能操心的了。
所以,在她的印象中,洛薇一直在忙着跟大些大臣斗心机,逞手段,怎么可能有精力,以及能力去当点金手。
可此刻看她这么坚定的样子,阳平郡主不由得也有点心动。
她带着一帮贵妇开慈济堂,也很费钱的,虽然宫中与户部都有补助,那些贵妇以及商人家,也会有捐款。
可慈善这种事,向来都是无底的坑,进项有限,花起来却是永远都不够用。
两府的船,她之前都曾用私房购买份子,可以选择在船上带货,就是这么以来,她需要承担的风险就更大,且她手上的余钱已不多。
所以,她之前的想法,是自己不带货的,等着吃船份子的分红。
可此刻,她不仅没能成功劝止住洛薇,听到这些话,她也有些蠢蠢欲动。
走出后院那片小空间,将自己架到慈济天下的大义之上,再看民间百姓的各种艰辛困苦,她想要做的事情很多,金银财货的重要性,她已深有体会。
“听你这么一说,机会是挺难得啊,家里的船,按计划,空的还多,那我要不要,也备些货?备点什么货,能保证一定能卖出去呢?”
“丝绸、瓷器、茶叶这些,销路是肯定没问题的。”
其它还有哪些东西销路有保障,洛薇也不敢确定。
丝绸之类的织染品,以及各类瓷器,是袁国近几年产量最高的产品,大量相关作坊的开建,使得供应开始大于需求。
哪怕往周边小国,以及荒原部落那边输送过不少,产品仍然积压严重,若非有数十只大船可以给兜底,洛薇早就要出台相关制度,进行干涉。
阳平郡主闻言,有些迟疑道,“那些瓷器,本钱倒是相对较低,可它容易碎啊,平时运输时,损耗都很大,这要是还给运到海外去,那可就损耗更大了呀!”
再说,那些个瓶罐碟碗之类的,它也不稀罕啊,费这么大劲,折腾这什么海运,运些不值钱的普通物件出去,能赚到钱吗?
对此,阳主郡主表示自己十分怀疑,可纺织品与茶叶的价格都太后,她那点钱投起去,连个水响都听不到。
“母亲,您请放心,船运,哪怕是海运,也比在陆地上的耗费小,再加上,存放那些瓷器时,会在周边放上填充物,损耗不会太大的。”
看得出阳平郡主的质疑,洛薇接道道。
“您别看瓷器在我们这里,只是个寻常之物,在别的地方,向来都是紧俏物,那些与异域做生意的大商人,都知道这事,您且看着,不只是我让宫中这般备货,那些商人,肯定也是如此准备的!”
虽然心中还是有些不踏实,但早已将初衷忘记的阳平郡主回去后,稍作犹豫,还是向她亲爹与公爹提出,船上的空位,她都包下。
听说阳平郡主出手如此阔气,还以为她去宫中,在太后那里得到资助了,等到她最后往里装入大量品质普通的瓷器时,大家才明白,感情这位也没钱,拿这些不值钱的粗糙之物充数。
数十只载满货物的大船装好的同时,国内近几年产能骤然得到提升,市场供需失衡导致的产品过剩状态,迅速得到大幅缓解。
洛薇心中知道,以传统手工业,纵然开始规模化,生产效率依旧不算高的产能,就算不将周边小国算在内,仅供应袁国上下,按说也不该这么快,就开始出现产品过剩的兆头。
归根结底,还是占数最多的底层百姓们,实在太过贫穷。
当部分城镇居民,有机会进入一些作坊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消费能力得到提升的时候,这些人数最多的乡村百姓们,仍处赤贫状态。
每日付出十分的劳力,才能有机会吃个半饱,尚在为温饱而努力的人们,除保障生活的必需物资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消费能力。
这一切,洛薇都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底层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活计,就是种田种地,他们辛苦种出来的粮食,养着整个国家的人,可他们自己,总是吃不饱穿不暖,没饿死,就算不错。
这种现象,自古以来就存在,而这个直到现代社会,都无法彻底解决的社会性问题,洛薇也没有自信能解决。
她一直在努力,想要改善这一现象,整顿吏治,查处地方官府给这些底层百姓,私自加征税赋的现象。
清查那些豪门大户的田产人口,让他们不能再像过去那般,勾结官府,肆无忌惮的将自家税务,摊派到普通百姓身上。
这一切举措,虽也逐渐在起效,给那些百姓们减轻不少负担,让他们生活好过不少,可这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对此,洛薇也早有心理准备,所以她才会在执政之初,就急着要坚持开海运,海外一些高产的作物,正是她一直以来,最放在心上的目标,重要性,不在赚钱之下。
为此,她早在工部召集一批精于农事的官员,送去与那些水手、海员们一起训练,让他们随船前往海外,收集各国农作物的种子与种植资料。
这个世界,虽然不是她熟悉的历史上,曾记载过的世界,地理环境、气候、文化传统、农作物等,包括海上环境,那些海上岛国的位置,都与她熟悉的世界没有太大出入。
土豆、红薯、玉米之类的高产作物,都没有出现,需要去海外寻找。
只有高产的良种,才是改变那些靠土地为生的百姓们,如今这食不果腹状态的根本,越早些天,能将这些良种带回,就能早些让百姓们受益。
所以,这次的海运,在洛薇心目中,意义十分重大,说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也不为过。
为此,洛薇不仅竭尽全力的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考虑到海上存在的各种风险,让曾经的太医署,现在的御医院,研制出一些可能会用上的成品药之余,还备有随船大夫。
甚至不惜公然作弊,拿出一份更详实、涉及海域范围更大的海图,以及海上生存的许多资料,号称是历代皇帝多次私下派人出海,才整理出这么一份海图与资料。
死无对证的情况下,有青龙卫这么一群不为人知的势力在前,历代先帝们若有雄图大志,也想效仿前朝开海运,派人私下去探路,似乎也能说得过去。
载满袁国上下希望的几十只大船,正式扬帆起航的那天,洛薇很想亲自去送行,但她一位慑政太后出行,不是件容易事,只能想想作罢。
继续埋首于自己那,仿佛永远处理不完的政务中,上台执政近五年,群臣在她的收拾下,进步还是相当明显的。
就连下边那些封疆大吏们,家中都有后辈进入宫中学习后,也不得不收起过去,经常听调不听令的桀骜。
朝廷与京师上下,已经理顺相当一部分,地方势力盘根错节,洛薇目前只是不时的敲边鼓,除山南省全境,已尽在掌握外,其它区域,还需慢慢来。
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对于荒原部落,洛薇本身对其并没有多少想法,只是出于目前的立场所在,心中难免有嫌隙。
康平二年发过那场大战后,洛薇对荒原采取的策略是,严格防守的同时,拉拢荒原上的一些部落,与其进行各种贸易,大量收购荒原上的动物皮毛与肉食。
其中,收购数量最多的,就是羊毛,其次则是牛羊肉,鼓励荒原牧民们多养牛羊少养马。
收购的肉类,大多都供应到军中,改善军中伙食,提升士兵们长期营养不良的身体素质,大量的羊毛,则被分散到各大纺织作坊。
哪怕是与袁国积怨最深的金真族,与多莫部落,后来也陆续开始借第三方之手,与袁国进行交易。
当付出那些,在他们这些荒原部落的人看来,毫无价值的物品,就能获得他们的生活所需物资时,不仅普通牧民们十分积极,就连一些小贵族,都很愿意与袁国互市。
最此最不满的,只有那些怀着野心,觊觎袁国地大物博的,那些荒原贵族及统治者们。
可惜,康平二年的那场大战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而袁国的损失虽大,却因人口众多,后继有力。
这几年,还特别重视在边关防守方面的投入,边关驻军的们享受的待遇很好,让人找不到可趁之机。
而当时作为主力的金真族与多莫部落的损失,就需要较长时间的休养生息了,在其它部落不愿与袁国开战的情况下,他们则是有心无力。
第124章 祸国殃民的太后 27
定期与荒原各部互市的工作, 都是经由户部的官员带人完成。
两边赚的结果, 就是原本时常处于寅吃卯粮,拆东墙补西墙状态的国库,在秦晋泉的主持下, 近些年来,日益变得相对富足起来。
国家的钱袋子里,装得有点钱了, 对国家的其它各部, 也大方起来, 各部官员对此,都挺满意,再对上主导这一切的洛薇时,心态难免就会发生些变化。
包括内阁中的那些大臣在内, 国家有钱了,他们的感受也十分明显,做事方便许多。
军中对太后这几年的表现, 就更满意了,毕竟洛薇上台以后, 就一直十分重视军务国库相对宽裕点后,不仅对在伇士兵各种照顾, 对退役士兵也有优待, 对各级将领,更是真正重视,无论是否有战事发生, 都态度如一。
早几年进宫的各家女子,基本都已陆续回去嫁人,在宫中锻炼过两三年后,再回到家中,做人做事都明显有进步。
只要用心经营,有在宫中与太后相处过的情分,出宫后,走到哪,别人都能高看一眼,对其未来,自是大有益处。
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众大臣们,在洛薇又选人进宫时,态度都十分积极,可惜,每次的名单都是已定的,根本不接受众大臣的推荐。
之所以将选官家女子进宫一事,逐渐变成常规,洛薇是有想法的,她目前做的这些小动作,虽对那些在臣已经逐渐开始产生影响。
但对大部分人而方,这个影响并不算大,所以,众臣纵然会有异议,可反对力度通常有限,才能让洛薇逐步取得一定的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