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意元宝
时间:2021-01-19 10:07:37

  “税改之法,李义府,你带人商量此事,一应章程都要仔细结合大唐的现状,还有古往今来相关的法条,尽快将事情定下,只有大家都算满意的通过才可实施,明白吗?”李治下令让人修法啊,无规不成方圆,把人说动,就差行动了,那就动吧。
  李义府被点名立刻地应下,余光看向李初,“陛下,臣请公主一道修法。”
  谁能想到李义府会提出如此要求,哪怕是李初自己都惊住了。
  “公主既然是提议立法之人,想必有自己的初衷和想法,臣等都是官员,并不能明白商贾之道,公主……”不懂的事他们不好多插嘴,尤其开此先例,将来可以是要流传千古的,得要办好了!
  李治细细一想道:“说得在理,太子也一道。”
  既然是要修法,李弘一起去,正好让李弘开开眼界,叫他知道各行各业的人心都不同。
  只有懂得不同的心,了解不同的人,将来才能从人心下手,应对不同的人。
  李弘虽然早就料到李初做事定是要将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定不可能无声无息的由着事情解决了。
  只是立法啊,都做到立法了,李弘感慨万分。
  “是!”去吧,跟着李初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最近的身体调养得不错,只要不是太累都不用担心。
  再者李弘是想跟李初一起修修法,李治会有现在的想法都是因为李初提起了,从小一起长大,他们的先生都是一样的人,可是为什么最后他们两个人的表现完全没有相似?
  李初满脑子的想法都是打哪里来的?李弘不是第一次想过,但是一直都寻不到答案。
  早朝就这么散了,李初尾随李治和武媚娘到了内殿,李治高兴地道:“做得好。”
  准备不久的事了,现在才开始收网,不容易!
  李治想到立法定下后国库多了一笔不菲的收入,脸上的笑意更是加深了。
  “父亲,这才开始,将来要是能从商而税收,我们的国库会越来越富有。”当皇帝的要是没有钱可惨了,国库没有钱尤其的惨。
  李治道:“得要尽快将法度定下,定下之后你该给他们一些好处就给他们一些,我们不差那点。”
  啧啧,有钱的人说话就是财大气粗,李初一脸认同地道:“是啊,没有错,我们不差那点钱,比起我们自己挣得再多都不如百姓过得好,父亲,想必今天之后诸位叔伯兄弟们都会愿意和我合作的。”
  等了半年,李初一直都没有催人,可是该准备的她都准备好了,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你立了大功,说说看你要什么?”李治很欢喜,国库的收入在不断的降低,他心里比谁都着急,但又没有办法,不是不想从商税入手,可是此事的风险太大了,稍有不慎后果万万不是大唐担得起的。
  而且因为触及人的利益太大,他们一定会团结起来一起抵抗的。
  谁能想到李初的办法,更能将事情做到如此地步,将突厥的贵族全都笼在一起,不管大唐的人给他们出什么好处,他们都不改口,直把大唐内的人都逼急了,最后只能正面着身李初,目的不过就是一个,一定要将利抢回来。
  但凡他们想要将利抢回去,那么他们就一定会有所妥协,李初适时在此提出税改,相较无利,交点税算什么?
  李治老怀安慰,意示李初别管有什么想要的都只管提,他肯定都会答应的。
  李初挥挥手道:“不用不用,我又不缺什么。再者此事能够做成多亏父亲和母亲的配合,要是没有你们支持我怎么做到。”
  必须认清事实,李初能做到完全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李治和武媚娘都是出力的人,要不是因为他们在后面支持,李初早就被世族合起来吞掉了。
  “不过,赏我是不必,帮我们做事,避过一次又一次的风险的人就得重赏,还有……”为人请赏,更有别的事得准备起来,李初得把想法同李治说清楚,以令李治想方设法将这件事做成,关系重大,万不能疏忽。
  别说是李治了,武媚娘和李弘在听完李初的内容后都惊住了。
  “商人自来为人轻视,认为下贱,若是将他们的地位提高了,只怕……”李弘先把问题问出来。
  “无利不起早,只凭我们一己之力要对付他们太难了,唯有一个办法,合天下商贾之力,一道将此事办成。比起一点税利来,他们肯定更在意子孙后代的前程。”李初将利道得更明白,好叫李治下定决心,此事做定要做的,否则开了大好的局面,李初又吸引了人的注意力,放了话的让人看着,等着,岂不是让人看了笑话?
  李初到是不担心被人笑话,但她做事绝不可能轻易放弃,开始就要做好,万不能半途而废。
  李治道:“你可以去做,但是你得让他们都愿意了,只要他们使力做成此事,可以开一个口子。”
  果断的决定,李治并没有犹豫,“初儿最近太惹眼了,不宜行事,让别的人去办。”
  总得顾忌李初的身份,不能也不可以让李初去犯险,武媚娘提道:“另外,你还要想好一件事。你使人去谈的人,他若是转手把你卖了你该如何是好?世族们不是傻瓜。”
  利太大了,太得他们想想都心疼,断然不会轻易叫人夺去的。
  李初闻之笑了,“自然得一步步的来,让彼此成为同一条船上的人,一但他敢去告密,他同样得死,死葬身之地。”
  李弘是第一次听到李初用着平静含笑的语气说着如此令人毛骨悚然的话。
  可是武媚娘却满意了,就得如此,如果李初不是有这样的心性,那么李初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用人防人,每一样都不能缺,要是一味的相信一个人,而不曾防备,最后的下场就是她死无全尸。
  “你得小心,虽然这些事我希望你能办好,但你更得保护好自己,父亲不希望用你作为代价去做成一件事,明白了吗?”李治叮嘱李初一声,想让李初一定要记住,千万不可以以身犯险,将自己置于险地。
  “是!”李初答应下,她会的,她肯定会照顾好自己,做事改革,她都得第一个考虑护好自己。
  “好。”李治叮嘱一声,想着也没有其他的事,让他们往政事堂去,立法既然说了让他们一道去参加,他们现在就过去。
  李初和李弘被父母打发走了,出了殿门,李弘叹一口气道:“你现在做的事越发厉害了。”
  “哥哥难道不是?”李初冲李弘眨眨眼睛,“我们自小勤奋好学上进,就是为了能够学有所成以报家国父母,现在我们都是在用我们学到的本事朝我们早就定好的目标前进,挺好的。”
  自然是挺好的,李弘感叹道:“我是怕你走得太急,今天臣子们非要把你叫出来,你是不知道我有多担心。”
  担心是真的担心,但是李初的想法并不见得是李弘能够了解的。
  李初欢喜地朝前走道:“他们想对付我都是因为我让他们感受到了危险,所以他们急了,这事好事。我们同他们一直都是相对的立场,不必想要事事同他们一致,只要利于百姓,利于大唐,我们就得去做。想想五姓大家,他们原本是怎么样的?因为权势,因为他们不在权利中央,最终不是被氏族录和禁婚令分化了。”
  “以氏族录将所谓的名门重组,禁婚令,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眼下又如何。”
  再怎么样没有了权势,世族再挣扎都不可能改变任何局面,权势啊,李初已经明了又怎么可能不用。
  李弘咂舌,抬起头看向李初,李初道:“哥哥还不明白这一点吗?”
  看李弘的眼神分明就是不明白的,既然不明白,要怎么跟他解释清楚呢?
  拧着眉头,李初开始为难,太后们开口劝李初了,“群主放宽心吧,就算现在的李弘不能明白权势究竟意味着什么,将来总会明白的,用不着你教。”
  只要真的尝过权势的滋味,李弘会明白的。
  现在的李弘要怎么说呢,一直都是作为太子,有些人对他的恭敬他早就已经习惯,并不认为这是权势的表现,所以李初提到权势时,李弘一时没能完全的明白过来李初的意思,解释,不好解释。
  李弘道:“我不需要明白,我需要做的不是明白权势是怎么一回事,而是如何利用我拥有的一切让天下的百姓过得更好。我同父亲上了一道折子,你瞧瞧如何。”
  本来今早就想送上的,可是因为李初的事,满殿的臣子都更关心李初一个公主竟然成为一个握住突厥与大唐交易的人,没有心思,同样不想再说其他。
  李弘就没有把折子递上去,现在李初在这儿,正好给她看看。
  李初从李弘的手里拿过折子仔细一看,笑着冲李弘作一揖道:“哥哥心存天下,心系百姓,乃天下之福,万民之福。”
  “正好同你要收税的事一道办,想必父亲会同意的。”李弘得到李初的夸赞脸上的笑意加深了。
  萧太后将李弘折子的内容大白话地道来:“臣闻军法有定,但征为军者,若逾期不至则牵连家人,但参军之人突发诸事不知凡之,或死于兵事,或迷路不知归也,或病重不能归之,以篇概全,实属不妥,故请以改军法,不以苛责于民。国中多年战事,不可用民再以伤民,以令天下皆道朝中苛政,失尽民心。”
  吕太后:“其实作为一个守成之君,李弘这样挺好的。”
  宣太后:“同意。只要他一直记着自己是太子,做好太子的本份,别人说什么听一听可以,不曾尽信,他肯定可以当好一个皇帝的。”
  吕太后:“以前总觉得他太软弱了,没有一点太子的样,可是软有软的好,心善,心里总想让别人好,让天下人都好。越看越觉得像样,有我们群主在,他这江山定能稳稳的。”
  萧太后:“再合你们的眼都是没有用的。”
  ……意味深长的信息,吕太后:“得了,你还是忍着吧,但凡只要群主不乐意的事,就算到了现在你也不敢说,忍,忍死你。”
  不厚道的话,萧太后……
  李初道:“刚刚哥哥应该直接给父亲的。”
  就是啊,朝堂上今天是不方便给不假,可以刚刚给的啊,只要是李弘送上去,保证李治看完一定很高兴。
  “忘了!”李弘不太好意思地回答,李初道:“我们也不回去了,去了政事堂直接给政事堂的诸位,让他们送上去就好。”
  对于一个有过送折子经验的人给李弘出主意,李弘倒是一直都不走正常的程序,直接呈到李治面前的,今天李初给出的主意,李弘倒是觉得可以了,就这么办吧。
  所以政事堂的人在等到李弘和李初后,李初把李弘的折子递过去,有人想起两年前收到李初折子的情况,一时僵住了。
  “公主的折子?”郝处俊第一个问起,他是有些担心害怕来着,不太确定李初这一次又想进什么言?
  “不是,是哥哥的。”李初拿着折子一直没有人接,正奇怪怎么回事,话音落下郝处俊暗松一口气,李初……
  萧太后不厚道的笑话李初,“群主啊群主,看来你在政事堂的名声不怎么样,看他人的样子,完全吓坏了。”
  吕太后怼了,“怎么说话呢,那是群主每回办事都靠谱,有理据是事实吧,他们生怕群主又拿出什么靠谱的事上折,再起风云。”
  宣太后:“所以可见我们群主的战斗力越来越强了,要是从前谁管群主上折的事啊。”
  郝处俊立刻接过折子,含笑赔礼地道:“竟是太子的折子,是臣失礼了。”
  朝的是李弘告罪,李弘不以为意地道:“无事,此事同初儿提起的改律法一脉相承,诸公一道看看,若有什么问题一起提,我希望能得诸公支持。”
  是啊,要是有他们的支持,送到李治的面前,李治认为可行,事情将会很快的定论,接下来该改的改,便可推行。
  最好是和李初提起的税改一事一起推行下去,到时候人人都盯着李初,他完全可以躲在后面。
  太子殿下也是有点小腹黑的,看打的主意,啧啧啧!倒是不怪李初将他的风头尽都抢去,挺好的。
  郝处俊听着应是,李义府插话道:“公主,税收之法敢问公主的本意。”
  本意弄清楚,以立天下法,就得朝此目标前进。
  “税收,是为充国库之财,意在养民。所以税征之始要注意,行商纳税必有收益,若是收益不到一定的地步,大可无须收税,一但超过得收。”李初把现代的税收标准道来,她没有说出口的是,税收其实就是劫富济贫,虽说如此办法不见得能起多大效果,但至少国库的钱总是收入多了吧。
  李初再细细的说明,她不是一个懂得修法的人,有想法,提出来,至于最后如何定下,还得看看大家的意见,她只开一个头,结局最后如何,只看最后名家大儒的想法。
  有了李初打开思路,李初更建议他们去查查大唐的商家收入如何,而大唐普通百姓的收入又如何。
  哪怕有人不太清楚,总也有人知道的,问起百姓的收入,不能以长安的百姓为准,而是以偏远之地。
  长安是天子脚下,天下人才汇聚之地,多少人往来,又有多少的生意在其中诞生,养活多少的百姓,其他地方可没有这么好的优势,要是以长安的百姓为标准,定税之法可不公正。
  得闻李初此意,有人想起来了,现在他们定的分明是同突厥交易的税法,怎么听李初的意思完全是想改大唐的商税收了?
  “古之全大体者: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之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用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以绳之外,不推绳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守成理,因自然;福祸生乎道法,而不出乎爱恶;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李初一番引经据典,“韩非子的大体,我觉得说得在理,诸位要立法总不能只思片面?”
  李义府是个机灵人,赶紧道:“不管立的什么样的法,都要仔细查,仔细了解,若不然法以何成。”
  直接将话题掀过,不认为也不认可追问的人。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