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意元宝
时间:2021-01-19 10:07:37

  雍州牧一听大惊,他就想把事情捂起来的,捂得严严实实,没想到终是闹大了,想要再捂下去,完全没有可能。
  “陛下,臣附议。”一干臣子对于此等恶劣之事都是零容忍的,因此一个个的都着出来,急急地表态,他们支持彻查此案。
  李治半眯起眼睛看着臣子们,雍州牧的额头尽是汗珠,想说话,可是气氛如此的严肃,话到嘴边终是没有说出来。
  “好,此事交由大理寺卿查查,狄爱卿,你看着些。”天下要论查案的能手非狄仁杰莫属,所以李治下令,案子要查,可是这个案子再查起来,要是想让天下人认可,还得寻一个值得信任的人盯着点。
  狄仁杰虽然入御史台,这样的案子关系重大,自然不敢怠慢。
  “陛下放心,臣一定协助查查。”狄仁杰还是很识相的,他虽为御史中丞,也善查案,案子定给了大理寺卿主查,狄仁杰只能是协助。
  彻查案情一是算是定下了,如今就是想尽办法证明雍州牧究竟是真还是假?
  打草惊蛇,最近的李初也有不少的发现,但是手里的证据依然不足够定雍州牧的罪。
  所以李初决定再走一步,逼得雍州牧狗急跳墙。
  这些事都在暗中进行,现在捅到明面上来自然也是有别的准备。
  李初得知早朝为了此事闹出的动静,也定下了案子由谁来查?满意的点了点头。
  “姐姐姐姐先前不是说这件案子暂时不要捅出来吗?为什么现在又闹到朝堂上了?”李初知道早朝发生的一切事情,李末那里也得到了消息。
  可是李末想不明白为什么只是几天的功夫李初的变化如此之大。之前还说案子要偷偷的查,等拿到证据之后再把案子捅出去,告诉他们的父亲和母亲。现在倒是一个个都把案子捅到李治和武媚娘的面前了。
  面对李末的追问,李初笑了笑道:“先前不愿意把事情捅到父亲和母亲面前,那是为了抓住雍州牧的把柄。”
  “雍州牧把长安城的乞丐婆子全部都抓起来关进大牢,这就是一个把柄。有了这个把柄,就会让他在父亲和母亲的面前印象差了几分,而且也会让人觉得他是做贼心虚,所以才会不管不顾,宁愿惹起民愤也要把所有的乞丐婆子抓起来。”
  “你说这个样子我们想达到的目的是否已经达到了?”
  引导李末仔细的思考,李初再接再厉,“而且我派去雍州牧老家的人已经有了消息传回,雍州牧原本的族人愿意前来长安指认雍州牧,还有婆子说的当日雍州牧遇害一家的地方也打捞出了尸体,和婆子说的尸体数目一一对上,半点不差。”
  几天的时间,李初不知做了多少事,因此这个时候她才敢把事情闹大,闹得天翻地覆。
  “可是这样子一来,父亲和母亲会不会受到非议?”孝顺的孩子在这个时候担心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生怕李治和武媚娘会因为雍州牧的事而令人心生不满。
  “此事非父亲母亲之过,谁也没有想到当日会有人将进士一家杀害后冒名顶替。不知而已才重用,如今竟然发现,此人竟然做出这样丧尽天良的事,朝廷拨乱反正,对父亲和母亲不会有任何的影响的。”李初很欣慰李末能想到李治和武媚娘,但这件事的错并不在他们身上,如今只要李治和武媚娘不曾偏袒雍州牧,自然什么事都不会有。
  李末一听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姐姐,那接下来的事情应该怎么办?”李治和武媚娘那里不会因为此事而有什么麻烦,李末心中的大事也就放下了。可是这件案子到现在才算是真正的刚开始,想要证明雍州牧确实杀人放火冒名顶替,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
  心急的想问李初接下来的事情会如何的发展?
  “接下来就没有我们什么事了,所有的证据移交大理寺,人证物证全部都交到他们手里,他们如果无法证实此案的真假,那就是他们无能。”李初没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到自己的身上,该交出去就要交出去。
  “姐姐前面费尽心思部署了这么多,就是为把事情查清楚。现在就差临门一脚了,姐姐竟然不管了?那姐姐做得那么辛苦干什么?谁都不知道这件事一开始就是姐姐发现的。”李末一脸的不认同,她以为李初发现这件事,最后要是查清属实,该记李初一大功的。
  李初道:“知道又怎么样,不知道又怎么样?难道你我做事还要和人争功不成?”
  ……李末拧紧眉头地道:“那就把所有的功劳都给别人?”
  “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就算论功,凭我们现在的身份地位,荣华富贵难道还能再进一步?这个世上的人多的是默默无名,而且为国付出心力的人。若是样样都计较,是不是为人所知?有没有论功行赏?难道就不累吗?”
  “我们是公主,已经得到太多人的供养和尊敬,难道不应该为我们的百姓多做一些事?”
  开解着李末,想要让李末把自己的胸襟放开一些,看的更长远一些。
  她们生为公主,得天独厚,还没有为她们的子民做任何事情,就已经得到了子民的供养,所以在这个时候她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多为百姓多做一些事,而不是让百姓们知道她们究竟都做了多少事。
  “和姐姐一比,感觉自己好差劲啊!”李末小声地感叹,她就是觉得有些事他们去做了,就应该让人知道,哪里像李初一样,压根不在意别人知道或是不知道她都做了什么,只管做自己想做的事。
  李初戳了一记她的脑门子,“你哪里差了,我大了你多少岁,你还和我比?”
  “我不和姐姐比,我只要和姐姐学。”
  对啊,和李初多学着点,就算现在她是不如李初,将来,她一定要像李初一样。
  “那是可以的,想学你就多学着点,多多益善。”李初希望李末是一个正直的人,看得等长远一些,胸襟变得宽阔一点,皇位什么的,还是不要的好,当一个公主,长公主的,多幸福啊!
  只是李初想把事情交给大理寺卿和狄仁杰去查查,却没有想到这事和李贤扯上了关系,得到消息时,李初不可置信,“这不可能。”
 
 
第119章 不堪大任
  假的雍州牧本名赵木,他承认自己当年不过是大运河上的一个劫匪,当日只是像往常一样打劫往来的船只,没有想到这回劫的人竟然是一个进士,当即起了心冒名顶替,正好从良。
  这么多年平步青云,此人亦不知踩了多少人的尸骨上去的,末了竟然说李贤早在一年前就知道他是假的,也正是拿住这个把柄想让他唯李贤的命是从。
  为官者竟然是一个杀人犯,随后冒名顶替于人,这已经令天下轰动。一个太子知道一个官员冒名顶替杀人放火的事,却不曾上告,这是品行有问题。
  如果这个罪名坐实了,李贤必为天下人所诟病。
  太子可以无才却不能无德,虽然有太多的人和李初一样,并不相信李贤会做出这么蠢的事情来。可是赵木不管多少人问过他多少回,他一直的坚持一个说法,他冒名顶替,杀人放火的事,李贤早就知道了,只是为了让赵木为他所用,因此帮赵木瞒着。
  对此,李贤自然是矢口否认的,他和赵木素无往来,怎么可能发现得了赵木是假的事情。
  可是如同赵木没有办法证明自己冒名顶替的事早早就为李贤所知一样,李贤同样没有办法证明自己一直都不清楚赵木是假的事情。
  就是这样真假难辨,在一定的意义上却可以让李贤的声誉受损。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武媚娘让人给李贤送去了两本书。一本《少阳政范》,一本《孝子传》。
  一本是教何以为臣的,一本是教何以为子的,无异于告诉所有人,武媚娘是相信这件事是如赵木所言,李贤为拉拢朝臣,不惜和臣子一起隐瞒这些事。最要紧的是,武媚娘不满意李贤这个当儿子的。
  两桩事一道闹出来,李初暗叫不好,让人打听东宫的消息,得知李贤火冒三丈,更将武媚娘派人送去的书丢到一边去,完全没有要看的意思,李初更觉得头痛。
  而赵木杀人顶替一事证据确凿,判以斩立决,秋后行刑,自此,大唐上下开始一通查查官员之事,怕极再有同类的事情发生。
  那死里逃生的婆子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够为家人昭雪,一时欢喜竟然去了。然而李初突然发觉,此事竟然和武家有关系,那么一切可能都会是……
  想到无意中的一件事竟然都有可能是有人特意部署,李初暗叫不好,目标竟然还是李贤,但李初不再查下去,只怕越查,事情越是不好?
  八月,李显被改名为李哲,封英王,相比之下李贤的压力,这样改名改封,不算什么好事。
  由此开始,明崇俨频频借上天之名,陈时政得失,竟然说出李贤不堪承继,而李哲貌类太宗,就是李旦,都说他相最贵。
  这是明摆着挑事啊,太可气了,李初一直隐忍着,忍到宫中竟然更传出李贤不是武媚娘所生,而是武顺所生的话,李贤惶惶不可终日的寻上门来,急切地追问李初,“姐姐,姐姐是不是真的?”
  自从常乐大长公主之后,李贤不是没有上过门,只是不管他再怎么上门,李初就是不见,但今天,李贤此来,李初终是让他进了门,李贤一进来就争地追问李初,传闻究竟是真是假。
  李初看到李贤那惊恐不安的样子,只说了一句,“你怕什么?”
  怕什么?李贤不以为李初会不明白他到底怕什么。如果他真的不是武媚娘所生,而是武顺所生,那就意味着什么?李贤能感受到四面八方的压力,都是不想让他成为太子的压力,尤其来自武媚娘。
  “你是不是母亲的儿子,父亲和母亲比你更清楚,不管真或是假,你名义上是,你就不需要害怕。”李初看着李贤那害怕的样子,轻声的同他说起,让他把心都放下,这个时候用不着担心害怕的。
  李贤抬起头看向李初,“我不需要害怕?”
  带着不确定的询问,他是真的不知道此时此刻的自己能不能相信李初,可是李初,除了李初,他心中的恐惧又能和谁说?
  李初道:“为何要怕,你是太子,大唐的太子,流言蜚语要传就由着它传,只要你依然在太子的位子上,你就不需要太子。你得明白一个道理,所有的事只为达到一个目的,就是把你把从太子之位上拉下来,让你当不成这个太子。”
  穿过层层的迷雾,直抵达中心,只有一个目的,为了让李贤犯下真正大错。
  “可是,赵木一事扯上我,我没有证据证明自己,如今落在满朝臣子的眼里,我就是一个无德的太子。”李贤虽然听进去了,但是所有的问题太多了,他不能,他也没有办法当作不在意,所以,他急切的想从李初的这里得到解决的办法,只要可以解决了,他一定都会听李初的。
  李初扫过李贤一眼,“枉你自诩聪明,却不懂一个道理,你是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不假,同样赵木的一句话并没有坐实你的确实做下这样失德的事,你要明白一个道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支持你的人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认定你的失德,反过来,想拉你下马的人,就算你做得十全十美,也一样会费尽心思找出你的问题把你拉下马。”
  不得不说,李贤那颗不安的心,随着李初的话音落下,慢慢的变得平静了。
  “我早就和你说过,作为一个太子,最忌的就是锋芒毕露,你要明白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朝局,你想稳稳的坐好你的太子之位不容易,因为太子一向就是众矢之的,而且,你处处和母亲作对,那是我们的母亲,你和谁做对不好,为何偏偏要同母亲过不去?你是把你身边的亲人都要变成你的敌人,这样的你,清楚你会有什么后果吗?”
  问得李贤心下轻轻的颤动,他害怕是真的害怕,再怕,李贤还是想起自己的初衷,“母亲是一介女流,她不应该大权在握,她手里的权,应该是我的,应该由我来接手,姐姐,姐姐你帮我,你帮我可好?但凡你出手,你一定可以帮我从母亲的手里将所有的权力抢回来。”
  李初望向李贤,虽然很平静,却让李贤本来说得兴奋的一番话一下子戛然而止,他颤颤地问道:“姐姐不愿意?”
  “对,我不愿意。”很直接的告诉李贤,李初确实是不愿意,“如果你进府是想请我帮你对付母亲的话,你还是省了吧,我是绝不可能答应你的。如果想对付母亲,那么我早就和母亲一起对付你了。你且说说看,你和母亲比起来,你有什么地方能比得过母亲?”
  问着李贤,李初又道:“母亲帮助父亲执政多年,母亲下手确实的狠,但从建言十二章可以看出,母亲的心里有百姓,有天下朝局,有气度收天下英才为她所用。你呢,你当太子才多少年,你竟然想对付母亲,更想将母亲拉下马,李贤啊李贤,你知道自己有多蠢吗?”
  是的,一个只当了不到两年太子的人,竟然想对付一个执政二十余年的皇后,这是有多不自量力?
  李贤道:“可是母亲现在几乎总揽天下大权,就是父亲,父亲的身体不好,诸多的事都由母亲代劳了,长此以往如何是好?”
  他想夺回武媚娘的权,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太子。
  “那是父亲和母亲之间的事,不管母亲有多强势,在父亲的面前,她是皇后,是父亲的妻,她这一生都会对父亲好,也会以父亲马首是瞻。你,千不该万不该一上台就急于表现出你对母亲的不满,让天下人都看到你一个太子不满于皇后,一个儿子不喜于为李家守卫江山的母亲。你要是长点脑子就该知道,不知有多少人等着看我们李家的笑话,有多少人暗中骂你忘恩负义。”
  就李初自己看到李贤对待武媚娘的态度,她都生气,武媚娘,心里不定气成什么样呢,所以她提醒李贤怎么做好一个臣子,如何做好一个儿子,偏偏李贤全然不放在眼里。
  看看,看看吧,如今害怕担心的人是谁?
  武媚娘因为李贤是会有压力,可是她完全不把李贤放在眼里,一步步,她要是想对付李贤,李贤完全不会是她的对手,这一点上,偏偏没有人能明白这个道理吗?
  至少到现在为止,李贤是不明白的。他认定了自己是太子,他就应该是皇帝之下的第一人,就算那是他的母亲又如何,她就应该回到内宫,去管内外命妇的事,而不是和男人抗衡。
  李初的目光看向李贤,李贤不知是听进李初的话了还是没有听进去,此时的脸色十分复杂。
  “姐姐,那我现在应该怎么办?”李贤终是问出最关键的一句话,他想知道接下来的他到底要怎么做,怎么样才能让自己不会陷于如今两难的境地,他的心里,真是害怕,害怕极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