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希认真的点点头,向孙依云道谢,不管结果如何,孙依云都是极为负责任的老师,为了她们这些学生,颇为费心思了。
一直等到回宿舍,魏希才找了个机会,单独问赵婷婷。
“你真的想好了吗?到底能不能恢复高考还是个未知数,你努力了这么久,就是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出农家。现在这个工作机会,已经是很难得的机会了。真的放弃了,如果高考最后没有恢复,可能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而一边工作,一边不把书落下,也不代表真的恢复高考就会落榜。”魏希认真的问道。
赵婷婷沉默了一会,视线直直对上魏希,“其实我不是很聪明的人,我出身农家,很多底子比不上城里的干部子女,她们接受的教育条件比我好多了。你知道吗,我读的小学只有一个老师,他要同时教好多孩子,经常是分成两拨水准的孩子一起上课。低年级的孩子打开书上一会课,高年级的孩子打开书上一会课。
我靠着努力考上高中,我还想走的更远。我不算多聪明,想要拥有更多,只能下更多的功夫。
所以我想试一试,搏一把,如果最后没有恢复高考,就当是我赌输了。至少我试过了,我不会后悔。”
赵婷婷说到最后,一向冷漠高傲的她,默默红了眼眶。
第55章 原主也是在小乡村里长大……
原主也是在小乡村里长大的, 对于乡下的条件自然也是有记忆的,魏希大抵能明白赵婷婷的感受。
因为明白,所以说不出什么劝慰的话, 她没有再劝下去, 而是看着赵婷婷,目光坚定, “那就一起努力, 至少不要辜负自己。”
魏希一直都是温柔而又宁静的性子, 但是她此刻斗志昂扬,不同于以往的样子,又是另一番风姿, 明媚飞扬,让人很难不受到感染。
赵婷婷不自觉被魏希吸引心神, 她鬼使神差的应道:“好。”
两个人的视线交汇到一处,似乎都能看到对方眼底的信誓旦旦,两人都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像是对未来的认知达成了某种一致。
她们选择放弃分配工作的事, 最后宿舍里的其他人也知道了。即便知道,也未必有勇气做出这样破釜沉舟的事情。这里面, 除了陈欣可,她们的家境或多或少都有各自的难处,放弃眼前唾手可得的工作,去换一个未知的机会, 这很难。
高夏父母虽然有体面的工作, 可是从小就把高夏放在老家,带着弟弟在城里上学工作,对高夏的关心屈指可数。而高夏的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 一份厂里的工作对于高夏来说 * ,很重要。
余乐瑶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本来就不富裕,都指望着她能尽早工作,好为家里减轻负担。说句难听的,把余乐瑶供上高中都是极为困难的事,更何况,余乐瑶的弟弟妹妹也要上学了,家里的担子可不就更重了嘛。
出人意料的是何秀秀,她是跟着母亲改嫁到新家庭的,她的继父是一个技术工人,家里勉强过得去。但是在全靠继父养家的情况下,何秀秀的母亲在家里的地位一向不高,更遑论何秀秀了。只能像个透明人,不争不抢,做一个没什么存在感的背景板。
但是正是这样的何秀秀,拒绝了在县城小学当语文老师的机会,而是选择和魏希她们一道,想搏一搏高考的机会。
在选择放弃的那天晚上,一向内向敏感的何秀秀,鼓足勇气,脸上红的似要滴血,磕磕绊绊的对着魏希说,她不想一直做个小透明,她也想试一试。
天知道,何秀秀用了多大的勇气。
好在恢复高考的消息最后还是来了,就在同年的十月份,全国下发通知,阔别十年之久的高考,恢复了。
而因为工作问题而和家里发生争执的何秀秀,当时正借住在魏希的家里,魏希赤溪村中的家里。因为徐衍走之后不久,肖瑞也被家里想办法安排进了大学,所以魏希一侧的房间就空置了下来。收拾过后,刚好让何秀秀住。
赵婷婷虽然回了自己家,但还是隔三岔五来找魏希,一起学习。当然,这里头的人还有其他几位知青。都是知识青年,而且有共同的梦想,所以凑在一起学习的时候,都很有干劲的。
乍然恢复高考之后,虽然附和要求的人都很激动,但是关于如何复习,具体范围,没几个人能说清楚。以至于新华书店里,但凡涉及考试的书籍、习题都被一抢而空。
偏偏不说赤溪村,就连云溪县都是一个偏僻地方,好的复习材料很难搞到,王学恩几个知青的家里倒是也四处托关系寄了复习材料,但是东一份西一份,名头倒是多,就是看起来不太靠谱,都不太全面。
而魏希几乎在之后的一周,陆陆续续收到江爷爷、郑伯伯,还要徐衍寄来的包裹,里面的复习资料都很齐全。
因为江爷爷和郑伯伯都有涉及大学的教育,据说含定的出题人就包括他们认识的同事,于是照着这些人平时的习惯,又圈了不少重点。
至于徐衍,他虽然不涉及这些,但是也想方设法,托了相熟的人,在首都的新华书店,抢到了最全的复习资料。甚至还有大院里准备参加高考的人,手里悄悄流传的复习资料。
一时之间,魏希倒是拥有了最新最全的复习资料,虽然地处偏远,但是这样的复习资料,首都的学生也未必能抢到。
要说魏希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大概是英语吧。谁也没想到高考恢复竟然会考英语,因 * 为之前的大动荡,学校里的英语课基本都是荒废掉的。不管是大城市来的知青,还是和魏希一样处在偏远县城的同学们,英语方面都可以称得上一片空白。
魏希有徐衍的教导,虽然只是基础英语,但是用来教导其他人也是绰绰有余了。毕竟才那么点时间,别的人甚至连学习英语的机会都没有。
这段时间里,魏希和其他人在一起,几乎是埋头苦读,一遍遍复习资料,反复做题。连一向有洁癖的王学恩,偶尔都顶着三天没洗过的头下地干活,等回来还是连续的刷题复习。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十二月中旬,高考开始。在高考前,各地还经过一番初试,最后也有五百多万人参加高考。这里面有刚刚应届毕业的学生,也有下乡十年之久,不知是几个孩子的父亲的老知青。
他们都聚在一个考场里,为了各自的大学梦而努力。
魏希考完最后一场考试的时候,只觉得身心俱疲。好在她经过长时间的复习,虽然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这几场考试,魏希发挥的还算不错。
魏希轻呼一口气,只觉得一身轻松。为了高考,她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哪怕不能成功,她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魏希想得豁达,但是其他人并不一定,有复习的好的,自觉可以考得上大学,红光满面的和同行的人讨论,也有觉得考砸了,心情低沉的。当然,前者还是少数,毕竟因为动乱的原因,整体的学习水平并不太行,哪怕题目已经考虑过实际水平,出的较为浅显了。
但还是有不少人,出了考场就情绪低落,也有奔溃大哭的。但考试的成绩究竟如何,还是很难预料的事情。毕竟关于高考,这里面没有谁是有经验的。
赵婷婷的表现倒和魏希差不多,事已至此,考不考得上,都看成绩公布的结果了,因为付出的太多,考完之后,反而豁然。
考完已经是冬至了,大家挑了家小饭馆,谁也没有吝啬,点了一大锅汤圆,一人吃了一大碗,关于高考的事情就彻底告了一段落。
大家的人生究竟会是何种走向,就有了新的分叉,或许永远也不会有交集,至少相处的这几个月,还有彼此奋斗过的时光是真。此后,就真的要走向各自的未来了。
惟愿岁月不可辜负。
——————————时间分割线
紧等慢等,在所有考生,或者说,和这场考试相关的人的翘首期盼中,一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高考成绩姗姗来迟。
魏希她考上了,而且是全国顶尖的学府,首都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这在赤溪村或者说云溪县都是一种荣誉,录取通知书最后是被敲锣打鼓送进魏希家里的。
甚至还有人做长途客车来见魏希,想要让自家孩子沾沾状元的喜气。
魏希是安静恬雅的性子,但这是村民的好意,她最后都很真诚的 * 感谢过村民。有好事者甚至想要魏希举办喜酒,庆祝这场喜事,将吴桂兰说得有几分意动,还好魏希想尽办法拦住了。
魏希很感激村民的好意,敲锣打鼓也就算了,举办酒席什么的,就太过招摇。魏希考上心仪的大学,心里也很高兴,可魏希不是轻易就飘飘然的性格。
魏希除了在寄给徐衍的信中小小的提及了一下,甚至写的有些小得意,在面对其他人的时候,依旧同从前别无二致。既没有骄傲,也没有自觉考上大学身份就不一样了,而鼻孔朝天。
而除了魏希,更让人称道的是,同住魏希一个院子里的知青们,除了王学恩,其他人竟然都考上了,有大学也有大专。包括之前住在魏希家里的何秀秀,跟和魏希来往密切的赵婷婷。
赵婷婷上了冀城大学的煤矿专业,这时候国内煤矿行业的形势一片大好,不出意外,赵婷婷毕业之后,不到两年,就能做个干部了。这可比榕城的大厂基层干事要前途无量的多。
蒋英去了齐城的师范专科,离家近不说,按她热心的性格做个老师也极为合适。
何秀秀去了中大历史系,何秀秀性子沉静,是能静下心做研究的性格,这个专业对于何秀秀来说,再适合不过。而何秀秀的录取通知书一出,原本因为她放弃工作,而关系恶化的家人,也重新和好,愿意为她出学费。
当然,最后如何选择就要看何秀秀自己了。毕竟,她身为县里难得的大学生,县里面给了她一笔很不菲的金额,绝对够她读完大学。
县里出的几个大学生,几乎都和魏希有关系,乡里乡外甚至有魏希是文曲星转世的传言。幸好那场动乱已经结束,不然,可有一番事情了。
至于特意坐长途汽车只为了沾自己文气的说法,魏希有些啼笑皆非。其实哪有什么文气不文气,不过是一群恰好努力的人,聚在一处,为着各自的未来而努力罢了。
魏希不厌其烦地同上门来的人解释过了很多遍,她不想把大家的努力,用一句风水宝地,或是文曲星下凡带的文气,就轻轻带过。
所幸,所有的努力,最后都没有白费。
第56章 开学是在次年的二月份,……
开学是在次年的二月份, 因为高考的时间在冬月,所以时间自然而然地推迟了。不过二月份开学也挺好的,春节刚过, 还留有新年的余味, 配上熙熙攘攘来校报道的学生,又是热闹, 又是一片喜庆。毕竟, 这些大学生, 可是历时十年,第一届入学的学生。
魏希被首都大学录取,首都大学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学府, 入学时间也要晚上一些,所以魏希迟迟没有动身, 其他的知青都陆陆续续,回家乡收拾行囊,准备开学去了。
说实话,魏希对于首都一直很好奇, 那是徐衍的家乡,她曾经听徐衍不止一次的提起过。尽管魏希没 * 去过, 但她知道首都有豌豆黄,有四合院,有巍峨的故宫。
在大唐,这个城市的名字还叫幽州。幽州地处边陲, 民风彪悍, 素来以兵勇骄悍而闻名。和徐衍口中的首都,大有不同,呈现在魏希眼中的是红墙鼓楼, 青砖胡同,长安街下的热闹行人,和独一份的大碗茶。
不过,魏希所处的榕城,离北京确实是路途遥远。上次徐衍坐着绿皮火车,足足转了两次,再算上其中的长途客车,花了差不多三天的时间。
魏希虽然离开学还有十几天,但是也收拾起行李了。宁可早到,也不必赶着时间,一个不慎,误了开学的日子,反倒是不美了。故而魏希早早就找了大队长赵柱国,写了证明,没有这个出门可不太容易。
吴桂兰担心魏希一个人北上不方便,私底下还生了陪魏希一道开学的想法。毕竟魏希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这一路过去,火车上三教九流都有,多少还是有些危险,让人不安心。尤其是到了那边,说不定时间不刚好,难不成还让她一个小姑娘,一个人在旅店租房不成。
坏人不管在哪个年代都是有的,只是有社会环境相对安全的区别。而孤身出远门的漂亮小姑娘,往往让人更不放心。
但是这一去,一来一回破费功夫,吴桂兰还有赵为民要照顾,魏希并不想麻烦她。魏希的心智其实比旁的同岁小姑娘要成熟的多,她自觉能照顾的好自己,偏偏吴桂兰不放心。
不仅是吴桂兰,赵柱国也觉得魏希一个小姑娘独自出远门不太安全。对吴桂兰陪魏希一块儿报道是同意的,甚至觉得还应该多个人和她们一起。
好在魏希没两天又接到了郑既明,郑伯伯的信。郑既明这两年在首都任职,单位里还安排了住处,日子不说大富大贵,但也算是安逸了。
郑既明算是魏希的长辈,尤其是经过十年大动乱,身边的亲人不是疏离,就是断绝了来往,魏希就变成郑既明为数不多的后辈。他和自家妻子一生没有子女,对魏希也就愈加关注。
魏希高考前,特意托人寻了第一手的复习资料,还附信问过魏希的志愿,帮她打探各个学校的条件跟情况。比起一些连高考志愿并不包括中专的学生来说,魏希收到的学校资料,是很珍贵,很有意义的。
而魏希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后,也是第一时间去信将这个好消息告诉郑伯伯,当然,还有一直关心她的江爷爷,以及远在宁城,一心记挂魏希的徐衍。
郑既明来信的大意是希望魏希到首都后,可以先住在他家里,家里有空余的房间,而且他作为魏希的伯伯,也很希望能照顾到她,以及他的妻子也多年未见到魏希了,对魏希很是想念。
郑既明作为知识分子,尽管学的是建筑方面,但是文笔极佳,魏希读着信,都仿佛能感受到郑伯母对她的挂 * 念。有句话说,见字如见人,大概是郑伯伯这几年受过的苦太多,字虽好看,但是处处透着内敛,倒让人难掩心酸。
魏希接到信之后,犹豫了良久,但还是决定入学前先暂住郑伯伯家。郑伯伯是真的把自己当成看重的后辈,就按魏奶奶能毅然决然顶着风口浪尖,帮郑伯伯藏书来看,虽然有惜书的缘故,但是也不乏是因为两家关系亲厚。如果让魏希来形容,大抵就是通家之好。
再者,到了首都,能多一份照应总归是好的,又兼并不失礼,魏希最后还是决定提早动身去郑伯伯家中。不过决定走之前,魏希也发了电报,做了回应,没有一收到信就贸然动身。有来有往,不论应或不应,总该有个答复。
魏希最后还是不想麻烦吴桂兰夫妇,加之到了首都车站也有人来接,大大降低了危险,吴桂兰最后还是让魏希自己北上。不过,她还是坚持要送魏希到榕城。
魏希东西都收拾的差不多了,自从录取通知书出来之后,院子就变得空荡荡的,唯一没有走的王学恩也去了空出位置的村知青点。魏希主要是将东西收起来,压在箱底。然后将院子好好收拾了一遍,打扫干净了,才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