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又在板凳上坐下,抽着旱烟问:“要办什么证明啊?”
刘大银想了又想,也没想起来:“就是证明,这个,到底是什么证明,我也忘了。”
“那我明天一起跟你去县城,要什么证明,我当场给你开。”村长道。
刘大银乐呵呵:“那当然好。”
送走村长,刘大银和女儿又和面剁白菜准备包饺子。
十月一得给祖宗包饺子上坟,这是规矩。
刘大银一家一大早就起来,仔细收拾一番,换上最好的衣裳,带着两个孙子,一起到村口等村长。
李开元和李开林见了父亲和爷爷奶奶,说什么也不跟着姑姑走了,刘大银无法,只好带着他俩一起去县城。
自行车已经被二女儿骑走了,别人家里的东西,老在自己家不好。
今天倒是不用步行了,村长赶着生产队的马拉车去县城。
上了拉车,刘大银问村长:“村长,你带公章没有?”
村长一拍衣兜,“带什么公章,公章那是公家的东西,不能出屋的。”
刘大银赶紧问:“不带公章,那到了县城,见到杨秘书,你怎么给我们开信。”
村长扬了一下鞭子,拉车骨碌骨碌地响起来:“信都开好了,等见到杨秘书,我就给你。”
刘大银总算把心放下来:“那就好。”
刘大银从村里出发的很早,可还有人比她更早。
杨秘书已经在县委门口等着了。
刘大银从车上下来,先问杨秘书好,又把证明从村长手里接过来,递给杨秘书。
办营业执照需要的东西,杨秘书昨天就跟刘大银说了,今天刘大银把所有的东西都呆了来。
杨秘书把刘大银准备的材料翻检一番,说道:“材料都齐全了,咱们走吧。”
办营业执照,要去工商局。
工商局离这里不远,他们走路过去就行了。
材料都准备好了,加上有杨秘书这个县长秘书在,办营业执照的过程很顺利。
一切都办好了,还不到中午。
杨秘书道:“等七天后来这里去执照就行了。”
刘大银一家人连连感谢杨秘书,杨秘书摆摆手道:“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大姐,等执照办下来,你可要好好干啊,你可是咱们凉河县第一个个体工商户啊。”
刘大银赶紧点头:“杨秘书,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郭嘉,简省长,陈县长和杨秘书的期望和栽培,一定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把我家的烧鸡做大做好。”
营业执照就快下来了,刘大银心里的石头放下来一多半。
接下来,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带着全家奔小康。
十月初五就是镇上的集日,刘大银起了个大早,吃完早饭就去集市上占地方去了。
她得把家里的的确良衬衫卖出去啊。
这镇上的集市,刘大银都不知道来了多少回了,哪里最热闹,她闭着眼睛都能摸过来。
刘大银占的位置就在两棵梧桐树中间,是集市最中心。
现在时间还早,赶集的人基本还没来呢。
为了方便展示自己的衬衫,刘大银从家里带了一根竹竿,绑在了两棵梧桐树中央。
绑好竹竿,刘大银拿出一个简陋的衣架挂上去。
这个是跟小张学的。
小张就是把衣服挂在衣架上,显眼。
家里没有衣架,刘大银让儿子用铁丝自己做了一个。
做好后,刘大银还给铁丝绑上了布条。
这的确良衬衫这么白,要是沾上铁锈就卖不出好价钱了。
“的确良衬衫,的确良衬衫,七块一件,不要票。”
刘大银站在挂着的白衬衫,用力吆喝。
她这一嗓子,半个集市上的人都看过来了。
有人看,刘大银吆喝的更卖力了。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确良衬衫,不要票了。”
一个扎着两条麻花辫子的年轻姑娘最先问道:“大娘,你这衬衫真的不要票?”
刘大银:“不要布票,七块钱一件。”
和姑娘一起的,是两个年轻的姑娘。
“大娘,到供销社买的确良回家自己做,也用不了七块钱啊,你这太贵了。”
刘大银道:“我这个不要票啊,你要是去供销社,有钱没票,人家能卖给你?再说了,我这衬衫可是从省城进来的,都是大师傅的手艺。”
她从口袋里取出一件衬衫,拿在手里,让那几个姑娘看的清楚,“这针脚,这裁剪,咱们自己做,能有这样的手艺。”
看三个姑娘都有些意动,刘大银再接再厉,又说道:“我这是头一天开张,你们要是要,我给你们算六块钱。”
三个姑娘把衬衫从刘大银手里接过来,仔细打量。
这做工,的确要比自己在家做的要好很多。
六块钱,比在供销社买布再回家自己做,要贵上一块钱呢。
可是不要布票啊。
三个姑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买,舍不得,不买,也舍不得。
“大娘,我们先去转悠转悠,一会儿再回来。”
麻花辫姑娘把衬衫还给刘大银,依依不舍地走了。
看这样子,十有□□她还会回来的。
刘大银继续吆喝:“卖衬衫喽,卖衬衫喽,的确良衬衫,不要票。”
刘大银吆喝了半天,看得人不少,买的没有一个。
好几个人都表现出买的愿望,但最后还是把衬衫放下了。
走的时候都犹犹豫豫,一步三回头的。
刘大银乐呵呵地把他们送走,等他们转身,就开始大声吆喝。
惹得本就舍不得的人又回头看了好几眼。
麻花辫和她的两个小伙伴又回来了。
“大娘,在便宜一点,便宜一点我就要一件。”麻花辫说道。
“那可不行,”刘大银笑着摇头:“姑娘,这可是最便宜了,就是不拿布票去跟人买布,也得要这些钱吧。”
“便宜一点吧,便宜一点我就要一件。”
刘大银还是摇头:“真的不能再便宜了。”
麻花辫一跺脚,最后道:“那好,六块钱就六块钱,我要一件。”
麻花辫没走多久,又来了一对青年男女。
他们也是看过一次的。
“大姐,我们要两件,最低多少钱?”
这两个年轻人马上就要结婚了,这次来赶集,就是专门买东西。
刘大银想了一想,露出一个为难的神色:“你们要两件的话,卖你们十一块五毛钱,不能再便宜了。”
两个年轻人没有讲价,要了两件衬衫。
他们走了不久,刘大银又卖出了一件衬衫。
一个集市上就卖了这么多,刘大银喜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今天她自己来的集市,丈夫姑奶奶生了病,他去探望了。
儿子要留在家里看孩子。
来的时候刘大银是步行,走的时候,也只能是步行了。
这十多里的路对刘大银来说,真算不上长。
到家的时候,儿子没在家,孙子也没在家,丈夫倒是回来了。
“大银,你回来了,快快,我给你看一件好东西。”
李三顺一只手背着,一只手拉扯着刘大银,把她按在炕上。
“什么好东西,我连一口水还没喝呢。”
“你看我这脑袋,”李三顺一派脑门,“锅里有饭,我这就给你去盛。”
李三顺被手里藏得东西扔在炕上,转身出了屋。
李三顺要给刘大银看的东西原来是一副手套。
一副兔子皮的手套。
李三顺把饭盛来,放到屋里的桌子上。
“你看这手套,好吧?我那个表姑的小女儿嫁到了营县,那里以前是有名的皮革之乡,这不送了娘家两副皮手套,姑奶奶给了我一副。”
刘大银顾不上吃饭,把手套拿在手里反复打量,“三顺,你说咱们做了这皮手套去卖,一定很好卖。”
第29章 种马文里的炮灰
“啊?”李三顺探着头问:“卖,干嘛要卖?”
刘大银白他一眼:“我和你说不清楚,好了,我吃饭去了。”
李三顺和刘大银商量:“咱们初九去县城拿执照,到时候咱们带着孙子一起去,在县城的照相馆照一张像。”
刘大银边吃饭边点头:“行,咱们初九去县城,顺便带着衬衫去卖。”
李三顺挠挠头,想了又想:”咱们去哪里卖衬衫,不如去机械厂门口卖,厂里的工人有钱。”
刘大银笑道:“哟,刚开始是谁反对我做买卖,现在怎么也支持了?”
李三顺不说话了。
刘大银吃完饭,李三顺很自觉地收拾碗筷。
等他再进屋,刘大银说道:“我想好了,先去管婚姻登记的门口去卖,等下午再去机械厂门口卖。”
“去婚姻登记的门口卖?”李三顺一拍大腿,说道:“对,要登记的新人,一般都会到供销社扯布,咱们在那里卖衬衫,肯定好卖。”
当地有一个说法,“登记不登空,登空死公公”,登记领结婚证的当天,新人都要买东西,要是登记当天空着手回家,就会“死”公公。
扯布做衣服的最多。
刘大银的的确良衬衫做工好,价钱虽然比扯布贵上一点,但是不要布票啊。
李三顺高兴道:“那好,咱们先去领执照,再去卖衬衫,等卖完衬衫,就带着孩子们去照相馆怕拍照片。”
初九这天,刘大银一早就起来了,她穿上最好的衣服,精神抖擞的带着全家人进城。
今天可没有车可做,他们得步行去。
尽管这样,两个孙子也高兴的不得了,一路上叽叽喳喳个不停。
孩子走累了,大人们就轮流背一会儿。
等到了县城,一家人都出了一身汗。
工商局刚刚上班,刘大银带着一家子人进了去。
营业执照是工商局局长亲自给刘大银的。
工商局长带着和蔼的笑容,双手把执照递给刘大银,“刘同志,你可是咱们凉河县的第一个个体工商户啊,说不定以后得记在咱们县志里呢。”
刘大银大字不识一个,也不清楚那县志是个啥,不过从工商局长的语气来看,能记在县志里一定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刘大银斗志昂扬地表态:“我一定好好干,不会辜负郭嘉的栽培的。”
从工商局出来,李家人直奔婚姻登记的门口。
登记讲究越早越好,加上今天是个好日子,婚姻登记部的门口已经热闹起来了。
刘大银选了个显眼的位置,把衬衫拿出来左右晃动,“的确良衬衫,大师傅的手艺,七块钱一件的的确良2衬衫,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刘大银挥舞着衬衫,大声吆喝。
一对从婚姻登记部出来的年轻男女停在刘大银面前:“你这衬衫多少钱?”
刘大银把手里的衬衫递过去,好让人看个清楚。
“你看这做工,这裁剪,”刘大银又从包里拿出一件衬衫,“这可是老师傅的手艺,七块钱一件,不要票。”
“真的,不要布票。”姑娘放下手里的衬衫,惊喜地问道。
刘大银:“不要票,七块钱一件,要两件的话,六块五一件。”
‘我要一件就行,要两件一模一样的干什么,一件也六块五吧?“刘大银摇头:“一件七块钱,不讲价。这衬衫有大小码,你和这个年轻的后生一人一件,穿出去多好看,一看就知道是两口子。”
“你这大姐,”姑娘被说的低下了头,“谁和他是两口子。”
刘大银:“这登记了,不就是两口子吗。”
“还能再便宜一点吧?”姑娘问。
刘大银:“真的不能再便宜了,再便宜我就要赔本了。你算算,扯布要多少钱一尺,做一件衬衫得两尺多三尺吧,那还得要布票呢。”
小伙子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媳妇跟刘大银讲价,最终拍板:“咱们要两件。”
“王松。”
“咱们等一会儿不是还得去照相吗,咱们穿着两件一样的白衬衫照相,多好啊。”
姑娘小声道:“要比供销社贵呢。”
“这不是不要票吗?”
姑娘其实也心动,仔细一想,要是不要票的话,其实算下来也不贵。
更何况,和他穿着一模一样的衬衫去照相,光是想想就不错。
反正今天她也打算扯一身衣裳,干脆买两件衬衫,布票还省下了呢。
“好,要两件。”
来登记的新人们大部分都打算去供销社扯布做衣裳,刘大银的衬衫不要票,做工还好,比自己扯布也贵不了多少钱,不到一个小时,十件衬衫就卖完了。
还有许多人问,刘大银什么时候再来。
刘大银也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来,只能说一定会再来的。
县里只有一家照相馆,刘大银一家到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了。
像刘大银这样拖家带口的比较少,大部分都是年轻的男女。
这是两个孙子第一次拍照,小孙子在刘大银怀里好奇地看来看去。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到了他们了。
刘大银和李三顺坐在椅子上,一人揽着一个孩子。
李留柱站在他们的后面,手拿着今天刚拿到的营业执照。
这是刘大银要求的,这营业执照可是他们一家过上好日子的开始,当然得照在像上纪念了。
照相的师傅调整着角度,“看这边,对,看这边,小孩子千万不要眨眼,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