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女配逆袭记——薛定谔家里的猫
时间:2021-02-26 10:56:08

  以后只能加倍小心了。
  不过既然江闻钟不仁,刘大银就不义,抢了江闻钟的致富路,刘大银一点也不愧疚。
  江闻钟靠着倒卖西装,发了第一笔大财,这笔钱也是他日后发家的第一笔资金。
  江闻钟发不了这笔财,看他以后发家用什么做本钱。
  到家以后,儿子在院子里给公鸡拔毛,丈夫在门市上看着小孙子卖烧鸡。
  一家人的生活如此美好,怎么能让江闻钟那个混蛋给破坏掉呢。
  刘大银暗暗发誓,一定要把江闻钟送进监狱,保护好家人。
  李三顺看到刘大银,喊道:“这大热的天,你去哪里了,看你那一头汗。这里有凉茶,你赶紧喝一碗。”
  这凉茶是李三顺自己熬得,用菊花,薄荷,甘草加上冰糖煮开放凉,热的时候喝上一大碗,别提多舒坦了。
  刘大银在柜台后坐下,端起李三顺倒得一万凉茶一饮而尽。
  “三顺啊,我想再做个买卖。”
  李三顺给小孙子和自己摇着蒲扇,问道:“这次你想做什么买卖?”
  刘大银想了想,说道:“做衣服。这省城的纺织厂积压了不少布料,正低价处理呢。我想买了布料做成衣服卖出去,这也能赚的不少呢。”
  李三顺问道:“这布料有了,工人有吗?咱们在省城也认识不了几个人,这好的裁缝师傅咱们也不认识,既然做了衣服卖,一个两个的师傅也不行,这么多的裁缝师傅去哪里找?”
  “这我都考虑好了,”刘大银又喝了一碗凉茶,“咱们就找张水生合作,这做衣服还需要一些内衬什么的,就找他解决。”
  “那这做衣服需要多少本钱呢?”
  刘大银右手大拇指和小指伸出来,李三顺猜:“六百,不对,这太少了,六千?”
  刘大银点点头:“六千块,六万米的布料。”
  六千块钱可不是小数目,现在这烧鸡店一天也就卖个二十多只烧鸡,一个月能挣上一千多块钱,这六千块,可是好几个月的收入了,那还得是烧鸡还这么好卖的情况下。
  李三顺:“大银,你让我再想想。”
  刘大银领着孩子往外走,“那行,你好好想想。”
  李三顺心里有事,吃晚饭的时候心不在焉的,李留柱看出他爹脸色不对,问道:“爹,你怎么了,是不是心里有事?”
  李三顺索性放下筷子,说道:“留柱啊,你娘说要做别的买卖,我这心里正寻思呢。你娘说要做衣裳的买卖,你这怎么看。”
  李留柱吃了一口馒头,“爹,娘,这家里做买卖的事你们做主就行。我这性子你们也知道,当个冲锋的大兵还行,要我拿主意我可不行。这咱们家里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都是娘的主意,这你们拿主意就行,我就跟着只管跟着做工。”
  李三顺道:“这咱们就是想做买卖,这钱也不够啊。”
  家里现在只有四千多块钱,那一批布料要六千多块钱,还差两千块钱呢,这可是一笔巨款,这钱从哪里来。
  刘大银说道:“这你就不用担心了,三顺,只要你同意,这买卖咱们就能做。”
  李三顺:“你让我再想想,明天我给你答复。”
  这李三顺心里有事,晚上翻过来覆过去的就是睡不着。
  刘大银本来睡着了,又被他吵醒了:“你这是怎么了?烙饼啊,这翻过来翻过去的。”
  既然睡不着,李三顺索性坐起来,“大银,这买卖你有把握赚钱吗?”
  刘大银:“这什么买卖也不能保证只赚不赔啊。以前我做买卖你都是支持的,这次是怎么了,怎么不愿意了。”
  窗户大开着,外面的月光照进来,李三顺拿过蒲扇又开始摇:“这主要是咱们家里的钱不够,你怎么凑齐六千块钱,去借吗?问题是咱们在这省城也借不到啊。”
  刘大银也坐了起来:“不用借,这布料能分期付款,咱们先签一个协议,先拿一半布料,等几个月后再把剩下的布料从纺织厂拉回来,同时把尾款付清。”
  李三顺听明白了刘大银的意思,“这人家厂子里能同意吗?”
  “咱们先去跟厂里的领导谈一下,看看能不能同意,要是人家不同意,咱们再想办法。”
  “我支持你,”李三顺叹了口气,“你是咱们家的领头人,你说怎么干,咱们就怎么干。只不过,这开林的治疗费咱们得先留出来,那钱说什么也不能动。”
  “那是当然的,开林的手术费咱们必须得留出来。”刘大银吧唧在李三顺脸上亲了一口:“三顺啊,你能支持我,我很高兴。”
  “你这人,”李三顺摸了一下脸,幸好刘大银已经躺下了,看不见他的大红脸了,“都是老夫老妻了,还搞这一套干什么,让人知道了也不怕笑话。”
  “这谁能知道,你往外说还是我往外说,咱俩都不说谁会知道。”
  李三顺和刘大银把烧鸡店让儿子看着,夫妻两个去了第三纺织厂。
  门卫看见了刘大银,态度比昨天好了不少,“你们来了,跟我来吧,韩干事已经来了。”
  韩冬青见到刘大银,站起来热情说道:“刘大姐,你们来了。”
  李三顺也认得韩冬青,他实在没想到妻子要做生意的人竟然是韩东青。
  “大银,这不是……”李三顺靠近刘大银,在她耳边低声说道。
  刘大银也压低声音说道:“我知道。不过咱们认识他,他不认识咱们,一会儿你就当不认识他就行。”
  韩东青走在前边,没看到刘大银和李三顺的小动作。
  “主任,人来了。”
  和主任说了两句场面上的寒暄话,双方就正式进入主题。
  刘大银把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杨主任,我是这样想的,这批布料我先付一半的款,等三个月后再付另一半的款,您看怎么样?”
  “刘女士,你说的这种方式在我们厂子里也不是没有过先例,”杨主任坐在椅子上,双手交叉,“可这样做的都是一些国营企业和供销社。像你这样的个人经销者,我们还从来没有开过这样的先河。”
  刘大银把自己的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都带来了,放到杨主任的桌子上:“杨主任,您可以看看,这是我的身份证明。我刚才的话没说清楚,咱们先签一个协议,我先付一半的款,就只先拉走一半的布料。剩下的布料我在三个月之内把尾款付清,尾款付清后我把布料拉走。咱们可以在协议上写好了,我要是三个月之内付不清尾款,剩下的一半布料我不但拉不走,你们纺织厂还能追究我的责任。但你们纺织厂三个月之内不能把剩下的那一半布料卖给别人,要是你们卖给别人的话,你们纺织厂得按三倍的价钱赔偿我。”
  杨主任直到此时,才像是真正正视了这两个穿着老土,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两个中老年人。
  双方就价格问题展开了一番唇枪舌战,最后刘大银以六千四百块钱的价格拿下了那批布料。
  这个价格比“江闻钟”买下的要多了四百块钱,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江闻钟”有韩东青这个在第三纺织厂做干事的姐夫,买的价格当然要便宜一些了。
  双方在合同上约定,刘大银要在三个月的时间内付清尾款,如果她违约,那剩下的那一半布料她不仅不能拿走,还要承担尾款三倍的违约金。
  同样,剩下的一半布料名义上属于刘大银了,第三纺织厂在三个月之内无权出售给任何个人和集体,如果第三纺织厂违约,那就要赔偿刘大银违约款的十倍。
  同样是违约,看起来第三纺织厂的赔偿款要高,但是一半布料还在它的仓库里,即使刘大银违约,纺织厂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
  刘大银和李三顺在合同上按上手印,签上自己的名字,站在一旁的韩冬青才算知道了他一直喊得“大哥,大姐”的全名。
  几乎是在一瞬间,韩冬青就知道了这俩个人是谁。
  
第72章 种马文里的炮灰
  
  
  三万米布料,刘大银要把它们全部放在家里。
  家里的西房四间,一间得做烧鸡,剩下的都让刘大银放上布料了。
  这第三纺织厂出了个卡车,帮忙把布料拉到了家里来。
  刘大银从杨主任那里打听到,这省城还有好几家纺织厂有这种布料,不过他们剩下的都不多。
  刘大银请杨主任给有这种布料的厂子打了个电话,问他们卖不卖,要是卖的话,她也都收了。
  杨主任道;“卖,怎么不卖,我这就打电话跟他们说一声。”
  那几家纺织厂当初生产的少,剩余的也就少,好几个纺织厂的库存加起来,还不到第三纺织厂的十分之一。
  刘大银把那些布料全都买来放到家里。
  剩下的就是安心等待了。
  江闻钟在六月底的一天去了他姐姐家里。
  他最近想出了一个赚钱的好主意。
  上一辈子的这一年,国家领导人穿西装的照片登在了全国最大的报纸上。
  这引领了全国从上到下的西装狂潮。
  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城市里的普通老百姓,都有一身自己的西装。
  这股风潮后来又从城市吹到了乡村,每个农村小伙子都要想方设法的弄来一套西装。
  江闻钟想抓住这个机会,做一笔大买卖,狠狠赚它一笔。
  姐夫韩冬青现在是第三纺织厂的干事,那可是全省数一数二的大纺织厂,里面肯定有自己要找的布料。
  韩冬青回家看到江闻钟微微眯了眯眼睛,等听到江闻钟托他办的事,终于有些不耐烦。
  只不过看见江安妮的肚子时,韩冬青脸色恢复了平静:“明天你跟我去厂里的仓库看看,要是有合适的布料再说。”
  江闻钟跟着韩冬青到了第三纺织厂的仓库,一眼就看到了堆在墙角的黑色布料。
  “姐夫,这些布料什么价格?”
  韩冬青看清楚江闻钟喜欢的布料,不知怎么的,突然很想笑,他笑了一笑,声音懒洋洋地;“那布料已经卖出去了。”
  江闻钟拿着布料反复摩挲,这布料做西装最适合了,“卖出去了?既然卖出去了怎么还在仓库里。”
  韩冬青有些烦,但还是解释了一句:“人家说好三个月内来拉走这批布料,合同都签好了。”
  江闻钟放下布料,在仓库里看了一个遍,除了这种布料,没有其他合适做西装的布料。
  江闻钟又走到那堆布料前看了好久,“姐夫,这个布料的买主是谁?”
  韩冬青:“我们有规定,不能透露顾客的资料。”
  江闻钟看上的布料已经有主了,他只能兴冲冲地来,空手而归了。
  韩冬青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几天后江安妮又提起这件事:“东青,闻钟实在相中了那个布料,你能不能做主匀给闻钟一些,那个客户不是还没把布料运走,这布料不是还属于你们纺织厂吗?”
  韩冬青气的当场摔了筷子,“江安妮,你这是什么意思?是要我为了你弟弟知法犯法吧。那布料是还在我们厂子的仓库里,可人家合同都跟厂里签了,你让我把布料给你弟弟,那人家买主拿着合同找来,责任谁来担?到时候你就在家里看不到我了,想见我一面只能去监狱了。”
  江安妮被吓了一跳,她以为这只是一件小事,仓库里的布料卖给谁不是卖,闻钟愿意多出一点钱,可没想到,这后果竟然会这么严重。
  “我没想到后果会这么严重,只不过是把布料卖给我弟弟,你怎么回去坐牢?”江安妮委屈极了,眼圈都红了。
  韩冬青没像以前那样上去安慰江安妮,反而闭了一下眼睛,皱着眉头说道:“我已经跟你弟弟说了,那布料已经卖出去了,买主和我们厂子里也签了合同,她还找你,让你跟我说吧布料再卖给他,他安得什么心。要是布料真的给了他,人家买主拿着合同找来,你说,我有没有责任?即使不去坐牢,我的工作还能保得住?”
  江安妮说不出其他的话,只能徒劳地给弟弟辩解:“闻钟他没想这么多,他……”
  “他是一个大学生,真的就不知道后果。好了,我吃饱了,你自己吃吧。”
  “冬青,你只吃了这么一点,再吃些吧。”
  回答江安妮的,是嘭的一声,卧室门关上了。
  等到从报纸上看到国家领导人穿西装的照片,刘大银知道机会来了。
  她带了一只烧鸡,拿上剪下来的一块布料去找张水生。
  张水生白天的时候经常不在家里,刘大银是晚上去的。
  李三顺和她一起去的,刘大银要自己去,李三顺不放心。
  “你有什么不放心的,这省城的大街上到处都是乘凉的人。再说了,以前在家里的时候,我晚上经常出去串门,也没见你不放心啊?咱们村里还没有路灯呢。这省城的大街上一到晚上,比咱们乡下家里还亮呢。”
  刘大银说的倒是实话,在乡下老家的时候,他们家里晚上都是点煤油灯,点蜡烛,这省城大大街上晚上会亮起路灯,的确比家里还亮。
  刘大银说了这么多,李三顺还是跟了上来:“这在村里就这么点的地方,你出门我放心。省城虽然有路灯,但人多车多,你出门我不放心。我这都跟出来了,咱们就一起去吧。”
  李三顺既然都跟出来了,刘大银还能把他给撵回去,当然得一块去了。
  张水生没出远门,在家跟他爷爷,还有他哥哥,在院里正吃晚饭呢。
  刘大银一进门就笑道:“哟,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这带了烧鸡,你们正好吃。”
  张水生的爷爷眼睛虽然看不见了,耳朵却好使的很,只要听过一次的声音,他就能记得。
  “这是小刘吧,你们来的正好,一起吃饭吧。”
  “张叔,我们已经吃过了,您不用招待我。小张,这烧鸡是今天刚做好的,给你爷爷尝尝。”
  张水生的哥哥张云生也跟刘大银打了招呼:“刘姨。”
  张水生把烧鸡接过来,从屋里拿了一个盘子,手脚麻利的把烧鸡撕了,“刘姨,您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我吃了你多少烧鸡了,多不好意思啊。”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