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乔娇娇就在乔章吕静眼皮子底下,家里给她的钱都是有数的,她比别的孩子也就是多了一些打小在艺术团挣的票证。
尤其上了大学,家里这么多孩子,也就向阳向红和娇娇不再用家里人补贴。
乔娇娇还常给家里人买东西。
乔娇娇自小就不是很在意钱,对家里人可大方了。
不止是不在意钱,名也不是很在乎,从来学校评选什么先进学生,三好学生,她都是能评上就评,评不上就算,从没做过什么拉票的事情。
乔娇娇小时候这性格,家里人都觉得好,可她长大了,还是这么个不争不抢的性格,吕静就怕她吃亏。
是的,乔娇娇在决定回家自己办工厂后,为了让乔章吕静更容易接受一些,说的原因之一就是进了好的单位,好的工厂,竞争太大了,不止是工作上的竞争,还有另外的人情往来,她实在招架不住。
吕静想着他们这小小瓷器厂,领导们都勾心斗角的。
像是乔泰在的制衣厂,那可是大厂子,人多,厂子大,那里头更是乌烟瘴气的,乔泰当个小干部,都快把半条命给拼进去了。
可乔娇娇完全可以选个清闲的单位啊,她可是首都大学的高材生,难不成还找不着一个每天上班只需喝茶看报的工作?
何必自己开工厂。
工厂那是好开的?
但是做父母的,除了支持孩子,又能做什么呢。
乔娇娇回了家,雇着师傅开着三轮帮忙搬家。
乔娇娇从毕业回来,直接拿手里的钱去租了二十亩的地,她是首都大学的毕业生,在他们宁安从小就是有些名气的,现在国家政策也支持私人办厂,乔娇娇想租地也很容易。
甚至在租地合同上,直接写了三十年,一次性付清一半的钱,剩下的每年再付。
做个小瓷器作坊,自然不需要这么多的地,乔娇娇要办的也不仅仅是瓷器厂。
他们宁安,有很多矿,土地也是格外好的。
比如烧制瓷器陶器的瓷土陶土,都是上乘的,还有就是砖了,他们这里的土烧的砖也非常好。
其实在决定自己单干后,乔娇娇就开始想她要做什么了。
瓷器厂是肯定要办的,但这个厂子就别指望着挣钱,说个不好听的,但凡带着艺术品三个字的,不管是书是画还是其他,都是物以稀为贵,甚至很多大师都是在过世后,他们的作品价格才越涨越高。
而且就算爸爸做的瓷器挺多人欣赏,乔娇娇也是要限量销售的,爸爸都这么大年纪了,开瓷器厂是为的他开心,可不是为了让他劳累。
瓷器厂挣不了钱,那就要开个能挣钱的厂子,先挣它一笔。
正好这两年先是允许自建住宅了,只要批到地就可以,以前可都是只能等着单位分房子的,而且现在允许建商品房,房屋也允许交易了。
像荀宁留给乔娇娇的钱,在领了结婚证以后,荀宁把他手里所有的钱都交给乔娇娇,让乔娇娇办工厂用。
乔娇娇自然是不打算用的,可现在这钱放着也贬值的太厉害了,乔娇娇在毕业前,就看好了房子。
不过她是打算毕业回宁安先开厂子的,所以户口也还是从大学迁回宁安,作为宁安人,还是保持着宁安户口回老家办厂子更方便一些,乔娇娇也没想着要把户口跟着荀宁落户在首都。
更懒得买房迁户口。
不过她毕业户口如果迁回宁安,外地户口在首都买房比较麻烦。
只能等荀宁假期回来,把之前看好的房子全买了。
荀宁自然也是学过经济的,当然知道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在飞速发展的时候房价会涨得多么厉害。
而且现在才改革开放没多久,物价已经涨的厉害,钱放银行肯定会一直贬值。
现在拿钱买了房,等乔娇娇需要钱的时候,直接转手把房子卖出去也好。
别说乔娇娇荀宁了,能买房以后,家里有条件的,谁不想买房子,盖房子。
以前不允许随便自建房,更是没有商品房这样的概念,宁安市的砖厂都忙活的很。
现在允许买房允许自建以后,凡是能盖房子的东西都缺。
乔娇娇干脆就建了砖厂,这是她早就想好的,在大学毕业以前,就找了材料学工程学地质学建筑学很多系的同学取经,为的就是看能不能在没有技术没有经验的前提下,把这个砖厂给开起来。
乔娇娇掌握了一肚子的理论知识,乔章呢,虽然没有烧砖的经验,但是他毕竟是会做陶器瓷器的,会烧陶烧瓷的。
两者虽不说一样,也有相似的地方。
她毕业后回来批了地,乔娇娇就这么靠着理论知识先建起来一个窑,烧砖其实并不是什么技术活儿,按着流程走,也烧成了。
后来乔娇娇又请了一些同学来帮忙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荀宁假期回来后,也找了他们学校的同学来。
就这么一个小砖窑,清大和首都大学的学生们都来了,最后乔娇娇这个本来是外行人开的砖厂,做出来的砖都比宁安市第一砖厂的砖好了。
开始只做了一个窑,烧砖的数量也少,也不用请什么工人,只乔娇娇亲戚就行,乔娇娇并不是很忌讳亲戚来工厂上班的,毕竟这只是她起步的工作,她的目标是在八五年以前挣够开下一个工厂的钱。
而且乔娇娇的辈分格外的大,她的亲戚说白了也就只有舅舅一家,爸爸这边的亲戚只有大伯母和两个堂哥,他们都在部队呢。
妈妈这边的亲戚也不多,小姨难产,大人孩子都去世,姨夫再娶之后就没有来往了。
大舅更是被日本人害死,大舅家两个表哥足足比乔娇娇大了三十五六岁,两个表哥家的侄子侄女们,更是都比乔娇娇快二十岁。
现在来厂子里工作的,就是乔娇娇的侄子侄女和他们的儿子,虽然乔娇娇年纪小,但是她的辈分大,他们不是得叫乔娇娇姑,就是得叫乔娇娇姑奶。
乔娇娇从小也争气,现在更是从首都大学毕业,说话办事很有一套,这些侄子侄孙对乔娇娇的要求可谓是言听计从。
乔娇娇也愿意让他们学一些手艺,尤其烧砖,乔娇娇虽然会了,但她肯定不可能一直去管这个。
她还是愿意教给家里人,就算他们学会了,时间长了起了心思,想自己单独干,乔娇娇也不觉得有什么。
她找素不相识的工人,工人学会了手艺离开,都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也不能因着对方是亲戚,乔娇娇就觉得人家该给自己签下卖身契。
不过在工厂正式开工以前,还是得签好合同的,乔娇娇给他们按着宁安市第一砖厂的待遇发工资发福利,还交给他们手艺,他们至少得给她干够五年。
现在工厂还没开,只这一个窑,烧的砖,要先把烧瓷器的窑盖好,把住的房子盖好,再把整个厂子的院墙围起来,别的烧砖的窑也得慢慢建起来。
这房子是乔娇娇和爸妈要住进来的,还得盖的宽阔一些。
还有工人们住的宿舍,都是得提前准备好的。
乔娇娇批的地虽然也在市里,但是是比较偏的地方,骑自行车太费劲儿了,公交呢,一天又只有两趟,回家很不方便。
乔娇娇是打算先住工厂的,乔章吕静可不放心,要跟着她一起住。
再加上等这砖厂开起了,瓷器厂也一并要开张的。
他们觉得以后要去闺女的瓷器厂上班,那不好再住现在这房子了,毕竟这房子是厂里的。
正好乔娇娇二哥乔民和二嫂赵来娣在瓷器厂上班也有二十五年了,不管是从工作能力还是工人的级别看,都是老资历了。
他们也有资格把现在住的房子还给工厂,换成乔章吕静这一套了。
因着屋子是留给二哥二嫂住,也没有什么要搬走的,很多已经旧了,不太使用却舍不得扔的,箱子柜子这些,都直接搬到了老屋。
老屋现在空出来,乔章吕静打算平时跟着闺女在工厂住,等回市里,就在老屋住。
老屋有三间房,他们住正房,剩下两间一间给荀宁乔娇娇住,一间留着待客。
乔娇娇新盖的房,和家具厂订了家具,也没什么缺的。
搬家主要就是荀宁给买的,电视机洗衣机电风扇和电冰箱。
这些吕静一用就爱上了,一件都离不开,有了洗衣机,再不用手洗衣服了,有了电冰箱,再不怕有剩饭剩菜了,电风扇夏天吹吹,也凉爽的多。
电视机更是乔章吕静现在一天都离不了的。
尤其最近在播的《敌营十八年》,他们看得格外入迷,还把平时怎么说也不愿意戴,觉得戴着不舒服的老花镜给戴上了,就为着看电视看得清楚。
可以说这部电视剧他们痴迷的很,每天必看,一集都不能少的。
乔章吕静离不得电视机,乔民赵来娣和这楼里的邻居也都离不得啊。
自从荀宁把这电视机送来,乔娇娇家就热闹的很。
每天晚上,各家各户吃了晚饭,就自带着板凳来他们家看电视了。
甚至有的人晚饭吃的晚,还会捧着饭碗来乔家看。
乔章吕静倒也没有舍不得,电视不就是拿来给人看的。
现在听说老乔夫妻要搬家,要搬去小闺女的厂子里住,还把房子还给了厂子里,虽然厂子里又把这房子给了乔家二小,可本来一大一小两套房,现在小的还给厂子里,这老乔夫妻真是觉悟太高,太死心眼。
只是他们这一走,以后还怎么看电视?
一见乔娇娇,就有大妈问她:“娇娇,你真要给你爸开个瓷器厂啊?以后你们家要卖瓷器?多少钱?”
乔娇娇摆摆手:“不卖的不卖的,我是要开砖厂,正好空出一个地方来让我爸做瓷器,他手痒的时候去做一做。不过我们做好是不卖的,我爸这个年纪了,也做不了多少,要是想着挣钱,那得多辛苦啊。只是办个厂子,以厂子的名义和矿上买瓷土容易些。”
“这样啊,我们还说你爸那么好的手艺,我们又看了你们家这么久的电视,要是你们卖,我们照顾照顾你家生意,也都买一些。”
乔娇娇有些哭笑不得的说:“你们误会了,是我开砖厂,给我爸弄个烧瓷器的窑也是顺手的事情。我爸做的瓷器不卖的。”
“娇娇你怎么就想起来开砖厂啊?听说你开砖厂的钱可都是你对象给出的,你对象可真有钱,对你也好。”
乔娇娇开了砖厂,自然会有人关心这钱是哪里的,吕静觉得钱不外露,不能让人知道他们家里有钱,更不能让人知道乔娇娇有钱,就说钱是荀宁给的。
荀宁也的确给了乔娇娇很大的一笔钱,虽然这钱都被乔娇娇拿来买房了,但他给钱让乔娇娇开工厂也是实话啊。
乔娇娇只能顺着吕静的话点点头:“嗯,是他给的钱,不过钱也不够,还贷了款。”
乔娇娇钱是真不够的,荀宁给她的钱很多,乔娇娇全买房了。
爸妈给的钱,有一部分是乔娇娇小时候收的红包房租这些乱七八糟的,这钱乔娇娇就当自己的启动资金了。
但是每个月六十六那个存折,从知道怀上了乔娇娇,妈妈每个月就给她存六十六,足足存了有二十多年。
这么大一笔钱,乔娇娇是不会动的,她打算都花在爸妈身上。
办工厂,剩下的钱其实也差不多了,不过既然有贷款的资格,乔娇娇自然还是要贷款。
众人一听贷款,就觉得这是欠国家的钱,是在和国家借钱,一个劲儿的劝乔娇娇好好干,可别还不上账。
第76章
新家就建在厂子里,现在房子装修简单,只把水泥墙面刷白,就很够了,不需要什么瓷砖地板的,水泥地都是很拿得出手的了。
自家盖的房,是比之前瓷器厂分的那房子还要大一些的,还拿木头在院子里圈了小块地,能自己种些东西。
乔娇娇去把电视机洗衣机这些运回来,家里已经坐了很多人了。
这怎么说也是搬新家,当然要亲朋好友来了暖个房,热闹热闹。
乔娇娇回来时,饭菜已经做好了,客人们也来的差不多了。
说是客人,其实来的大部分是亲戚,毕竟厂子马上就要开张,也不好让朋友们连着来两趟。
家里长辈坐一桌,乔章吕静,大姐的公公婆婆,二嫂的亲爸后妈,亲妈后爸,还有一些远房亲戚。
乔娇娇大姐大姐夫二哥二嫂还有她表兄表嫂们也都坐一桌。
剩下就是家里的小辈,就这也坐了三桌,这还是一些亲戚没来呢。
吃了饭,大姐他们就回家了。
家里只剩下乔章吕静,和两个舅表哥一家。
乔娇娇大舅去世的早,他去世的时候大表哥二表哥也都十几岁,当时乔娇娇外公外婆还在世,外公外婆和舅妈三个人辛苦把两个表哥拉扯大。
乔娇娇妈妈吕静作为姑姑,自然也多有帮衬,后来两个表哥都结婚成家了,外公外婆也过世了。
这些年,尤其在乔娇娇前头几个哥哥姐姐结婚,三哥也去了部队以后,家里多的票证,一部分留着家里用,一部分给补贴当时还没离婚的大哥大嫂,剩下就是多给了舅妈,后来荀宁一家来了,又多了个要补贴的。
两个表哥也是真心尊重乔章吕静这姑姑姑父的,吕静在血缘上是他们除了母亲外最亲近的亲人了。
每年大队里秋收分粮分菜,两个表哥总会不少来家里。过年大队都分不到什么肉,可还会省下多半给吕静这个姑姑。
乔娇娇也知道妈妈吕静对两个侄子感情很深,大舅比妈妈大了许多岁,打小很是疼爱这个妹妹。
舅妈对妈妈也好,后来姨妈难产去世,舅舅被日本人害死,外公外婆相继去世,妈妈娘家人也只剩舅妈和侄子们。
以前妈妈想帮忙,也只能多塞些钱,塞些票,晚辈结婚的时候礼金多一些。
但这些都解决不了真正问题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现在乔娇娇愿意教着他们烧砖,还给他们发工资,这对两个表哥一家是有大帮助的,吕静也一个劲儿的说,闺女最贴她的心,知道她最担心什么。
不过亲兄弟明算账,今儿两个表哥还有他们的子女都在,工厂开业的日子也近了,现在招的工人还不算多,随着生意红火,还会继续再招收工人。
别的工人进工厂自然得签劳动合同,乔娇娇这个老板按着合同给工人发工资,工人自然也得遵守合同。
乔娇娇的亲戚来自然也得签合同,但因着乔娇娇还要教他们一些技术上的东西,一些话更是要提前说清楚。
乔娇娇看着大表哥二表哥和几个侄子侄女,说:“大哥,二哥,这厂子呢,马上就要开了,咱们呢,亲戚是亲戚,工作是工作,提前说下,我这儿有一份合同,得和侄子们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