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俩又不是那种特节俭的,小日子自然过得美滋滋。
两人给俩小崽收拾利索,自己也换上新衣服。
一人抱着一个出了门。
和门口聊天的姜大娘她们打了招呼才走。
“馒头、地瓜,娘带你们坐汽车啊。”宋红米和俩小崽说话。“车,汽车,大汽车。”
俩小崽偶尔会冒出一句“娘”或者“羊”的,口音还不够准确。
但是一旦开了口,离说话也不远了。
所以日常宋红米有意识的多和她们说话。
周日车上的人不少,不过两人因为抱着孩子,有好心人给让座,也没累着。
她们去的这处公园离家不算远,也就半个小时就下车了。
现在的公园里头设施没有那么多,就是一些花草树木。
但是游人也不少,有很多老人和小孩。
“不许辣手摧花。”宋红米抓住闺女的小手,真能嚯嚯东西。“花,香香,漂亮,不摘。”
“老婆,那边有秋千,带他们坐会?”柳宵提议。
宋红米摇头,“太小了吧。”
还是过几年再说吧。
“找个平整得地方让她们练习一下走路,顺便认识认识小哥哥小姐姐。”俩娃娃从出生到现在,只有彼此,没有同龄的小朋友,是时候补上这个缺憾了。
……
“地瓜,你慢慢的温柔的摸小姐姐,不许挠啊。”宋红米一点不敢放松,抓着她的小手,就怕给人家挠了。
之前就把一三岁多的男孩给挠哭了,也是霸道。
害的她损失了一把大白兔。
对方家长很有意思,还训斥男孩,说他男子汉大丈夫被个女娃娃挠哭了,丢脸!
小男孩一边抹眼泪一边不忘吃糖。
把她逗的不行。
柳宵也在帮着儿子交小朋友。
陪孩子时间过的很快,很快就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了,俩小崽之前喝了牛奶,又吃了两块饼干,现在也该饿了。
她们准备去吃饭。
京城还是保存了一些老字号,但是名字肯定是改了的。
但是味道没变。
她们要去的这家是专门做清真菜的。
在京城鼎鼎有名。
这年代去饭点,有钱有有钱的吃法,没那么多钱也有节省的吃法。
她们一家四口,要了两份大碗牛肉面,半斤卤牛肉和一盘油炸大虾,也没花多少钱。
那盘虾纯粹是给俩孩子要的,要不然更省钱。
将大虾扒了,再加点面条,用勺子杵烂点,孩子们就能吃了。
“你先吃,我喂孩子,一会面坨了。”柳宵直接拿过了碗。
“牛肉面汤也不错,可以给她们喝点。”她刚才问过服务员,就是纯骨头汤,没有添加别的。
俩小崽可馋了,急的直拽柳宵胳膊。
宋红米一口牛肉一口面,吃的满头大汗,很是过瘾。
一大碗面被她吃的溜干净,吃完了才觉得吃的有些多,不停的揉着肚子。
宋红米伸手要碗,“老公,给我吧,你吃面吧。”
“最后两口了,喂完得了。”柳宵刮了刮碗,最后两大勺喂完。“回头去黑市看看,看看有没有卖鱼的,这俩都爱吃鱼虾。”
宋红米哼哼,“只要是好吃的,她们啥不爱。”
柳宵求生欲就从来没低过,“你爱吃牛肉,咱们走的时候再打包半斤。”
宋红米伸手,柳宵熟练的递过去手帕,她接过擦了擦嘴,“不了,今天吃的很过瘾了。”
钱还是要节省一些的,两人想着年底之前调制两样大件呢。
“老婆,你看看这是什么?”柳宵递过来一张票。
“收音机!谁给你的?”宋红米有些高兴。
她早就想要一台收音机了,不为别的,就想让俩小崽听些歌曲。
要不然总得她唱。
她五音倒是全,但是很多歌曲都不知道能不能唱,有点束手束脚。
柳宵说的很是随意,“一位军区领导,我给修了几辆吉普车。”
宋红米嘿嘿笑,“感谢领导,那咱们吃完饭直接去商店吧。”
迫不及待要买了。
柳宵点点头,心里却是抹了把汗,老婆总吃儿子、闺女的醋,他也是……挺美的。
一家四口拎着一条大草鱼抱着个头不小的收音机回了家。
少不得又被姜大娘看到,一顿问。
宋红米敷衍了两句,就赶紧进屋了。
看到柳宵将收音机放在炕上的木箱子上了。
点点头,放那可以,要是放地上,一有音乐,俩小崽肯定会够的,容易摔了。“打开收音机听听有没有儿童歌曲。”
电池也买了,都上上了。
还真有!
宋红米扭头一看,俩小崽眼睛瞪得溜圆,正往这盯着呢。
她这一看就像打开了某种开关,俩娃嗖嗖的就爬过来了。
宋红米和柳宵赶紧将人把住。
“不许碰!碰了打手手!”
宋红米冲柳宵使了个眼色。
柳宵抿了抿嘴,不情愿的伸出手去摸收音机。
然后就看到宋红米拿起扫炕笤帚,啪啪啪的打在柳宵的手上。
俩小崽很是会“察言观色”,一下子都不动了。
宋红米拿着扫炕笤帚,指着收音机,“不许乱碰,懂不懂!”
不过这音乐也没听太久,就到两小崽睡觉的时间了。
两人今天没少走路,本来就累,加上生物钟,睡的还是很快的。
宋红米和柳宵下地收拾鱼了。
那条大白鲢得有两斤多呢,有些翻白了,还是赶紧收拾出来。
“咱俩红烧,俩小崽给做鱼羹吧。”红烧对于孩子来说,味道有些重了。
红烧简单,做鱼羹也不难。
麻烦的是挑鱼刺,小孩子怕鱼刺的,所以要挑的很仔细。
两人将最嫩的鱼肉给小崽做鱼羹。
宋红米有感而发,“都说有了孩子,这父母就变得这不爱吃那不爱吃了。”
因为好的都要留给孩子啊。
所以父母就自觉不爱吃了。
柳宵也抬眼看了看俩孩子,“养孩子是真…”
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表达,累!有的,但是却让他甘之如饴。
“还真…难。”最后柳宵用了“难”字。
因为心里的望子成龙,所以想给孩子们更好的,生怕拖了他们后腿,总觉得给予的不够。
虽然他知道这思想有点不对,但一时之间有点难以改变。
宋红米笑了,“咱们也算和孩子一起成长了。”
她们是第一次当宝宝,她们则是第一次当爹当娘,大家就得相互包容些。
两人相视一笑。
“不许摸我脸,你手全是鱼腥味。”宋红米躲过。
两人闹在一起。
“不行,家里小雨伞没了。”宋红米赶紧跑开,躲到角落里。
她们早有共识,这辈子就要馒头、地瓜俩孩子。
所以一直有准备小雨伞的。
这个年代人们对于这玩意或是不知道或是很避讳,她们肯定不会。
主动去医院去要。
对,小雨伞不是卖的,是医院给发的。
“老婆,要不我就做手术吧。”柳宵很想一劳永逸。
“不行,至少现在不行,过些年再说吧。”她其实是不反对男生做结扎手术的,相比女人戴环,男人做更安全。
但是她不太相信现在的医学技术。
柳宵只能狠狠的亲了她一口,把她放开了。
两口子又再次开始弄鱼。
“红米,我觉得造车有些难啊。”柳宵突然说道。
宋红米觉得不应该啊,“还能比飞机难。”
“可那时候是几千人在帮我。我只要关注一个点就好了。”可是现在他是底层,谁又能帮他呢。
“那就从更简单的开始。”宋红米顺嘴说道。
“红米,你说什么?再说一遍?”柳宵表情有些激动。
“我说啥了。”宋红米都没过心,说完就有些忘了。“很重要?”看到柳宵连连点头,“别动我,让我想想,想想。”
宋红米闭着眼睛,用手指头轻轻的敲打额头,“我说…我说的是从简单的开始。对!就是这句。”
她想起来了。
柳宵一拍巴掌,“对啊,我没必要一心造车,我可以从自行车开始啊。”
宋红米逻辑有点乱,“自行车和汽车,这隔的有点远吧,还不如摩托呢。”
最起码摩托和汽车都是烧油的。
“我的意思是可以先靠着造自行车技术作为敲门砖,进入一个自行车厂做管理。”之后不管做摩托还是汽车就方便了。
比他单打独斗要靠谱。
第117章 六十年代养小崽(17)
柳宵让红米帮忙想想后世自行车的相关技术。
宋红米还真记得两样,“我记得有变速车还有山地车,但都不怎么实用啊,至少现在是。”
不是说这两样不好,是这个时代,二八杠有其独特的作用。
不但可以驮人还能做运输工具,驮个一两百斤一点不是问题。
柳宵也明白,“是有点超前。那女士昆车呢,不带大梁的,轮胎小一号,加粗加大摩擦。”
宋红米想想,“这个应该可以,飞鸽一直生产女士车的。”
“那好,我把图纸弄出来,最好做出一件成品,到时候就可以找领导了。”柳宵有些待不住了。
宋红米赶人,“你去吧,鱼收拾的差不多了。”
柳宵也不跟红米可是,又狠狠的亲了口跑去西屋了。
吃晚饭的时候,柳宵就有了初稿。
宋红米特意提醒,“过后一定要烧了。”
这图纸画的跟打印似的,太好太规矩了,不应该是他这个野路子弄出来的。
柳宵点头,“其实我一直有铺垫,在县里就和一些师傅学看图纸画图纸,在这边也展示过,但你说得对,这个太好了。”
“好了,人是铁饭是钢,现在把那个图纸放一边,咱们吃饭。”宋红米支使他放桌子拿碗筷。
之后还得喂孩子,柳宵更顾不上他那个图纸了。
不过晚饭后,柳宵帮着把孩子哄睡。
宋红米就知道他要熬夜了。
给他冲了一碗麦乳精,“别太晚了,咱们时间还充裕着呢。”
柳宵笑的说道,“就是好久没有这么冲动了。”
“那我就等你的自行车啦。”宋红米抱着他,给他支持。
“可能要很久,很多零件我都得自己改,看看能不能找人帮忙吧。”柳宵也头疼。
图纸出来了,但是距离实物的距离还是太远了。
“也是啊,全部靠手工打造太难了。”要是她,估计就放弃了。
“你说我去求人帮忙怎么样?只要让我用机床,这些零件就不是难事了。”柳宵摸着下巴,越发觉得可行。
宋红米问道,“你认识机床厂领导?”
“不认识,但是那些领导也是一个圈子的,要是有人愿意帮我说句话就好了,我们领导肯定不行,显得我有些不务正业,有了!”柳宵心里有目标了。
“谁啊?”宋红米有些好奇。
“那位给我收音机票的军区领导,他很赏识我,我可以去问问,不行的话,我准备去找政府大院那位大秘。”
“老公,如果自行车造出来,比预想得还要好,那你怎么说动领导把你调入自行车厂的领导岗呢?”这事可不简单。
“京城没有自行车大厂,难道领导不想么。”柳宵很有信心。
宋红米想想也是,现在虽然还不是经济挂帅,领导也希望就业岗位再多一些。
“不许超过十一点啊。”宋红米开始打哈欠了,不能再陪他了,“记得把麦乳精喝了,别凉了。”
也许她也该把学习计划提前了。
之前她想的是等孩子们三岁之后给送到学前班再说的。
那时候她时间充足。
可是现在她其实也有不少闲暇时间,两个小家伙可以互相玩,有时候真用不着她。
而且她也有目标了,就是那位苏老太太。
她也不觉得苏老太太会是“扫地僧”,但是学些基础完全可以的。
以后想继续深造,再找其他人就是了。
她可以请苏老太太来家里,这样子她还能看孩子。
不过之前她要存些布。
夫妻俩都有了各自的目标,但这不影响她们互相讨论,互相给意见。
宋红米这边很顺利,花了半个月买了不少布,又买了几个颜色的线。
剪刀家里有,木尺子是柳宵给做的。
工具准备停当。
之后就是和苏老太太去谈学手艺的事情。
一家子都是“从商”的,对于她拿学费学裁缝,人家一点不抵触,还说人家只负责交不负责找工作。
学费是一个月五块钱和五斤粮票。
宋红米不是觉得学费贵,而是把家里情况说了,她没法子全天一心一意学手艺的。
最后定下来,每天学半天,由苏老太太上门。
学费也改成每个月三块和三斤粮票。
再说说柳宵这边,找了一大圈人,终于搭上了机床厂的路子。
可困难还有很多,比如说他要造的自行车和如今款式改变很大,很多零件都得自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