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重组家庭——骊偃
时间:2021-03-12 10:06:42

  报过名交了学费,苏梅便提着东西跟小瑜儿,还有镇上的另5位男生一起去了男生宿舍,一间屋子,一至三年级混住。
  提着东西进屋,苏梅眉头便是微微一蹙,这条件也太简陋了,前后分设两条长炕,中间是一米来宽的过道,炕上大多已被人占去了地方,只后面靠墙处留着一片位置。
  光秃秃的连张席子都没有,更别说什么炕柜炕桌等物了。
  因为一个暑假没住人了,屋里透着股湿霉味儿,还混杂了体味、酱菜、咸鱼等各种味道。
  “小瑜儿,要不妈问问农场的门卫,看谁家有多余的房间,咱租一间。”
  小瑜儿迟疑了下,摇了摇头:“这年头都是一家住一炕,哪还会有多余的房间。妈,没事,人家能住,我也能住。”
  “行吧,先住上一周试试,实在不行,咱在想办法。”看了看剩下的地方,苏梅给小瑜儿选了南边靠墙的位置。
  打开茶大娘整理的小包袱,苏梅拿出一个小扫帚,清理了炕上的灰尘。
  小瑜儿打开一瓶汪师傅熬的浆糊,拿旧报纸将他所在的墙面贴了一圈。
  另5位放好东西,过来帮忙。
  旧报纸和浆糊拿得多,小瑜儿这边糊完,剩下的均给了他们。
  苏梅铺上席子,将炕柜、装食物的腾箱,并排放在靠南那头,炕桌组装好摆在席子中间,然后将装有被子的包裹放在炕柜上,支了个架子放在炕下,下面摆上洗脚盆,上面分层放上洗脸盆、饭盒和洗漱用品等。
  一众学生看得一愣一愣的,一屋子二三十个人,没见谁这么讲究的。
  要不是小瑜儿是男生,怕人家说他娘,苏梅还将给小瑜儿围一个帘子呢。
  “好了。”苏梅拍了拍手,背上挎包,招呼小瑜儿和另五个少年道,“走吧,去供销社转转,看还有什么要添的没。”
  五人,有三个摆了摆手,拿上饭盒钱票,跟相熟的人搭肩勾背地去食堂吃饭。
  另两人,家里有人来卖东西,过去一是确实需要添置东西,二是道个别。
  苏梅带着三个孩子出了校门,还没到供销社,便遇到了杨场长的爱人葛大嫂。
  隔着段距离,葛大嫂便笑:“门卫说你开着拖拉机送孩子来上学,我还不信,心想,那么娇滴滴的一个小媳妇咋会开那么个铁家伙,没想到啊,真是你。”
  “走吧,跟我回家。你杨大哥方才从田里回来捉了只兔子,我给你们炖兔肉吃。”
  “嫂子!”带着孩子走近,苏梅也没客气,“行,你先回去,我带孩子去供销社给他们添点生活用品,另外再跟一起过来的说一声。”
  “来的人多吗?”人少了家里不介意多添两副碗筷。
  苏梅笑着点点头,“大伙儿带了干粮,你别操心了。”
  “成,大人我就不请了,等会儿你把这两个孩子一起带过来,跟我们家的孩子正好也认识认识。”
  “好。”
  到供销社跟过来的人一说,正好大家想跟人换点棉花、菜油、买点粮食,供销社要票,大家手头只有卖山货得的几张工业票和二三斤粮票,明显不够用,遂大家便约好了汇合时间,各自分开去找相熟的人换了。
  苏梅买了两瓶水果罐头,一包奶粮,一斤红糖带着三个孩子去了杨场长家。
  “苏同志来了。”苏梅刚一进来,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便笑盈盈地迎了出来。
  苏梅不认识,一时不知该怎么称呼。
  “这是大牛媳妇,”葛大嫂出来,解释道,“春上,你家亲戚顾医生治好了她家小儿子,赵局长给了两袋奶粉一瓶麦乳精养结实了小家伙。这不,今儿听说你来了,过来跟我抢人呢。”
  大牛嫂抱着孩子,过来拉苏梅道:“家里杀了只鸡……”
  “你可拉倒吧,”葛大嫂拍开她的手,拉过苏梅道,“刚杀的鸡,还没收拾,等你做好,都什么时候了。不耽误苏同志回家啊?”
 
 
第233章 
  “那我炒盘鸡蛋过来,给你们加个菜。”大牛嫂说罢,不等葛大嫂和苏梅拒绝,抱着孩子走了。
  葛大嫂看着她的背影张了张嘴,“哎,算了,让她弄吧。走,咱们进屋先吃着。”
  葛大嫂蒸了锅米饭,炖了盆兔肉,烧了条鱼,一馍筐蘸水菜。
  她家五个孩子,最小的那个跟小瑜儿同岁,刚上小学一年级,老三比小瑜儿大6岁,今年刚考上初中,跟小瑜儿同班。
  14岁考上初中,已是同龄中的佼佼者,小伙子本来挺自得的,一个暑假浪得都快飞上天了。结果……临开学了,来了个八岁门门满分的小神童,这打击不可谓不大。
  斜晲着身旁坐着的小瑜儿,杨建修是咋看咋不是滋味,“你今年真是八岁,不是十一二?”
  小瑜儿常年锻炼,再加上吃得好,个头看着比他11岁的四弟还要猛一点。
  “我两岁上学。”小瑜儿咽下嘴里的兔肉道。
  杨建修松了口气:“我说呢。”
  “你家孩子上学这么早吗?”葛大嫂吃惊道。
  苏梅瞟了眼恢复了几分自信的杨建修和她带过来的另两位少年,咽下嘴里的食物,笑道:“在家待着也是待着,送去学校,我还能腾出手来做些事,所以他们兄弟几个上学都早。”
  说话间,大牛嫂拎着竹篮来了:“到家我才想起来,前两天大牛在佳市的百货商场,买了盒鱼籽酱。来,苏同志尝尝。”
  说着端出一碟鱼籽酱放在了苏梅面前,另端了盘炒鸡蛋递给葛大嫂。
  苏梅拿木勺舀了几颗尝了尝,还好,跟新鲜的略有不同:“很好吃。”
  大牛嫂憨厚的脸上满是笑意:“好吃你就多吃点。听葛大嫂说,我家孩子来这儿上学,哪个是?”
  小瑜儿放下碗筷,站起来道:“大娘好。”
  “长得真俊,叫什么名字?”
  小瑜儿不好意思地笑了下:“赵瑜。”
  大牛嫂不识字,只顺嘴赞道,“好名字!”
  “出了你葛大娘家往西走,第三户就是我们家,平时成来吃饭了。”
  “好。”小瑜儿嘴里应承,心里并没当真。
  又说了两句话,大牛嫂拎着竹篮走了。
  用过饭,苏梅带着孩子们告辞,杨建修揽着小瑜儿的肩,已是一副大哥哥的模样,拍着胸脯保证道:“这儿是哥的地盘,有事报哥的名字,保准没人敢欺负你。”
  小瑜儿抽了抽嘴角。
  苏梅听得好笑。
  到了供销社,苏梅给几个孩子一人买了块肥皂,另给小瑜儿买了一管牙膏和一只牙刷,原来的那只用得快有小半年了。
  拿钱票买了这月的粮食和油,苏梅与众人汇合后,冲小瑜儿挥了挥手,开着拖拉机载着众人离开了农场。
  回到家,苏梅双臂都震麻了。
  “咱这路得修一修,”苏梅洗了把脸,换了件外衣,接过茶大娘怀里哭得跟个泪人的小和暄,进屋喂奶道,“好天气儿都这么难走,遇到下雨天,出门就更难了。”
  “镇上的人谁不想修路,””茶大娘跟着进屋道,“路好了,鱼和猎物运出去得省多少事。”
  赵恪巡视回来,听到这话,暗自琢磨了一番:“想修也成,咱们县就有采石场,镇上组织一支队伍,开着车过去自己采了石头回来铺路。”
  顾老捏了撮药材,闻了闻,“那可是大工程。”要修不得修到前进农场,快两百里的路程,光靠他们镇上的几十号壮劳力,难啊!
  “不行吧,咱们又没有那技术,”苏梅喂好小和暄,拿帕子沾水给她擦了擦脸,“别废了劲,修出来的路用不了两年就坏了。”
  汪师傅道:“我看门口的路就不错。”
  “那是早前的工程队修的。”赵恪眉头拢起,“明儿我先找老局长和王老商量一下,他们要是愿意采石修路呢,我就向上面打个申请,请他们给咱派个工程师。”
  这倒是可行。
  翌日赵恪找两人这么一说,两人立马就应了。
  为什么一年年的,他们的鱼和猎物就是卖不上价,只能做到自给自足,不就是路远路差,运出去基本上是两三天后了。春秋还好,夏天都臭了,能卖的只有鱼干、肉干,这么一来要费多少功夫,而且因为人少,他们一季也晒不了多少鱼、肉,卖了也就能换个粮食糊口。
  定好人数,隔天赵恪便开着拖拉机将人送去了采石厂,另开了一片地方采石。
  随后隔上一天两天,赵恪或是汪师傅便去采石厂将采好的石头,一趟一趟地拉回来,卸在待修的路边。
  这么以来,柴油就不够用了。
  为此,赵恪又跑了一趟佳市,磨缠着领导讨要了张批条。
  光有批条也不成,油少需要的单位多。赵恪又找了几位战友,关系托关系地找人买了几千块钱的柴油回来。
  所有的钱都是个人垫付的。
  汪师傅跟赵恪忙得脚不沾地,茶大娘跟苏梅便接手了家里的伙食。
  九月中旬,院里院外的瓜果熟了,两人忙活了小半月,晒了一麻袋菜干和半竹筐菌子木耳,做了一坛子糖蒜,一坛子酸黄瓜,一坛子酸豆角等。
  随着金秋十月的到来,大豆熟了,玉米熟了,接着是小麦、水稻。
  赵恪又出去了一趟,开回一台轮式自走式联合收割机,63年豫省收割机厂引进苏国技术生产的。
  不但能收谷子、小麦,还能收大豆。
  剩下的一百多亩玉米可就苦了大家了,要一个个从杆子上掰下来,装进竹筐背出来倒进车斗,然后剥皮晾晒。
  然而一天天忙下来,却没一个人叫苦,人人脸上都溢满了丰收的喜悦。
  从没见过这么多粮食!
  那种富足感给人的底气,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大家不但一个个挺直了腰杆,说话都跟人比赛似的,超大声。
  儿女的婚嫁都提高了规格。
  还了粮种,谢过杨场长,交了公粮,留足来年的种子,剩下的,赵恪跟老局长和王老商量后,均出一部分用来雇人修路,其他的按劳分配。
  苏梅家分的最多,一家四个机工,工分都是按双倍算的。
  一袋袋一筐筐粮食拉回家,小木屋装不下,玉米大豆就堆在了柴棚下,拿草甸子盖着。
  商量后,趁着地面还没上冻,汪师傅找了两个后生来家挖了个地窖。
  挖好后,晾上半月,满上石灰除湿,垫一层稻草,拿雨布毛毡和苇席围了两个粮囤,装了小麦和谷子。
  玉米还没有脱粒,依然堆在柴棚下。
  大豆分出一部分榨油,一部分存进地窖,另留一袋,淘洗后煮熟做酱和酱油。
  好久没有吃豆腐,喝豆腐脑了。这日,茶大娘泡了10斤黄豆,舀出了一小盆豆腐脑,剩下的压成了两板豆腐。
  留一块中午吃,余下的全被做成了豆腐干。
  小和暄第一次喝豆腐脑,很是护食,赵恪看她吃得香甜,舀了一勺尝尝是不是糖放多了。
  小丫头“啊啊……”个不停,见个人都要啊啊几声,说她爸吃她的东西了。
  苏梅加大了她的辅食量,想慢慢地把奶给她断掉。
  平时除了蛋羹,还会喂她一些鱼泥,肉泥,甜瓜汁,野果汁等。
 
 
第234章 
  既然下定决心要给小和暄断奶,苏梅白天就开始有意外出,延长不跟小丫头见面的时间。
  而这会儿又恰逢采集季,一早起来,顾不得吃饭,苏梅背上竹筐,拎上灌了热水的军用水壶,拿上卷了各种菜丝的饼子,带着昨儿回来的虎崽,便悄默声地出了家门。
  赵恪怜惜地亲了亲还在呼呼大睡的闺女,起身穿衣,然后用小被子裹着小家伙,抱去了东厢。
  顾老刚醒,见他抱着孩子进来,忙撑身坐起,披上衣服掀开被子道:“快放进来。”
  赵恪连人带小被地将人放进温暖的被窝,掖了掖被角:“昨儿佳市那边来电,说是给我们派了一支五十人的工程队,我开车过去迎迎。”
  顾老拍拍换了地方睡得不安的小和暄,“去吧,我等会让汪师傅过去学校跟宋老师说一声,给他换一下课,上午我在家看着点。”
  这是怕小和暄刚断奶,缺泛安全感,留下来照顾呢。
  赵恪起身向外走道:“我尽快回来。”
  “小恪,”茶大娘提着竹篮从后面过来,四下看了看,“小梅已经走了。”
  “嗯。”赵恪接过竹篮,从中拿了个饼子,一边吃一边向外走。
  “等等,她挤奶了吗?”以往苏梅外出,总会挤一瓶奶放在地窖里。
  和暄喝时热一下。
  “不是要断奶吗?”
  “断奶……也得慢慢来呀。”
  ……
  苏梅带着虎崽跟何珊等一众小媳妇在镇后汇合,朝山上走去。
  除了苏梅家,镇上家家户户都养了猎犬,男人们外出采石修路,女人们上山便将自家的猎犬带上了。
  几只土狗见了虎崽立马夹起尾巴,瑟缩着跟在了主人身旁,表现得一个比一个乖。
  虎崽扬头长啸一声,惊得林中鸟雀齐飞,山鸡兔子慌不择路地往灌木丛里钻。
  有那么几只,头进去了,身子卡在了外面。
  几人上前一抓一个准。
  “还是你家虎崽厉害!”几人赞道。
  苏梅抓着只山鸡的翅膀,冲虎崽举了举,“等会儿给你烤了吃。”
  虎崽欢快地甩了甩尾巴,“啊呜”一声冲进了林中。
  何珊等人年年来,哪儿有松子、野枣、核桃,菌子木耳等,心里门清。
  有她们带领,不到七八点,苏梅就塞满了竹筐。
  其他人做熟了,比苏梅麻利多了,她弄满一筐,人家都捡拾了一筐一篓。
  竹筐背在身后,竹篓挂在胸前,大家伙儿送下山,晾在镇西的晒谷场,自有老太太过来帮忙看守。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