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闹三国——春溪笛晓
时间:2021-04-13 09:48:09

  曹冲拿定主意,心情还算不错。
  曹操没勒令他马上回去,说明曹操不介意他延迟几天归家,所以他一路溜溜达达,又到了泰山脚下。
  这地方是古代不少皇帝心里的白月光,每个人都心心念念要上它一次或几次(此处特指秦始皇和汉武帝),曹冲对封禅什么的倒没太大兴趣,不过来都来了,他还是领着人浩浩荡荡地爬到山上去,享受迎面吹来的猎猎山风。
  经过这一路走来的锻炼,曹冲明显感觉自己体质越来越好了,连登泰山都不带喘气的。
  他一路与人讨论着昔年各种封禅传说,对于这处据说能够与上天沟通的名山没有太大的敬畏,倒有着满满的好奇。
  他一路这里摸摸那里看看,想知道秦始皇等人是不是真的曾经摸过这些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山树和石头。
  不想到下山的时候,天上竟噼里啪啦地下起了雨。
  都快入秋了,天气多变,雨说来就来,打了他们个措手不及。
  由于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曹冲对于雷雨天树下躲雨这种事不甚赞同,径直带着一大群人跑了下山,直奔落脚处换衣服喝姜汤驱寒。
  曹冲把自己头发弄干了,又去看了看周瑜的情况。
  去年华佗给周瑜诊脉时可是忧心忡忡,私底下对他说周瑜“隐隐有油尽灯枯之兆”,虽说后来华佗说已经快好全了,曹冲心里还是不大放心。
  周瑜正捧着碗热腾腾的驱寒汤在喝,见曹冲来了,便把手里的汤碗先放下了。
  曹冲立刻说道:“不必理会我,公瑾你趁热喝完才有效。”
  周瑜便又端起碗一口把驱寒汤喝完,才问曹冲:“你喝了吗?”
  曹冲连连点头:“喝了喝了。”见周瑜气色如常,没因为淋雨有什么异常,他顿时放心了大半,叮嘱道,“没想到突然下这么大雨,真是不凑巧,今晚公瑾你可要好好歇息,不被这雨闹出病来!”
  周瑜道:“行军打仗碰上雨雪天气是常有的事,淋那么一会雨哪会有问题?”
  曹冲跟周瑜大讲养生经验:“不能因为习惯了就不重视,很多病根就是这样落下的。”
  周瑜笑着应下。
  下雨天不好出门,曹冲又给洛阳那边写起信来,跟曹操他们叨叨登泰山遇大雨的事,表示这瓢泼似的大雨说下就下,淋得他们一行人浑身都湿透了,肯定是老天不爱看到我!以后我再也不来了!
  这场雨下了半天,到晚上终于听了,雨后的夜晚空气倒是格外清新怡人。
  曹冲舒舒服服地躺着打了一宿游戏,可算把扎尔蒙的归属度刷到百分之二十,勉勉强强算是让扎尔蒙的状态变成“我对这个海岛生出了好奇心”。
  他在心里琢磨着回去后要去哪种棉花。
  棉花需要种在光热条件好的地方,比如西域就很适合种棉花。可惜西域路途太远了,想要及时给中原地区供应,还是该离得近些才好,凉州就挺不错!
  马超,冷酷无情、杀伐果断的西凉汉子,不知他种出来的棉花是否同样能令人感到温暖?
  接下来几天天彻底放晴,曹冲在泰山郡到处溜达,又挖着两个准太学博士人选。他算了算自己的挖人成果,发现竟已经挖到快二十人,进展十分喜人,再加上曹植他们挖回去的,怕是远不止三十个太学博士了!
  曹冲觉得太学博士这编制给得也不够合理。
  根据各种记录吹牛逼,太学正式学生能有两三千人,各地慕名而来的旁听生更是一度高达两三万人。
  这种情况下只给安排十五个太学博士来讲课,合理吗?虽说日常事务有学官负责,不必太学博士去操心,教学任务分摊下来也很重,不利于教学水平提高啊!
  所以,曹冲觉得人不怕超编,先把相中的人才全忽悠去洛阳再说。
  曹冲大胆地在心里为太学增添了一大批博士编制,继续兴致勃勃地到处挖人。
  就这么走走停停,他总算是走回了冀州。
  作为他爹曾经的大本营之一,冀州境内的情况还算安定祥和。
  曹冲兜兜转转地邺城,自是要先去自己的庄子看看。他庄子上还有个徐干来着,徐干诗文写得好极了,不去太学教书着实可惜了!
  曹冲许久没回来,周围新迁来的人都不认得他了,倒是庄子上的庄户们对曹冲的归来十分欢喜,纷纷要回去杀鸡宰羊。
  因为还带着一大群人过来,曹冲也没拒绝他们的好意,笑着表示让他们好好招待周瑜等人,自己径直去寻徐干说话。
  徐干在庄子上还住得挺习惯,不过刘桢他们都跑洛阳去了,他倒是有些寂寞。听曹冲盛情相邀,徐干只考虑了一会便笑着应道:“那我这便叫内子收拾东西。”
  都是老熟人了,想去就是想去,没必要忸忸怩怩。
  曹冲一行人在庄子上用了顿丰盛的晚饭,才问起徐干邺城之中可有什么新鲜事。
  徐干说道:“自从大伙都去了洛阳,邺城哪还有多少新鲜事,都是些不甚重要的家里长短罢了。”
  曹冲笑道:“若是在子淑先生笔下,家里长短定然也能写出别样的几分趣味来。”
  徐干听曹冲提起邯郸淳,对洛阳之行不免更添几分期待。
  哪怕不一定每个人都志趣相投,可如今天底下最有才华、最具才能的人,大多都汇聚在洛阳了。但凡是对仕途前程还有那么一点渴求的,谁不想往洛阳去一遭?
  当初徐干来邺城投奔曹操,想的就是曹操兴许能平定天下!
  对于大魏的未来,徐干心里还是有期待的。
  曹冲在冀州最后捡了一拨人,后头就沿着河内郡回洛阳去了。
  在经过温县的时候,曹冲还特地到司马家转悠了一趟,看看能养出司马八达的河内望族到底长什么样。
  司马家的人对曹冲他们这批不速之客算不得太热情,却也不失礼数地尽力招待,全程恭恭敬敬挑不出半点差错。
  曹冲没瞧出什么门道来,也没停留太久,只顺手薅了两个司马家子弟回去。
  曹冲初夏出去,九月下旬才归来,这一去就是三个多月,洛阳几乎已经大变样,城里城外都人潮熙攘、热闹得很。
  他带回来的除了将近三十个准太学博士候选人之外,还有一大批顺利薅回来的年轻人,有的出身地方世家大族,有的则是曹冲看着挺顺眼的寒门子弟。
  一路上散散聚聚还不觉得有什么,到了洛阳城门外,他们这浩浩荡荡一大群人就有点显眼了。
  曹冲正琢磨着要不要先把顾雍他们带去太学那边安顿下来,就听到一声熟悉的叫唤:“仓舒!”
  曹冲循声望去,只见曹彰朝他跑了过来。
  曹冲伸手跟曹彰熊抱了一下,奇怪地问道:“三哥你怎么知道我回来了?”
  “我刚在城墙上远远就看到你了。”曹彰看了看曹冲的小身板儿,忍不住把曹冲拎起来掂了掂重量,说道,“你跑出去那么久,把自己都折腾瘦了!”
  曹冲觉得当众被拎起来很没面子,不大乐意地挣开曹彰的魔爪。
  他也不算矮,在同龄人里面算是高个子,搁在营养充足的后世那都能一骑绝尘!
  可就算是这样,也抵不过曹彰这个能徒手抓滚滚的家伙啊!
  唉,都是一个爹生的,怎么到他三哥这突然就超常发挥了?
  曹彰瞧见曹冲脸上那“我不是小孩了我现在要面子”的小表情,也没再把曹冲提溜起来,只说道:“你回来得正好,我们一起去见父亲。”
 
 
第154章 【分斋教学】
  曹冲先把顾雍等人领回太学,让人帮忙领他们去安顿下来,才与曹彰一同进宫面圣。
  曹彰一直在旁看着,见曹冲待人接物有模有样的,才终于有点“吾家弟弟初长成”的感慨。
  等没旁人在了,曹彰不由说道:“外面有什么好玩的,你这么往外面跑,我从军中回来都见不着你。”
  曹冲笑道:“上阵杀敌又有什么好玩的?三哥你一天到晚待在军中,我想找你一起吃饭都找不着。”
  曹彰听了也明白这是各人有各人的喜好。
  想到曹丕和曹植如今的情况,曹彰觉得曹冲这样喜欢到处吃吃喝喝也挺好。
  如果兄弟几个想要的东西都一样,难免就该相互争抢,那并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对曹彰来说,曹丕是一母同胞的兄长,曹植是一母同胞的弟弟,他们兄弟三人本该最亲近才是。
  可即便大大咧咧如他,也能感受到这两个至亲的兄弟之间越发地剑拔弩张。
  曹彰夹在里面才是真正的左右为难,哪怕曹丕他们不会直接问他选择站到谁那一边,他还是觉得很不得劲。
  一想到他但凡和兄长或者弟弟亲近就会落入他们身边的谋士眼中,经由这些人轮番分析他是不是准备向谁倒戈,曹彰心里就难受得很。
  手足兄弟,何至于此!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竟是曹冲这个异母兄弟更能让他放心亲近。
  曹冲见向来兴高采烈的曹彰神色郁郁,似有不乐,心中也不免叹息。
  他三哥并非愚笨之人,表面上大大咧咧,看似对行军打仗以外的事一窍不通,实则心里同样有杆秤。
  曹冲转头对曹彰说道:“等见完父亲,今晚我们一起吃顿好的!”
  曹彰听曹冲这么说,总算是开怀起来。他正要答应,却听背后有人先开口:“你们准备背着我们吃什么好东西?”
  曹冲两人转头一看,发现人还挺齐,开口的是郭嘉,身边还有曹丕、曹植、陈群、杨修。
  “怎么一说到吃的,奉孝先生你就出来了,你说说看,你是不是长了顺风耳?”哪怕三个月没见,曹冲和郭嘉抬起杠来还是一点都不生疏,“狗还只是鼻子灵,你这连耳朵都灵,真是更胜一筹啊。”
  郭嘉横他一眼,觉得这小子许久不见,还是这么讨人嫌!他才不和曹冲争辩,直接说:“一会我跟你们一起回去。”
  曹冲每次见到这样的郭嘉,脑海里冒出来的都是“震惊!鬼才郭奉孝竟做出这样的事……”之类的耸动标题。
  左右他也只是指挥别人做菜,曹冲对于多几个人吃饭也并不在意。他转头向陈群他们提出邀请,让他们也一块到丞相府用饭。
  面对远行归来的弟弟,曹丕和曹植自都没有拒绝,只是觉得这个饭局有点古怪,总觉得不那么对味。
  曹丕问道:“你们这是要去见父亲?”
  曹冲和曹彰齐齐点头。
  曹丕说道:“我们正好也有点事要向父亲请示,一起过去吧。”
  曹冲对此自然没意见,跟着大队伍一同去求见曹操。
  曹操听说曹冲四兄弟一起过来了,也觉得这挺稀奇。
  他这些儿子各有差遣,现在碰头的机会可不多,更别提四个凑在一起。
  曹操让人把曹冲几人放进来,瞧着依次入内的几个儿子,他心里有些欣慰。
  过去二十年天下大乱,征战不断,长子丧了命,底下还有不少儿女也陆续夭折。即便他浴血疆场拼出了一身战功,也无法阻止许多生离死别的发生。
  所幸如今天下归一,他的儿女们也陆续长大成人,瞧着个顶个地出挑!
  曹操心情大好,等他们齐齐行了礼便让他们坐下,好奇地询问道:“你们怎么碰到一块了?”
  曹彰简单地叙述起刚才的事儿:“儿臣在城门上与人说话,远远瞧见仓舒回来了,便想与他一同进宫来,不想半路上遇到了二哥他们。”
  曹操的目光转到曹冲身上,见这小子离家三个多月,瞧着精神奕奕,气色还格外地好,显然在外面玩得很开心。
  他瞅着曹冲问道:“你小子在外面玩得挺开心?”
  曹冲麻溜说道:“开心,当然开心,一想到我是为父亲和朝廷出去干活,我心里就特别高兴,恨不得能一日千里,替父亲您把整个天下都走一遍。就是见不到父亲和哥哥们,心里怪难受的,每天都想念得紧,要是什么时候我们能一起出去到处走走就好了!”
  曹操听着他的花言巧语,虽然一句都不信,脸色却稍稍转霁。
  要论嘴皮子,这小子是最能说的,只是说出来的话怕是没几分真心。
  至少什么心里难受,那是一点都看不出来!
  要知道另外三队人马早回来了,太学博士都快排满了,这小子才姗姗归来!
  曹操故意为难,慢悠悠地笑道:“你小子回来得太慢,太学博士都选完了,看来你带回来的人选怕是得原路回去了。”
  曹冲说道:“儿臣正要和您说这个事。儿臣觉得太学博士只选十五个太少了,他们平时授起课来多辛苦啊!而且大课教学效果很一般,几百上千人一起听课,声势固然浩大,可是效果其实不大。都说教学相长,那么多人挨挨挤挤地上课,老师与学生都没机会交流,怎么来的‘相长’?”
  曹操来了兴致:“那你认为应当如何改进?”
  曹冲对此早已考虑了许久,当即侃侃而谈:“儿臣认为,我们应该把生员按照年龄与学习进度不同,划分为外斋、内斋、上斋,各舍在分出若干小班,每个小班安排对应的太学博士进行教学。”
  “外斋的生员们主要完成基础课程,成绩合格的便可以考入内斋;内斋之中分别有专人教授天文、地理、农田、水利、军事这些经世致用的学问,生员们可以选修也可以兼修;若是到了内斋仍学有余力,那就可以考入上斋去,接触更多实用学问与实践工作!”
  “这世上有全才也有偏才,每个生员擅长的方向可能不一样,太学应当对这些未来的国之栋梁进行品行与学问两方面的考校,留待以后给他们授职时进行参考。”
  这分斋教学法出自北宋教育家胡瑗的办学经验,因为他主要在苏州和湖州开学校,所以又叫苏湖教学法。
  当时胡瑗还和正准备搞教育改革的范仲淹一拍即合,到太学也搞了这一套新方法,试图革新科举模式。
  主要目的是改变太过看重诗词歌赋的传统,增大“达世”之学的分量。
  当然,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不了了之,这些改革措施自然也不了了之。
  曹冲结合自己的想法和需要,暗搓搓把分斋教学法改头换面搬了出来,准备怂恿曹操以后选人用人首先考虑这么一点――
  他们有没有选修过一两门经世致用的学问、跟他们以后要做的事专业对不对口!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