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干,字伟长,目前官职不高,住处也挺简陋。
曹冲找过去时,他正烧水煮茶,袅袅茶香自釜中飘出,闻得曹冲精神一振。
“徐先生!”曹冲屁颠屁颠入内向徐干见礼,一双眼睛好奇地往釜中瞟。
茶味他闻得出来,但大釜煮茶倒是新鲜,有点像山野之中的茶肆,有客人来了便勺上一碗,渴得嗓子冒烟的客商行者接过后大口大口地灌,豪迈,舒坦!
徐干见曹冲那藏不住事的眼神,笑着说道:“此乃我从家乡带来的茗茶,旁人不爱喝,我倒是挺喜欢这滋味。”
徐干取过旁边的陶罐给曹冲看,里头放着些干茶叶,明显没炒过,只天然晒干,比不得后世那么多精加工的名茶。
曹冲说道:“您家乡是哪儿啊?”
“北海郡剧县。”
曹冲琢磨了一下,北海郡,约莫是山东那一带,剧县在哪他就有点摸不清头脑了。
山东气候不错,有山有海,有名的绿茶还不少,日照、崂山、诸城的茶都挺不错。
最重要的是,北海郡现在是他们自己人的地盘,派人过去买茶畅通无阻!
曹冲有点心痒。
这年头世道太乱,他怕派人出去帮人买茶,人在半路上会出事,所以一直没动过这个心思。
哪怕现在人命再不值钱,对他来说也做不到不把人当人看,毕竟以前他连下雨天点外卖都要考虑一下天冷路滑外卖小哥的不容易,何况是这种情况下让人出远门。
曹冲不由问徐干:“去您家乡的路好走不?路上会不会有匪患之类的危险?或者说您有没有认得的同乡经常行走两地行商?”
徐干问道:“公子是想要徐某这茗茶?”
曹冲小鸡啄米一样点头。
徐干给他勺了一碗茶,粗陶碗,清茶水。他笑着说道:“公子且先尝尝看。”
曹冲接过陶碗,喝了口纯天然无污染的清茶,只觉一股苦意直冲脑门。
他拧起眉头,默默地,默默地把碗放下。
徐干说道:“便是徐某家乡,喝得惯这个味道的人也不多。不瞒公子,起初徐某也是因为县中医官的嘱托才会每日往水里放一把这个茗茶叶子,足足喝了十年才喝习惯。”
曹冲叹了口气,想了想炒茶的诸多工序,即便派人过去摸索三五个月,怕也炒不出他想要的好茶。
好不容易见着了茶叶,却是自己喝不下的,曹冲不免有些失望。他不再提这一茬,转而给徐干送上自己带来的月饼和西施酱。
西施酱是下饭用的,月饼却是可以现吃,曹冲取出三种口味的月饼给徐干介绍了一番,不免又强调说是自己亲手做的!
徐干看着那精致漂亮的圆饼,心知曹冲所说的“亲手做”水分很大。
不过看这小孩眉飞色舞地说个没完,徐干觉得挺有趣,便也不点破,跟着曹冲将尝了三种月饼尝了个遍。
月饼有咸有甜,一口气吃太多容易腻,就着茶吃倒是正好。
徐干尝完鲜,才问起曹冲的来意。
曹冲也不藏着掖着,开门见山地问:“不知先生愿不愿意到我庄子上小住。庄子初建,许多事没个章程,正需要您这样的人坐镇拿拿主意。我也知道这么个小庄子对先生来说是有些屈才了,但先生可以当去散散心,喜欢便住下来,什么时候住腻了便离开。”
徐干说道:“好。”
曹冲本来准备了许多说辞,听徐干这么爽快地答应不由愣了一下,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
他难道听错了吗?
郭嘉不是说徐干是个脾气很大、性格很怪的人吗?
徐干问道:“公子什么时候回庄子?”
曹冲说道:“今日用过午膳便回去。”
徐干又说了个“好”字。
曹冲总算确定自己耳朵没出问题。他欣喜地说道:“那我到时来接上先生一并去庄子那边!”
徐干点头。
曹冲离开时脚步还有点飘,到了门外还忍不住摸摸自己的小脸蛋。
难道他已经帅到魅力无边、男女通杀的地步了?
屋内,徐干给自己倒了碗茶,仰头一口饮尽。
徐干妻子撩帘而出,问道:“夫君,我们要搬走了?”
徐干颔首:“你收拾收拾。”
徐干妻子没多问,依言回了里屋。
徐干看着釜中翻滚着的茶水,心里想着那日在庄子上的见闻。
旁人都只注意到庄子中那些新鲜事物、新鲜吃食,他却注意到所有庄户们都怡然自乐,对待曹冲的态度更是亲厚无比,带着他们自己都没察觉的敬慕与信赖。
民心这东西是最直接的,百姓日子过得好,心里便觉得你好。
走在那个庄子里,徐干能感受到所有人发自内心的安宁、欢欣、愉悦。
很难想象,曹冲才刚接手这个庄子两三个月,这些庄户还都是从别处挪过来的。
这位自小有神童之称的仓舒公子,身上有着一种奇特的感染力,莫名叫周围的人都跟着舒展眉头、满心欢悦。
不管将来曹冲会成长成什么模样,至少就目前而言,他有在试图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徐干这次接受征召来到邺城,就是希望能一展胸中抱负,只是在曹操手底下做了一段时间半大不小的官,他越发觉得这不是适合自己的地方。
若非还有好友刘桢在此,他怕是连个连说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
兴许曹冲这个庄子会不一样……
徐干又勺了一碗茶喝完,才去收拾自己屋里的书,准备一并运到曹冲庄子里去。
另一边。
曹冲挖墙脚成功,一点都不知道收敛,反倒乐滋滋地跑去和曹丕说起此事。
“我一说,徐先生就答应了!”曹冲毫不隐瞒自己的惊喜,“二哥,你说徐先生是不是看我聪明绝顶,将来必有大造化!”
曹丕淡淡问:“你想要什么大造化?”
这可把曹冲问住了。他认真思考片刻,小心翼翼地说道:“我可是你亲弟弟,以后怎么说也得混个太守当当吧?”
曹丕心想你这弟弟也不是很亲,而且封候拜将这种事也不是他来做主的,他自己都没混个一官半职!
曹丕说道:“你才多大,倒是敢想。”
曹冲说道:“只要胆子大,走遍天下都不怕!”
曹丕不想再听曹冲胡说八道。他正色说道:“徐先生是父亲再三征召才到邺城来的人才,你既然把人请了过去就得好生留下,要是你把人气走了父亲那边可不好交代。”
曹冲听了曹丕的叮嘱十分感动,紧紧拉着曹丕的手说道:“哥哥你的话,我一定会牢牢记在心里,一刻都不敢忘记!”
曹丕:“…………”
曹丕无情地抽走自己的手,让曹冲赶紧走人。他怀疑这小子是故意的,而且有证据!
曹冲给他二哥讲完了徐干之事,也不多留,回去与环夫人吃过午饭。
饭后毫不意外地被环夫人往车里塞了大包小包。
曹冲觉得自己这辈子大概是要把上辈子没体会过的感情都体会一遍。
曹冲带着车马在邺城转悠了一圈,接了徐干,接了一个夫子,接了两个夫子,接了是那个夫子……
很快地,他屁股后面的队伍成了小小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往城外疾驰而去。
出城不过小半个时辰,曹冲便见到了几日未见的郭嘉。
因为郭嘉实在无事可做,华佗建议他试试钓鱼这个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这会儿郭嘉正坐在江头垂钓,头上戴着顶遮阳用的青斗笠,看起来越发有山野隐士的模样了。
曹冲下马跟郭嘉打招呼:“先生!”
郭嘉把鱼竿一扔,埋怨道:“本来都要上钩了,你一喊把鱼喊跑了!”
曹冲把马给许五牵着,让许五先领着大伙回庄子,自己走过去看郭嘉旁边的木桶。
里面空空如也,啥都没有。
曹冲看了看日头,忍不住问:“先生你钓多久了?”
郭嘉幽幽地看着他。
曹冲宽慰道:“先生别气馁,我以前听说过一群特别喜欢钓鱼的人,他们每天活跃于各大水域,想要施展自己精妙绝伦的垂钓技术。经过许多年的不懈努力,他们虽没钓到什么鱼,却成功认识了各种野生动植物,成为了了不起的博物学家!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郭嘉:“…………”
并没有被安慰到,谢谢。
郭嘉问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出自何处?”
曹冲回忆了一下,想起来了一本好书,《增广贤文》。
这书收集了明代以及明代以前流行的谚语佳句,讲述了许多有用的人生道理,比之清雅闲逸的《菜根谭》,《增广贤文》讲了更多世俗道理,句句都朗朗上口不说,又带着几分辛辣讽刺,比如“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细读之下可谓是道尽人间冷暖。
曹冲给郭嘉介绍了一番,说有位叫周希陶的儒生集民间俗语之大成,收集到了这么一本《增广贤文》。他偶然得了此书读过几遍,记下了大半句子,具体每句话是谁写的却是不记得了。
郭嘉听了也没起疑心。
读书人么,喜欢收集好词好句是正常的,《诗三百》不就是收集各方风谣整理出来的吗?
曹冲一路上给郭嘉背了许多名言警句,听得郭嘉直点头,觉得这些内容话糙理不糙。
郭嘉问:“那书可还在?”
曹冲面不改色地说道:“许是搬往邺城的时候弄丢了,若非刚才问起我都没想起来。”
郭嘉惋惜不已。
想到曹冲素有过目不忘之能,郭嘉提出自己的要求:“你赶紧把它写出来让我好好读读。”
曹冲没想到随口聊几句还给自己找了个差使。
见郭嘉一脸理所当然,曹冲只得说道:“也行,我给你抄,不过我帮您抄录这本书,您也得帮我一个忙。”
郭嘉一听曹冲有事要自己帮忙,顿时来了精神:“什么忙?”
曹冲弯唇笑道:“不是什么难事,等大家把土豆种好了,地里就没什么事了。我新得了一书,想让先生您给大伙讲讲,不知您愿不愿意?”
郭嘉瞅见曹冲颊边笑出两个浅浅酒窝,一脸的无辜和无害,心中顿时警觉起来。
“你先说说是什么书。”郭嘉坚决不上当。
“很简单很好讲的书,保准您一看就会,绝对不用费什么心思!”曹冲信誓旦旦。
郭嘉更确定其中有鬼,毫不犹豫地拒绝:“我在养病,不适合劳心动气。”
众所周知,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当教书先生绝对是劳心又费力!
曹冲叹气。
这个郭嘉不好骗了!
曹冲说道:“那好,我找别人吧。”
曹冲这么容易改口,郭嘉又有点不确定了。
他心里好奇得紧,忍不住说道:“书给我看看。”
曹冲只是随口一坑,没坑到郭嘉也不在意,大方地掏出本书给郭嘉看。
这是他昨晚趁着中秋月圆这样的大好日子,野外探索摸出来的线装书!
封面正经,内容权威,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我是致富宝典”的淳朴味道。
郭嘉接过书,没注意看标题,倒是被书的样式吸引了。
这书与目前常见的竹书与帛书截然不同,居然是将纸连成册!
郭嘉随手翻动了一下,发现这薄薄一册书,所承载的内容能媲美好几卷竹书!
郭嘉有些激动。
纸竟还能这样用?
郭嘉把书来回翻了几遍,才倒回去看书名。
看清封面上的几个大字,郭嘉沉默了。
《土法养猪技术》。
土法养猪……
养猪……
猪……
这是什么玩意?!
第29章 【小康生活】
暴殄天物,暴殄天物!
郭嘉不是第一次这么感慨曹冲的做法了,上回见曹冲拿琉璃罐子装辣酱,他便痛心疾首了一回(虽然主要原因是他不能吃辣酱)。
现在,拿着这么一本前所未见的线装书,郭嘉是真的心疼不已。
想想看,日后有人提及第一本面世的线装书是什么,答案居然是这本《土法养猪技术》,该让多少文人墨客痛惜扼腕!
“你就不能整点正经书吗?”郭嘉真想知道曹冲脑袋里装的都是什么。
“这书哪里不正经了?”曹冲说道,“您难道不知道养猪多重要?家里有猪的人家,说亲都更有底气!要是家家户户都养上了猪,就代表咱邺城百姓安居乐业,达到了小康水平!”
小康这个词不是现代人创造的,《礼记》里就有描述“小康”社会,意思是虽然比不上大同盛世,却也大体做到了百姓想要的安稳。
只是目前很少有人用小康来衡量百姓生活水平。
郭嘉听来觉得有些新奇,点头说道:“‘小康’这说法倒是不错。”
曹冲点头如捣蒜:“您也这么觉得吧?都说‘在其位谋其政’,咱管一庄之地,就要想办法让庄中百姓过上小康生活;管一县之地,就该想办法让县中百姓过上小康生活;以此类推!而想到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正确的耕作技巧和养殖技术!所以呐,农书怎么会不正经呢?农书的用处大着呢!”
曹冲小嘴叭叭个不停,给郭嘉从仓颉造字全为记录农时到始皇爱惜农书医书阐述了“以农为本”的农耕社会基础思想。
郭嘉听曹冲如此这般如此这般地一通忽悠,顿时觉得手里的《土法养猪技术》不那么粗陋了。
曹冲拿回了《土法养猪技术》,翻开看了眼里头的编者,只觉十分陌生,没一个是认得的,全都是他没记住过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