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小美人——三春景
时间:2021-04-19 09:23:09

  “思嘉是读的北大吧?”有一个特别文雅的阿姨笑眯眯的:“真好!这可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学——继东啊,你这是给思嘉压过去了呀!你心里怎么想的?”
  这显然是开玩笑的意思。
  孙继东不说话,倒是孙妈道:“亏你还是个有学问的,说出这样的话来!这都新中国多少年了,谁说咱们女的就得比丈夫差一些?再者说了思嘉和继东结婚了那就是一家人,都是咱们家的,干什么分那么清?”
  说到这里,孙妈都有些合不拢嘴了:“思嘉读北京大学呢...真没想到、真没想到老孙家几辈子不是读书人的,居然能出个北大的大学生!”
  “漫说是北京大学了...他老孙家就没出过大学生!”一个和孙正道特别熟的老头哼哼了两声,似乎是有些不服气的样子。
  孙正道此时也高兴,当即呛回去:“净说老祖宗的风光是没意思的,得看儿孙!继东和思嘉读大学这才是本事,你家有吗?”
  孙正道是真的高兴,儿子儿媳考上大学的事情最近在他的圈子里已经传的无人不知了。就前几天,还有老首长公开表扬他,说他对儿女的教育工作做的很好,为国家培养了人才!特别是听说儿媳是北京大学的,那更是高看一眼。
  有一些战友还偷偷问他能不能把儿子儿媳用过的资料什么的借给他们...谁家没个想考大学的孩子呢,就算没有,那也该有侄子外甥啥的想考大学!
  他当时就说了,早干什么去!一个个见机也太慢了!要是以前打仗的时候,这样是什么战机都要延误了...想也知道了,这录取通知出都出来好多天了,多的是人借走这些东西!手快有手慢无,难道还会特意给他们预留着吗?
  说起来孙正道也老了,看着身体硬朗,实际也年纪不小了。像他这样的老人总是特别容易因为儿孙骄傲,而在过去家里孩子没有什么表现不好的地方,从没像某些孩子一样惹祸,但要说让他骄傲,那也是没有的。
  老大在兵团倒是发展不错,但他能在那边扎根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有他这么个老子,起点就比别人高!相比起差不多背景的同龄人他也没显得出众起来。
  也就是如今,孙继东和毛思嘉双双考进大学这才让孙正道好好过了把瘾!
  他现在可是战友当中的红人,以前对他印象不深的、甚至是不认识的将校,现在都知道他了——到了他这个年纪、他这个位置还能图什么?有的时候在意的东西真就这么‘肤浅’。
  反正他如今总是满面红光的,看上去年轻了有十岁!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
  这是孙继东他家这边,毛思嘉家里虽然也高兴,却没有这样的。
  毛爸毛妈算是乐坏了,回头胡同里就知道毛家姑娘、姑爷都考上大学了,特别是他家姑娘还是北京大学呢!可稀罕!
  胡同里大杂院,邻里关系有的时候真的很微妙,是既亲近又抱怨。
  亲近自然不用说了,远亲不如近邻,彼此之间相互帮扶,几十年下来感情自然深厚!比亲人还亲,这并不是一句面子话,而是真实存在的。至于说抱怨...所谓远香近臭,有所谓牙齿还有咬着舌头的时候,天长日久相处总有些磕磕碰碰。
  一家人还经常乒乒砰砰大吵小吵呢,这个时候同住一个院子里邻居自然也是这样。
  真有那种同一个院儿里结仇的,那深仇大恨,就差‘不共戴天’了!
  不过总的来说,即使有着磕磕碰碰,大杂院里家家户户之间还是很有感情的。经常是你家儿女不在家,其他家的孩子就把这家的大爷大妈当成是自家亲爹亲妈一样亲近照顾,如果哪家孩子家里没个长辈搭把手,大杂院里年长的也会站出来,全当这是自家姑娘小子了。
  一方面是真的相处出了感情,另一方面也是这个时候风气如此。
  这个时候听说毛思嘉考上了北京大学,别的事情先不论,上大学将来会有怎样的前途大爷大妈们真不见得知道!但皇城根儿下住着,大家知道北京大学啊!
  “嘿!往前倒腾些年,读北京大学的都是些什么人呐!那都是一等一的文化人,不是一般的,那是文曲星...你说说,那个时候哪能想到能亲眼看看这文曲星!”有个大爷声音大的很,说起这些中气十足。
  旁边的人赶紧提醒他:“大爷!您这话说的就不对了,哪来的文曲星,那都是封建迷信!”
  “那、那、那文曲星...”大爷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好一会儿才道:“我不是说那真是文曲星,那就是个形容,形容懂吗?”
  这下大家又乐了。
  “大爷您真有学问,还懂什么叫‘形容’呐?”
  没有孙家那样的思想高度,但毛思嘉莫名还蛮喜欢这种氛围的...看得出来大家就是觉得骄傲自豪,虽然很有可能其中一些人根本没搞明白这件事。
  还有毛思嘉姥姥姥爷那边,那边肯定也是要通知到的!
  姥姥一直最喜欢毛思嘉了,她是个旧社会过来的女性,没读过书,写字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和一些数字。她倒是听说过‘大学’,但那离她的生活太远了,所以也从来没有怎么了解过。但她带着中国人民常有的那种对读书人的崇拜,听说毛思嘉考上大学了,喜的不得了!
  逢人就说起这件事!
  “妈怎么老说这个?”依旧在家做着老姑娘的金秋芳手上一件毛活儿,看着母亲又和院儿里的大妈说毛思嘉考上大学的事,忍不住犯起了嘀咕。
  “那是思嘉有出息呗!”小弟金春喜砸了咂嘴:“这可是大学生,金贵着呢,北京大学的大学生就更不用说了...全国最好的大学,这里的大学生也是最好的。”
  说着他压了压声音:“你看二哥家五一、八一,还有大姐家的小宝小雪,谁不是鼓着劲儿要考大学?不过这考大学也不是想考就能考上的!以前就知道思嘉学习好了,当时还觉得学习好没用,现在才知道...这学知识什么时候都是不错的。”
  “小玉不考大学吗?”金秋芳随口问道。
  “小玉多大了?而且她又不像继东一样是个男的,没那个心思也算了——哎!还是小雪难呢!小雪现在人还在农村,非得通过考大学才能回来。可农村那边能有什么好条件,她一直呆在农村怎么和城里的考生竞争?”说到这里金春喜又摇了摇头。
  金秋芳却觉得事情不能这么看:“你得往好处想,至少这是条路子,总比以前一点儿回来的希望都没有要好吧?而且现在政策一天一个变化,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松动了,没考上大学也能回来呢?”
  “是这个道理!”金春喜笑着摇了摇头,又教育一旁正在读高中的女儿金爱冬和读初中的儿子金十一:“你们得好好学习,以后像你们表姐一样考大学!”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5-06 23:56:35~2020-05-11 05:04:0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JunJun 20瓶;查理金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2章 
  高考的事情成为了最近议论的最大热点,主要是不少感觉敏锐的人都预感到了这只是一个开始——不一定真的清楚之后时代的浪潮会往哪里去,但多多少少有一些感觉,就像是察觉到了某种信号。
  而在高考结果出来之后很短时间内就是开学了...主要是考试的时候已经很迟了,如果再不开学这个学期就要错过去了。当然,这也是高考太仓促的关系,度过恢复高考在明年夏天就不会有这种事了。
  然而不能等到明年夏天了...或者说这不是等待一两天的问题。
  对于引领全社会走向新时代的人来说,是怎么抓紧时间恢复秩序都不为过的。等到明年再恢复高考?别看一年都不到,却是让什么都想赶快做起来的人无法等待呢!
  或者说,已经等待了太久了,所以无法再继续等下去了。
  于是给了外地学生赶来入学的时间之后,77届大学生的入学很快就开始了。总的来说一切从简,但又不失热情。
  没有多少时间准备,更没有钱可以花在这种事上,但有别的东西可以不足这方面的缺憾——参与者的热情,校领导的重视...其实对于这些对未来抱着美好想象,仿佛初升朝阳一样生机勃勃的77届大学生来说,这样也就足够了。
  “对对对,桌子摆在这里...你,就是你,你帮忙去贴一下标语。对了,小玲你去催一下,怎么横幅还没拿过来?这都什么时候了!新生都快过来了!”北京大学门口一个留齐耳短发,用黑色发卡别着耳后头发的女生把周围的同学指挥的井井有条。
  虽然77届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生,但不代表这个时候大学是空的。事实上,即使是过去那些年大学也是一直有招生的,只不过没有高考而已。这期间大学采用推荐入学,至于推荐的标准么,很多很复杂,就是不以学识水平为重。
  所以这个时候迎新生倒是不缺人手。
  “刘慧慧倒是挺起劲的。”有人见短发女生那么认真准备迎新,撇了撇嘴。
  旁边的同学笑的微妙:“她那是做给人看的呢——你看着吧,这天就要变了!教授一个个地回来,还有以前学校里的人...你说说看,他们这些之前收的推荐生是不是尴尬了?有的人硬扛那是不聪明!人家刘慧慧从来都是最精明的一个,这不,上赶着卖好来了!”
  推荐入学期间学校很多方面的工作其实是停摆的,作为国家顶级学府的北京大学要好一些,总能保住一些底子,但也就是相对而言。而最近变化巨大,除了考试入学,重新恢复以前大学的种种外,就是一些原本离开学校的人回来了。
  可以想见,学校会在之后迎来一段飞速变化的时期。
  说起来现在最尴尬的确实是原来那些推荐入学的学生,按照原本的惯例,他们获得了难得的机会进入这座数一数二的学府,这就相当于是镀金了。而等到镀金完毕,自然有他们的好前程。
  但现在发生在眼前的一系列变化让人目不暇接起来...未来也变得不确定了。
  眼看着外面一天一个变化,天知道他们这些人毕业的时候要面对的是什么!
  这种情况下,这些人其实是有怨气的...怎么之前还好好的,恰好轮到我们就有这样的变故?心有怨气的情况下总会生出一些仇恨,对于这些人来说太高太远的地方不太可能仇恨,或者说仇恨不着。
  而仇恨虚无缥缈的时代、社会本身也完全没用...因此,仇恨接下来要入学的新生就很正常了,仿佛是新生抢走了他们光明的前程——这当然是很没有道理的,但很多时候需要的也不是道理。
  人在怨恨之中只需要有一个可以怨恨的目标而已。
  对于这些人来说欢迎新生?不搞破坏就不错了!欢迎是不可能欢迎的,还会刻意躲着今天的迎新呢!
  至少眼不见、心不烦吧!
  刘慧慧忙前忙后,眼睛十分锐利,如果有谁做的不好立刻就会被她指出来。来帮忙的学生和教工虽然觉得这样麻烦,但因为她说的都是确确实实的情况,也就只能按照她说的做了。
  等到天边泛白的时候,一切已经准备就绪了。有人预测今天的天气:“是个大晴天呢!这倒是不错!”
  现在都冬天了,别说下雨,哪怕是阴天,坐在外面一天也够难受的!
  “请问...请问是这里报名吗?”这边才准备好,立刻就有报名的人来了。
  这很正常,这可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考上了的学生别提多兴奋了!再者说了,这个时候资讯流通的慢,不像几十年后的学生,学校报名是个什么章程很容易就能通过搜索引擎了解的一清二楚...在不清楚情况的前提下,那肯定是尽量早到了。
  这个时候过来报名的一般都是首都本地人,外地人要从火车站拉过来呢!这有专人去火车站那边接。不过也不排除一些外地人提前过来,住在首都的亲戚家或者招待所,就为了报名这一天时间宽裕一些,不会不小心错过。
  刘慧慧和身边的同学是有分工合作的,有人查看录取通知书,有人进行登记,等到这些进行的差不多了才会让人带去领东西、办理入住什么的。
  有人觉得这个时候的大学不收费,还倒给钱,这不全面...只要能考上大学,没什么收费是真的。这个时候的高考与其说是高考,还不如说是公务员考试,只要考上了将来就是公务员。
  而给公务员做培训啥的,国家也不会收钱的。
  至于说倒给钱,这并非人人都能有的待遇...学校确实有助学金,可这是有要求的。
  首先,学生之前不管有没有工作单位,现在的关系都会转进学校,因此粮票得由学校来发了——很多人以为这个时代的大学发粮票,这个观点对,也不对。学校确实发粮票,但现实是城市孩子本身就有粮票,这是必然的,而农村孩子没有粮票,也是因为他们是直接发粮食的。
  重点是发钱!
  发钱是真事儿,这很容易理解,如果不发钱的话就意味着这些来读书的大学生需要完全脱产读书。要知道这些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很多甚至是二三十岁来考大学的,这个年纪甚至上有老下有小,是一家的支柱!
  如果他们脱产读书,家里怎么办?就算家里还有其他人能挣钱,那也太艰难了!
  别说那些农村来的孩子普遍条件较差,真脱产读书那是读不下去的!就是城市孩子也会觉得困难吧。
  这笔钱由学校发,先分出一点儿做班费,直接扣在班集体那儿。然后一小部分成为零花钱,大家平常理发、买文具什么的就从这里来。而大部分钱其实被算作伙食费,直接划进了食堂,这笔钱学生也是看不到的。
  还有助学金,助学金是很难拿到的,每个学校又有不同。
  一般来说最高等的助学金一个年级能拿到的人都只有一两个,真的得是最最困难的那种才行。不过拿到之后就好了,一个月就多了十几块呢!在这个年代可是一笔巨款,一个学徒工的工资也差不多就是这样。
  二等、三等的奖学金大概是十来块、几块钱,这也不算少,但依旧只有贫困学生可以领到。
  其中出身城市,并且家中平均工资三十块以上的不许领助学金。
  另外还有一笔钱,这就真不是一般人能领的了...比如说是军队来人上大学的,他们将来毕业之后依旧回原单位。对于原单位来说就不算离职,上大学期间也是能继续拿工资的!当然,这个‘工资’会不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减那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