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惹不起的黛玉——紫生
时间:2021-04-20 10:47:31

  倒是甄应嘉府上几个厉害的管事被判了死刑,就地行刑。
  这些心腹管事原是替甄应嘉打理私盐生意的,以前吃香喝辣,身着绫罗。现在一朝犯事,甄应嘉将一应罪过往这些人身上一推,自己上折子负荆请罪不说,还大哭对不起皇上,有愧朝廷。又自承治家不严,叫手下清客和刁奴蒙蔽,以至犯下大错。
  看似坦白从宽,实则推出好些替罪羊,将一应罪过推得一干二净。
  贩卖私盐乃是死罪,若无地方官员包庇,那些私盐贩子寸步难行。而几个甄应嘉门下清客和豪奴,还不至于能组织起这样大的贩卖私盐网络。但凡是个明眼人,都知道甄应嘉这些说辞站不住脚,也都知道甄应嘉到底是借了谁的势。
  但是甄家在江南势大,在苏南山任两淮盐运使前,江南的私盐贩子运送大量私盐在管道上走,只需甄家奴出来打个招呼,都不需甄应嘉的名帖手书,各地关卡都会放行。如此一来,还真找不到甄应嘉本人参与此案的罪证。
  或许是为了甄贵妃和二皇子的体面,太宗皇帝没让甄应嘉在金陵受审,不然只要甄应嘉的囚车经过,怕都要被江南百姓用石块砸死。
  当然,二皇子和甄贵妃也没那么容易全身而退。甄贵妃被夺了协理六宫之权,降为甄嫔;二皇子被免了户部的差事,闭门思过。就是户部尚书,也因不曾好生规劝二皇子,受了连累,被贬谪到西海沿子,做了一名知州。
  至于江南本地,这个案子虽然办得轰轰烈烈,但是到底真正后台强硬的案犯如甄应嘉等少数几个活了下来,倒是许多案件的经办人,譬如甄应嘉的亲信;大小私盐商贩;没有后台,但是给私盐案行了方便的地方官员和小吏,尽皆问斩。江南多地的刑场,那段时间都飘着挥散不去的血腥味。
  还有许多没有直接参与私盐案的官员,或者只收了三节两寿并冰炭敬的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畏惧甄家势大不敢抗衡者,或是被革职,或是被贬谪,却都留下了性命。
  黛玉知道此事,倒没觉得意外。她在后世看过不少书,也知道人才匮乏是封建社会的重大弊端之一。不像后世不分男女,几乎人人读书识字,古时的人却大多数是文盲。一科进士又只录取那么几百人,且三年才考一科,能做官的人才自然是稀缺的,所以若非犯下重罪,许多官员皆是贬谪继续任用的。这也非本朝才如此作为,古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倒叫黛玉又感叹了一番后世的好处,人人有书读,无论出身,只要肯努力上进,总有机会。不但贫民子弟能做官,女子也能做三百六十行。自然,黛玉作为一个古代贵族女子,深知出身的人脉带个一个人的好处,就是后世也并非绝对公平,但是比之现在,后世却是进步太多了。
  二皇子和甄贵妃的处理传到江南的时候稍微晚一些,那日林如海带回邸报给贾妻女看了,忍不住冷哼道:“圣上还是太过仁慈了,这甄家说是三司会审,但只要入了京,多半是能留住性命的。”
  黛玉看了邸报倒很平静。就是前世太子卷入谋逆案,也只是被圈禁。太子伴读贾敬避祸到道观,还能将爵位传给珍大哥。虽然爵位降得狠了,自那之后宁荣二府的政治生命也算完结,但是至少在太宗皇帝活着的时候,贾家人的可以醉生梦死。就是父亲作为太子的妻弟,还能留任巡盐御史呢。可见太宗皇帝处理这等事,向来是仁慈有余,果决不足。前世对太子一系是如此,今世对二皇子一系也是如此,否则也不会最后避位为太上皇。
  不过不管是前世的太子一系还是今世的二皇子一系,也只能在太宗皇帝还活着的时候苟延残喘罢了。前世的四王八公在太上皇驾崩之后,便相继风流云散了,黛玉相信今世的败北一方也是如是。
  现在,只是暂时稳住了东宫的地位,二皇子虽败,九皇子却毫发未损。黛玉仔细观察了这次江南官场的变动,许多重要职位都换了人,苏州参政道范光熙却安稳留任。九皇子那手浑水摸鱼,陷长灭次的手段果然起了作用。
  贾敏想到两年前林佑落水那次,却是愤恨不平,道:“像甄应嘉这样贪得无厌,为害地方的人,早该诛九族了,圣上却这样轻轻放过了他。”
  黛玉却神色未变,口气淡淡的道:“做父亲的人,儿子犯了多大的错,总归是想给他留一条后路,自然也要留几个中用的人。不过做父亲的容得下儿子,兄弟却未必容得下兄弟。”
  黛玉这话没明着说,但是林如海夫妻两个自然听得明白黛玉所指,夫妻两个都是面色一变,同时也深觉有理。便将此事暂且放开了。
  江南一场因私盐案引发的官场大地震来势汹汹。如黛玉所料,待得这场官场震荡逐步平息的时候,林如海接到了一纸调令,升任户部尚书,待新任巡盐御史到任后,交接清楚,再择日回京赴任。
  既是升任了户部尚书,多半便是一直在京城任职了,以后回乡机会寥寥,打点行李,倒是将需要带走的皆带上,贾敏母女两个也要繁忙一阵了。
 
 
第34章 这两年来,黛玉充……
  这两年来, 黛玉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管理才能。不但将林家的后宅打理得井井有条,产业也颇有进益。就是各地的田庄地铺,换了几个不安分的管事, 又提拔了一批能力不错的庄头之后,也没人敢再糊弄大姑娘了。
  主要是糊弄也糊弄不住, 林姑娘第一回 亲自收拾庄头就准备了当地的气象记录和各类田地的平均亩产, 这也太狠了。
  林家的产业多在京城和江南两地, 江南官场焕然一新,也不必怕有人蓄意报复, 又因为庄子、铺子的管事都还得用, 这些产业便不用处理了,只以后走礼的时候派人顺便收了租子、进项就是。
  林家京城的家具是现成的,也不用带。最要紧的便是各类书籍、字画, 祖宗排位;然后是各种产业的地契,下人们的身契;另外带上些衣物、细软便是了。如此收拾下来, 需要带上的东西,除了几十车的书籍,也不算极多。
  这边黛玉一边收拾家中的东西, 一边已经派人回京收拾宅子。因这一回回京, 日后便少有机会回南了, 还要安排回苏州祭祖等等,也颇有些细碎的事需要安排。
  除了收拾行李,这段时日前来林家道贺的人也是极多。林如海在私盐案中, 算是首功, 又高升了户部尚书,在江南,一时风头无俩, 前来巴结的人自然就多。
  两年下来,江南许多人家都知道林家掌管中馈,打理內帷的是林姑娘了,不但无人轻视黛玉,还颇有奉承。黛玉应付这些倒也从容了,就是颇废时间,自从父亲接到调令,黛玉练习格斗术的时候都少了些。
  不过虽然练习格斗术的时间被挤占了,黛玉对自己现在的身体素质还是满意的。自从身体好转,体力增强一些后,黛玉就改了走圈锻炼的方式,开始练习格斗术,而且还会拉着林佑一道练习,如今已经坚持了一年多。现在姐弟两个不但面色白里透红,连感染风寒的时候都极少。
  黛玉知道生长发育期,无论什么锻炼都要讲究适度,过度上量反而影响发育,所以每日练习时间不长,初衷只是希望加强一下|体质,现在看来,收效不错。又不用上阵杀敌,黛玉也没想着迅速练得跟女战士一样。
  即便还没有女战士的身体素质,黛玉的体质也比前世强得多,至少每日接待访客,查看账册,指挥收拾行李等等,整日整日的忙下来,黛玉一点不觉得累。
  因需要带入京城的行李大部分是书籍,黛玉便不打算叫护送行礼的人走水路进京了。虽然运河上行船大多数时候是安全的,但有些偏僻河段也偶有水匪出没,这些水匪也不伤人命,就是凿船。
  待船上的人落水之后才出来,扮作当地农人、渔民的水匪才出来,先谈好了价格,多少钱一条人命,才下水救人。因为凿船的水匪水性极好,将船底凿穿一半就远远游开,往往抓不住人。
  这样凿了一半的船不会当场进水,往往还能行进一段时间,待得船主发现船底漏水之后,哪里还有凿船人的影子。至于在岸边等着敲诈救人的,只做普通村民打扮。这些人见了钱才肯救人,船主急着活命,大多都会同意给高昂的辛苦费。实则凿船的和救人的却是一伙的,分工合作,不但得了大笔的谢银,往往还得船主千恩万谢。
  水匪做这样的行当不但不容易被官府捉拿,甚至还会被当做助人为乐的好人。
  直到有一次,遇到一个十分仔细的书生,那书生是进京赶考的,因怕途中出差错,临行前,会将大小事宜都检查清楚。就是所用的船也是仔细检修过的,断不会行船途中漏水。
  那书生着道之后,被水匪救起,虽然也给了酬金,待水匪走后却另雇人打捞了沉船,仔细检查船底,看见利器割了一半的船底板,才破了这桩案子。
  那书生破案之后,朝廷整肃了两回河道治安,运河上的水匪倒是少了,若是平常进京,黛玉也会选水路便宜。但是这回林家进京,那几十车的书籍字画,还有许多孤本,万一打翻到河里,损失简直不可估量。
  因而黛玉选择用油布将书籍先打包,再放入樟木箱子装车,命办事妥当的管事带着家丁、护院,另雇信用好的镖局押送,走旱路进京。另外,林家四个姨娘也随着车队先行一步。
  又等了约莫一月,新任的两淮盐运使到任,林如海与其办了交接,方带着家人前往苏州。
  林如海回乡的时候虽然不多,但是回回都是衣锦还乡,这次升任户部尚书,更是风光无两。不说林家本家个个前来道贺,连之前被黛玉驳了面子的林沐一家都来了;像江南巡抚姚国安,江苏参政道范光熙也都悉数到场。
  江南再是富庶,要朝廷拨款的时候也极多,做地方官的,谁也不愿意得罪户部尚书。至于范光熙,管苏州并附近几个州县的钱谷问题,又是直接对朝廷负责,向上对接的正是户部,林如海乃是他顶头上司。
  所以虽然上回在姚巡抚家中赴宴的时候,黛玉和范太太母女都闹得不愉快,范家依旧是要来走动的。只是范适到底心高气傲,知道林家是黛玉掌管中馈,待客接物,若是自己来了必要照面,便称病未至。
  范太太倒是来了,即便上回闹了不愉快,范家现在总不能先摆出远了林家的姿态。即便如此,范太太来的途中,心中也打鼓,在车上跟范光熙说:“老爷,我听说现在林家都是那丫头理事了,上回适儿得罪了林家那丫头,也不知道小姑娘家,会不会又驳咱们家的面子。”
  范光熙毕竟是做到一地大员的,格局比之范太太高上不少,道:“你担心什么,一部尚书家中中馈岂是那样好打理的。据说人家林姑娘理事都两年了,可没听说哪里失过礼,得罪过人,可见是个周全的。若林姑娘当真是个小女孩心性,林尚书第一个不放心将这许多事交给她。
  倒是你,最小的孩子都比人家林姑娘大了,倒和一个女孩子计较。光是你今日担心林姑娘为难你便落了下乘。适儿跟着你学了几年的中馈,依旧任性不知轻重。”
  范太太白得了一顿数落,顿时涨红了脸。心道:林家那丫头牙尖嘴利,哪有你说那分心胸。不过上次和黛玉冲突,到底是范家率先生事,范光熙正因自家妻女得罪了尚书千金心中不快,范太太也没敢再说什么。
  范太太提着一颗心到了林府,却见黛玉待自己和待其他来访的太太没什么分别,仿佛上次的事情没发生过一般,并未对自己有丝毫责难,才知自家老爷说得对。上回林姑娘句句不饶人,那是人家据理力争;这次人家丝毫没有因上次的事而耍性子刁难,是人家宽宏大量。这才是真正的大家闺秀该有的进退有度。也唯有如此,才能打理一部尚书家中中馈,维护人脉。
  饶是范太太向来觉得范适出挑,但是和林姑娘一比,范太太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适儿比之黛玉相差太远。
  从林家回府,范太太的态度就变了,对范光熙道:“果如老爷所说,林姑娘当真一点儿没提之前的事,不但没提,连神色都瞧不出丝毫不快。素日听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这尚书千金肚里也能撑船。”
  范光熙听了,虽然口中不说什么,却暗中松了一口气:连林大人的八岁千金都这样大量,想来林大人是个好相处的。
  范太太见这回说到林姑娘,没有再惹丈夫不快,便试探道:“老爷,你说我托人替咱们家进儿说林姑娘如何?”
  这话把范光熙吓了一跳,道:“你在异想天开什么?人家林大人官居尚书,林姑娘又是嫡长女,光门第咱们家就攀不上。再说,进儿比之林姑娘也大了好几岁,林大人夫妻必是不肯。”
  范太太膝下嫡出二子一女,长子范远今年十六,已经定了亲。次子范进和幺女范适乃是双生子,都是十二岁。比之黛玉年长四岁,虽然算不得极合适,也算不得大太多。再说,林姑娘固然出挑,范太太看自己的儿子也是好的。
  于是范太太道:“你也别太贬低咱们进儿,男子不似女儿,只要进儿肯上进,将来科第入仕,未必不能高官厚禄。左右进儿就要入京考试,我写信给娘娘说一声,娘娘自会试探。成与不成,又不碍着什么。”
  范光熙听了这番话,方正色起来。
  要说范光熙膝下一双双生子,嫡次子范进确然聪明沉稳、极是上进。如今年方十二,先生说起已经可以下场试水了。不管这次能不能中童生,光是这个年纪敢下场,已是出色。倒是范适,虽和范进乃是双生子,却刁蛮任性,性子大是不同。
  范太太说的娘娘,便是小钟妃。受这次私盐案的连累,甄贵妃降为甄嫔,协理六宫之权也被收回了。但是后宫不能叫周贵妃一家独大,小钟妃虽未升位份,但却得了协理六宫的实惠,现在正风光着。
  范太太钟氏的兄弟在铁网山围猎的时候,因为御前失仪被免了差事,闭门思过。但是那钟侍卫毕竟是替九皇子出力惹的祸事,小钟妃就算或是补偿,或是笼络,替范太太试探一下林家的态度,都合乎情理。
  更重要的是,如果此事成了,林家和范家的利益就绑在了一起。到时候,户部尚书林如海是站在长姐太子妃一边还是亲闺女一边,还难说呢。就是于小钟妃而言,肯定也是乐意玉成此事的。
  关键是小钟妃为爱子谋划,若是意欲用权势促成此事,便反而不美了。林家屈服还好说,若是林家执意不肯结这门亲,岂不是将人得罪了?再说,本朝就没有强硬赐婚的先例,就算赐婚,也是男女双方愿意,才求一道体面。
  范光熙几息之间,已经想明白了利害,道:“叫我说,此事十有八|九难成,你莫要异想天开。况且林姑娘才多大?若林姑娘真像你说的那样好,人家林大人夫妇又岂肯早早将其许人?”又将利害分析给范太太听:“若是娘娘不过一试,此事不成便作罢还好;若是娘娘为了拉拢林家,在此事上过于激进,必是弄巧成拙。”
  范太太表面应下了,也不知心中作何想。
  而另一边,黛玉并不知道已经有人将主意打到自己的婚事上,林家人择了吉日祭祖,在准备诸多祭祀品的时候,黛玉忽想到一件事,于是和父母商量说,不若将英莲收作义女。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