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我儿秦始皇——青青小艾
时间:2021-04-25 10:26:39

  于是隔日上朝,嬴政特意提起了皇后准备入学读书一事,并当着所有人的面儿夸她“求知若渴,可堪为天下人的表率”。
  这话一出,所有反对的话瞬间消弭无踪。
  李翾得知此事,愈发觉得陛下并非自己想象中孤高之人,想要靠近他的心情愈发迫切。
  也因此,她学习起来也愈发卖力了。
  赵馨见状,辅导起来也愈发认真,连学校那些老师的教学笔记都给她复印了一份。
  时间匆匆而过,很快来到了开学这日。
  皇后李翾在无数人的注视下,走入学校,开始了她的入学考试。
 
 
第132章 
  努力那么久,入学考试当然是没问题的。
  因为对李翾的水平有一定了解,学校出的题基本都是在她水平上下的题目。
  她也认真,最后拿下了相当不错的分数。
  然后按照结果,她直接进入了毕业班,明年跟着毕业班的学生一起参加高考。
  赵馨早就知道李翾的水平,对此一点也不意外。
  嬴政知道后,反倒有些惊奇。
  他甚至怀疑,范睢等人是否因为李翾的皇后身份,而对其放水了。
  毕竟他之前从未听过,自己的皇后在学校读过书,更不曾听过李翾在入宫之前有过“聪慧”、“才女”之类的名声。
  而类似嬴政想法的人,还真不少。
  而擅长揣度人心的范睢深知流言可怖,当然不会任由这样的质疑发展壮大,于是直接将李翾的考卷张贴了出来。
  分数确实对的上。
  考题也确实难,就连答案也不是学子们印象中的标准答案。
  很显然,李翾是靠着自己的真本事入学的。
  放下疑虑之后,所有人对他们的这位皇后就忍不住生出了几分钦佩。
  而皇后入学读书,带来的还不只是百姓们对她的态度改变。
  之后的连锁效应才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因为就在皇后确定入学的消息之后,很快就有人打听到,皇后的娘家弟弟妹妹,堂弟堂妹,甚至外祖家的兄弟姐妹也全都来到学校报名读书了。
  更甚者,连他们那些兄弟姐妹的外祖家的孩子,也都来报名了。
  这时候讲究门当户对。
  李家如今这位家主虽然没什么本事,但祖辈打下来的基业还是很厚实的,他们也算得上名门望族。
  而与李家结亲的人家,自然也都是这般人家。
  咸阳学校还从未有过这么多的,上层阶级的孩子来报名读书呢,他们以前可一般都是直接请老师在家教学,又或者直接在家中办一个私塾,让家中小辈进入学堂读书。
  比起咸阳学校这种一个老师教好几十号人的情况,当然是这种“家庭教师”与私塾的模式,老师给学生的关注更多。
  而最让人在意的,与学校绑定的高考制度,对这样的人家来说也不算什么。
  或者说,他们自己觉得不算什么。
  因为他们认为,自家孩子就算不参加高考,也能靠着父辈祖荫进入朝堂,未来一片坦途。
  没必要去参加高考吗?
  除非考中第一名,否则考上了也没什么可炫耀的,反倒考不上会被同阶层的人笑话。
  但事实如何呢?
  这些人在发现皇后都选择入学读书后,心里就已经慌了,紧跟着又发现,与皇后娘家交好的人家竟然也都将孩子送进了学校……
  他们很难不多想啊。
  如此种种,几乎是明目张胆地在给他们传递一个消息——
  学校与高考才是陛下真正看重并承认的,除此之外,就连皇后的身份都不好使。
  皇后可是陛下的妻子,是要与他相伴一生的人。
  如今也不是以前可以纳妾的时代,陛下若是不想被史书指责,定然会以身作则,绝对不会再碰除了皇后外的第二个女人。
  在这种情况下,皇后的身份是很值钱的。
  然而……
  想明白之后,这些原本高高在上地俯视着入学读书的百姓们的贵族与官员们,心里哇凉哇凉的。
  随后又听说,陛下对皇后的考试成绩很满意,为此特意放下手中政务,单独带着皇后到外面游玩了一天。
  所有人:“!!!”
  看来陛下对皇后的所作所为,乃至她引起的种种后续都很满意!
  他们一下子就慌了。
  恰好,某位九卿之一的家中正好有到了成家立业之龄的儿子。
  按照以前的习惯,他是可以向陛下举荐自己儿子,并为儿子安排一个官位的——
  也许不大,但绝对不会没有。
  但嬴政直接拒绝了:“明年高考,你让他去试试,成绩合适就让相国安排一个合适的官职给他。”
  若是不合适呢?
  那还还用说?
  消息传开之后,这一年全国各地的学校都迎来了无数贵族与官员们的孩子报名入学。
  嬴政对此相当满意。
  连带着,他看皇后的眼神都柔和了许多。
  李翾:“……”太后说的果然是真的!
  于是学习更加努力,对朝政的关注也更多了,为此,她在学业之外还不忘抽出时间向学校老师,甚至范睢等人请教。
  李翾像是海绵一样疯狂吸收着自己以前没办法接触,或是接触不到的知识。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她以一种可怕的速度迅速成长起来了。
  不到一年,高考来袭。
  李翾的成绩不是最好,但也在榜单前十。
  但在进入学校之后,她却出乎所有人预料地,没有选择文综学院,而是进入了……
  医学院。
  赵馨:“……???”
  不是文综学院就算了,怎么连理综学院都不是?
  李翾看向赵馨的眼神却充满了感激:“因为这个学院传授的知识,对陛下最有用。”
  赵馨无言,许久找回自己的声音:“这倒也是……”
  毕竟嬴政心心念念的除了开疆拓土、名留青史,也就只剩下活得久、活得久、要尽可能地活更久了。
  她还能说什么呢?
  只能说,皇后李翾经过这近一年的相处,是真的将嬴政的心思揣摩得一清二楚呢。
  赵馨无奈失笑:“但你自己对这方面的知识,是真的有兴趣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虽然这句话落在现实当中,往往被人忽视,但若是她对医学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只是为讨好嬴政才学习相关知识的话,未来的路只怕难走。
  李翾露出一抹笑:“自然是有的,不然妾就选理综学院了。”
  现如今的医学水平还是太低了,需要研究的东西也太多,距离真正发展起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要做出让陛下满意的成果也没那么容易。
  反倒是理综学院,不但老师众多,前面还有那么多的天才大佬开路,想要做出成绩反倒简单许多。
  但……
  李翾不知想到了什么,笑容都带上了几分慈爱:“现如今女子生产颇为艰难,妾想常伴陛下身侧,所以想多做一些准备。”
  赵馨愣了下,下意识低头看向李翾肚腹之处:“你肚子里……”
  李翾到底年轻,忍不住羞涩地垂首。
  半晌,羞怯又喜悦地点了点头:“早上起来总觉得身体不适,于是叫来大夫把脉,这才知道已经有了一个多月。”
  赵馨:“!!!”
  她猛地站起身:“你怀孕了?已经一个多月?政儿知道吗?”
  李翾没想到赵馨这般激动,赶紧起身要去搀扶。
  赵馨吓了一跳,先一步将她扶住:“不要着急,你肚子里可怀着孕呢!”
  等李翾坐下,她那颗高高悬着的心脏才落回了实处,“怀孕前三个月最是危险,你可千万小心。正巧高考结束还有两个月的假期,你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养好胎。”
  至于假期结束之后是否上学,那就看李翾自己的意愿了。
  三个月之后若是孕期反应不严重,是可以正常上下班的。某些孕妇甚至在前三个月都如常生活,也没几个人因此出事。
  只是如今医疗水平跟不上,所以前三个月才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李翾听到赵馨的话,也慌了,忙乖乖端坐在椅子上,身体僵直,半点儿动作都不敢。
  赵馨失笑:“倒也不必这么小心。”
  想了想,她补充道,“你之前一个多月都没什么感觉,说明身体素质较好,如常便是。若是有了不良反应再咨询大夫,根据他的医嘱调整养胎办法。”
  李翾松了口气:“多谢母亲关心,我一定谨记于心。”
  经过一年的相处,李翾对赵馨的称呼也不再如开始那般生疏了。
  赵馨也冷静下来:“你怀孕这样的大喜事,可告诉了政儿?”
  李翾羞涩地点头:“大夫来的时候,陛下已经去上朝了,不曾亲耳听到大夫诊断结果。但结果出来后,妾已经遣人去告诉陛下了。”
  只是……
  李翾低头看着自己的肚腹,表情有些失落。
  可惜一直到她来到赵馨这儿请安,陛下也不曾回来,许是自己肚子里这个孩子,并不怎么受陛下欢迎吧。
  李翾深吸一口气,很快调整好心情。
  赵馨皱眉:“何时去告诉政儿……”
  触及李翾表情,她不禁无奈叹了声气。
  偏偏她还没办法劝慰李翾,因为嬴政也许不会不欢迎自己孩子的到来,却也不一定欢迎孩子的到来。
  毕竟他前世几乎所有孩子都……
  可这又没办法告诉李翾。
  赵馨想了想,转移话题道:“说来我这儿有许多与孕妇相关的书籍资料,你如今怀孕正好用得上,若是想要,等我整理好后让人送到你那儿。若是不想,也可交给大夫,等他学完后教给你身边的侍女,对你也有好处。”
  李翾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果真?母亲整理好后遣人来告诉妾一声,妾亲自过来取。”
  她学医除了陛下,就是为了肚子里的这个孩子,如今知道有与孕妇相关的书籍,当然不愿放过。
  赵馨不意外她的选择,笑着点头应了下来。
  二人又说了一会儿话,李翾便要起身准备告辞离开了。
  只是她刚起身,便听门外通传,陛下来了。
  李翾一顿,下意识转头看向门口,正好与跨门而入的嬴政对上视线。
  嬴政冲着李翾点了点头,而后,目光复杂地看向了她的肚子。
  那里面,正孕育着他的子嗣。
  他也不分辨不清自己此时心情,惊喜有之,抵触有之,期盼有之,审视有之……
  无数情绪在他心头交杂,最后只汇聚成一句话:“皇后,你辛苦了。”
  李翾瞬间红了眼眶。
  半晌后,她略有些高兴地开口:“为陛下孕育子嗣,怎会辛苦?”
 
 
第133章 
  女子怀孕本就艰难,怀上难,怀孕期间难,生产更难,产后恢复更是难上加难。
  李翾身体素质还算不错,又有赵馨给出的书籍指导,在怀孕过程中倒是没有受到太多折腾。
  也正是因此,她有了更多时间去忙其他事。
  比如,培训妇产科医生。
  这时候虽然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说法,但尚且不算深入人心,更不曾成为所有人固执的底线。
  开膛破肚之类的手段,若是确信可以治病,也不会有人反对。
  这里必须提一嘴,最早的外科手术其实来自史前,而有史记载的第一例外科手术,则来自中国古代的名医华佗。
  他甚至还提出过开颅手术。
  所以在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之前,外科手术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让人避之不及,更惘论视如洪水猛兽。
  李翾将赵馨给出的那些书籍拿出来后,难免受到一些质疑。
  但很快,那些大夫在知道这些书籍是太后提供之后,便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书籍上的知识,并将其视作圣人名言开始研究。
  研究结果也喜人,至少一些简单的外科手术,那些大夫都已经通过无数的动物练习有了熟练度,并成功说服了一些病危的百姓接受手术。
  手术成功之后,大家对外科手术的抵触也更小了。
  而与外科手术配套的各中手术工具,也在大夫的定向要求下,被方士与墨家合作研究了出来。
  甚至于另一中必不可少的药品,抗生素也已经投入了研究之中。
  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发展,青霉素已经被成功提取出来了。
  等确定了青霉素的效果与书中记载一致,并在军中拯救了无数性命后,无疑给了这群医者仁心的大夫们极大的鼓励。
  之后,他们便在抗生素的研发中投入了更大的热情。
  当然,他们也清楚太后与皇后将这些书拿出来的真正原因,一个个在研究抗生素的时候,都优先考虑的是剖腹产过程中需要的药物,其中甚至包括了止疼药等药物。
  而剖腹产需要的手术技术,他们也特意抽出了三位手最巧的大夫专门练习。
  练习出来后,李翾尚未到预产期。
  他们在征求了太后与皇后的意见后,干脆带着自己的技术在咸阳城内坐馆,声名专门救治难产的产妇。
  一开始当然没人来。
  接生这中事,大家还是默认女子更合适。
  这时候也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这一产业的稳婆,自然不会有人将自家怀孕的妻子或女儿送到医馆。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一位在生产前就被大夫确定为胎位不正,生产的时候极可能难产的产妇身上。
  这位产妇的家人倒是传统,即便知道她可能难产,也没有将其送到医馆的打算,而只是想法子在周围寻找所谓的更有经验的稳婆身上。
  就这,也已经是难得的有良心了。
  但这位产妇自己是个有主见的,在知道自己可能难产,且咸阳城内正巧有那么一个专门为接诊难产产妇的医馆后,立刻瞒着夫家人联系上两家父兄,然后被抬到了医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