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我儿秦始皇——青青小艾
时间:2021-04-25 10:26:39

  皇后拎得清,其他人就不会有意见——
  面对嬴政,有意见也只能憋着!
  因为,嬴政完全不在意!
  反正你们想要的继承人我已经生了,至于继承人的名头,我爱给就给,不爱给就不爱给,管你们何事?
  官员与权贵们也确实……
  觉得嬴政已经后继有人,至于是否有继承人的名头并不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公子乔松的教育问题。
  然而提到这个,嬴政一下子就炸了:“咸阳城内那么大个学校看不见?用你们管我儿子的教育?”
  所有官员:“……”
  就,很懵!
  他们什么也没做啊,只是提了一嘴小公子的教育问题,甚至都还没有商量到小公子以后到底是入学还是请“家教”的问题上来。
  嬴政突然发火,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
  之后好几天,整个朝堂的氛围都静到极致,让误入其中的人觉得诡异又惊悚,连呼吸都觉得是一种惊扰。
  赵馨得知此事,直接让人告诉了李翾,自己并未多管。
  李翾也确实聪慧,很快就找了个由头召见官员家的女眷,隐晦传达了陛下对小公子教育的看重,也传达了陛下并未放在心上,让他们不要太过害怕的意思。
  这之后,官员们才渐渐恢复了正常。
  但嬴政当时发怒的画面,仍旧留在所有官员心底,成了他们最大的心理阴影,完全不敢再生出插手公子乔松的教育,以此影响对方思想,达到利己目的的想法。
  天地君亲师。
  老师能与亲人并列,本就说明了其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有多大。
  可惜这点儿想法还没冒出头,就被掐灭了。
  李翾虽然本能地站在嬴政一边,帮他安抚了大臣们受到惊吓的小心脏,但其实不太理解嬴政的意思。
  在她看来,自己的孩子作为陛下的孩子,有几个优秀且独一无二的老师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老师专门教导是好事。
  就算觉得现如今的大臣所传授的知识跟不上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没必要生气,完全可以到咸阳学校,或者直接去墨家或者方士那边提溜几个大佬来教导乔松。
  何必对给孩子找老师这般抵触?
  就好像,真这样做就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一样。
  她不是喜欢憋着话的人,也认为这种不沟通的状态不利于培养感情,于是很快就找了个机会问嬴政。
  嬴政也没敷衍,毕竟她是孩子的母亲,有权利知道他对孩子安排背后的原因。
  他认真解释道:“如果几个老师,甚至一个老师整天围着孩子转,言传身教之下,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地方就太多了。我只需要老师教导孩子知识,不需要他们教导为人处世,让他们塑造孩子的性格养成,更不需要他们将自己的政治抱负投射给我的孩子。”
  李翾瞬间就明白了嬴政的意思:“是我想当然了。果然陛下深谋远虑,孩子果然还是应当送到学校去学习。”
  最多让学校老师多照顾几分,整天围着孩子转真没必要。
  夫妻二人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达成了一致,再不会因此生出嫌隙,也不存在隔阂与隐患。
  赵馨知道后忍不住失笑:“这样就挺好,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就直接问,政儿又不是不愿说。只有沟通,才能消除误会,促进感情。”
  李翾不好意思地点头,没好意思说她问出这个问题前,其实做好了被敷衍的准备。
  她笑着转移话题:“母亲也觉得乔松去学校学习更好吗?”
  赵馨点头,笑道:“不过不是出于政儿考虑的缘由。我只是觉得小孩子就该和同龄人一起玩闹着长大,若乔松没有同龄兄弟,以他的身份,自然还是到学校更容易交到同龄好友。”
  李翾愣住,半晌后长舒一口气:“我竟忘了这事……”
  她家世虽然不错,但整个咸阳与她身份相差不大的人家也有不少,自然可以接触到同龄人。
  所以她从未想过,孩子交朋友的问题。
  以公子乔松的身份,若是不去学校读书反而选择请人教学,是真的很难交到真正交心的朋友。
  赵馨笑着安抚她:“你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没办法考虑周全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以后注意就好。”
  李翾点头,态度愈发慎重。
  赵馨无奈:“你真没必要如临大敌,宫里这么多人,我与政儿也不是摆设,你有疏漏之处我们难道还不会指出来?再者,你都已经出月子一个多月了,也该入学读书了吧?”
  李翾怔住,心里生出几分不舍:“确实到了入学的时间。”
  可是她这段时间与孩子日夜相处,几乎从未分离,一想到以后很可能只有晚上回来才能见到孩子,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他还那么小呢。
  赵馨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没办法感同身受,却也还算理解:“若是舍不得孩子,不如给应侯说一声,休学半年后再去?”
  李翾赶紧摇头:“我是皇后,理当以身作则,怎可因为孩子就休学?再者,我也不是见不到孩子。”
  她坚持入学,赵馨也不能阻止她。
  于是没多久,皇后复学的消息就在咸阳城内传开了。
  因为李翾的行为有些挑战这时候人们的固有观念,此事又一次在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有人窥见商机,趁机仿造朝廷之前弄出来的邸报,自己出钱开办了一家私人报社,特意将此事做成了话题,整张报纸都是与之相关的文章。
  报纸刚出现,便因新奇与大胆而受到了无数人的欢迎。
  然而其本身经验有限,不知创造话题,报纸上的文章虽多,却全都是一个意思——
  觉得皇后的做法不当,认为她既然生了孩子,就该在家相夫教子,不该再到学校读书。
  哪怕思想开阔些的,也认为她应当在家带几年孩子——
  皇后在小公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去读书,是否有违母亲母子天性?
  但许是报纸出现的时机太巧,仍旧引来了无数目光。
  许多没机会进入朝堂的文人们,就像是嗅到血腥味儿的鲨鱼,全部一拥而上,投稿的文章几乎要挤爆了报社还很简陋的编辑部。
 
 
第135章 
  李翾的行为让人知道后,会有无数人不理解的情况,无论是赵馨嬴政还是李翾本人都早有准备。
  但反应如此猛烈,仍旧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更何况,他们连民办报纸都给弄出来了,舆论瞬间爆发,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嬴政控制着朝堂,对民间的声音暂时没在意。
  李翾入学之后便沉浸在了学校,以及各种医学知识的吸收与研究当中,回到家还要抓紧时间和自己的孩子培养感情,虽然知道这件事,却根本没有将其放在心上。
  她时间已经够少了,并不愿意分给无关人等。
  但经历过现代信息大爆炸,知道舆论的作用有多大的赵馨,却不得不在意。
  这件事若是处理不好,也许会让如今的大好局面产生裂痕。
  和平演、变这种事,现代已经有一个超级大国的结局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
  可赵馨在深究之后,发现皇后出月子不久就入学一事虽然是□□,却并非这些读书人闹起来的真正原因。
  或者,并非全部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因为战乱礼乐崩坏,很多东西其实已经不比周朝时候讲究,阶级制度也在大秦虎狼之师的横冲直撞下碾得粉碎。
  但碾碎的其实只是周朝的阶级制度。
  大秦,本身也是一个阶级严明的国家,甚至比周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是大秦给了底层的百姓一个通过战功晋升阶层的机会,没有将所有人的身份一锤子钉死,也免除了阶级固化之后带来的隐患。
  可是,在秦王朝的巨轮飞速前进之时,难免落下许多沉湎于过去荣光的人。
  过去是什么样的呢?
  贵族才能读书。
  只要是读书识字,哪怕他看起来再落魄,往上追溯三代,其祖上也必然是贵族。
  男子才能掌权。
  就算在男女关系上开放,对女子的约束不强,但女子想要掌权也只能通过嫁人,然后在丈夫死后,夫家再无其他人掌控大局之时,才可能让女人掌握权柄。
  上层阶级拥有特权。
  但在军功与高考两条制度推行之后,上层阶级的特权已经在无形之中被削减到了最弱,有与没有,看起来也没太大差别。
  就连他们往日引以为傲的知识,也已经因为纸张与印刷术的发明,因为学校的建立,因为毫无门槛的读书机会,而无法再通过知识垄断继续驯服无知愚昧的百姓,也让自己拥有落魄后东山再起的机会。
  李翾会被针对,是因为之前一直积压在平静的湖面下,没有被发现的种种矛盾,全都爆发出来了。
  而她皇后与母亲两个身份的结合,让她成了最显眼的靶子。
  皇后的身份让她足够显眼,母亲的身份又可以让天下所有人产生共鸣。
  谁人,不曾为人子女?
  他们就像是终于找到了一个攻击的突破点,可不就所有人一拥而上,趁机夹带私货将自己所有的不满都宣泄出来了?
  虽然免费教育已经推行好几年,但如今读书识字的人仍旧不多。
  因为读书的都是孩子。
  那些大人们在知道消息的时候,下意识就将自己排除在外了,根本没想过自己是否可以入学读书。
  而因为如今没有外敌,赵馨与嬴政也没有强制所有人读书。
  毕竟,国家的发展也离不开百姓。
  扫盲班之类的倒是想过要开,但目前实在没有那么多人手,所以也只能暂时放弃。
  而不识字的人,天然就对读书人有着天然的崇拜感。
  尤其是国家大力发展教育的现在。
  只是他们以前也没机会了解读书人的所思所想,距离读书人最近的时候约摸就是送自家孩子去读书、孩子放学回家写作业的时候,再有就是听小吏阅读官府在公告栏张贴朝廷邸报的内容时候。
  而如今,他们有了一个全新的渠道。
  新办的报纸。
  好多读书人在报纸上畅所欲言,他们使用的语句是神奇的,他们的思想是高贵的,他们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有道理的……
  就像是现代那些老人看到科普文章一样,信任度百分百,绝无半点怀疑。
  那些读书人未必想要达成这个结果——
  他们一向看不起不识字的百姓,在报纸上写文章辩论争吵,也只是为了给秦王朝的统治者看而已。
  但赵馨在意这个结果,也在意那些不识字的百姓。
  他们才是整个国家的基石。
  若是放任不管,这些百姓带来的破坏力将会无比强大。
  但让她亲身上阵去辩论?
  想也不可能!
  隐瞒身份去辩论?
  单枪匹马,在群情激奋的读书人面前还真不够看。
  赵馨只能另想办法。
  很快,她想到了诸子百家当中的一群非常特殊的存在——
  小说家。
  这时候的小说家也写小说,但他们写出来的文章性质其实更像……八卦?
  嗯,经过艺术加工的八卦。
  既然小说家们这么喜欢写八卦,为什么不发表出来呢?
  她直接让人找到几位写“小说”比较知名的小说家,请他们将之前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小说”交给自己。
  紧跟着,赵馨让人以自己的私人名义又办了一份报纸。
  然后将挑选之后的“小说”再挑了一部分出来,翻译成白话文后,直接刊登在了第一期的报纸上。
  剩下的则打算直接出书。
  也不担心“小说”不够,毕竟小说家那么多,只要写明有偿征稿,总有人将最新的“小说”送上门来。
  当朝太后开办的报纸,当然与寻常报纸不是一个等级。
  第一份民办报纸也就是挑了一个好时机,找了一个好噱头,所以才在第一期后打响名声,第二期就走入了所有人的视野当中。
  但赵馨这份报纸,则享受了“官方”推广的待遇——
  报纸一出来,直接被粘贴在了公告栏上。
  公告栏因为其特殊的作用,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守着。小吏刚拿着报纸出来张贴,立刻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这些人中有不少人甚至连报纸内容都没看,便直接开嗓“召唤”自己的熟人过来。
  没多久,公告栏前就围上了乌泱泱一大群人。
  然后,他们就看到了一份全新的、但与朝政毫无关系的……报纸。
  所有人:“???”
  一开始,大家都是一头雾水。
  直到……
  #楚国某城城东某某家的妻子,做生意的本事相当不俗,却因为生产后留在家带娃,将所有生意交给没本事的丈夫,生意破产。#
  #赵国某城城里有一户人家,丈夫去世后留下妻子独活,妻子本想殉情,却因为发现肚中有孕而放弃,但生下孩子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将孩子交给长辈养育,自己则在生产半个月后就出门赚钱。#
  #燕国某城乡下某人本来夫妻恩爱,谁知妻子生产后坚持在家带娃,丈夫在外奔忙深感寂寞空虚,于是在另一个村子再次娶妻。#
  ……
  这时候的老百姓每天的生活除了为生活奔忙,就只有村头三亩地,村子里稍微发生点儿什么事就能在人们茶余饭后聊上好几个月。
  他们的生活,是真的无聊。
  但因为他们生活在底层,也没人在意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无人想过为他们增加娱乐。
  不只是他们,就连贵族的生活也好不到哪儿去。
  若不然,小说家这种到处打听八卦,再艺术加工出来传播出去,引得人人自危的诸子百家之一,怎可能留存至今?
  早就被所有贵族联合起来剿灭了。
  而从未经受过如此大量的八卦冲击的朴素老百姓们,自然很快就被报纸上满篇的新奇八卦抓住了视线,一个个或看或听,总之全都津津有味,完全不舍得离开。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