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车与风车。
两者运行原理其实类似,最主要的部位都是一个轮轴结构。
不过锁车以水流作为驱动力,以轮轴上的水斗盛水倒入竹筒,灌溉到农田;风车则需要手动控制轴心转动,带动轮轴上的扇叶将倒入其中的粮食按照重量分离,而后从不同出口出来。
水车可以灌溉农田,风车可以分离出粮食与糟糠,都是很实用的东西。
这两样东西刚做出来,便受到了赵馨的嘉赏。
嬴政知道后,又是一番奖赏。
他与眉寿老人相谈甚欢,却不曾耽误正事。
这段时间,嬴政可是一直都在忙着郑国渠那边的事——
自从方士们配置出火、药之后,他与赵馨一样,都意识到若想之前随口提到的被人以炸、药刺杀,就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统一各国。
但攻打其他国家,有两个阻碍。
一个是韩非,一个是郑国。
前者入秦之后,嬴政便直接将人送去写书去了——
韩非子思想超前,也许能为他带来更多的对他统治天下有用的文章。
不过这不是必要,嬴政并不会特别顾忌。
最关键的是,秦国关中几乎所有壮劳力,都被送去修建郑国渠了。
嬴政特意让人将图纸拿来看过,郑国渠与上辈子几乎没有差别。
兵力被困在了郑国渠上,他一时半会儿还真没办法调到足够兵力,除非他要半途而废,放弃郑国渠的修建。
但这显然不可能。
所以嬴政直接下令,在非农忙时节,秦国境内每家每户都需要出一个人到关中修建郑国渠。
当然,是要给钱的。
反正秦国这些年从各国贵族手中赚到了钱,不至于让百姓做白工。
举全国之力修建郑国渠,速度立刻提升。
郑国预计,最多两年,郑国渠就会修建完毕,可以投入使用了。
嬴政担心郑国乱来,所以一直盯着那边。
但风车与水车的消息传来,嬴政仍是立刻就跑到武器坊这边,想要看看水车与风车。
不过来到武器坊,他最先看到的不是水车或风车,而是一个巨大的,需要一个人脚踩驱动的风扇。
第98章
那风扇连了个类似脚踏车一样的器械, 人坐在上面踩动踏板,就能带动扇叶旋转,从而引出风力。
嬴政看着, 立刻认了出来。
不过……
他记得之前上报的似乎只有风车, 而没有风扇才是。
相里悟提早得到消息,特意放下手中实验过来迎接嬴政,本想直接将人带去风车与水车前,如今见他对风扇感兴趣,忙为他介绍起来。
“这是锋儿在做风车与水车的时候,随手做的小玩意儿。”相里悟笑笑,“除了能扇扇风也没什么用,对武器坊来说还不如风箱有用,便也没有告诉王上与太后。”
“倒是下官另一个徒儿觉得风扇能让武器坊的匠人们凉快些,于是多做了几个,就放在匠人们身后吹一吹。”
说着他指了指一直脚踩踏板的那人,“打造武器又累又热, 于是大家商量之后干脆轮换着来, 若是顶不住了就先退下, 到这儿坐着踩一踩踏板,既能带动风扇,还能歇息一下。”
相里悟走到风扇正对面,还未说话, 一口冷风灌进嘴里, 发出呜呜的声响。
他吓了一跳,赶紧退到旁边。
转头看向嬴政, 相里悟表情讪讪:“见笑见笑, 下官只是知道风扇的运作原理, 却尚未亲身体验过,一时丢丑,还望包涵。”
嬴政摆手,表示不介意。
他出于好奇心,本来想跟着相里悟一起过去的,如今一瞧相里悟丢脸了,哪儿还愿意上前吹风。
相里悟本也只是担心嬴政介意,嬴政不怪罪他御前失仪,根本不在意这些边角细节的他自然更不放在心上。
他看了眼转得呼啦呼啦响的风扇,笑道:“风力太大了些,若是再小点儿就好了,可以在夏天乘凉用。锋儿得知风扇可以用在武器坊后,还说可以试着将其与发电机连接呢,我到时候可得让他做几个小的。”
嬴政点点头:“寡人觉得不错,做好了往宫里送几个。”
相里悟自然不会拒绝。
看完风扇,相里悟才带着人去看了风车。
因为武器坊用不到,所以风车只做了一个在角落放着,只等着赵馨有空了将其带走。
嬴政上前,转了转风车的手柄:“也不是很费力。”
相里悟点头:“小孩儿都能转。若是可以推广,以后祛除粮食里面的杂物就变得容易多了。”
老百姓想要将粮食里面的杂物取出,要嘛只能手动分拣,要嘛就要细心筛出。
但最快也是最费力的还是让一个壮劳力在一块足够大的空地上,将粮食按照一定角度抛洒出去,由于重量不同,在风力与地心引力作用下,杂物与饱满或不饱满的粮食落在地上后会分出明显的界限。
相里锋会造出风车,也是受了这种分离方式的启发。
嬴政绕着风车转了两圈,表情相当不错:“等风车改良好后,直接将图纸发送到全国各地,想要的自己找木匠做,反正寻常木材也不值几个钱。”
相里悟有些犹豫:“只是贴出图纸吗?这个风车的构造还是挺复杂的,一般木匠可做不出来。”
风车上面一个倒粮食的大斗,一个控制粮食流速的阀门,一个带着手柄的轮轴,还有一个巨大杂物出口和两到三个位置不一的粮食出口。
想要将其做出来,木匠手艺不过关还真不行。
其他不说,就只说那几个粮食出口的位置,若是没经验,哪怕风车做好,也不能很好地将粮食分离。
嬴政皱眉:“这个很难吗?”
相里悟哑然,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这风车的构造确实有些复杂,但要说难吧,所有墨家子弟都能做出来,可要说不难吧,寻常木匠还真不一定能做。
偏偏他这样说,又有自卖自夸之嫌。
在赵馨面前,相里悟肯定毫不犹豫就将事实和盘托出了,但嬴政年纪虽小,身上威势却重,让人不敢轻易放肆。
嬴政转头看向相里悟,明明眼底没什么情绪,却让他吓了一跳。
相里悟赶紧将实情说出,只是换了个说法,说是寻常木匠不曾读书,许是看不懂风车图纸上标注的比例数据。
如今世道,一百个人里面差不多九十几个都是文盲。
相里悟这般说,倒也没差。
嬴政陷入沉思,好一会儿后开口:“推广一个风车都没办法,看来学校必须尽快开办了。”
不然秦国根本没办法发展,更惘论发展到书本那般。
相里悟眨眨眼,好奇道:“听说太后要开办一所秦人读书全免费的学校?不止我们墨家子弟可否入学?”
太后赵馨谁人不知,她开办的学校还不知道要教授多少知识,相里悟自然想要让墨家的孩子也跟着一起学习。
只是墨家所有人学的就是墨家知识,风格也自成一派。
他很担心太后介意。
嬴政扫了他一眼:“只要是我大秦子民,都能入内读书。墨家子弟想要入学,太后高兴还来不及。只要你们自己不介意就行,毕竟里面教授的知识非常繁杂,许是会出现道家、儒家、法家等学派的知识。”
相里悟果然犹豫起来。
他想让墨家子弟入学,是想让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这其中并不包括其他学派,尤其是儒家的知识。
墨家讲究兼爱非攻,儒家却讲究天地纲常和阶级严明,两家从根本来说就是矛盾的。
若是学儒家,他家孩子真的不会被影响吗?
嬴政见他纠结,并未多言,而是让他继续带自己去参观水车。
相里悟整理好思绪,带着嬴政去了水车放置的地方。
相较于风车的闲置,水车则早早就被使用起来了。
打造武器需要很多水,为了取水方便,这座武器坊本就是傍水而建,所以水车被做出来后,直接就被安置在了河里。
随着水流奔涌,水车也不停转动。
而在水车转动的时候,一筒筒水被装起来,倒入旁边用竹子做的管道中,水流顺着管道,进入了武器坊内蓄水的石缸。
而另一边,水车旁边又安置了一个嬴政看不懂的器械。
随着水车转动,那绑着一个大铁锤的器械随着扬起落下,将下面放着的火红铁石砸得叮当作响。
相里悟笑了笑:“制作武器的时候,最累的就是打铁这个环节,费千锤百炼不能得到上好的生铁。如今有了水车,别说千锤百炼,就是万锤千炼,也轻松得紧。”
“这水车不但可以打铁,还能带动石磨,磨面磨豆腐之类都不在话下,若是脑子灵活一些,将其与其他器械结合起来也未必不行。”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水车必须安置在活水中才行。”
水车靠水流驱动,若无水流,也就是一堆无用的烂木头而已。
其实还有另一种比较出名的荷兰风车,靠风力驱动,只是中国山多水多,少有开阔地方,风力不足。
——荷兰风车与相里锋发明的风车并不是同一种东西,前者就一个轮轴加扇叶,后者则要复杂得多。
嬴政看了看竹管道,又看了看一直不停打铁的器械,想到图书馆内提及的机械取代人力的事,眼睛亮得惊人:“水车的制作难度比其风车如何?”
相里悟一顿,解释道:“水车要简单一些,但想要制作出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水车有很多种,一些水车的构造甚至比许多现代机械都复杂。
但相里锋刚发明,做出来的水车自然是最简单的。
可因为水车庞大的体积,还有必须稳定地安置在河流中的特性,想要做出来,难度同样不小。
嬴政皱眉,水车与风车他必然是要推广全国的。
只是因为没有经验,一时也没好办法。
赵馨得知他困扰后,有些好笑:“你不是最喜欢把人弄到咸阳?直接下令从各地调来手艺最精湛的木匠,跟着相里悟他们学会制作风车与水车后,再回去教导其他木匠不就行了?”
“若实在不行,你还可以在咸阳就地招聘木匠,等人学会后下放到全国各地教导当地人制作水车和风车不就行了?”
嬴政倒不是想不到,只是时间尚短,没能立刻想到这儿。
两个办法都不错,但从咸阳招人只怕要从头教起,会浪费许多时间,但前者未免又太兴师动众。
于是……
嬴政最后决定两个办法一起来,木匠也不是什么地方都有的,多培养几个会做水车和风车的,也不至于落下了什么地方。
于是没多久,秦王下旨招收木匠的事儿就传开了。
木匠可是赚钱的营生,若是有机会,谁还会不愿意学呢?
于是没多久,不但咸阳这边招到了足够的木匠和木匠预备役,秦国其他郡选□□的木匠也都三三两两地赶到了咸阳。
相里悟与相里锋都忙,没办法亲自教导他们。
但墨家其他子弟也不差,而且人还多,对风车与水车的构造与原理也都清楚,想要教会这群人制作水车与风车并不算难。
在此之前,他们还特意另外做了个水车,与闲置的风车一起带到咸阳郊外,亲自演示了两者的用法。
风车不提,水车不需人力,在水中一圈又一圈不停歇地转动,将河水运送到其他地方,还能替代人力与牲畜转动磨盘……
这是世人不曾见过的奇景,看得众人目瞪口呆,一个个恨不得直接冲到水车前认真研究一番其中远离,所有人对学习其制作办法的热情空前高涨。
墨家子弟们见状也觉得高兴,毕竟学生自己愿意学,教起来也容易。
教学任务很快步入正轨,也就一两个月的时间,这群人就学会了水车与风车的结构与做法,然后跟着官员小吏前往全国各地。
等到水车与风车在秦国成为最普通的存在后,秦国的粮食产量再次增长,每年交上来的粮食让粮仓爆满。
粮食多了,人口也跟着迅速增长起来。
不单单是新生儿年年增多,其他国家跑到秦国定居的百姓同样是一波接一波。
这么多百姓跑到秦国来,还多亏了其他国家没对秦国多防备——
秦律繁琐且严苛世人皆知,以前百姓只要有其他选择,都绝对不可能跑来秦国,都担心自己一个不注意就违法,罚款还好,就担心被割了鼻子或耳朵。
谁成想在严苛的秦律下生活的百姓越过越好,在宽松法律生活的百姓反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每年都要饿死不少人。
百姓不怕苦不怕累,但怕饿肚子啊!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人因为饥饿没命,哪怕是严苛的秦律也不再是阻碍。
只要能活着就好!
但齐楚等国从未将秦国放在心上,为了防止人口流失也大多只会在通往彼此的道路上设置关卡,通往的秦国的道路上,却基本是一片坦途。
只有秦人往其他国家跑的,怎可能有人去秦国?
去了也得回!
正因为这样的想法,其他国家人口流失相当严重。
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该走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
故土难离,都想到其他国家讨生活了,必然是在本国活不下去了。活得下去的,谁还会拖家带口地去其他国家讨生活?
活不下去的都走了,活得下去的本也没打算走。
于是秦国白捡了许多人口。
其他国家涌入的人口多了,也不完全是好事。
因为这些人想要生活下去,必然是要有田地的,但一个国家的耕地面积有限,不一定能将人安置下来。
而若不能安置下来,那些人打道回府还是好的,最怕落草为寇。
但这些困难对秦国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卫逊之前的苜蓿肥田办法一直没停,其他国家涌入的百姓数量,根本比不得每年增加的良田数量。
何况秦国如今大动作频频,许多地方都在招工。
在秦国,只要愿意,总是能活下去的。
其他几个国家被气得不轻,却又完全拿秦国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