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娱乐圈大佬——清明鬼
时间:2021-05-09 08:31:39

  一件衣服连续打二十个补丁,穿的人都要担心一下这衣服究竟还能不能穿,更何况是一座木质结构的房子?
  再加上秦门为了让大剧院更接近他现代见到的那种,连屋顶都要改动,把上面的榫卯结构给换一换……
  这一换,当天白天倒没什么问题,可一到夜里,恰逢都城下起了白茫茫的大雪,大雪这么一压——
  咔嚓哗啦噼里啪啦地,
  刚改造好的现代大剧院就这么全给塌了。
  并成为了姜国都城十年里入冬以来首座被大雪压垮的建筑物。
  第三天,晋江文学城的其他部门就毫无同情心的根据这一点写了一篇新闻报道登在那一期的《齐天周报》上,《雅俗》杂志也跟风做了个特刊,取名叫《雅俗——纪念我逝去的兄弟》。
  因为晋江大剧院隶属晋江文学城,和《雅俗》杂志是一个“爹”,杂志中副标题指的“兄弟”是谁自然不言而喻,整个特刊上面都是各种哀悼的诗词、凄凉唯美的简笔画作、朗朗上口令人垂泪的文章,一直以来都是绿色封面的杂志还特地为了这一期特刊把封面刷成了白色!
  不明所以的人以为晋江文学城哪个重要人物去世了,知道内情的人看着封面和里面那如同哀悼亡妻的诗文笑成狗,抱着那本特刊在自家的床上打滚滚到了地上去。
  连晋江那群说书人,也像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似的,每天早上读完报纸还要吐槽一下那个建好了就塌掉的大剧院,今天说是风水原因导致塌了,明天就编了个神仙下凡吹了口气的神话故事来解释自家大剧院塌的原因,后天到酒楼说书的时候还把这个当做个梗逗观众:
  “我现在每天进酒楼都忍不住要看看楼顶……因为我怕塌!”
  观众:“哈哈哈哈……”
  “后面的观众你们往前挪一下,上面的观众你们拍手的幅度不要那么大,据说我们家那大剧院就是这么被折腾了几十年塌了的!”
  观众:“哈哈哈哈……”
  “上回书说道(瞬间抬头看屋顶,露出惊恐的表情),哦,没事,没塌,我们继续。”
  观众:“……”吓死宝宝了QAQ
  所以李小四寄来的这封信里,最令秦门难过的是原本在年前就能建好的大剧院因为这一塌得在明年春夏时节才能建造好了,这拖延了他原本定下的话剧/歌手/舞台梦。
  但其中最令秦门高兴的则是因为其他几个部门的机智应对,晋江文学城利用大剧院被压垮这件事最终又把重建的钱给凑齐了!
  这是一次没有他参与就成功解决的危机公关!如何不让他高兴?
  他的小伙伴们在没有他的引导下成功学会了自黑,多么了不起的技能啊,一点都不比“乌鸦嘴”技能差!
  所以“乌鸦嘴”什么的,有什么好怕的?!
  秦门试图这样去安慰自己,但他觉得还是要以防万一——
  在下决定之前他得先测试一下许威这个“乌鸦嘴”在唱歌词或者念歌词的时候说的那些歌词会不会成真!
  作为一个男人,他还是很在意许威对他说的那句“头上一片青天”的!
  ……以及这哥们儿究竟能不能开口唱悲伤的情歌和沧桑的人生颓丧歌曲。
  不然到时候听完他演唱会的听众们回到家一个个不是头上绿了就是老婆跟人跑了或者自己突然间失业了爹妈突然间没了……
  这画面太美,还是不要让它出现为好!
  秦门用的测试方式相信大多数现代人都能够想到,简单来讲,就是找了个无辜的村民,在大清晨让乌鸦嘴许威上去再现了一下当时他敲自己家家门的场景。
  当然,最后测试的结果令人欣慰——
  许威的“乌鸦嘴”技能只会在日常的不经意谈话中被动触发,而在唱歌、歌词或者朗诵诗歌这些情况下则处于关闭的状态。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不知道,反正玄学这个东西嘛,就是很奇怪的。
  ……
  解决了自己担心的问题,又知道了都城那里总部的小伙伴们在没有他的情况下依旧顺利解决了都城遭遇的问题,秦门便放下心来,继续自己在晋江无忧无虑的生活。
  音乐是需要灵感的,催促带来不了好的作品,好的作品需要创作者不断去体验生活、去感受自然、去经历情感。
  为了让许威能够把《少年提刑官》的主题曲创作出来,并且让这首曲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怀贴近整个故事,秦门在这段准备过年以及过年的时间里重操旧业,在晋江村子的大树下摆了张桌子、放了把椅子、一壶茶和一把折扇,在他的家乡讲起了他在天牢里创作出来的《少年提刑官》的故事。
  说书的形式和他当初在方氏菜馆时候差不多,为数不多的差别只在于原本他的舞台是个酒楼,而现在变成了一个露天的公共场所,以及原本唱主题曲的人是他自己,而现在则换成了正在创作中的许威。
  每一次故事开场,他都会让许威先上场把他写好的主题曲唱一遍,然后他再坐下来大声地讲着那个《少年提刑官》的故事。
  许威的创作是断断续续的,秦门刚开始讲故事的时候,他的歌就只有个调子,于是他开场就是吹口哨哼个调子——虽然光是调子就已经吓跑了一批本来打算来听说书的村民。
  等秦门靠着自己强大的讲故事能力把《少年提刑官》的第一个故事讲完、吸引了全村的村民每天傍晚到村口的大树下听他讲故事的时候,许威创作的主题曲已经有了四句歌词。
  等《少年提刑官》讲完第二个故事的时候,他创作完成了歌曲的第一段。
  等《少年提刑官》讲完第四个故事的时候,整首主题曲基本完工,许威开始通过自己每天的演唱和下面观众的感受以及秦门作为一个现代审美者的意见对作品进行修改,改曲调,然改词。
  《少年提刑官》的故事因为是秦门自己独立创作,篇幅比起之前抄袭的《少年包三天》来讲就短了很多,一个半月后,秦门讲完了整个故事,与此同时,许威也完成了他《少年提刑官》的主题曲——《提刑官》。
  《提刑官》这首歌是一首出现在古代社会里的原创现代歌曲,虽然它诞生于古代社会、创作出它的人也是个在秦门眼中的古人,但整首歌的曲调和歌词,所有的审美则更迎合现代的审美。
  许威对秦门带给他的流行音乐做了些许的改动,比起秦门在现代听到的那些音乐,《提刑官》的歌词会更加拗口一点,没有那么的直白。
  《少年提刑官》的故事主线更多的是讲述当官者该是什么样的人,每一个单元故事就会讲一个官员应该要具备的品质,主角少年在破获种种案件的同时也从一个懵懂的刚刚当官的少年郎成长为一个国之栋梁,《提刑官》的歌词并没有直接提少年或者官员这样的词汇,他用了大量的比喻。
  第一段歌词,讲少年的成长,以古代特有的一种花为比喻,第二段歌词,讲官员的品德,以这个时代神话故事里的一种鸟为比喻,通篇用“你如”、“你为”、“你像”这样的词汇串联,比现代的歌词表意更加内敛,但意义也更加深刻。
  而在曲调上,许威不可避免的还是添加了许多晋江小调的旋律在里面,秦门在第一次听完这个歌的时候私底下给这种音乐风格取了个名字——古典乡村音乐。
  过年的那段时间,百废待兴的晋江终于涌入了大量返乡的百姓,秦门趁此机会带着许威一起跑到了人更多更杂的城里,他们找了个空旷的地方(后来秦门才知道那里以前是大家专门看砍头的菜市口),把所有道具摆好,配合着许威那首《提刑官》,又讲了一遍《少年提刑官》的故事。
  许威的歌依旧不被接受,听到歌曲的百姓总各种皱眉,但小孩子很喜欢许威的歌,他们喜欢模仿许威唱歌的表情和动作,还直白地表达出自己对许威这种沙哑声音的喜爱,让许威高兴得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还好他什么都没说)。
  而表面上说着不接受这种歌的晋江百姓们,却一个个都像是被下了诅咒一样无师自通地会唱这首歌曲了。
  “……其实这个歌儿吧,多听几遍还是挺好听的……”
  一群人围坐在茶摊桌上,嗑瓜子喝晋江茶。
  “我家那口子会唱这个歌儿,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家那口子嗓子比许二郎美多了,可他唱这个歌儿吧,我总觉得差了点儿味道……”
  “……那个歌儿第一句怎么唱来着?”
  “……”
  “……”
  此时,许威正被秦门拉到这群人的身后座位上,背对着他们乔装坐在那里,抱着头泣不成声。
 
 
第65章 闻名晋江&巡回说书……
  任晋江文学城里的谁都不曾想到, 连秦门自己也没想到,第一个达成“到都城以外的城市说书并火起来”成就的会是秦门他自己。
  晋江文学城想要把自家艺人部的签约说书先生运到外头去搞巡回说书这件事情已经筹划了好几个年头了。
  一开始是秦门给众人画的一个大饼,慢慢的, 晋江文学城的实力在壮大, 这个“大饼”变成了晋江文学城定下的一个目标,再后来,秦门把艺人部交给了自己最小的徒弟小五手里,接手艺人部的小五开始正儿八经地筹划这件事,光是计划书就是每个季度出一份,积年累月, 计划书叠起来的高度都已经到秦门的膝盖了,却不想, 真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从都城出发前, 小五还在纠结明年的巡回说书要去哪几个地点, 一直举棋不定犹犹豫豫,连延期举行巡回说书活动的申请都写好了,只打算若是这一趟从老家返程之后,再没有确定好地点就干脆往后挪一下日期……
  越山分社成立中途的碰壁和另一个原本应该建立的分社遇阻未能建成的事情让晋江文学城的其他人在下决定时都变得更加谨慎了, 他们开始无比认同秦门在每一次开会时会对他们强调的那句话——
  “无论什么情况下,准备工作,总是不嫌多的, 再多也不多。”
  所以他们谨慎又谨慎, 每次决定要把这个城市列入巡回说书的城市之一, 却又开始担心这个地方的百姓会不会一个个都听不懂都城的官话,到时候他们的说书先生在台上说书,下面的百姓一个个面无表情听不懂那就尴尬了,或者这个地方据说民风淳朴又彪悍, 要是一言不合大打出手,他们的说书先生都是培养了好几年的说书界的精英啊,倒在这种地方他们回去怎么和总部交代啊?
  就这样想了又想,一路上他们途经那么多座城,小五却连一个地方都没能圈出来,眼看明年的巡回说书就要作罢,却不想他那已经“退隐江湖”的师父神来一笔——
  他竟然招呼都没打一声就拉着新忽悠进来的什么歌手、大师兄那位亲戚跑到村口树下说书去了!
  秦门去村口大树下说书的时候,小五还觉得这是自家师父太久没讲故事了,技痒难耐,这种行为就跟家里本来在家玩的老人说自己要出去工作的性质是一样的,他没有阻拦,表示支持,但也没怎么当一回事儿。
  毕竟他认识自家师父的时候,他自己年纪还小,自家师父虽然还是个说书人,但没过多久就因为变声期的原因不再当说书人,开起了晋江文学城,所以在小五的印象里,他师父秦关之就是一个从说书人转业当了企业老总的天才型娱乐圈总裁,拥有各种创业金点子,对于把更多的乐趣放在与商人打交道上面的他来讲,他一直以为比起创业,在说书上他师父没啥天赋——
  没看他这些年来都没有再上台说过书了么?
  别说说书了,除了第一年他还写过两三个故事之外,之后人家连故事都没有再动笔写过了!
  由此可见,他师父在说书上已经江郎才尽,转业搞创业是一个完全明智的选择……
  才怪_(:з」∠)_
  等小五陪着自家贤妻良母一般的大师兄一起连续几天到集市上采买了过年需要用的各种年货、然后又在好吃的三师兄的号召下买了一堆食材做完了过年要吃的腌菜、腌肉和卤味,最后又被洁癖大师兄拽出来又双叒叕搞了一遍大扫除,把手头上这些有关在晋江过新年的事情给忙完了之后,他就发现他师父说书那场面已经无法控制了——
  人家不耐烦在村口说书了,人家跑城里去了!跑城里的菜市口去了!
  等小五跟着几个师兄一起进城去找自家师父的时候,看到的就是整个晋江城万人空巷的场景。
  人都去哪儿了呢?
  “当然是去听秦关之说书去了咯!”
  因为要维护城内治安不得不巡逻的衙门捕快们理所当然地回答道。
  说完,他们又一脸懊恼:
  “秦郎君那故事可真好听!我家娘子日日傍晚连饭都不给我做了,就为了赶去听秦郎君那个故事!”
  “某也想去听……要不是知府大人非说年关将至盗贼繁多,某才不来巡劳什子的逻嘞!”
  “盗贼都去听秦先生说书了好么,连知府大人一家子都去了!全城就只剩下咱们几个还在街上溜达!”
  “……”
  一群捕快一边抱怨一边走远,留下一脸呆滞的小五和他的几个师兄们。
  等他们按照捕快的指点来到自家师父说书的菜市口……的边缘时,看着那被人群一层一层包围完全进不去的说书舞台,听着那如雷的掌声和呐喊,一直接管艺人部、与说书先生们长期打交道的小五忍不住感叹:
  “真不愧是当年能与逍遥子打擂台的说书人……”
  是他眼拙了,他怎么就忘了,当年若非他师父的说书技术水平过硬到所有人心服口服,那群眼高于顶的说书先生们又怎么会被自家师父三言两语就劝得加入了晋江文学城,并且多年未改志向?
  虽然他家师父编的故事这些年来就那么两三个,还都没有再被拿出来重新讲过,可都城的百姓提起晋江文学城、提起秦关之,谁不是第一句话就说“我当初听过他讲的那个故事……”?
  ……
  ……
  晋江城里的百姓们已经完全被秦关之给迷住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