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世,她比不过甄婉婉,论美貌,各有千秋,但甄婉婉大气。
论才情,甄婉婉完胜。
综合考虑,同知夫人不认为这个人能够打动知府。
她要是插手了,得不偿失。
姚娘倒是有意帮忙,但是她帮不到。
她一个内宅女眷,哪里得知知府的踪迹,更别说,这个知府神出鬼没,想要给他们创造偶遇都不容易。
难得偶遇的时候,知府大人一个多余的眼神都没有往精心打扮的表妹身上扫。
姚娘:“……”
她还是要脸的,对方没兴趣,她不可能让表妹自荐枕席,不然她就要没脸见人了。
因为地处北方,开春没那么快,但是相应的准备已经可以动起来了。
在府城周边的大坎村,李铁牛家是出了名的贫困,之前他们家还可以的,自从他爹在进山的时候,从山上摔了下来,摔断了一条腿,走不了远路,家里的顶梁柱就成了半个废人,不能再撑起这个家。
那时候家里一溜串的小孩子,能吃的很,也幸好他们兄弟几个当时年纪也不算太小,一个有一个的用各种法子找吃的糊弄肚子,囫囵活了下来。
到现在,虽然几兄弟还是挤一个屋子,兄弟几个还打着光棍,也这么凑合着过来了。
不过今年他们家这个年过得比往常有盼头,因为在年前上面通知下来了,里正传达了上面的好消息,鼓励开荒,三年不收税,满三年后五年内减半征收。
如果不是因为没解冻的时候干不了活,他早就行动起来了。
他们已经圈好了地盘,看准要开哪一块地。
等到一化冻,就拿着农具出门了。
他们兄弟个个都有一把力气,刚开荒的地是瘦一点,但是只要多弄一些草木灰,多弄一些山上的熟土,辛苦两年,也可以把这荒地养熟种粮食。
不然就他们家这情况,是不可能拿得出钱来买地的,他们总不能一直不娶媳妇。
这一天,他迫不及待的去开荒,兄弟四个分头行动,一个和娘顾着家里少少的那点地,其余哥三个去开荒。
这个时候有铁农具的人很少很少,他们没有铁器也有其他办法,木制的石制的各种工具一起上阵。
就算有铁器,在开荒时大多数人也不舍得用的,荒地上很多石头,要是一个用力,搞不好就会崩掉一个口子。
用木制的或者是石制的,坏了也不心疼。
有些当初逃荒逃难来到这里的同样跟着出门,要么当初买不到田地,要么这个村里没有田地可买,现在也抓住了机会。
一时之间,满是热火朝天。
钟同知一直注意着知府的动静,所以在知府给了种子让那些佃农种下那蔬菜的时候,他也照做了。
“知府大人,种那么多的蔬菜是要做什么?”
他不解,问了,知府只是神秘的笑笑,“请大人静候一段时间,不会让你失望的。”
钟同知:吊足了他胃口。
知府要不说,他也没办法。
转而问起了府试的情况。
这个种植的事自有下面的人去办,府试可马虎不得。
苏荞初点头:“已经准备妥当。哦
府试,三年两次,这些学子们通过了县试之后来到府城参加府试,过了,就是童生,等到八月的院试也过了,那么就是秀才。
有了秀才功名就能继续考举人,举人之后才是进士。
苏荞初是主考官。
她为此做了不少准备了,最大的重点是防止作弊,至于题目这个好说,根据之前的一些题目,再按照她的偏好改动一下,就有了。
她这些年的书不是白啃的。
至于这些学子……去年来到这里就开始了租书业务,也不知道现在能看到多少效果。
科考对于考生们来说不容易,苏荞初是主考官,自然没有什么难得,她在考场,也没有人能够在她的眼皮子底下作弊。
位置是抽签的,有一个因为知府大人在前面有些紧张,苏荞初看他好一会儿才冷静下来。
也有些很稳重,刚开始惊讶了一下,之后就沉浸在了答题中。
考生从十多岁的少年,到五六十岁白发苍苍的老人都有,涵盖了各个年龄层,五六十这个年纪还不放弃,也只能说一句有恒心。
试卷发下去,从他们脸上的表情就能看出他们对这些题目有没有把握。
苏荞初时不时的会起来走走,看看他们的答案。
走到哪里,谁就紧张。
所以还没有谁心理承受能力太弱到无法答卷的。
这些考生目前来看不错,有些是家贫,有些家里有能耐的,都事先打听过她的偏好,比如她喜欢文风华丽的,还是文风朴实的,比较保守,还是比较激进等等。
知道了主考官的喜好,这样子能够向主考官靠拢,提升录取率。
只不过市面上的那些偏好有几分真几分假,也就主考官自己知道了。
苏荞初批卷的时候看到了几个让她眼前一亮的好苗子。
一个是白熊县的县试第二,一个是乌头县的县试第一,还有一个是织云县的县试第八。
织云县的这个县试第八逆袭了,由第八名上升到了第一名,他叫连松。
苏荞初记下了这个名字。
然后就没有她的事了,他们要在八月的时候参加院试,过了才能拿到秀才功名,这些童生们也不知道能够过几个。
文教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看得到成绩的,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钟同知被苏荞初使唤的团团转。
他是二把手,一把手喜欢到处跑,他这个二把手少不得就要留下来坐镇,虽然因为他们两个一条心,这些世家乡绅们没有不识趣唱反调的,仍旧有很多事情需要协调。
而且外地的商队越来越多了,还有南方的商队特意为了味精过来的。
越繁华,越忙碌。
水原府这样,钟同知心里高兴,好像现在又找到了当初做官时的念想,看着百姓越来越好,为当地造福,一时半会儿的也忘了那些种下去的蔬菜,直到收割了,然后这些不值钱的蔬菜变成了糖,还有白花花的、价比黄金的霜糖。
日进斗金不是梦。
钟同知:知府一定是财神爷转世!能点石成金!
作者有话要说: 苏荞初:点石成金术,这个真不会。
第58章 原配在朝堂
身为朋友,李道臻也收到了苏荞初派人送了来的白糖。
他看了又看。
“不得不说苏贤弟是个能人。”糖白如细雪,清甜如蜜,在市面上这么纯粹的白霜糖没有几十两银子拿不下来。
想想这糖是怎么来的,李道臻只能说一个服字。
谁能知道那个不起眼的蔬菜还有这个功效,那时候苏贤弟种下那么多,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现在才恍然。
跟着种了的人就高兴了,跟着有肉汤喝。
他把糖放下,缓缓的打开一张卷轴,欣赏起来,他喃喃自语,“他是怎么有时间的,画艺还进步了。”
看着画面上的写意山水,他再一次下定了决心,他也要外放,去看看外面的大好山河。
瞧瞧苏贤弟,他这画艺进步多快。
继续这样下去,不用多久就能成为大家了吧,欣赏够了之后,他把这画好好的收藏起来,或许日后这画还能成为他家的传家宝呢。
他不曾想,日后这想法居然成真。
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甚至于在某些时候,这还是可以救命的好东西。
这就导致它的销路十分的广,白糖一个价,红糖又是一个价,颜色越纯粹的价格越高。
这个时候刘逸云的嫡子已经。出生了,他非常幸运,一举得子。
这个儿子一出生,不仅吴佳柒的心安定了下来,刘逸云同样。
他之前不信神明,但是这回这个孩子出生,他去寺庙里捐了不少香火钱,还给一些困苦老人施粥积福,希望可以保佑他儿子平安长大。
本来他正期盼着儿子的百日宴,向大家好好宣扬一番他儿子的可爱之处,也好好的刷一刷当初苏茂初来这里,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峙给他带来的污点。
他是能生的。
所以很明显,当初苏茂初就是诬陷。
诬陷他来给他妹妹洗白。
虽然当初嫡子出生的时候他就已经宣扬过了,但是那个时候孩子还小,不好大办,怕折了孩子的福寿,现在已经百日了,孩子也健壮了一些,他就广邀宾客。
他有了嫡子!
他身体好得很!
结果在百日之前,他看到了送到他面前的白糖。
这是他派去的那四个人让人送回来的,他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打探一些消息。
他们忘了自己的本职是什么了,这不是废物是什么?
刘逸云面色狰狞,他们说是要做准备,这么久了还在做准备?!
刘逸云看着这罐子白糖,冷笑频频。
如果他们在他面前,一定会给他们一顿排头吃吃。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刘逸云都要怀疑之前苏家老头的死亡到底是不是他们做的了。
之前明明办事很利索的,结果在苏茂初那里就一直在跌跟头,先是让人在江里逃生,现在他远离京都可以下手了,还是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苏茂初身边的防卫就这么严厉?
他们不是拿了钱就逍遥自在,根本没有按照他说的去做吧?就是为了不想承担风险?!
苏茂初是伯爵,难道他们退缩了?!
刘逸云脸黑如墨。
也不想想。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谁给了他们退缩的权利。
已经回不了头了,要是暴露出去,他们是第一个死的。
刘逸云现在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他手里的人手还是太少了,除了这几个其他的还在培育当中,不能放心用,也是之前在江里杀苏茂初的时候折损太大了,不然也不会到如今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刘逸云在书房里坐了良久。
吴佳柒听到消息说老爷发了脾气,摇晃着儿子的手一顿。
能够让他火气这么大的事说起来其实并不多,又是姓苏的吧。
说起来这事也要想个办法,到现如今苏家没有特意找他们的麻烦,但是如果苏家是想着以后慢慢算账的话,他们现在是势弱的那一方。
之前她没有儿子,时间越长,在刘逸云面前她就越没有底气,她没有忘记当初爷爷为什么会让自己嫁给他。
父亲这一代没有撑得起门户的,而爷爷的年纪不小了,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个不好。
等爷爷一去,吴家就没有官身了,他们现在的家业很有可能守不住,所以需要女婿帮衬。
现在他们已经有了个儿子,刘逸云也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以为这是他的血脉,还有幸运的是,看长相这个孩子长得像她,这更是减少了暴露的机会。
吴佳柒怀孕以来就没有出过门,她不想出去,这里终归是孩子生父的所在地,她想离开这里了。
看样子是时候让爷爷帮忙,把他们调去其他地方了。
吴佳柒暗暗有了决定。
这个时候,皇上正在骑自行车,这对于他来说是新鲜玩意。
当初苏爱卿把这东西献上来的时候,他只是好奇的试了一圈,然后就把这东西收在库房不见天日,现在是因为苏爱卿他在水原府也拿了出来推广,还挺受欢迎,据说成为了当地风行的一件物什。
当然了,他们用的自行车没有他这个结实美观,材料也是便宜实惠的铁竹之类的,只要体重不太重,也能承担的起一两个人的重量。
不得不说,在这水泥路里一路下坡,感觉真是好极了。
也不知道苏爱卿的脑海里还有多少奇思妙想,让他去地方果然是对的,他现在虽然不是天天在他面前出现了,但是他的存在感一点都不比之前弱多少。
因为心情好,放下自行车,皇上大笔一挥,又是一些赏赐,让人送到水原府去。
这对于那些太监来说也是一个美差。
去到那里,还怕苏大人不好好招待他们吗。
不过他们除了送礼之外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用自己的眼睛记一下水原府的情况,回来的时候禀报给皇上。
他们一行人出发的时候,苏荞初这边也有人给她递了信,因为太监们的行路速度比较慢,所以苏荞初先一步知道了这个消息,她没什么反应。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太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恰好跟一队马车擦肩而过,看这方向,他们就是从苏府出来的。
太监们有些不解,为什么苏家会有这些姑娘们在,他们都知道,苏家的孩子就两个。
回头问问吧。
这一群人是甄婉婉扩大招收的学生,一开始她就收了几个,后面发现自己颇有余力之后,就扩招了,只要家世清白,有一些文学功底的,都可以来参加考核。
考核通过的就能一起来这里学习。
这里有秀才之女,举人之女,也有地主家的、商户家的女儿。
这样无疑容易引起矛盾,但是因为甄婉婉的身份地位足够,出不了大乱子,她们不会在她这里闹事。
还是老规矩,一天来一上午,逢五休二,在这五天里,甄婉婉每天上一次课就可以了。
她还另外收养了两个孤女,一个是普通百姓之女,在帮忙追杀盗匪的时候被杀,他没有其他亲戚,知道情况后,苏荞初就把这孩子带回了苏家。
养着莫嫣然一个也是养,现在多了两个也是养。
他们家不缺多几口人吃饭的粮食。
甄婉婉也不说这是什么女学,她不知道会在这边呆多久,说是女学的话,还是草率了,等到她走了,女学就不存在了。
而且这些老师到时候也会跟着她一起走,不合适。
她倒是也有在物色,如果有哪家的太太也有这个办女学的意思的话,倒是好办了。
只可惜,钟同知夫人明确没有这个意思,不然她还挺合适的。
一点一点慢慢来吧,甄婉婉对自己的进度挺满意,她现在没有经验,等到下次,如果调走的话在新的地方再来,她就会吸取教训了。
学生们都回家了,门房来报,说有公公到了。
甄婉婉赶紧让人开门迎接,同时让人去给苏荞初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