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小富婆——舒书书
时间:2021-06-16 08:41:03

  通过捡到的两片碎瓷,苏瓷已经判断出来这是元青花的仿品了。她以为这个中年男人会把这个碎片给扔掉,结果没想到他在垃圾桶面前站一会,居然没舍得扔。
  他自己应该也是知道是仿品的,不然不会就这么跟那小男孩的奶奶说算了。但他花了五块钱买这个仿品,砸碎了还舍不得扔,那就说明他很喜欢这个青花梅瓶。
  元青花一直都是瓷器里的珍品精品,只要是元青花,随意拿一件出来都是珍宝。既然是珍宝级别的东西,那数量上自然就非常的少,所以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碰到的。
  买不到真品就买个品相好的仿品,拿回去研究研究它的工艺,或者当个摆饰,自然也能解解闷。
  有的仿品为了仿得真,烧瓷师傅也是下足了苦功夫的,从塑胎到上釉作画,再到咬酸做旧,可能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就搞出来那么一件两件的,所以有时候价格也不见得有多低。
  中年男人是真挺喜欢这件仿品的,虽然它没有真品的独一无二特性,坏了一个还能再造一个出来。他又看了看这些碎瓷片,叹口气说:“碎成这样,还怎么修?几十年没人玩古董了,眼下也没这样水平的师傅了。就算有人能修,这也忒费功夫,不如花钱再去淘一个。”
  苏瓷直接点他的心思,“再淘个这种品相的,估计也不容易。”
  如果真的容易淘,他干嘛还舍不得扔,他看起来也不是像很心疼那五块钱的人。
  中年男人被苏瓷戳中了心思,和气地笑起来,“小丫头你还挺懂这些?”
  苏瓷看着他,眉眼嘴角也微微带笑,“是还挺懂的,打小就跟师父摸古董,眼下就是专门干这个的,如果您愿意的话,我可以帮您修,价钱您就看着给,怎么样?”
  中年男人愣一下,随即会意过来。
  这丫头赶上来,原来是为了给自己招揽生意的。
  看眼前这丫头的年纪,其实他不是很信任她的手艺。
  在这个圈子里混,他当然也认识几个玩细活的,那些老师傅都不见得愿意修这个。
  他没舍得扔,也没打算拿回去花钱叫人精修。想着放家里过了这阵劲,大概还是拿出去给扔了,没事再去淘一个就是了。
  看中年男人不说话,苏瓷微微笑着又说:“我也不纯是揽生意的,我是外地人,刚到平城不久,也不认识咱这圈子里什么人。我亮个手艺您看看,可以的话咱交个朋友。”
  听完这话,中年男人笑了。
  他笑着点两下头,刚才的坏心情感觉一下子散了不少。
  他看看手里的一堆碎片,深深吸口气,然后看向苏瓷说:“行,我看看你的手艺。”
  反正都是一堆碎片了,不扔也就是怄着一口气,给她玩吧,说不准还真能有个惊喜呢。
  苏瓷还是笑得客气有礼的模样,她没有立即伸手接碎片,而是先从自己的皮包里摸出一张名片来。很简单的一张白卡纸,上面印她的名字和地址。
  她先把名片塞到中年男人的手指间,随后伸手接过他手里的碎瓷片。
  好在留了个大半个底,小瓷片摞大瓷片,正好能全拿在手里。
  苏瓷捧好了碎瓷片跟他说:“最多半个月,您到这个地址来找我,我把东西给您。”
  话说到这里,中年男人其实已经纯当个好玩了,并没真拿修复瓷器当回事,就当五块钱买个乐了吧。他看看苏瓷的名片,点头说:“行,到时候我过去看看。”
  苏瓷站着又和他寒暄两句,没再多耽误他的时间。
  看着中年男人走远,她抱着瓷片回街里,到钱小川的摊位边就让他拿个纸箱子过来。
  她把碎瓷片全部放到纸箱子里,再把纸箱子拿上板儿车。
  钱小川好奇伸头看了一会,开口问:“你把这一堆碎瓷片买下来了?”
  苏瓷放好东西在小马扎上坐下来,看向钱小川说:“一件仿品,我买它的碎片干嘛,那个人他舍不得扔,好像挺喜欢的,我拿回去帮他修一修。”
  钱小川微瞪着眼,“碎成那样,还修?”
  苏瓷点点头,“能修啊。”
  钱小川想了想,这拼就得拼半天,一点点粘起来更耗时。粘好了完全固定起来,还得一点点填缝补釉补青花,这可是个不小的工程啊。细活要细,要手上功夫,磨的就是时间。
  他问苏瓷:“修这样一件,多少钱?”
  苏瓷无所谓道:“不缺这点钱,要真是为了钱,这么麻烦,他给两百我都不愿意给他修。借他给工作室开个张,要是运气好把名气打出去一点,或者认识更多玩收藏的,那更好。”
  钱小川想了想,“放长线……钓大鱼?”
  苏瓷冲他点点头,“差不多这意思。”
  钱小川可没想过那么多,他就是无意中被人带入了行,觉得有趣就倒卖起古董来了。他这种也算不上是玩收藏的,也不知道真正玩收藏的都是什么人,他认识的都是倒货的。
  本来他也就是想倒货玩一玩,实在赚不到什么钱就不干了。
  现在被苏瓷这么一带,他突然又觉得,这一行倒也不是不能稳稳干下去。
  两个人在摊位边守到暮色降下来,也就收摊准备回家了。
  正弯腰收摊的时候,一辆自行车又停在了摊位前,钱小川头也不抬,直接说:“不好意思收摊了,您要不明天再来?”
  他话音刚落,又听苏瓷说一句:“下班了?”
  钱小川抬起头来,看到面前的人是连跃,“嗐”一声道:“还以为来买东西的呢。”
  连跃停放起自行车,过来帮钱小川和苏瓷一起收东西。
  东西都收好了,他和苏瓷各自推上自己的自行车,和骑着板儿车的钱小川一起出街道口。
  出了街道口,连跃问苏瓷:“晚上想怎么吃?”
  苏瓷骑着自行车想一下,问钱小川:“你想怎么吃?”
  钱小川蹬三轮车比较费劲,一边踩一边说:“当然是买菜啊。”说着他还报起菜名来了,“一碟雪里红炒羊肉、一盘京酱肉丝,再片一只烤鸭回去,带几张烧饼,齐了。”
  苏瓷和连跃默契一笑,三人一起往市场去。就按钱小川说的,买了猪肉羊肉雪里红,还有一些其他蔬菜配菜,一只刚出炉的烤鸭,还有几张同样刚出炉的烧饼,买完回家。
  有连跃和钱小川在,苏瓷根本不用往厨房里去。
  在连跃和钱小川互相搭手做饭的时候,她去板儿车上抱了装碎瓷片的纸箱子,进西厢放到桌子上,把瓷片一片片拿出来,凭直觉先简单拼了一下。
  等连跃和钱小川做好饭,她已经把碎片整个都按位置摆好了。
  她用眼睛就能准确地目测出来,瓷片没有缺少,可以完整地把梅瓶给拼起来。
  只要不缺口不缺片,修复起来就相对容易很多。
  如果缺了哪一块需要塑胎来补,那才是最麻烦的事情,一小片就可能补上很长时间。
  摆好瓷片她站在桌子前松了口气,钱小川刚好出声叫她吃饭。
  她应一声便出了西厢,到正房里的餐桌边坐下来,收拾好心情吃晚饭。
  看着桌子摆的菜色,苏瓷嘴角落不下来。本来没以为要他们来住会怎么样,现在看来,还真是不错,以后打扫卫生做饭刷碗什么的,都有人包了。
  连跃把筷子递到她手里,她接下来说一声:“谢谢。”
  钱小川看着连跃清清嗓子,也冲他伸出手来,一副老太爷的样子。
  苏瓷&连跃:“……”
  连跃看他一眼,语气平常:“自己拿。”
  钱小川撇撇嘴。
  自己伸手拿了筷子。
  随后连跃拿起饼皮卷了些蘸酱烤鸭,又是先送给苏瓷。
  苏瓷还是自然地接下来,直接送到嘴里,咽下去后点头说好吃。
  钱小川微微眯着眼,捏着筷子看看苏瓷,又看向连跃。
  连跃碰上他略带迷惑的目光,又一句:“自己弄。”
  钱小川:“……”
  他嘴角不自觉抽几下,随即伸手夹一大筷子的京酱肉丝,加上配菜包在饼皮里,一口全塞进嘴里,嚼起来得跟个大猩猩似的。
 
 
第120章 
  吃完晚饭,苏瓷休息一会洗了个澡。
  放松下来后进西厢,打开房顶灯和台灯,在桌上摆齐工具,开起收音机,坐下来开始捣鼓傍晚抱回来的那个仿品青花瓷。
  钱小川现在的水平也就算个入门级,能吹能侃能当小贩,但见识和眼力还非常有限,修复瓷器上的事情苏瓷就不多教他了。她给他找了本书,让他自己静下心来看书去。
  钱小川在自己房间看书的时候,连跃也在自己的房间里忙点事情。
  西厢里收音机正在放邓丽君的歌,悠悠扬扬传到院子里,又从门框窗缝里飘进东厢。
  钱小川惬意得很,靠在床头的枕头上,翘着二郎腿一边看书一边抖腿,一边跟着收音机里的甜美女声一起哼——
  甜蜜蜜……
  你笑得甜蜜蜜……
  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开在春风里……
  看半天没把两页书翻完,光跟着唱歌了。
  唱着唱着,忽又听到东厢里传出苏瓷的声音:“川哥,渴啦,给我倒杯水来。”
  钱小川撂下书翻身起来就要出去,结果连跃比他先到门槛上。
  连跃看他一眼,“专心看你的书吧,我去倒。”
  钱小川没多客气,转身回屋一个旋身躺回床上,拿起他的书继续看。
  这回倒是不再哼歌了,清清嗓子真个认真起来了。
  连跃去厨房找杯子倒上热水。
  觉得热水太烫,又拿碗来回倒了十来遍,让水温降下来,才端着去西厢。
  进门的时候,苏瓷抬头看了他一眼。
  她目光扫得很快,旋即又看回自己手里的活,问了句:“川哥呢?”
  连跃把杯子放去她旁边,“很听你的话,看书呢。”
  苏瓷低眉继续搞手里的瓷片,嘴角微微带笑说:“难为他真有兴趣,我记得他最不爱看书。”
  连跃清清嗓子,不提钱小川在那抖腿唱歌的事,只说:“孩子长大了。”
  苏瓷听了这话没忍住笑出声来,“好像你比他大多少似的。”
  说完话她暂时放下手里的活,端起杯子喝一大口水。
  连跃拉一下她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来,接话道:“是不比他大几天,但经历比他多一些,现在看他就跟看小孩似的。就这样吊儿郎当长不大,想的事情少,也挺好。”
  苏瓷放下水杯看着他,“那你都想什么事情?”
  连跃想了想,“好像也没什么,都是工作上的事情,然后……”说着看向苏瓷,他又突然打住不说了。
  苏瓷还是看着他,“然后什么?”
  他头微微一歪,眉眼有轻笑,看着苏瓷说:“想……某个人什么时候想谈恋爱。”
  苏瓷心脏蓦地一紧,随即“噗通噗通”重两下。
  然后她连忙把目光移开,手指在桌子上盲摸索两下,摸到杯子端起来,送到嘴边慢慢喝水。
  连跃笑着看她一会,随后低眉收一下唇间的笑意。
  他没有再撩拨她,重新摆出正经的样子来,看一眼她拼出来的小半青花瓷器,转移话题问:“这是什么东西?”
  苏瓷感谢他转移了话题。
  她把杯子放下来,接话就说:“梅瓶,仿元代的青花梅瓶。”
  连跃不懂什么是梅瓶,多看两眼又问:“古代用来插梅花的花瓶?”
  苏瓷摇摇头,“不是花瓶,是酒器,用来盛酒的东西。”
  连跃有些好奇了,“那为什么叫梅瓶?”
  苏瓷也好奇,“干嘛?你也想认我当师父?”
  连跃想了想认真道:“我觉得……我多少应该了解一点。”
  毕竟这是她最喜欢的事情。
  苏瓷不管他是什么动机。
  既然他有兴趣,她就愿意给他讲讲。
  于是她拿起笔和纸,给他画了个梅瓶完整的样子,然后跟他说:“梅瓶是这样的,口很小,颈很短,肩膀很胖,底部又很瘦,因为它的口太小,只能插得进梅花枝,所以叫梅瓶。”
  连跃看看她画的东西,又看向她的侧脸,认真听她讲。
  苏瓷看他很有兴趣的样子,便继续说:“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但是在宋辽时期比较流行,宋代的时候又叫它‘经瓶’,因为宋代皇家有讲筵制度,也就是讲经。讲完之后呢,皇帝会招待大家吃饭喝酒,当时就是把酒装在这样的瓶子里,所以又叫经瓶。”
  说着放下纸笔,“但它又不纯粹是个酒器,也是许多达官贵人喜欢的观赏品。所以瓷窑在烧制梅瓶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到储酒的容量,还要注意造型是不是优美。大家都说梅瓶的造型优美程度天下第一,是中国瓷器的第一造型。”
  听完了,连跃认真点点头,“挺有意思。”
  苏瓷看着他笑,“你可别上头,学钱小川下海做生意,也跑去倒卖古董。”
  连跃也笑,“我还真没他这么潇洒。”
  听到潇洒俩字,苏瓷有点感慨,“他能这么潇洒加没心没肺也挺好,你不知道当初你和肖桉先后走了以后,他整个人都蔫了,我当时一直担心他会不会做傻事。”
  在她的印象中,许多知青为了回家,做过各种极端的事。当时钱小川身边有连跃和肖桉做对比,她一直担心他心理上会承受不住,不过好在是扛过来了。
  连跃听到这话脸上慢慢没了笑,当初钱小川是他们三个人中最想回城的,他先当兵走了,后来肖桉又考上了大学,钱小川当时什么心情可想而知。
  他眸光软而黑地看着苏瓷问:“他没做什么吧?”
  苏瓷轻轻吸口气,“赵书记在喇叭里宣布肖桉考上了平大以后,那七月正夏天里,他没事就跑小山坡上躺着晒太阳。肖桉走了以后倒安分了一些,可能怕我担心,假装平常吧。”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