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倒是好多了。
有人,而且还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贤内助,不止能下厨房还上得了厅堂。
叶英性格爽朗,多好啊。
沈成钧还觉得自家儿子配不上呢。
一棍子下去都闷不出一声响来。
要他是叶英,才不会选择阿恒当对象呢。
刘冬冬工作任务轻松了不少。
毕竟一家子在客厅里说话,倒是省得他两头跑。
其实也都没说什么。
家里知道内情的并不是很多,这种出过烈士的家庭,对国家机密也很是敏感,并不会宣扬的到处都是。
再加上种出蘑菇后,全国人民多多少少知道了些。
涉及到核心工作的研究人员管好自己这张嘴,工作以及涉及到研究相关的内容一问三不知就是了。
何况沈清晏本就话少,以至于最后都是叶英在说,聊起了自己最近去军区那边帮着指导家禽家畜的养殖,以及推广玉米、油菜种植等事。
沈思学听得十分开心,“我能跟小婶婶去学养猪吗?”
养猪。
杜枚愣了一下,旋即笑了起来,“养猪可累了呢,而且你小婶婶可不止养猪呢。”
她之前还误会以为叶英是哪位领导的女儿,没想到竟然是自家妯娌。
女儿的话让她略有些迟疑,倒不是说瞧不起。
思学的成绩倒也不错,应该能考上大学。
若是能上大学,自然还是去读书的好。
沈家是书香传家,即便是早逝的清松也是高材生。
她自然希望女儿也能像她父亲、叔父那样,在学术上有所成就。
但沈思学显然没体会到母亲的心思,“那我就当小婶婶的跟班,跟在她身边总能学会!”
这话让杜枚眉头皱了起来。
叶英连忙开口,“那也得先把书读好才是,思学要读大学了吧?先去学校里读书做积累,将来就算是养猪也比其他人起点高。”
这会儿叶英是沈思学崇拜的对象,叶英说什么自然就是什么。
沈思学连连点头,“好,那我能给小婶婶写信吗?”
“当然可以。”
杜枚瞧着女儿迅速和叶英热络起来,心中竟然生出几分羡慕。
家人都疼爱思学,但总要有个唱黑脸的。
她这个母亲是不二人选。
十月怀胎生下的孩子,与自己却并非最亲近的。
可这也怪不到叶英。
她已经做得够好了。
沈家人口多,有些住不开。
倘若只有沈清晏一人倒还好说,偏生还有个紧跟着的叶英和刘冬冬。
两人回招待所,明天一大早再来吃饭。
这次刘冬冬倒是识相,回到招待所后自觉地去找吴钢玩。
叶英回到自己这暂住的一方天地,松了口气。
整个人恨不得缩在床上立马睡着。
但房间里还有人呢。
她抬起头来看了眼,这才发现沈清晏坐在那里,神色黯淡不复早些时候。
是的,沈清晏这才知道长兄沈清松早些年就去世了……
其实就在他出国不久后。
“四哥……”
“我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大哥他以身报国想来也没什么后悔的。”
沈清晏垂眸坐在那里,他明白死生无常这个道理,也看淡了生死。
但一想到兄长早逝,死在了黎明前……
那种无力感蔓延在四肢百骸。
叶英走过去,蹲在沈清晏面前,“四哥,哭啦?”
这不太体贴的话让沈清晏恍惚了下,嘴角扬起了几分,这姑娘总有办法逗他开心。
“没有。”
“那就哭吧,男人也有哭的权利。”
叶英拉了个马扎过来,坐在沈清晏对面,“你哭你的,我不打扰你。”
任谁,被这么看着哭大概都哭不出来。
沈清晏看着那炯炯目光,低声说道:“我没事的。”
只是不想让家人担心,不想勾起大嫂的伤心往事,在家中只能抑制自己的情绪。
叶英仔细的打量他,“其实我一开始也挺难过的。”
为什么好人不长命?
叶家哥哥那么好的人牺牲了,可刘家那些蛀虫却能蹦跶十几二十年。
可人生就是这样。
都说事在人为,可有的时候人的确有些无能为力。
“四哥,你会不会怨我?”
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沈清晏一头雾水,“什么?”
叶英笑了起来,“欧阳司长没明说,但他暗示我了,说我跟李兰书走得太近了些。”
甚至有几分谄媚之意。
“你这么做,当然有你的理由。”
这话让叶英低声笑了句,“那万一有一天祸及到你呢?甚至牵连到你家里人,你会恨我吗?”
这让沈清晏愣了下,他的脑子里并没有什么政治雷达,并不明白为什么叶英会来这么一句。
“只要你堂堂正正做人做事,没什么好怕的。”
叶英听到这话笑了起来,“是,堂堂正正,可一个正字五笔而已,横平竖直却有那么多人写不好。”
她扶着沈清晏的胳膊站起来,“要真是到了那一天,放心,我不会牵连你的。”
这一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让沈清晏觉得如坠云里雾里,他还想要再问,但叶英已经和衣躺在床上。
脸上带着几分疲倦。
沈清晏有心想问,却又不忍心打搅她休息,迟疑了许久这才躺下休息。
标准间两张床之间隔着不到一米的距离。
叶英的声音打破了月色透过窗棂洒进来的静谧,“四哥,你在那边有饿肚子吗?”
“没有。”有过,但都已经成为过去了,没必要说。
笑声在这静谧的夜色中被放大了些许,“天天看着沙子都会说谎了。”
她问过刘冬冬了,那边的补给偶尔会跟不上,饿肚子,没水喝,这些沈清晏都遇到过。
而到当事人这里,却只剩下一句“没有”。
叶英原本还想要说的话全都咽了回去。
她想说自己跟李兰书走得近是因为她知道,早几年那些个被吹破了的牛皮并非主席本意。
这个土生土长没有留过学没有海外深造过的革命者,他种过地、在苏区搞过经济,他一点点摸索出救救亡图存的道路。
他一直都是那个屠龙者,从来想着的也是如何保护他的人民。
她想要靠近再靠近些,能够做些事情,哪怕只有一点点能帮得到他也就够了。
但这些,与沈清晏说他也不明白。
“反正,我会保护你的。”
这话回荡在耳边,让沈清晏恍惚许久,静谧的房间内只剩下清浅的呼吸声,月色温柔的抚摸着薄被和他那被风沙磨砺的面孔。
曾经的书生所剩无几,但那声音依旧坚定,一如往昔,“我会竭尽全力保护你。”
第095章 苦别离 可到底是他废物,……
沈成钧一大早就和老伴折腾早饭。
“那孩子喜欢吃烤地瓜。”
沈母欢喜的去炉子旁烤地瓜, “刚下来的红薯,烤着吃正好。对了咱家是不是还有沙棘枣,要不我再弄几个枣馍?”
沈成钧看了下时间, “成,我去把那些枣子洗了。”
他们老两口折腾, 家里人也都被弄醒了。
沈思学揉着眼睛起来, “小婶婶待遇真好。”
她就没这待遇。
沈母听到这话神色悻悻,倒是沈成钧十分的理直气壮,“你小叔不会说话,咱们得帮忙把他留住媳妇,知道吗?”
沈母:“……”就你看儿子左右不顺眼, 有你这么当爹的吗?
她刚想要埋怨两句,就听到敲门声。
“你怎么不把大门打开?”
沈母连忙去开门, 却只看到儿子和他身边的那个警卫员, “小叶呢?”
刘冬冬嘿嘿一笑,“英子姐一大早就被刘司令接走了,跟小吴去东北啦。”
沈母没想到还有这茬,“怎么说走就走, 这么着急呀。”
沈清晏安抚母亲,“她最近比较忙, 您别生气。”
“没有没有。”沈母哪会为这事生气,“忙是好事嘛, 说明人有能耐。”
刘冬冬深以为然,“英子姐能耐可大了, 我们首长都很看重她呢。”
沈母听到这话十分开心,老头还说阿恒找不到媳妇,瞧瞧找的媳妇多能耐啊。
“那是好事, 是好事,不过也得要顾着自己身体才是。”
小话唠刘冬冬可算是找到能说话的人了,一边打下手一边絮叨个不停,“没事,英子姐身边有人照顾着呢,我昨天跟小吴聊了,他跟着英子姐学养猪,现在也老厉害了,之前是老关大哥,不过他去工厂当技术员了,估摸着回头小吴也得被调走,不知道回头首长会安排谁去。”
厨房里一直默默忙碌的沈成钧问道:“小同志,你们是过段时间就会被调走吗?”
“也不是啦,主要是他们都学到了本事,所以会被调走,要留下也不是不行,不过英子姐说了散是满天星,还是去其他岗位发光发热的好。”
刘冬冬看着老先生递过来的枣子,也没客气,沈工说了把这里当自家就行。
“我在沈工身边七年了呢。”
七年,虽说比英子姐认识沈工时间晚了点,但是他这七年可以说是朝夕相伴。
“七年,那没有找个对象吗?”
刘冬冬愣了下,“嘿嘿,不着急不着急,我还年轻呢,等我从沈工这里学到本事……”
他忽然间有点笑不出来了。
关定国在英子姐身边三年出师。
小吴在英子姐身边也差不多三年吧,军区的首长点名要。
自己这都七年了,还没学到点东西。
忽然间觉得自己有点废物怎么办?
可到底是他废物,还是沈工这个师傅不会教?
刘冬冬茫然了。
……
叶英去东北有些突然。
不过刘司令着急回去,她被捎带上又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十月底的北京偶尔还秋高气爽,而到了东北已然是冬意凛然。
叶英没什么厚衣服,吴钢给她找来了个军大衣裹着,这才算是抵抗住了这里的严寒。
天太冷了,人都懒得动弹,何况是猪?
看着猪圈里的一群猪崽,叶英问了句,“咱们这冬天有没有猪冻死?”
答案是肯定的。
修建猪圈就成了头等大事。
“人都要穿上厚衣服,猪也怕冷啊。在外面这么圈养肯定不成,起码得做点防护措施让它们安然过冬。”
饲养员有些为难,“咱们还想要炼油。”
这么养猪有一定的道理所在。
天冷就得多长膘,脂肪层厚了自然而然的就能抵抗住严寒。
肥肉多了就能炼油,而猪油十分的香,比植物油美味多了。
“炼油是挺重要的。”
吴钢觉得叶英这话有点意犹未尽,他想了想忍不住问了句,“那往年冬天会死多少头猪?大猪和小猪各有多少?”
这句话问到了点子上。
饲养员有些不好回答了。
他们这里冬天死的猪多,所以每年养猪场搞的很是艰难。
能熬过两年的猪自然是最好的,可也只有不到六成。
虽说死的猪没浪费,该吃的都被填到肚子里。
但一想到那些猪崽子长大了能长更多的肉,饲养员就心痛。
吴钢已经算清楚了,“温度太低猪很容易生病,我估摸着往年可不止是冻死,怕是还有其他毛病,好在咱们吃肉从来都是熟透了的才没事。你们这猪圈还得重新修,光放这些干草哪够啊。我们那边冬天冷,都给猪搭了窝棚,里面还点着火炉子呢。”
你指望从人家身上搞到肉搞来油水,那就不能吝啬了。
反正他们牧场的猪待遇可好了。
夏天的时候去木棚里,四面通风每天早晚打扫十分干净。
冬天的时候就去窝棚里,白天开门窗透气之余还要点着火炉子。
凤霞姐把那些猪养的可好了,肥肥胖胖的很出肉。
虽说刘司令请来的是叶英,但如今这成了吴钢发挥的舞台。
他又是设计新式猪圈,又是帮着搭配饲料,好生忙活。
倒是叶英,闲着没啥事去了农场那边溜达。
这边有大片的试验田。
当然这会儿天气冷,田地里基本上没什么东西了,偶尔能看到几个人在那里拾荒。
偶尔有玉米棒子和大豆散落,成了这些拾荒者的目标。
叶英随口问了句,“咱们这的产量如何?”
农场的管理者神色中带着满意,“我们这里黑土地产量高,也不需要农家肥……”
土质好。
叶英想起了宁县那块土地,同样是黄河两岸,黄家庄和付家庄的土质就截然不同,一边土质肥沃,另一岸则是贫瘠。
“那是挺好的,不过还是得做好科学的管理,能更高产一些。”
她闲聊起了玉米品种和大豆种子的事情,等结束这边的行程回到宁县,已经十一月中旬。
刚回去,赵政委就杀到了。
“跟你商量个事。”
赵政委的到来让叶英有些恍惚,这来的也太突然了些。
“您之前怎么没去首都啊。”
她在庆功宴上见到了褚石,但并没有看到赵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