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教她们写字作诗,还可以教她们琴棋书画。你会的都可以教给她们。
每个人的束脩虽然不多,但是架不住孩子多,也尽够你一个人生活用度的了。”
惜春一下子仿佛又活了过来,拉住黛玉的手,“林姐姐,我真的可以吗?”
黛玉笑道:“可以的,我们四姑娘的才学教她们其实都屈才了呢。
而且,这嫁人不嫁人的也不用太在意,你现在不想嫁人,也许以后遇到合适的,就想嫁人了呢。你想想,这样是不是比出家更好?”
惜春点头,何止比出家好啊,比什么都好……
第65章
这日, 黛玉带着惜春第一次来到她的女子学堂。惜春有几分紧张,但是更多的还是兴奋和期待。
推开大门, 里面是一个规整的两进小四合院,绕过屏风,只见院里有两颗高大的枣树,中间一个小小的花圃。
两侧青石小路划着柔和的弧度延伸到正房门前。
朝南一排五六间正房,窗台很低,窗户很大。此刻所有的菱格窗子都大开着,可以看见里面整整齐齐的坐着几十个年龄不等的女孩子。
黛玉带着惜春轻手轻脚的走近窗子, 这才发现里面的房间并不是相通的。
这一排房子一共分隔出三个宽敞的大房间。每个房间都有先生在授课。
而这几位先生无一例外都是女子。只不过她们年龄都稍大一些了,有两个看着三十多岁的, 另一个稍年轻一些,也有二十几岁了。
黛玉轻声给惜春解释:“这里按照孩子们的年龄和她们原来的基础, 分了三个不同的班。
现在都是按照她们父母的要求,教授一些基本的识字、写字、三字经、千字文等, 还有刺绣和礼仪课程。
等你来了以后, 我想再开设琴、棋、书、画课程和算术课程。”
惜春听了两眼发亮, 除了赞叹和点头, 一时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黛玉又带她四处看了一下,西厢房是饭堂,因为孩子们都还小, 学堂请了专门的厨师给师生们做饭。
这样孩子们就不用一天来回跑两趟学堂,也不用家里再派人过来送饭了。
来这里的孩子家里条件都是说好不算好, 说坏也不算坏的那种, 所以在吃食上也没有太过分的要求,就是普通的有肉、有菜、有汤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这里的女先生们的吃饭问题也解决了。
但是夫子们不跟孩子一起吃, 她们的伙食要更好一些。
黛玉说:“旁边的小道绕过去,后院还有几间房,便是女先生们的居所了。你若是想住进来也可以,只是条件可没有在府里那么好。
这里平日有两个婆子负责买菜做饭,另外还有一对老夫妻,女人负责打扫卫生,老汉干些粗活。晚上他们夫妻住在门口的倒座房那里,负责打更守门。”
黛玉指了指东西两侧的院墙,“这学堂东边是我的一间镖局,西边是一个绣品铺子,所以住这里还是很安全的。”
惜春高兴的不知怎么好,一直点头,“林姐姐,这里太好了,我要搬过来住。”
黛玉认真的说道:“你可想好了,这里不比府中。搬过来住必然辛苦一些,很多事都要你亲力亲为了。
丫鬟也不能多带,只能带一个,毕竟没有那么多房间。”
惜春笑道:“我都要出家的人,还怕什么亲力亲为吗?你见哪个出家的还带丫鬟?”
黛玉点头,然后又带着惜春出门来,向西没走多远,就到了她说的那个绣品铺子,这也是黛玉名下的产业。
刚一进门,居然在里头看见了熟人……
惜春看见湘云很是意外,开始她以为湘云是来买绣品的,但是她知道湘云现在跟她的婶婶和妹妹们住在庄子上,应该没什么闲钱出来买绣品。
又想起前日老祖宗去世,湘云也来了几天,说是现在庄子上祭田还有一些产出,加上女眷们绣一些绣品卖,日子也还过的下去。
这样一想惜春才恍然明白,云姐姐八成是来卖绣品的吧?
她这里正拉着湘云说话,忽见里屋的门帘一挑,出来一个标致的姑娘,居然是晴雯!
惜春更惊奇了,问道:“晴雯,你怎么也在这里?”
湘云笑道:“我们虽都会绣些活计,但是普通的绣品哪里能卖上什么价钱?现在晴雯是我们大伙的师傅呢!”
晴雯笑着上前道:“四姑娘安好!好些个日子没见了。那时候太太撵了我出去,我几乎病死在哥哥家里。是林姑娘叫人送了银子给我请了大夫,我这才活了下来。
后来,哥哥嫂子容不下我,我就来林姑娘的铺子帮忙了。”
黛玉笑道:“晴雯现在可是我这铺子的顶级绣娘,她绣的东西京城多少贵妇太太们排着队的要呢。”
惜春心里更敞亮了,原来只要努力,姑娘们们都可以靠自己的双手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云姐姐可以,晴雯也可以,那自己当然也行的!
湘云拉着惜春的手说,听说你要来学堂当女先生了?真好,咱们姐妹这回还要经常见面了呢。
惜春:“云姐姐也可以当女先生啊。”
湘云摇头:“家里我最大,我这辈子是不打算嫁人的,但是妹妹们以后还要嫁人的。
我的事情恐怕还要带累底下几个妹妹的名声。我怎能抛下她们呢?大家在一处,她们心里总是踏实一些。”
惜春感慨:“云姐姐好像一下子长大了……”
湘云笑,“你如今都长大了,我经历了那么些个事情,怎会不长大?”
**
贾府,这日凤姐跟贾琏念叨,应该请个西席给巧姐和圆哥儿开蒙了。按说巧姐其实现在开蒙有些晚了,而圆哥儿似乎还有点早。
但是凤姐不想耽误下去了,自己就吃了不识字的亏,她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在这上头栽跟头。
贾琏想了想,自己现在整日的不着家,府里上上下下都是凤姐一个人张罗,也确实没有时间管孩子,早点请个先生也好。
贾琏:“你说的很是,回头我就外头物色一个先生。”
凤姐又说:“巧姐儿如今也不小了,我看最好请个女先生吧。”
贾琏:“那还不如把巧姐儿送林妹妹的学堂去呢,四妹妹也在那里,正好有个照应。况且请个女先生对圆哥儿就不太合适了。”
凤姐犹豫着说:“那学堂好是好,但我总觉着那里的孩子跟咱们家还是不同。
巧姐怎么说也算官家小姐,现在她们都小还不显。就怕将来,她再大些,京中的小姐们笑话她,说她是百姓的学堂走出来的姑娘。”
贾琏一想也是,于是说,“要不就先请个女先生吧,圆哥的事儿还可以缓缓。倒是宝玉和兰儿,我看最近也开始苦读了,只是族学能教什么?我想给他们请个厉害些的先生才是正经。”
凤姐没有说话,心里盘算:如今二房也就剩宝玉和贾兰还能有些盼头了,环儿那是不用指望他能有什么出息了。
现在他们能收心苦读是再好不过的。毕竟将来爵位也没二房什么事儿,贾政又流放了,可以说二房如今跟一介平民也没什么区别。
倘若不出去考个功名,那就得一辈子靠着大房过活。
如今老太太都不在了,要说分家,又显得大房太狠心了一些;要不分家,这么着天长日久的养他们一辈子,自己也不乐意。
但是他们两个要是能读出点名堂,真考个功名,那以后不管分家还是不分家,都容易一些。
于是凤姐点头说道:“你说的很是,最好再去问问老爷,看看老爷怎么想的。”
没过几天,贾府先后请了两位先生,一位女先生,负责教巧姐,也顺便教三岁的圆哥认认字,读读三字经。
另一位则是一位老举人,他自己虽然没高中过,但是他教的学生可是都很有名,其中不乏高中榜眼探花的。
他本姓王,开始大家都叫他“王夫子”,后来因为他教的学生都很厉害,人们又戏称他是“夫子王”。
他如今老了,本不打算再授课,但是见到宝玉和贾兰两个,都是长的一表人才,举止有度、谈吐不凡,遂起了爱才之心,这才答应进府给他们做先生。
自从王夫子来了贾府以后,宝玉和贾兰读书越发长进了。
宝钗见宝玉终于肯收心读书了,更是高兴的无可无不可的。
虽然她知道宝玉并不喜欢读书,自从两人成亲以后,就很少见他像以往那样开心,每日都是眉头紧锁。
但是,宝钗现在可管不了他开心不开心的,如今的二房还有什么?要钱没钱,要前程没前程。
薛家也败了,哥哥也流放了。家中就剩一个母亲,到老还是得靠自己。
为今之计,宝玉苦读考出一个功名,那是唯一的出路。
这日吃罢晚饭,宝钗把袭人和小丫鬟都打发出去,然后跟宝玉说道:“近日读书很是辛苦吧?我看你都瘦了。
我虽不出门,却也听说那王夫子素来都有‘夫子王’的美誉,咱们能请到他也是造化,宁可辛苦一些也使得。”
宝玉:“嗯。”
宝钗又说:“如今咱们府里不比从前,如今你读书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想着丫鬟婆子也应该精简精简了,那些用不着的不如就放出去吧。”
宝玉看了她一眼,说道:“不是都已经放出去不少了吗?就剩这么几个还要再减?”
转瞬又说:“罢了,你做主吧,不必问我。”
宝钗道:“我想着,别人也就罢了,只是袭人年纪也不小了,如今咱们府里的光景不好再耽搁她,不如就给一点银子放她出去吧。”
宝玉倏地抬头,盯着宝钗看了一会儿,说道:“她早就是我的人了,我还活着,没有放她出去的道理。”
宝钗:……
宝玉:“这事儿府里的人早就知道,只是太太原说等等再过明路。
后来府里出了事儿,就没再提,我想这个你也应该知道的。
如果觉得没名没分的不合适,那明天就抬她做姨娘吧。”
宝钗低头静默了一会儿,抬头笑道:“好,那就听你的吧。我原想着你如今苦读,屋里头人多也不好。”
宝玉:“没有了她,我饮食起居谁伺候?你吗?”
宝钗一噎,忍了忍,转身走了……
宝玉愣愣的看着晃动的门帘半晌,忽然冷笑了一下,心想:果然好好的女儿若是成了亲就变成可憎的婆子了!过去的宝姐姐可不是这个样子。
只是,过去的宝姐姐是什么样子呢?仔细一回想,似乎都不大想的起来了。往事,居然都模糊了。
他想,也许宝姐姐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吧,只是自己没看清楚……
摇摇头,拿起书,继续看了起来……
第66章
转眼炎炎夏日已过, 今年恰逢秋闱,京城的驿站旅馆都装点一新, 准备迎接即将进京赶考的学子。
那些机灵的小摊贩们,也都早早的准备好了往年学子们喜欢买的物件。
有的是雅士喜欢的古籍孤本,有的是远道学子喜欢带的当地特产,还有那些精巧的小玩意儿等等。
贾府里,因为今年贾宝玉和贾兰都要下场参考,最后这几日王夫子倒不怎么让他们继续苦读了。
只是把他们过去做的功课和文章拿出来筛选了一遍,找出几篇最好的, 让他叔侄二人自己讨论。
李纨和宝钗则是反复的叫人把他们进场需要带的东西检查了又检查,总怕遗漏些什么。
正当阖府上下的注意力都在秋闱上的时候, 忽见赵姨娘哭哭啼啼的跑来找凤姐,原来外面传来消息, 说是贾环在家门口被衙役给抓走了……
自从二房被抄以后,赵姨娘很久都没有哭哭啼啼的了, 赵姨娘也是没法, 以前府里有老爷、太太, 实在不行还有老太太, 可是如今二房有事找谁呢?也只能找凤姐了。
凤姐听了,赶紧叫人去衙门给贾琏送信。
又说:“叫个人去给三姑爷送个信儿。”
赵姨娘赶紧拦住,为难的说道:“我想, 三姑爷那里还是别去告诉了吧。咱们府里出事,那谭家本来就不高兴了, 恐怕三姑娘现在也艰难着呐, 就别拿家里这些事情麻烦他们了……”
凤姐笑道:“哎呦,这果然是姨娘亲生的,家里的丢人事儿不想让他们知道?可是谁让环儿是她的亲弟弟呢?
那谭衡就是兵马司的, 就是不告诉他也早晚知道。依我看还不如早点告诉他,让他心里有数。
别到时候听别人说他妻弟被抓他还不知道,到时候他没了脸,回去受气的不还是三姑娘?”
再者说,他这正管这事儿,没有不求他反倒去求外人的道理。”
赵姨娘听了,只好苦着脸不说话了。
她如今没有别的指望,看着宝玉、贾兰眼看要下场,自己何尝不羡慕呢?只是她的儿子早就已经养歪了。
她本想着,等到宝玉他们考了功名,环儿多少也能跟着沾点光。
将来说不定贾家还有起来的一天,到时候给环儿不拘捐一个什么官儿,再娶一房媳妇,她这一生的愿望也就了了。
没想到,环儿这样不争气,也不知道为的什么,竟然被衙役抓走了。
贾琏在户部听说了,也只好赶紧告了假,出门没有回府而是直接去找谭衡了。
谭衡也刚刚听到消息,心里正生气呢,要说这贾府,果然是只几个姑娘算好的,男人是一个比一个不是东西。
那贾环如今才多大,就跟人家出来坑蒙拐骗。
见贾琏来了,心想,得亏现在这位倒还不错,也算浪子回头了,不然贾府还真是一个像样的男人都没有了。
不一会儿,谭衡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回来了,说是贾环跟一些街头混混合伙,摆了个什么骗局,专门骗外地来赶考的学子。
结果第一个就遇到一个硬茬,说是人家在京城很有几门厉害的亲戚。直接告到衙门,就把他们几个人都抓了。
谭衡问:“骗的钱财可都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