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效果就行,田蜜也松了一口气,“今晚上好好的睡一觉,明天让十四他们两口子过来伺候你。”
良妃听了之后赶快摇了摇头,“娘娘,这事就瞒着吧,这病不是一天两天能好的,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说到一半深觉失言,赶快解释,“臣妾这个病一天两天好不了,让他们守着又没什么用,臣妾这边也不缺奴才,宫里也不缺好药好大夫,只要不拖累他们就行了。”
说到这里,良妃面带哀求,“娘娘,臣妾这一辈子命苦,好在蒙娘娘照顾养下了这两个孽障,但是老八已经废了,剩下十四阿哥夫妻两口子又经常吵架,他那边一已经是一地鸡毛一摊烂账了,要是再知道臣妾有这个病,不知道日子过得有多苦呢。这件事臣妾一个人扛下来了,求您不要跟他们说,就当不知道这回事儿。得了这样的病,一时半会儿也没事,就是日常疼了点儿,这个罪也只能臣妾一个人受着。跟孩子们说了,他们不能分担半点儿,反而还要牵肠挂肚,请娘娘允了臣妾的请求吧”。
田蜜这个时候免不了鼻子一酸,眼头一热,“唉,你说你这个人这一辈子怎么这么命苦呢?”
要是一直苦下去也就算了,问题是,人生当中常常伴随着希望,随后又带来了失望,就如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山高过一山,但是越高的山脉下面就是越深的低谷。
良妃活着真不容易,苦到田蜜对她充满同情。
“你放心吧,将来无论如何我都照顾着你,你这边要是缺什么,只管打法人过来,吃的用的穿的少不了你的。你也经常出来走动走动,别想那么多,说不定人一高兴起来这病就不治而愈了。”
良妃倒是豁达,“臣妾这一辈子已经享大福了,说句宫中姐妹们不爱听的话,臣妾得宠那会,后来的姐妹们都比不上臣妾的风光,这辈子有这样的经历已经足够了。也不求其他的了,如果非要求什么,不管是那孽障胤禩,还是不省心的十四,平平安安就行。”
她这话没夸张,田蜜刚穿过来那会儿正巧良妃生老八,一般产妇都是身材臃肿,良妃那个时候真是明艳照人,身材玲珑有致,美的不可方物。后来几度沉浮,老八和十四隔着好几年呢,康熙对良妃还念念不忘,在良妃青春的尾巴上还让她生了十四,以她的脑瓜子和出身,已经压过很多人了。
最起码,爱养孩子的佟嫔都没子女,如今盛宠的和嫔瓜尔佳氏也没子女。
老八当初当众说康熙贪图良妃美貌,康熙虽然恼羞成怒,但是老八并没有说错,康熙或许在女色上唯一一次栽跟头就是栽在了良妃身上。
然而,貌美的良妃命运是如此坎坷。一时半会儿田蜜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只好匆匆结束这次谈话,“孩子们会好好的,别想那么多了,你也早点睡吧,我怀疑你这毛病是熬夜熬的,往后早点睡,说不定过十天半个月都养回来了。”
第150章
但是良妃生病的事终究是瞒不住的。
宫里有这么多人, 大过年的还是大年初一往宫里面叫太医,这种事本来就是几十年头一回遇见,免不了有人要到处打听, 所以田蜜尽管让别人都把嘴部闭上, 但还是晚了,消息已经传出去了。
第2天一早十四阿哥刚醒过来就听说了这个消息,惊讶的早饭都没吃, 把媳妇扔在一边急匆匆的来到了宫里。
额娘都已经生病了,十四福晋也不可能这会儿再带着孩子回娘家, 也急急忙忙赶了过来, 夫妻俩在病床前面嘘寒问暖。
良妃娘娘也只是劝他们别放在心上, “我这也就是这几天熬的了,等过几天就好了。”
十四阿哥强颜欢笑,等到儿媳妇儿不在跟前了,良妃忍不住拉着十四阿哥的手, “我知道我年纪大了, 说什么话你们都听不进去了,外边的事我也不多说, 我这见识终究是比不上你们,但是家里面的事你可要听我的。
你媳妇儿是个好人家的孩子,跟你才是正正经经过日子的,外边的女人再好终究不是你媳妇儿, 我这种在深宫里面的人都听说了你的事, 你想想外边都传成什么样了, 传到你皇阿玛耳朵里,到时候问起你来了,你怎么解释?”
十四阿哥不相信这事会传到老爷子的耳朵里, 就算是传了自己也有说法。
“您放心吧,儿子到时候能把这件事糊弄过去。”
良妃听了之后忍不住从床上坐了起来,“你想糊弄谁?是糊弄我还是糊弄皇上?这天下还没有几个人敢糊弄皇上呢。”
良妃十分惶恐,她担心自己这个小儿子会走上老八的老路。
“你答应额娘,可千万要稳着点儿,可别做什么跳脱的事儿,你八哥都已经被关起来了,你要是再有个擅长两短,你让额娘怎么办?”
其实十四阿哥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都已经后悔了。他心里太清楚了,额娘就是一个后宫女人,而且没什么见识,不像是其他几位娘娘对朝廷里面的事儿多少了解一些,额娘就是一个三从四德的女人,有了事,从来不会怪罪到别人头上,只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可事实是额娘从来没有过错。
“你放心,再也不敢了。”
就这样干巴巴的一句话,良妃怎么可能放心,她一整天提心吊胆,在儿子走的时候还忍不住嘱咐:“你可要答应额娘好好的过日子,别再和外边的女人勾勾搭搭了,也别想那么多了,只要你平平安安的就行,额娘什么都不求什么都不盼,你好好的已经是对额娘尽孝了。”
然而良妃的殷殷嘱咐并没有让十四阿哥往心里面去,到这个时候,他在心里面想着自己一定要做点什么才行。
自己在兄弟里面并不出头,如果自己做的这些事被老爷子都知道了,或许在老爷子那边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既要挽回自己的形象,又要积蓄自己的力量。
或许是这场大战能让自己的目的快速实现。
可是老爷子已经打算好了,这次挂帅的人是老七。老七年轻的时候跟随着老爷子御驾亲征,表现的就挺不错的,而且现在积蓄了那么久的力量,在军中有着很高的人望,十四阿哥自己太清楚了,没办法对这个人取而代之。
所以这件事儿还需要徐徐图之才行。
十四阿哥满肚子心事,而康熙也觉得自己在传位之前应该为自己做一件大事儿。
他来到承乾宫,先是和田蜜聊了聊良妃的病情,随后就和见你和盘托出自己的计划。
“朕这个年纪也到了花甲之年了,在民间,六十岁是个大喜的日子,有点资产的人家都会大摆宴席。所以朕也想把自己的福气分给天下的老人家,朕打算在京城里摆千叟宴。”
田蜜听完之后没有表现出反对,反而是在袖子里面掐算了一下内务府的存银。
存下的银子够他铺张浪费一次了。
“什么时候办宴席啊?你说在宫外修一座行宫做咱们养老之用,如今已经开始打地基了,这笔钱需要先留出来。这一次办宴席又是一件大事,既然办了就大大方方的办,要把这一次的钱也给留出来。杨丹这孩子怎么说也是咱们养大的,所以我不准备再让他这么浪荡下去了,他成亲的事儿也该提上日程了,这又是一笔银子……”
田蜜正一笔一笔的算着账,看到康熙的脸色就赶快安抚他,“放心,有的是银子能把这些事儿给办了,但是事情都有一个轻重缓急,我总要把你的事放在前面,杨丹的事不着急。但是你的事儿也要分出一个着急和不着急来,办宴席的事肯定是比咱们盖宫殿要更着急一点。你觉得二十万银子够吗?”
康熙满意的点了点头,“差不多了,到时候要是缺也不会缺的太多。”
说完之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你也别觉得朕铺张浪费,实在是这是朕给自己办的最后一件事儿了,咱把这件事办完之后,就让大军出征,等到大军凯旋之日,就是朕传位之时。”
田蜜听这口气,就像是已经把人选给选好了似的,但是这个敏感的问题田蜜又不敢问。
而且大军出征的事田蜜也不好问。
只好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是不是大军出征要在下半年,会不会西北太冷影响行军?内务府要不要把棉麻布匹准备着?”
“西北当然冷,但是并不影响驻扎的大军,这个你不用管了,一切由户部办理。”
过了年,大家在正月里就能感觉到天气慢慢的变热,而京城的这些老少爷们们也在议论着将要出征的事。
打仗不是说走就走的,几十万大军集结,大军所需要的粮草,衣服,兵器,铠甲,药物,都需要提前准备。
四阿哥这一段时间因为这件事忙得脚不沾地儿。除了户部衙门在忙,吏部衙门那边也在忙,因为各地要调兵遣将。吏部衙门往来公函也是满天飞。除此之外,兵部衙门那时连门都没关过,昼夜不停都有人进进出出。
就连一直没什么事的礼部也来凑了一回热闹,非要写一篇讨贼檄文。工部埋头忙着制造军械,似乎没什么存在感,唯一清闲的也就是刑部衙门。
老七这段时间连家都没有回,各种事儿都需要他点头,他和平王纳尔苏两个人忙前忙后,还没有出征的人都已经瘦了一圈了。
各种事熙熙攘攘地进行到了6月份,天热的时候各种事框架已经敲定,随军出征的将领也已经列成表格上交给了康熙。
康熙对这份表格研究了几天,在上面划掉了一些人,又增加了一些新人在上面。
老七和康熙商量这件事的时候,对皇这一种增添人员的行为没有多说,反而是把奏折接过来之后十分感性的表示要等到老爷子的寿辰过去之后自己再动身。
毕竟是儿子出征,虽然一路上有大军随在身边,但是刀剑无眼,万一要是出了事儿,这一辈子或许自己就见不到这个儿子了。
康熙也是打算让老七在自己寿辰之后再走。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京城里突然刮起了一阵妖风,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消息,说是只有太子才配领兵,也就是说皇上要通过这一场大战来考察各位皇子是否有继承大位的能力。
这个消息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无稽之谈,毕竟老七的一条腿有毛病,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在出生的时候与皇位无缘了。
但是也有一种说法,说的有鼻子有眼,这种说法就是老七在出生之后,皇上找过德道高僧给他算命,算出来这是金龙命。要不然当初怎么会出尔反尔不把他给过继出去了。
虽然有一条腿不合适,但是话又说回来了,皇上可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他要万一真觉得这个儿子好,非要让这个瘸腿的儿子登上皇位呢?
也有人说,就算是皇上一力促成,但是各位大臣和各位王爷都不同意。
赞成老七能成为皇帝的人又十分不屑的反驳,人家手里面有大军,管你赞成不赞成呢。
而且早些年,武则天作为一个妇人家就能做皇帝,七爷好歹也是个爷们儿,怎么就不能做皇帝了?
这种说法有鼻子有眼儿,很多人都相信了。一时间大家看一下老七的眼神就火辣辣的。
老七忙了那么久,先是回家昏天暗地的睡了两天,等到再醒过来之后听了家中奴才的报告,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到底是哪一个缺德玩意儿在背后算计爷啊?!”
他飞快的从家里出来,先到宫里面探一探老爷子的口风。此时康熙正在畅春园里,四阿哥家的小女儿娇娇正学了几首曲子,非要给康熙弹奏一遍才行。
这会儿闲来无事,康熙就坐在亭子下面听着小孙女儿弹琴。
老七急匆匆的来了,康熙睁开眼看了他一眼,指了指旁边的座位,让人给他端来了一盘西瓜。父子两个沉默无声的听琴。
一曲终了,老七把手中吃完的瓜皮放下,就听见康熙问:“你侄女儿的曲子弹的怎么样?”
不怎么样,一个小丫头片子才学了多久,不过孩子是自家的孩子,可不能委屈了。
老七说的很委婉,“不错不错,这些日子再接再厉,过不多久就会百尺竿头会更进一步啦。”
娇娇还以为七叔在夸自己,美滋滋的行了礼让宫女抱着古筝退下去了。
康熙让老七坐在自己跟前,“你这话也就是糊弄糊弄小孩子,只跟她说将来能更进一步,未来可期。却不点评她如今弹得怎么样?她要是年纪大一点儿可能会追问你,就是这会儿不懂事儿才让你糊弄过去了”。
“实在是她弹琴时间太短,手上没劲儿,又弹错了不少地方,儿子就想夸也不能亏心了不是。”
康熙伸手把桌子上的茶水端过来喝了一口,“你呀,刚才就该实话实说,如今还小呢,周围的奴才都奉承她,你就应该如实把她的毛病给点出来,这样才是不亏心,要不然人人都夸赞他,她还飘飘然的以为自己真的是古筝大家,将来丢的还是咱们家的脸,而且早晚有一天她会知道自己琴弹的不好,小的时候戳穿了还能让她虚心进步,等到她年纪大了再戳穿,恐怕到时候她连弹琴的勇气都没了。”
老七承认老爷子这话说的对。
康熙又说:“你为什么来这里朕是知道的,只管放手去干吧。少年磨练半生辛苦,不就是为了在沙场上横刀立马吗?”
老七这个时候心中非常感动,心里面想着这才是亲爹呢,亲爹坐在皇位上和兄弟们坐在皇位上完全不一样,要是兄弟们坐在皇位上自己遇到了这样的流言蜚语,这个时候说不定已经跪在这里痛哭流涕的辩白内心了。
有亲爹才不会计较那么多,才会温言鼓励,才会信任儿子。
“谢皇阿玛,儿子如今已经全部准备好了,随时都能去西北,到时候不打赢这场仗决不回来。”
老七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大量的粮草和伤药以及各地集结而来的大军,都比西北的对手好了很多。如果在这么大的优势下仍然吃败仗,那只能说明自己就是一头猪。
从宫里回来的老七岿然不动,对外边的流言蜚语没有放在心上,做事仍然是稳扎稳打。
外边怎么传的老七从不关心,这一转眼夏天就过去了,进入了秋天虽然还有秋老虎,但是老爷子的千叟宴到了举行的时候。
各位皇子的关注重心从宫外的流言蜚语和揣摩老爷子的心思转变到了这一次的宴会上。
这一次宴会特别盛大,除了从全国各地征召来的老人们之外,宴会的规格也能算得上是无与伦比。
参加宴会的老人分为告老还乡的官员和普通百姓两种,告老还乡的官员自然是能和皇帝亲近,几个人说话声音大点儿彼此都能听见,君臣其乐融融,而且给他们端菜把酒的全部是皇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