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林皱眉,但现在在林府,也不好细究,说道:“嗯,外面风大,小心着凉,我们带着孩子进去暖暖。”
“大姐既喜欢看着风景,那你多看会儿,我们就先走了。”
唐林也不等林俪娘作何反应,拉着伊娘,带着孩子们进了屋子里。
回到家后,将小满哄睡,唐林坐在床边看着伊娘。
今天伊娘的情绪不太对,吃饭的时候心不在焉的,回来的路上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兼之,”林伊娘坐在唐林边上。,她憋不住,这件事情要是不搞清楚,她怕会睡不着。
“当初,要是是大伯母请你来林府,你会来吗?”
唐林看着伊娘的样子,总算知道是因为什么事情了,直接回答:“不会。”
“你怎么说的这么肯定?那天你就见了我们一面。”林伊娘盯着唐林的表情,似乎想从中看出唐林真实的想法。
“对啊,虽然只见了你们一面,但我欣赏的是你,这事,你去问方老夫人就知道了,当时见过面后,我就这么对她说的。”
“所以兼之,从一开始,你就比较喜欢我,对不对?”
“嗯,没错,后来再见面,就更喜欢了。”唐林肯定。
伊娘听到这话,心中大石放下,钻进被子里,想要入睡,可唐林又怎会这般轻易放过她。
正月初八,宜出行、走亲。
唐林带着伊娘小满辞别老师、好友,出发前往泽山县,同爹娘会合。
到了泽山县,他们径直前往小河村,因为这几月唐大海的压制,唐家这回倒没出什么幺蛾子,只是,大伯母的娘家出了点事情。
唐石是长辈,是大伯父,所以唐林行事有所顾忌,但大伯母那边可不一样,非血亲、非同姓,就算唐林冷酷点,也无人能说不是。
于是在知道大伯母那边的亲戚打着他的名号勒索百姓时,唐林直接就让钱伯收集证据,写下状书告到县衙。
因为这事,大伯母来了唐宅好几次,可皆被挡了回去,这次看到唐林回来,又想要闹,可惜,却没人吃她这一套。
两个兄弟,尽皆被抓进了牢里,只有交足银子才能出来,李大娘借了半天,可连她亲生儿子唐木都不想拿银子出来救人,唐林他们更不会了。
“林子,你这心也太狠了,都是自家亲戚,何必呢?”
“大伯母,都是自家亲戚,他们可是要毁我前程呢?你说,这是何必呢?”唐林一回来就遇到大伯母闹腾,更是郁闷。
“这事,是我没管好。”唐大海见到这情景,也不知道怎么说好。
在临海县时,说的好好的,他将唐家这边管好,日后林子会看情况照顾他大伯一脉,结果唐家没闹出事,李家就闹出来了。
想到这事,唐大海也气,自家之前只是沾了一点,就让林子离了心,现在战战兢兢,什么都不敢沾,结果那些拐了弯的亲戚倒好,半分不顾忌。
唐林去外祖家、姐姐家拜访后,一过十五,就回了临海县。
泰安三十二年六月上旬,关于唐林的调任就下来了,永兴府知府,兼市舶司提举,朝廷打算在安港码头再建一个市舶司。
而原来的副提举,管理海港码头市舶司,但两个市舶司,都以唐林为主。
永兴府是中府,其知府为从四品,也就是说,不过四年,唐林就达到了旁人几十年才能达到的地步。
但这事却无任何人能反驳,第一季粮种已经收割,算下来,这个粮种比之前的种子多收了近三成,而且在各地适应的极好,如今已经在播第二季了。
毫无疑问,这一功劳,足够唐林连升两级,而且,唐林为官四年,考课年年上等,本就在该升之列。
而临海县的新任知县,是从另一上县调过来的,考课很是不错,举荐之人也是朝中重臣。
至于唐林,是由官家直接任派,到现在举荐信倒有十来封,一封都没用出去过……
唐林在临海县交接的时间为七月上旬,在永兴府的交接时间为七月下旬。
预留的时间并不多,在这一个月里,唐林需要尽快将县衙的事情处理完。
作者有话要说:正月初一,又叫元旦,我们现在是叫春节,在京的官员和外命妇都要入宫朝见,这个在宋朝就有。
那□□臣凌晨五点就得在宫外等候,当然皇帝也不例外,甚至要起得更早!!!
ps:小满的银裸子是压岁钱,那时候没有压岁钱的说法,叫做随年钱,一岁发一个,两岁发两个,以此类推!当然也可以用铜板!
感谢在2021-07-07 23:53:23~2021-07-08 22:50:5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圆滚滚的圆圆 30瓶;文、阿温 10瓶;猫咪的鱼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2第121章
唐林整理着临海县的账务, 特别是这几年临海县的税收多,账上的银子也十分可观,当然, 支出也十分可观。
如今的临海县, 路是平整的, 房是崭新的, 集市是热闹的,百姓们的精神极好,日子过得更有奔头了。
虽然稻种不多,但唐林给每家每户都分了一部分, 够种三亩地。
如今已经收割,虽然预留出自家的粮种后, 需要全数卖给县衙,但这也让百姓们看到了日后不再挨饿、米饭吃饱的希望。
除了这些,还有胥吏们, 县衙现在的胥吏划分是唐林弄的,前来接任的知县可能有自己的一套。
关于六房制度,唐林之前已经奏报于朝廷, 只是, 朝廷对于各县的胥吏并不重视,虽然吴尚书觉得不错, 但要求宁朝所有县都弄这一套,也着实麻烦。
如今宁朝上下最关注的还是市舶司, 所以这事只能搁置,往后再议。
对于这事的后续,唐林自然知道,不过朝廷不推出, 他就将这分享给自己的好友,至于好友弄不弄,那就是他们自个儿的事情了。
不过,他马上就要成为一府知府,让永兴府辖下的县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前期会麻烦一点,但他不怕麻烦。
之后就是市舶司的事情,既然要在安港码头建一个新的市舶司,当然得越早越好,所以唐林又去安港码头一趟。
上次跟唐林扯了半天皮的赵知县看向这个未来上司的目光,极为复杂……
唐林也没想到,之前还为了地皮吵得不可开交,几年后,就成为一个阵营的了,只能说,事事不可料。
市舶司的交接工作也要做好,虽然唐林还是市舶司提举,但他以后会待在安港码头那边,虽然还会过来,可到底不会像现在这样方便了。
所以该同孙副提举交接的,还需要交接好,特别是长临水师。
虽然如今没有闹出大事情,但也有商队反映水师中有人勒索,数额不大,也已经处罚那些人。
但因为水师不归唐林管,这些人还待在水师,虽然不在监护海域、船队,但唐林已生隔阂。这次永兴府建立市舶司,那么永兴水师也可调度,两师一起,互相监督,不然他怕出现水师扮作盗匪抢劫商船的事情。
这可是在海上,真遇上事,那就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所以唐林也更加谨慎。
他会让市舶司追踪每艘船的去向,要是久久不回,就让胥吏、水师去他们的目的地找,就算船沉了,但过往船只这么多,总有痕迹在。
将所有的公文一叠叠放好,还有这几年临海县辖下村子的户籍名册,和各种举措、告示,所以收拢起来,放在一起。
而郭维,身为检验房的头头,他自然同唐林一块去,只要等安港市舶司建造好后,他就可以过去了。
而唐林还需要同官员进行交接,交接完后才可以去永兴府。
至于从四品的官服、饰物,在调任下来时,便有内侍省的内侍送来了。
在后面还有两份四品恭人的诰命,轴头抹金,锦缎上有芙蓉图案,华丽非常,而那常服、礼衣、花钗冠等等,更是让人炫目。
官家的赏赐也是颇丰,特别是里面有一个永兴府一千亩的庄子,一年的产出可以比得上唐林的俸禄了。
当然,这些东西,除了唐林的官服外,其它的都已经收拢好,运送到市舶司后面的庄子里了,等唐林同永兴府知府交接好后,再运送过去。
泰安三十二年,七月初六
席洋带着侄子、仆人走下船,朝临海县城走去,他是前来任职的,来前也跟人打听过,知道临海县十分富足,他以前想的富足,最多不过是以前去过的望县,县城极大,百姓手上有些余钱。
可进了临海县后,才发现,原来还有更好的,集市上人来人往,就算是三岁孩童也能拿出几文钱买些零嘴,人人脸上带笑,路上虽有几个成年乞丐,却无幼年乞儿。
“郎君,这临海县,比府城都热闹,而且,百姓看起来过得很好。”
这个小厮言语间,带着几分羡慕,当初他是被父母卖掉的,原因也简单,养不活这么多人。
“早就听闻临海县唐知县极有能为,得官家看重,早先,吾还不服,如今一见,果真如此。”
“三叔,你如此年轻,就已经是从六品知县了,而这个唐知县的年纪,恐怕要比你大得多,你以后肯定比这唐知县更厉害。”他身边的侄子说道。
“这唐知县比吾还小几岁,马上就是从四品知府了。”
那侄子听到愣住了,算了一下,不可思议的说道:“三叔,他怎升的如此快?居然跟祖父一个品阶了!”
“所以,才说他极有能为,不然,就算得官家意,朝中大臣们也不会同意官家如此提拔。”
说道这里,席洋的眼中带着憧憬,唐知县的官途之顺,真的让人心生艳羡。
一行人边说,边朝县衙走去。
在市集的百姓见了,心头不由一紧,之前他们便知道唐知县升官了,虽然做好了准备,可真的看到疑似新知县的人去县衙时,依然有些受不住。
“郎君,他们怎么跟在我们后面啊?而且好凶!”一个小厮朝后看了一眼,吓得立马调头,不敢再看。
“吾也不知,可能是来看看新知县的模样吧!”
他们离县衙越来越近,在看到那个小厮拿出文书时,百姓们倒吸一口气。
这新知县也来的太早了,不是说七月初八吗?怎么初六就来了?
得到消息,商贩们连摊也不摆了,一个个朝县衙跑来,守在县衙边上,盯着县衙看,等唐知县出来。
临海县的百姓、富户得到消息,拿上准备好的东西,连忙跑到县衙。
富户们刚开始对于唐知县抄家的行为怵得慌,但时日久了,他们便发现只要不犯事,唐知县也不会来找茬。
而且自从唐知县来了后,那些官吏也不会来勒索了。
到了后面,清理码头,市舶司一开,果然如唐知县所说,能赚更多的银子,临海县的百姓们也过得更好了。
如今,他们对于唐知县甚是信服,知道他要离去,便同百姓一起缝了万民伞。
那名老丈也来了,他的手里抱着伞,双眼盯着县衙大门。
他姓许,当初有功名的人少,所以就算是秀才,也可以在县衙任职,当个从八品的主簿。
他帮着知县打理临海县,可一年年过去了,临海县的百姓多了,税收高了,可是百姓的日子却没好起来,在知县又一次想要加税后,他据理力争却被当时的知县上书朝廷,撤了职。
后来,他看着一个个知县就任、离任,明明往来商人极多,税收也高,可临海县却一点都没变好,反而越来越陈旧。
他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繁华的临海县了,没想到,在快要进棺材的时候,他等到了、见到了!
这把万民伞,是这几年,他一家家找人凑出布料,自家拿着针线缝的,他知道像唐知县这样的好官,是不会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任职的。
见到胥吏将那行人迎了进去,看来这十有八九就是新知县了。
唐林听到在门口值守的弓子来报,便让郑主簿拿上早已准备好的朝廷任职文书,随后又让六房押录带上各房文书,一同前往。
虽然交接完成后,他就不是临海县知县了,不过,他还有个市舶司提举的官职在,所以穿了从五品的官袍,
得到调任的消息后,他就在市舶司后面的庄子里租了座三进的院子,暂时过渡一下。
这几天,唐林一家都住在那里,县衙后院已经空出来了。
不过片刻,唐林就带着众人来到了县衙大堂,来人身姿挺拔,一张国字脸,甚是威严,身后跟着几个小厮,一旁还有一个衣着不错的小郎,样貌有几分相似,应该是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