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39章
唐林知道这不是泰安帝的问题, 也知道儒家近千年的思想并非一无是处。
将一国压于一人,情大于法,人治大于法治, 才是造成这一切的源头, 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
后世是在外力的压迫下, 才使得皇权瓦解,经过血的洗礼、无数人的牺牲、无数思想的启迪,才会有了唐林所在的世界,可特权阶级真的不复存在了吗?
其实依然有, 只是权力有了法律制约,人民有了辨别能力, 才使得这些特权慢慢缩减。
可现在的宁朝,粮草充足,占地广袤, 可以算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而且唐林也不会引狼入室。
他能做的,就是让宁朝变得更强, 百姓们生活富足之后, 才会去学习、去思考,若干年后才会出现一场来自宁朝内部的改革。
而且宁朝和清朝不同, 并非皇家的一言堂,相权与皇权相互制约, 也就造成官家并不能随心所欲,甚至于有的时候他的皇命会被百官驳回。
想明白这点后,唐林又精神起来了,虽然现在情大于法, 但日后未必不能法大于情。
而如今最重要的,是将自己的状态调整过来,即使自己所做之事,于民有益,但也不能忽略百姓的意愿。
唐林打开纸,他打算将近几年自己所做之事记下来,看看哪些事是因百姓之意做的,哪些事是因自己觉得需要才做的。
“爹爹,你在做什么啊?”
小满本来因为爹爹的情绪不对,才坐到唐林怀里,给爹爹抱一抱现在看到爹爹好了,还在写东西,好奇心又占据了上风。
“在想之前爹爹做的事情,是不是百姓需要的。”
见小满还有些不理解,唐林便解释道:“比如说,小满现在一天能吃一小份糕,枣泥糕和绿豆糕都在里面,爹爹觉得绿豆糕好吃,就让小满先吃绿豆糕,小满喜欢吗?”
唐小满一听眉头就皱起来了,枣泥糕多好吃啊,小满想先吃枣泥糕,可绿豆糕又是爹爹给的,没办法,小满只能勉强同意,说:“小满会吃的。”
“可小满今天已经吃过糕了,是枣泥的,难道明天就变成绿豆糕了吗?”
唐小满已经完全代入进那个场景里了,无法自拔。
唐林听了,低声笑了起来,说道:“只是比如,小满的糕还是跟以前一样,不喜欢的东西就说不喜欢,不用因为爹爹的关系勉强喜欢的。”
“百姓们也跟小满一样,他们可能也有自己觉得不方便的地方,可是爹爹只看到了自己觉得不好的地方,所以,现在爹爹在自省。”
“自省?”
“就是想自己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那小满跟爹爹一起自省。”说完,唐小满就回到卧榻上,捧着脸,埋头苦想自己今天有没有做的不好的地方。
唐林见了也随他,自己在纸上一样样罗列,在临海县的时候还好,但到了永兴府,他的心态才有了变化。
永兴府极易发生水灾,再加上河堤的事情,所以唐林直接决定开始修堤,而之后的铺设管道、污水池、搬作坊等等,在他眼里这些都能让永兴府变得更好,但无疑,他并没有去听百姓的想法。
对于永兴府下一步的安排,唐林本是想要继续修院子的,现在可以去外面看看百姓的生活,看看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还有修建集市的事情,对于自己的设计,唐林本来不觉得繁琐,但如今细想来,是有些浪费时间,太过理想化,幸好孔司工他们提出来了。
反省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后,唐林看天色差不多,就打算带着小满去饭厅吃饭了,结果一看,小满已经睡着了!!
轻轻叫醒小满,因为夏日容易困乏,所以书房常备着帕子水盆等物,小满洗了脸,唐林帮着拧干面巾,让小满自己擦。
外面雨已经停了,唐林牵着小满的手走过去。
第二天雨依然在下,唐林先去了府衙,现在官吏们都开始行动起来了,一个个穿着蓑衣,去了码头集市,组织百姓去另一个宽阔的地方贩卖。
人走光后,集市上并没有其他东西,工匠们先在集市上分道,将道路画出来,满是泥泞。
而且因为雨水的关系,就算集市靠近永兴河,但中间地方依然聚起了不小的水坑,唐林见了,先让工人暂停。
“明府小心,这水坑怕是会弄脏你的衣服。”孔司工提醒道。
“无事,我就看看,最好拿几根杆子,做上记号,这边再埋一条管道,插了杆子的地方,就放下水板。”
城东虽然埋好了管道,甚至一些路段上也开了口子,但集市这块是一直都没注意的,这里离永兴河近,唐林自然以为会有明渠直接开到永兴河。
“明府,不如直接将那些坑填了,修路时再开些明渠,绕过码头,通到永兴河,也能省一些事。”
“没错,这些石头都已经松动,有灰泥做管道,不如直接用它和石头重新将集市铺设一遍。”
唐林眼睛一亮,他也是陷入了思维误区,觉得一定要管道才好,其实这边地势高,离永兴河近,直接将水引下去就行了。
回到府衙,着急工匠又重新规划了一遍,准备好材料,等到雨停便可建造集市了。
当然昨日的想法他依然没有改变,建造集市一事已经势在必行了,但是下面的,完全可以根据百姓的需求来安排。
唐林换了衣裳,打算去百姓聚集的地方看看。
结果唐小满一直记着唐林跟他说的话,在看到爹爹回来后,就跟在爹爹的屁股后面,当了个小跟屁虫。
没办法,唐林只能带着儿子一起去了,两个人穿着蓝色的细棉布衣裳,一大一小,跟家里人说了声,就往目的地而去。
外面雨还在下着,唐林特意挑了把大伞,将唐小满挡的牢牢的。
唐小满还没看过下雨天的街市,趴在爹爹肩膀上,看看这边,看看那边,新奇的不行,偶尔还用手去接雨水,难为唐林能把他抱住。
“爹爹,我们要去哪里啊?”
“去城西那边的安置点,沿着这条路,朝太阳下山的方向走,那里有个西雁门,不过不用走这么远,大概有十条大客船这么长,有个大房子,就是那里,听说今天有说书人在里面说书。”唐林解释的十分详细。
去城西是唐林早就想好的,城东唐林常常过去,百姓们都认识他了,城北和城南住着的官商学子最多,极易被认出,只有城西,那里唐林极少过去,百姓们认不出他。
“好远啊,爹爹,我们快去吧!”
小满经常跟着唐林去码头,也知道船有小客船、大客船还有商船的分别,大客船在他眼里,是非常巨大的东西。
虽然是下雨天,但安置房依然有百姓在里面,一堆人三三两两的坐一起,说书人已经开始在上面讲故事了。
至于乞丐,以前也有,只是唐林了解这个情况后,特意让府衙根据以前的通缉画像进行盘查,还真发现了一个通缉犯,将其关押进大牢后。
又将那些乞丐登记进册子,暂且安置在破旧老屋,可以让他们在府城做工,五年后才可以拥有真正的户籍,所以,现在永兴府的乞丐很少。
唐林穿着不错,但是周围的百姓都没见过这个后生,本来有些迟疑,不过看到他的样貌,还有他怀里的孩子后,也就放心下来。
这父子俩长得像,总归不会有什么坏心眼。
安置房里各个年岁的都有,小的同小满差不多大,大的有满头白发的老人,安安静静的听书,只是在说书人休息的时候,会一起聊聊天。
“后生,你这是第一次来这里吧?是新搬来的?我们都没见过你。”一老人坐到唐林身边问道。
“老丈猜得没错,小生是第一次来这边,不过不是新搬来的,只是之前一直在城东,这次带着孩子来城西逛逛。”
“这娃儿俊俏,像你,不过现在带着娃出来可得看好了,我们明府说了,现在还有有专门抓小孩去卖的。”老丈提醒道。
“多谢老丈提醒,小生明白的,不会离孩子太远。”唐林笑着说。
“你这一看就是读书人,难得,读书人会到这里来。”
“你这老头说话可真别扭,人读书人怎么了,你看,读书人还带孩子呢!哪像我们巷子里那个武秀才,别说带孩子出来玩了,抱都不抱一下。”旁边的大婶说道。
说道这个话题,所有人的话匣子都打开了,一会儿说我家的读书人怎么样,一会儿说邻居家的读书人怎么样,唐林都插不进去。
“不过,还是读书人好,说话就不一样,要是考上了,那就更不得了!”最后一大娘说道。
“就算没考上,多认识几个字,以后找活也容易。”唐林说道。
一旁人连连点头,说道:“后生说的没错,看你年纪怕是还没考上秀才吧?不着急,先找个活干,边干活边读书。”
“你这说的什么话,读书当然的安安心心地读,哪有去干活的,读书人能干活吗?”另外一个大婶不同意了。
两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唐林看的目不暇接,就连唐小满,也都呆住了,长这么大,他还没看过这场面。
“两位娘子说的都有理,只是小生认为到了一定年岁,还是得做些事情补贴家用才好,不然总不能把担子压到父母妻儿的身上吧?”
“没错,读书费钱,我们一般人哪读得起啊,要是能便宜点,我就让我孙子去读书了,不求别的,多认识几个字也好。”大爷说道。
唐林连连点头,将这事记下,设施重要,教育也不能拉下。
看天色差不多了,唐林跟他们告别,打算回家吃饭,一些人也跟了出来,他们也只是下工后来坐坐,现在也得回家吃饭去了。
穿上有些破旧的蓑衣,有个汉子皱眉说道:“这天气,每次一下雨,走路就一脚泥,下边全是泥水,回家怕是又被婆娘骂了。”
其余人纷纷附和,永兴府的路面一部分是石板路,还有一部分则是夯土路。一下雨,脚上、衣服下摆就都是黄泥水,让人颇为狼狈。
唐林看了看,自喃自语道:“若是不修集市,倒是能先把路给修一修。”
正巧一旁男子听到了,说:“你这书生在想什么啊,现在能修集市就不错了,还想修路?我们明府够忙了,你就别添麻烦了。”
“小生只是这么一想,这路是难走了点。”
“是吗?”那男子来回看了他几眼,见唐林笑眯眯的,才离开。
回到家后,唐林又去换了套衣服,顺便将唐小满的也换了,今天他同一起在安置房玩的小孩玩欢了,一身泥。
吃完饭后,他又去了书房,将今天发现的事情写下来,果然只有去看了才能发现问题。
晚间,例行给小满讲完故事后,唐林回到屋子里,林伊娘看着唐林,脸上满是笑意,似是有什么好事……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1-07-27 00:41:01~2021-07-28 00:10:4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依然绿衣、疯花血叶 10瓶;cream 2瓶;爱吃肉肉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0章
近些日子, 林伊娘感觉人有些倦怠,但因为兼之事情多,她不想再让兼之为她操心, 也就没有找郎中, 想着多休息休息也就好了。
今日郭夫人前来拜访, 还带来了几个人, 是当初兼之拜托郭夫人寻摸一个懂医理的医者。可以不签卖身契,只是医术要好,妇科或儿科的最好。
对于这件事,郭夫人自然上心, 本想着找不到,就现成找几个有天赋的孩子, 培养几个。
没成想,还真遇到了,是她旧时的好友——苏翠云, 只是当初她选择嫁人,而翠云则想专心研习医道。
苏翠云在家乡帮人治病,托关系拿到路引后, 就带人去往各地行医, 虽苦,但医术精进极快, 有了些许名气。
四十几岁,发现自己走不动了, 苏翠云就回了老家,本想继续在家乡行医,教养族中子弟。
可支持她的父母已经去世,本来族中对她颇有微词, 现在更不会将族中孩童交给她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