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妙妙准备把目标定在这里。
她直奔棉纺厂,找一个叫做周海的工人。
这个工人放开之后就下海去炒地皮,没多久就成了省城的一号人物。
她跟着许襄国跟这人吃过饭,听他说过自己年轻时候在棉纺厂干过。省城有名的烂尾楼也被他给收了,找了好几个法师做法,才重新开始建楼,后来也一点事都没有。
乐妙妙蹲在棉纺厂门口,看着下班的工人们如过江之鲫。终于在中间看到周海年轻的面孔。
她追上去,喊住周海:“我有话跟你说。”
周海不认识她,脸上挂着笑:“怎么说?”
乐妙妙看周围没人注意,才压低声音说道:“我有个大功送给你,你要不要?”
要么说周海日后会是个地产大鳄,对待这种奇奇怪怪的小孩也很有耐心。
“哦?你说。”
“棉纺厂二月四号有大火,会烧尽所有存货。”
说完乐妙妙就赶紧跑了,怎么说也就是明天的事了。周海要是有脑子,肯定就能想到办法一战成名。
自己只需要明天或者后天再来一趟就可以了。
果不其然,周海辗转反侧了一个晚上之后,下定了决心。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若是真有这场大火,他就要把这件事的利益最大化。怎么把利益最大化呢?那就不能不让大火发生,但是又不能让大火完全的把仓库烧掉。全烧掉了又怎么体现自己的功劳呢?
所以他特意跟人换了班,到了傍晚时候,他佯装仓库里太潮湿,把存货都给弄霉了,将一半的存货转移到另一栋厂房里。
并且时刻关注着这边,等到终于外头亮起了火光,他看着火势渐大,就在外面奔跑呼号,冲在救火的最前线。还特地给自己弄了点小烧伤。
等到火灭了下去,里面的半拉库存已经是没救了。
这时候被烟熏哑嗓子的周海才如同久旱之后的甘霖一样,站出来说,自己已经转移了一半的库存。
当即,厂长就万分激动的拍着他的肩膀,就差明着说他要受到重用了。省报也来了记者,抓拍了几张照片,把周海塑造成了救火英雄。
第二天,周海强撑着拒绝了厂里要他在医院静养的提议,非要回厂里工作。更是收获了无数赞誉。
等到下班时分,天边烧起云来,月色的残影在空中浅浅淡淡。
乐妙妙眯着眼睛,看见人群中周海镇定中夹杂着的春风得意。
她笑了起来。
她就说,她的运气不会总是那么差的。
******
开了春,又到了万物复苏的时候,乐宛盘点了手里的东西,觉得自己去年已经超额完成了太多任务。今年显然是要在平稳之中求发展。
怎么个发展呢?
印刷厂现在有了铸字车间,吴元也终于实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畅想,把《梧市早报》做成了一天一发。因为他招的人多,培养记者的理念也是受乐宛熏陶,所以报纸走上正轨的速度很快。
因为一天一发,最近很多记者已经扩大了范围,有些都已经往省城跑了。就比如前段时间省城出了个救火英雄,《梧市早报》的记者就也连夜跑去现场,虽然比省报晚了一点,但还是拍到了火场的样子,回来发了一篇报道。
报纸方面的活计也只剩下做校对和审核,对乐宛来说总有些单调。
单调之余,乐宛准备做点别的。
梧市的出版社既然是个扶不起来的,那就不扶了。
乐宛在印刷厂可以满足当一个校对处主任,在报社可以满足当个审核,但出版社,她可是准备自己当一把手的。就算不是一把手,那也得是能篡权的二把手。
只是现在,课本轮不上小出版社,翻译外国文献又容易触雷,做个教辅吧,这年头连学校教课的都是跟求着学生读书一样,哪里有心情搞什么教辅。至于那些样板东西,乐宛觉得自己还是算了。她不了解也知道自己弄不来。
思来想去,乐宛决定了,从基层入手。
只要她不脱离群众,总能弄出来符合要求的书籍。
想明白这些,乐宛就提了两瓶酒去找吴元了。
她想好了,刚上来把出版社挂在报社下面才保险,要是自己平白无故说要办出版社,怕是手续上都跟不下来。
吴元是个老光棍,就住在宿舍里,他爸妈都没了,家里只他一个。端的是个孤家寡人。
听闻乐宛要办出版社,他上来就不是很赞同:“咱们是自己人,我就有啥说啥了。”
“这个时机就不太好,现在都知道搞文字的难做。我每天光是想报社这点东西都觉得脑子要炸了。你做个出版社,好点的呢,就是选题做好了,但是出不来合适的书,拖着给拖黄了。差点的呢,就是你选题没做好,那都走不到你找人写书那一步,直接出版社都没了。”
乐宛给他倒杯酒:“你也是做文字工作的,应该懂得我那点想法吧。你喜欢跑新闻做报道,我就喜欢做出版,把一个人脑子里的知识和经验交托书面,让千万人看见。难肯定是难,但你放心。我肯定不会办糟的。”
“我打算先从基层出发,出一些实操类的书籍,搭着你的报纸做。你不是期期都有先进人物吗?咱们就把先进人物的报道和事迹写上,然后再加上一些跟他们职业相关的部分。先出上一个系列,一本能写个三五个。怎么样?”
吴元有点无奈:“那你要这样说,应该是可以的。咱们就试试,但做完这个选题,你后面做什么呢?”
乐宛颇有点过一天算一天的架势:“那都是明年的事了。”
吴元:“明年?你今年是准备出多少本啊?”
乐宛:“先出,看看反响。好了再说。再者你这个出版社的手续跑下来不得两三个月?”
可不就是两三个月,吴元答应了之后连着一个多月都没见人影。
乐宛连做饭都有些恍惚。
陈栋看她心不在焉,就把她的刀夺过来。
他也是忙,孙大炮自从把许繁野弄进城之后,就使唤陈栋使唤的愈发顺手。动不动就叫他去执行这个那个任务,陈栋现在一个月有一半时间都得在外头跑。
“怎么了?还在想出版社的事?”
乐宛皱着眉头:“这怎么还没消息,按理说也不该这么慢。”
陈栋利索的切了土豆片,手背上青筋蜿蜒,土豆片切的薄如蝉翼。
“你就那么想开出版社?”
乐宛点点头:“我就想做出版。”
陈栋把刀下的土豆片全放进碗里,把刀擦亮放好。
“那……我有个主意,你听不?”
“你先说。”
“我给你找个部门过来做主办单位,不比挂在报社下面强?”
“你可算了。”
陈栋能说动的部门想也知道是什么,到时候自己还有清净日子过?
乐宛把人挤到一边:“你也少瞎出主意了,把外头的水缸挑满了先。”
陈栋耸了耸肩,那自己现在能动用的不就是只有孙大炮的人脉?倒是也有他自己发展起来的,但到底跟出版不太相关,没办法插手。
说起来,自从陈栋出去出任务,他就不知道从哪儿认识了一些跑车的。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有开大货车的司机来给乐宛送东西。
送的还都是五花八门的,什么沪市新出的围巾,京市新鲜的玩具,还有什么烧鸡半扇羊肉,某地特产的肥桃,临省出产的苹果。
乐宛已经从刚开始的不好意思,到现在接下来毫无心理压力。
家里几个孩子现在都跟着许爷爷学英语,尤其乐祖,经常性拿着书跟许爷爷一起讨论什么局势问题。许爷爷的远见卓识,让乐宛拜服不已。
乐宛已经从本来的“我的邻居要追我”变成了“我弟弟妹妹的老师家的孩子要追我”。
陈栋就是个搭头!许爷爷才是yyds!
到了五月份,乐宛的出版社终于下来了,从行政关系上讲,是梧市报社的下属机构。
但吴元已经放话给她,让她全权做主。
乐宛也不准备辞掉印刷厂的工作,准备依旧搞兼任。毕竟这边做好了书,也是要付印的嘛。也算是变相给印刷厂创收了。
乐宛这边正如火如荼的策划着第一个选题,另一边的乐祖已经迎来了自己的毕业。
还不等乐宛给他安排工作,陈栋就说自己已经帮乐祖想好了要去哪儿。
“省城的农机厂?”
乐宛怎么也想不到陈栋憋了个大的。
陈栋温和的跟乐宛解释:“对,我已经去考察过了,说是一周上五天班,到时候就叫乐祖周五回来,周一再去。”
这倒也没什么,毕竟学生住校也就是这样的。
“怎么想起来要他去农机厂的?”
陈栋老老实实交代:“本来想叫他进军工厂,但是人家不要刚毕业的学生,而且军工厂一进去就要封闭,不会让他三五不时的回家。恰好农机厂招人,所以就想叫他去试试。”
要陈栋来说,乐祖显然是个有天赋的,梧市根本没有适合他的厂子。让他到什么运输公司去当个修车的更是糟蹋他的天分。
农机厂虽然也不是什么好地方,但最起码种类多,也能学到一些东西。过两年他要是待腻了,梧市有的是厂子要接收他。
乐宛还是有点不确定:“那我问问他吧。”
这一问,乐祖拒绝的斩钉截铁:“我不去!”
第61章 第一本书 (一更)
乐宛皱起眉头:“为什么不去?”
在她看来, 这份工作出了稍微远一点,其实没有太多问题,而且说是远, 其实也还好, 就算现在火车票不便宜, 但是家里的进项已经完全够用, 还有陈栋认识的大车司机也是三五不时就能路过省城,要回来也很简单的。
像自己读中学时候一样, 每周都是住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一趟, 算起来也还好。
乐祖显然是对以前的事情还耿耿于怀但又不好直接说出口, 只能推辞道:“省城太远了, 我怕我……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
乐宛都给气笑了,满打满算就两个小时车程, 就这还水土不服?上回去省城也没见他水土不服啊。
“得了, 你就是喜欢瞎操心。省城的农机厂多难进呢,现在你有这个机会还不珍惜。再说,这个工作也不一定就是你的。还得考试呢。”
这一年来, 她跟乐祖一直都是下面几个弟弟妹妹们的顶梁柱。别看乐祖脾气好像很好, 有的时候沉下脸来可是能把最混不吝的老四都吓一跳的主。
乐宛也舍不得这个温厚的弟弟,但是明摆着有好机会, 又不是什么天南地北的距离,做什么不去?
乐祖还是很坚定:“太远了。”
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但姐也才十七呢,他走了,岂不是把家里的事情都压在姐身上了?
乐宛也没办法再劝了,只能迂回着来:“要不, 你跟着陈栋去考下吧。咱们在这里商量来商量去,你要是压根都够不上人家的条件,咱们不是白担心了?”
她是一点都不担心乐祖的能力,虽然她也不太懂这些机械和电子什么的,但是家里有个许老爷子,也是个什么都能上手修一修的人。有时候这俩人凑在一起嘀嘀咕咕说的话她都听不懂。
想叫乐祖去,也是让他自己看看农机厂的氛围,如果他实在不愿意,自己也不能逼他。总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何必非在一件事上吊着。
乐祖犹豫再三才同意了,于是挑了个晴好的天气,陈栋就找了个车带着乐祖去省城面试去了。
这头乐宛也出门去上班,她提前跟毕厂长打过招呼,常驻的办公地点换到了梧市报社新给她划出来的一间大办公室里。原来印刷厂有许小慧和谢星常驻,还有魏大山和马四两个在外面跑的,有什么突发情况就给她打电话,两边离的也不远,骑自行车也就是十分钟的功夫。
刚开始起步,乐宛也不想招太多的人,需要人的时候就去问吴元借,顺带着把蒋曼曼也调到了出版社这边来。
蒋曼曼一听可以跟着乐宛出去跑,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最近她妈又开始催她相亲,可把蒋曼曼给烦透了。
“哎,乐宛你说,人做什么要结婚呢?我现在的生活不就是很好吗?再结婚还能比现在好?我妈她怎么就是想不通这件事,非要叫我找个对象。哎呀,不说这个了,咱们第一次选题跑哪儿啊?”
乐宛打扫完卫生把簸箕放到门后面,摘下手上的套袖。
“当然还是从第一站出发啊。”
乐宛考虑了很久,才下定决心把第一本的选题定为“公社办厂新风貌”。
作为这一方面的佼佼者,那自然是先去顺风公社采访郑敏敏。
写人物传记的方式跟普通的新闻报道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之前去过的两次还是了解的太浅显。这次再去就是想好好的了解一下当地的风貌,也宣传郑敏敏的事迹。
这也算是乐宛的一点私心,民族品牌想要打出去,很多时候也需要有出色的创业事迹来增光添彩,这也是品牌的理念。
做书到底不比别的,需要的流程太多,要上报选题,要进行审核,然后是编辑,校对,设计,征订,印刷。
乐宛不晓得这个时候的出版流程会不会更复杂,所以打算头一次就不做大长篇,只做郑敏敏一个人的。
约定好第二天一起去顺风公社的时间,乐宛就骑自行车下班了。下班路上去买了些菜,到了春天就应该吃春卷啊。
春卷做起来不难,就是要把筋饼做的又薄又有韧性比较难。乐宛在锅底刷油,把发好的面团轻轻在上面一揉,一张圆圆的面饼就摊好了。等到这一面也变干就揭起来,薄薄的一层泛着油光。
再炒一个合菜出来,搭着豆角肉丝,切上一盘黄瓜丝,葱丝,洋葱丝。用糖和酱油、面粉做一个甜面酱。
最后再配上一大锅的棒碴粥。
看上去热热闹闹又颜色各异的一桌菜,周围几个孩子都流着口水等着了。
一直等到暮色四合,乐祖和陈栋进家门,乐宛就宣布开饭,捎带两人回来的司机也有了口福。
一张筋饼,上面抹点酱料,再依次码上葱丝豆角肉丝和合菜,卷成一个小卷直接塞进嘴里,咸鲜的口味让人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