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贵人还没说话,六公主就站了出来,道:“梁公公,本公主和郭额娘虽然是为了种牛痘的事情来得,不过本公主此番前来,是为了帮皇阿玛分忧的。”
“六公主,您……”梁九功有些明白了六公主的意思。
“皇阿玛商讨完国事后,请梁公公回禀皇阿玛,告诉皇阿玛,本公主知道皇阿玛如今因为牛痘之事烦心。身为人子,也身为大清的公主,本公主愿意站出来以身试牛痘之法,为万民做表率!”六公主铿锵有力的说道。
而郭贵人摸了摸六公主的头发,也跟着说道:“也请梁公公告诉皇上,我感念六公主一片孝心,虽然不能阻止,也不愿阻止六公主的孝心,但愿意陪着六公主一起。我从未出过花,愿意为皇上,也为陪着六公主,尝试一下这牛痘之法。”
梁九功一听,就知道这母女俩是想抓住这次机会,在康熙心上留个好印象,以后好翻身。
梁九功心里不由得感叹这母女俩足够狠得下心,冒得了险。
“贵人和六公主的心意奴才明白了,等下奴才会去禀报给皇上的,皇上听了一定会倍感欣慰的。”梁九功点了点头,笑着对郭贵人和六公主说道。
郭贵人重新将荷包递给梁九功,道:“那就有劳梁公公了。”
梁九功让人领着郭贵人和六公主,去专门给嫔妃们和公主们准备的偏殿等候。
而梁九功自己,则在康熙和众多大臣商讨完朝政后,进殿跟康熙禀报此事。
康熙一听,也知道郭贵人和六公主打的什么主意,有什么算计。
不过两人的打算正和康熙的心意,立刻让梁九功传了六公主和郭贵人进殿。
康熙与六公主、郭贵人进行了一番“感人肺腑”“欣慰至极”的对话后,便立刻派人准备起郭贵人和六公主的种痘事宜。
并且,当天康熙就给六公主和郭贵人送去了大批的赏赐,明确表示了自己对六公主和郭贵人此举是多么的满意。
对此,宫里有些人羡慕,还有些人则觉得郭贵人太过心狠,竟然拿自己的女儿去拼圣宠,这哪里是个额娘该有的样子,怕不是武则天在世了!
当然,说这些话的人,有不少是无儿无女无宠的,很多都是在酸郭贵人,觉得郭贵人虽然被郭络罗氏那个姐姐拖累了,但好歹还有个女儿可以让她翻身,自己却什么都没有……
对于外界的种种看法,此时的六公主和郭贵人都不甚在意。
因为两人即将面对的东西,可能一不小心就丢了性命,所以哪怕心里再多的算计,母女俩也没时间、没心思关注旁的事情了。
此时,因着即将种牛痘,康熙特别恩准六公主当晚能睡在郭贵人那儿,算是安抚这母女俩。
这晚母女俩一同睡在郭贵人的床上,六公主打出生起,就没有几次能和郭贵人同睡的经历,心里很开心,不过因着很快就要种牛痘的事情,也很忐忑。
两种情绪混在一起,六公主根本睡不着觉,而郭贵人恰好也一样睡不着,便搂着六公主说着小话儿。
六公主靠在郭贵人怀里,感觉自己开心幸福极了。
并且因为郭贵人也站出来要求陪六公主一同种痘,让六公主之前心里那点不得劲儿,一下子就没了。
觉得郭贵人不是不爱她,不在乎她的性命,而是转而认为她们母女如今的处境太过糟糕了,所以郭贵人没法子才如此豁出去的拼一拼,而且郭贵人是愿意陪她一同承担这份风险,共享这份煎熬与痛苦的。
所以郭贵人对她的爱,毋庸置疑。
不得不说,小姑娘,尤其是渴望母爱的小姑娘,便是这么好哄。
又或者,你不用哄,有时候一个举动,她就会想多,自己把自己哄好了。
郭贵人要求陪着六公主一同种牛痘,哪里像她嘴上说的那么好听。
不过是担心康熙觉得自己是个狠心的,为了自己的地位能舍出女儿生命的额娘,所以才如此。
实际上,如果可以,郭贵人绝对不会,也不愿意以身犯嫌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郭贵人和六公主被分开种牛痘。
而这个消息在宫里传得沸沸扬扬,几乎所有宫里人都觉得郭贵人母女是为了皇上的宠爱不要命了。
所以,这个消息也顺利成章的进了白轻音的耳朵里。
白轻音此前也知道康熙推行牛痘不是很顺利,但想着总要给康熙一些好处,不能让康熙什么都捞不到,一直在失去,所以就没站出来说“牛痘法是神赐下的方子”之类的话。
虽然凭借人们如今对白轻音口中“神”的敬仰和新人,这样做会让牛痘法推行的更加快,但康熙一定会气死。
但白轻音也没想到,康熙如此的心急,劝过两次也没用,反倒让不少人对牛痘法避之如蝎了。
白轻音便想着,再给康熙一段时间,如果康熙推行的效果还是如此不理想,那哪怕跟康熙的关系会闹得更僵,她也要自己上。
毕竟天花在清代的肆虐程度可不是开玩笑的,每年死在天花之下的人可不是小数目,皇室的阿哥们,只有种了痘,出了花后,才觉得能养活,以后才有继承大统的希望。
现在郭贵人和六公主站出来种牛痘,白轻音觉得这一举动,说不定能让康熙推行牛痘法顺利些,便想着再给康熙些时日好了。
郭贵人和六公主种痘都很顺利,很快出了花,也很快就好了。
郭贵人和六公主脱险后,康熙高兴的不得了,将两人种痘后的种种表现全都记录下来,和原本种人痘的记录表现进行对比,拿给各宫嫔妃,所有大臣和所有皇亲国戚看。
不过这些人哪怕是见了这些,也依旧是半信半疑。
有些人表示:“郭贵人和六公主是母女,加上曾经郭贵人的姐姐,郭络罗废妃的两位阿哥也很顺利的熬过了种痘,这可能是她们家族对天花有一定的抗性,所以此番不一定是牛痘法的功劳。”
反正最后说来说去,还是一大堆人不愿意去尝试牛痘法。
康熙也气到不行,决定再找几名皇子公主出来试试。
为了让后宫里的人主动站出来,而不是因为自己下旨才尝试,让自己落得一个“心狠手辣”之类的名声,康熙将郭贵人封了嫔,六公主封为和硕恪靖公主,诱惑后宫中的嫔妃们。
见郭贵人,啊不,如今是郭嫔母女得了如此大的好处,不少嫔妃真的心动了,犹豫着要不要像郭嫔一般搏一搏,毕竟富贵险中求。
如今虽然不能像郭嫔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一样,获得这么大的好处,但肯定也能得到不少好东西,在皇上心里也能多些重量。
但没等她们想好,白轻音终于忍不住了,因为康熙效率实在太慢了,所以决定站出来将事情说清楚。
对于白轻音这个做法,康熙自然是极力反对,可白轻音决定了,就不会再在意康熙的想法,康熙再怎么阻止也是在做无用功。
并且,平民没有皇宫贵族们的条件,种痘需要选时机,一般最佳时机是春秋两季,而要是再让康熙墨迹,怕是秋天都要过去了,只能等明年再说了。
天知道这大半年下来,还会死多少人啊!
天花可从来不是开玩笑的东西,哪怕到了九十年代,不打疫苗得了天花的,也不能保证治好。
于是,白轻音让康熙传召部分位高权重的大臣和皇亲国戚,宣告牛痘法是神所赐,种牛痘的死亡率远远低于种人痘,让他们尽管给家里孩子种痘。
因着是第一次种痘,是信任她和神才去种的痘,所以若是出了什么问题,神都会保证人会安然无恙的。
一听有白轻音兜底,瞬间这些人便同意种牛痘了。
毕竟别管牛痘好不好用,有白轻音这番话在,家里孩子的安全肯定没问题了。
第一卷 第46章
交代好事情后, 白轻音便把人都打发走了,扭头看向面无表情的康熙,道:“你不高兴?”
“朕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吗?”康熙冷冷的看向白轻音。
康熙知道, 自己如今处于劣势, 但白轻音做的事情都未免太过分了,一点活路都不给他留,是要把他打造成一个傀儡皇帝吗?当年的鳌拜都不敢如此!
白轻音一笑,道:“很快大清的百姓们就能摆脱天花, 无数人不会再因为天花而死去, 你不觉得这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
“这的确是件好事, 能为你积攒不少的功德。”康熙看着白轻音, 道, “不过朕原本以为, 这牛痘法是作为交换给了朕的。”
“自然是给了你的,可给了你有什么用?这牛痘法最大的作用是帮助百姓摆脱天花,可你行事如此激进,百姓们如今对牛痘法避之如蝎!我若再不出来,怕是这牛痘法到明年都没办法让人彻底接受!”白轻音道。
“是, 朕不如你, 没办法让百姓一下子相信这牛痘法,可朕也用了十分的心力去推广牛痘法!”康熙反驳道。
白轻音呲笑一声, “推广的方法是错的,再努力有什么用?我不是没给你出过主意, 让你安排太医去建造一所医院,免费给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接种牛痘,并进行照料,这种人家家境贫寒, 有这种机会一定会慎重考虑,很大可能会将孩子送过去。到时候,只要这些孩子都能平安无事,那牛痘法自然而然的就推广开了。”
“可你却非要从王公贵族开始推广!你凭什么觉得这些人家会因为你的旨意,就让自己的孩子去尝试一种听都没听说过的牛痘法?”
“牛痘法朕已经让人试验了多次,自然不会有差错!”康熙也知道白轻音的办法会稳妥些,但这种法子不仅花钱多,而且康熙觉得效果不会很好。
从古至今,人们都会将目光聚集在上层社会中,觉得上层社会用的东西才是好的,牛痘法给再多的底层百姓用,让再多的穷苦人家孩子种痘成功,也比不上让二三十个皇亲国戚和大臣家的孩子都种痘成功的宣传效果来的大。
“罢了,我不与你说了。我只告诉你一件事,东西我可以给你,但我是为了天下百姓,而不是为了让你扬名,巩固你的统治!”白轻音恨铁不成钢的看了眼康熙,随后一甩袖子,离开了乾清宫。
坐在升级后,六人抬的皇贵妃轿撵上,白轻音非常的郁闷。
白轻音不是没给过康熙机会,她在一开始,从来都没想过自己会走上台前,只想着自己在幕后给康熙一些东西,做做指挥,将这个世界打造得更好一些,让人民更加安居乐业就可以了。
可康熙一而再,再而三的令白轻音失望,他永远都不会赞成白轻音的想法,这样也就算了,他每次还在白轻音拿出好处,让他去做事时,他总想着不做事,或者让白轻音退一步,并且拿到全部的好处。
白轻音又不是什么冤大头,怎么可能让康熙如愿,结果一步步,两人就闹到了现在的地步。
白轻音觉得,康熙防自己跟防贼一样,也觉得康熙一点也不理解自己,自己明明做的都是对这个社会有益的事情,能让大清更加繁荣昌盛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掌权的心思,只想偶尔出出主意,那点东西帮助大清快速发展,其余时间都快快乐乐做条咸鱼。
可康熙一步步的逼迫她,让她不得不走到现在这一步。
而且,白轻音现在觉得,自己如今不太满足于原本的想法了,真正掌权后,白轻音觉得这可比做条咸鱼快乐多了。
——————
京郊,
“魏老三,你还真让你家娘子和大女儿去那什么纺布厂做活儿啊?你不怕旁人笑话就算了,难道不怕你大女儿以后嫁不出去?现在哪个好人家会去娶一个出门做活儿的姑娘?更别提你家大女儿还没那个!”
魏老三家的邻居崔木生,出门见到魏老三后,立刻迎了上去,心里带着几分幸灾乐祸的道。
崔木生嘴里的那个,就是裹小脚。
——————
崔木生虽然如今在京郊种田,但祖上是有过举人的体面人家,哪怕现在也自认为和魏老三这样的人家不同,因为魏老三是佃农,而崔木生家里有几亩祖上留下来的田产。
要知道,这里可是京郊,有几亩田产也算得上是不错的人家了。
崔木生也一直以这些为豪,觉得自己家是比较体面的人家,也因此想法比周围人更“精明”。
虽然家里穷,农活儿也不少,但崔木生坚持违抗清廷的“政令”,给自己的女儿们都裹小脚,让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基本上从不见客,做个“本本分分规规矩矩”的女子。
崔木生觉得,这样以后才能找个好人家,“卖个”好价钱,也算没白养这些个丫头片子一场。
崔木生得意于自己这样小算盘,也因此,对于周遭那些没给女儿裹脚的人家,都是一副嘲讽的嘴脸,觉得这些人家没有远见。
崔木生的这些言论,在他们村里影响了不少人家,有些只想卖女儿,或者因为非常疼女儿,想女儿有个好归宿的人家,都给女儿裹了脚。
但魏老三家一来因为害怕政令,而来因为人丁稀疏,觉得女儿裹了脚就等同于少了个劳力,以后不方便干活,所以是村里为数不多没有给女儿裹小脚的人家。
因此,崔木生对于魏老三家一直都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轻蔑态度,觉得这家人是胆小怕事,没有远见还一点都不听人劝,以后怕是没有什么前途,一辈子都是在土里刨食的命了。
并且等女儿嫁不出去就知道自己错得有多离谱了。
在康熙取消“裹小脚禁令”后,崔木生更是这么觉得。
崔木生在那以后,每天都一副为魏老三家好的样子,来劝说魏老三,大女儿到了这个年纪再裹脚也没什么用了,但其他两个小的女儿不能再耽误了,难不成真的要等所有女儿嫁不出去,留在家里成了老姑娘,靠着兄弟养着才后悔?
魏老三听崔木生这般说,也慢慢的动摇了。
但家里的活计得有人干啊,否则一家人喝西北风过活吗?
而在魏老三纠结犹豫的时候,康熙竟然重新颁布了“禁止裹小脚”的政令,并且家里如果有没裹小脚的女儿,还能去官府领米粮,这可把魏老三高兴坏了!
从官府领了两袋子白花花的大米,魏老三觉得自己没给女儿裹小脚真是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事情,这些大米换成粗粮和糠,足够他们一家吃半年呢!
魏老三将米扛回去后,在村里逢人就说自己没让女儿裹小脚是做对了!否则成天提心吊胆的,担心被官府抓起来打板子、流放就算了,这些个大米他可也没办法领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