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京华——墨宝非宝
时间:2021-09-19 10:11:15

  斯年定定地瞧着他。
  小孩子的步子小,往前迈了半步,再停住。
  何未想起身抱她,可不想打断他们初次的相见……
  斯年来时哭的卖力,刘海全湿了,贴在额头上,两条小麻花辫搭在肩上,穿着一套淡蓝色的小袄裙,两只手还捏着衣衫下摆……一眨眼,眼泪扑簌扑簌掉下来。
  “你是……谢少将军吗?”到此刻了,她仍谨记何未的叮嘱,只能叫谢少将军。
  谢骛清瞧着她,温和地笑笑:“我是。”
  斯年像得了勇气,慢慢,往他跟前走,包厢的地板是木板条子拼接出来的,她近情情怯,人小步子小,十几步到他身前。
  “我叫……何斯年。”她抽泣着,小声说。
  说完,小女孩低头抹掉眼泪,抬头又说:“字,佑清。保佑的佑,为赴清明盛世的清。”
  谢骛清久久不语。
  他黑压压睫毛下的眼睛,像十万青山下的漓江水,有着狂风席卷后的宁谧。他似乎想做一个低头的行为,掩去眉间的震动。
  他对斯年伸出左手,斯年像终于有了勇气,抱住了他的腰。六岁的孩子,竟很懂事地晓得这是在外面,哭也憋着声音,两只手臂搂住谢骛清的腰不放。
  哭到后头,谢骛清把她抱到坐腿上。
  斯年搂住他的脖子,抽泣着,像极了那天抱着他哭得停不住的何未。
  谢骛清原想让她改口,但转念一想,既已成了习惯,自然是叫少将军更安全。
  斯年懂事,虽坐得不是伤腿,仍担心他疼,主动下来。小孩子一会儿靠在他左边,一会儿跑到右边,拉着他的手,小心问:“你和我们回北平吗?”
  谢骛清笑,轻声说:“当然。”
  自此,斯年再不哭不闹,何未捞起个冰桃子,沥干净水,递给她。她规规矩矩地坐到何未身旁的高背椅里,两手捧着白里透粉的桃子,吃了两口,咧嘴一笑,想又笑,凑在何未耳边小声说:“少将军比照片里还要像将军。”
  小孩子再吃两口桃子,溜下椅子,将剩下半个桃子递给扣青后,擦干净手,恭恭敬敬给谢骛清鞠了个躬,竟拉着扣青要下楼。
  “不多留会儿吗?”何未奇怪,过去,弯腰耳语问她,“害怕吗?”
  斯年抿嘴笑笑,摇头,耳语回答:“你今晚别回家。”
  她说完,后退两步,拉着扣青的手,往楼梯那里拽。
  扣青和林骁都瞧出小女孩是要给他们留相处时间。
  林骁识相地一把抱起斯年,扣青对谢骛清礼了一礼,两人一道带小女孩离开包厢。
  “她倒是像你。”谢骛清拿起冰水里最后一个桃子,剥着外皮。
  他将剥了两圈儿皮的桃子递给她。
  自相识以来,两人难得有如此日日相处,不问分离时辰。
  谢骛清让她在竹帘子后坐着,他在前头见客。
  谢骛清一出现,旧人们纷纷露面,并不是巧合,而是必然。
  谢骛清自南方而来,有着他们没有的关系网,无人不想从他这里获取消息和关系。而谢骛清想借他们的手,营救至今被困在监狱的同仁们。
  送走几批客人后,他稍作休整,让人打开了竹帘子。
  “稍后,你会见到一位故友,”他卖了个关子,“他从天津火车站过来的。”
  谢骛清似心情愉悦,撑着手掌,往窗畔站。
  “是什么人,让你如此高兴?”她好奇。
  谢骛清一笑,指楼下。
  一个提着皮箱子,风尘仆仆摘下墨镜的男人……正解着衬衫领口,抬头往向两旁。身后,跟着进来的一位比他从容得多,两手插在西裤口袋里,问小厮,该往何处上楼。
  何未眼瞅着两人上了木楼梯,沿着红木走廊,在大红灯笼下往此处来。
  她回身,面对来客。
  拎着棕黄色皮箱子的白谨行迈入包厢,踏着红木板,染了灰的皮鞋站定,对着谢骛清和何未一笑:“不知该先招呼哪一个?”
  邓元初掏出手帕,擦着脸上的汗:“你只管上去抱他太太,他不敢说什么的。”
  谢骛清笑着,倚靠在窗畔:“未必。”
  何未被他们三个男人的调侃逗笑了,主动上前,对白谨行伸出右手,白谨行紧握住她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白谨行松开手,直接道:“当年我在欧洲,真如你所说,险些被注销了护照,幸好有晋老的照应。这一回,我可是带着感恩的心,来道谢的。”
  何未和邓元初的笑容同时散去。
  “你没告诉他?”何未问邓元初。
  “我们也是在门外碰到的,”邓元初道,“你说吧。”
  何未默了会儿,说:“晋老走了,在济南出事那年走的。”
  那年的济南,外交官谈判被挖眼拔舌的消息传到天津,久病缠身的晋老被气得高烧不退,守在他床畔的侄女后来对何未讲,晋老哭了几个晚上,这比当年的巴黎和会还要让晋老受创,外交官在本国领土上被残忍杀害,闻所未闻……
  其后军民被屠杀的消息传来,更是打击沉重。
  支撑着老者的精神力,从那日开始完全溃散,人当晚便走了。
  “他走前问了许多遍……为什么,”她轻声说,“为什么会这样。”
  老人的不甘心,一生的不甘,尽在这句最平常的话里。
  当初的关东大地震,各界人士赈灾捐款犹在昨日。
  而如今,中国人的善意早付之东流。
  ***
  从天亮到天黑,下边热闹了几轮。
  包厢走廊有人点上一盏盏灯笼,大家草草用了晚饭,才从情绪里出来,谈起了正事。
  白谨行来,一为营救天津被困的同仁,须借谢骛清和郑家的关系。二则是为运送一批从港澳买来的枪,送去后方。“我们的战士,好多都用梭镖和红缨刀,”白谨行说,“有枪都要匀着用,给枪法好的人。”
  这批枪是几个将领从家里拿钱买的,只是运送无方,怕被查扣。
  事关重大,细节不敢在电报里说,所以白谨行一听说谢骛清北上,料定他要见何未,便急匆匆来了。“听说何家在长江航路上有关系?可安全?”白谨行不同她客气,直接问。
  何未略作思索:“我给你们想办法,一个最稳妥的办法。”
  白谨行一见何未应承了,安了心。
  何未的本事,他在南方有所耳闻。
  两人相视一笑。
  忽地都记起,曾在何家后院里初相见的那回。
  白谨行心事落定,有了调侃的心思,端起桌上的桂花茶,“许久没喝带茶叶的东西了,”他抿了口热茶,笑吟吟看何未,“你可晓得,我是何时猜到他心里有你的?”
  她摇头,谢骛清无奈一笑。
  邓元初一个“局外人”不嫌热闹大,追问道:“老白,少卖关子。快说。”
  “那天,他去了西次间,你们家的那个小丫头抱着罐子过来说,谢少将军要了一杯可可牛奶,我就猜到,这小子一路催着逼着我入京,不过是命运安排,让我做了个媒人。”
  邓元初先是惊讶,随后笑了:“这一物降一物的道理,亘古不变。”
  大家多年兄弟,谁还不知道谢骛清不爱奶腥气的东西。
  当然,那天的何二小姐并不知道。
 
 
第47章 烈酒醉繁花(4)
  戏楼池子里闹得不可开交,有人大叫了声“祝小培”。
  不知哪个包厢的公子哥儿率先丢了银元下去,一时间如人擂鼓,又如狂风骤雨,晃人眼的银元像从天上抛下去的冰雹,丢钱的公子们唯恐输了阵……
  邓元初虽面上仍是固有的微笑,可笑只浮在面皮上,因这一句“祝小培”,镜片后的眼睛有一瞬的恍惚。他犹豫再三,忍住了,没看楼下。
  “这祝小培倒是有名,”白谨行不在京中,不知邓元初和祝小培的前缘,放下茶杯,笑着道,“当年《顺天时报》评选伶界大王,她是不是夺了魁?”
  谢骛清略一颔首:“昔日在京中,确是最当红的。”
  “她红在京城,怎么来了天津?”
  谢骛清轻摇头:“不清楚。”
  以她对谢骛清的了解,料定他打了句妄语。
  她瞥谢骛清。
  邓元初坐了会儿,寻了个由头,说下楼透透气,白谨行难得来天津卫,想同他一道下去看看这有名的三不管,被谢骛清拦住了:“让他自己去。”
  白谨行不是个愚笨的人,见谢骛清和何未像藏着话,深觉此事有蹊跷。
  “他有心事?”白谨行问。
  谢骛清笑而不语。
  白谨行转而看何未。她想,若不点透,怕稍后邓元初回来,仍要被白谨行一句句无心的话戳到心事,于是简略道:“她是邓元初的前缘。”
  何未借着底下的热闹,见邓元初往后台去,回想起28年春。
  柳絮飘满城,奉系军阀即将退回关外。四九城内,旧军阀们有着看不到明天的狂欢。
  祝小培悄然到船务公司的四合院,等着见她。
  祝小培生得一双凤眸,五官玲拢,她唱《西厢记》红透南北的,身段曼妙,行礼也讲究,对她行了一个古旧的戏台礼后,道明来意:她被军阀家的公子缠上,对方每日到湖广会馆坐上一个时辰,不娶到她誓不罢休。对她这种名伶,这种事并不少见,他们的拥护者和追随者上至达官显贵、前朝王侯,下至文人墨客,无所不有,碰上疯狂的什么都做得出。邓元初忍无可忍,赶那人离开,被十几把枪同时制住……
  幸有会馆里的人拦下,但这梁子也结下了。她怕那位公子心思成魔,加害邓元初,却无处可求,认识的达官显贵没有一个不想占她便宜的,思来想去,找到了何未这里。
  何未答应想想办法,她见祝小培担心,安慰说:“此事,我不会让邓元初知道。”
  祝小培安心,道谢走了。
  何未寻了个老客人,见了那个军阀最受宠的一个儿子,借着军阀自家内斗,将那位公子压制了一番。可祝小培是最当红的坤伶,追求者数不胜数,拦得住一个,还有第二、第三位……时隔两个月,祝小培再来见她,一为道谢,二为道别。
  祝小培隐晦告知,她已和邓元初分开有一段日子了。
  “又有人扬言要杀他……我担心,哪一天成了真。我和邓公子之间,总要有个先放手的,”祝小培目光下视,苦笑着说,“我十几岁唱西厢记,戏里说张公子考中状元郎,回来迎娶崔莺莺,再无恶人敢阻拦。而现在,好像都没用的,他也算曾有功名在身,都没有用。”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当年的邓元初,如一草民,而祝小培就是那和氏璧。在这乱世,他就算豁出去性命,也负担不起这一段感情。
  祝小培想去天津落脚,须九先生照应,如此才能不受追求者们的滋扰,寻一个清净的隐居地。她走前,留下一个旧信封,是未来一年在天津的公寓租金,以此表明,她无须金钱方面的照应。她红了许久年,攒下的钱足够隐居到老。
  “又要劳烦二小姐费心了,”她柔声致歉,“思来想去,也只有二小姐能尽心帮我。”
  “一切交给我。”她应承下来。
  此后不久,祝小培搬往天津租界,再不踏足四九城。
  ***
  深夜的院子里。
  何未将长发散开,窝在双人沙发的角落里,将没穿鞋袜的脚搭在他完好的那条腿上。她的脚在谢骛清的军裤上摩挲着……
  眼前像还是戏楼散场时,邓元初独自坐于戏池最前排的长板凳上,在正当中,望着空无一人的戏台出神。
  四米深的戏台子和金丝刺绣的大红布帘后,像藏着一个人,邓家小公子的心上人。
  谢骛清的手指,在她的脚心刮了下。
  她痒得一个激灵,从窝着坐,到侧倚靠靠背,借着灯光瞧他。
  “祝小培连唱三日,今天恰好最后一天,又恰好和邓元初见一面,”她缩起腿,挨近他,尖尖的下巴搭到他肩上,“全是你安排的?邓元初想见他?”
  谢骛清一手握着钢笔,于雪白纸上写完最后几个字。笔尖打下一个实心句点。
  他道:“你婶婶生产那晚,祝小培来找我。”
  谢骛清解释说:“她弟弟得罪了奉系,让我帮忙和郑家人疏通。郑家愿意出面,但帮忙须有个说得过去的由头,郑渡的姐姐就让她给戏楼唱三日。邓元初接到帖子,自己过来的。”
  谢骛清打开桌上的墨水瓶,为钢笔添墨。
  他用棉花片擦干净钢笔,将棉花丢入一旁的废纸篓:“不问了?”
  “替他们两个难过,”她轻声说,“只差两年。”
  邓元初从澳门避难归来,邓家也重振旗鼓,再次风生水起。如今邓家的小公子又成了香饽饽,众人眼里的佳婿良人。而祝小培早在去年嫁了人。
  谢骛清见她心情低落,将钢笔扣上。
  他手腕瘦削,戴着她送的那块金属腕表。一摞白纸上的影子被拉长,他将两只钢笔和墨水瓶子码放好,掉转身子,注视了她一会儿。她仿佛预见到下一刻会发生什么,谢骛清要吻她了。他这两天只要没有外人在,总是这样,像在做这世上最寻常的事。
  何未因屋里热,穿着一个缎面的小背心,绑着丝带的,露着背。
  背贴到沙发上,因汗粘着,挪动时会有细微的声响。她是心虚的,想,过去住四合院里,每间房和每间房隔着一面红砖墙,没堵墙内的小夫妻究竟如何过的,也像他和她,亲热不完似的?还是一开始图个新鲜,后头就不新鲜了。
  她见谢骛清解衣裳纽扣,心里像火烧一样。
  “给我讲讲被软禁时的事。”她小声道。
  软禁前后不过一个月,后来就是监狱,黑不见手指的牢房,及膝的水牢,带着伤泡在水里……没什么好说的。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