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我亲爹——文理风
时间:2021-09-29 08:58:23

  年纪比较大的郑相笑道:“谁知道你什么时候从宫里出来,万一你在宫里吃了,我们等着你,岂不是挨饿。”
  另一个年轻一些的崔相也笑道:“快到晌午了,你居然没在宫里蹭完饭再回来,冯大相公,这不像你的风格啊!”
  冯相笑着给自己倒也杯茶,“本来想蹭的,不过突然听到一件事,想回来告诉你们,所以本相特地决定回来吃。”
  两宰相还以为冯相在和他们逗趣,都好笑地问:“哎呀,什么大事啊,还劳你特地回来告诉我们?”
  冯相喝了一口茶,“陛下六月移驾汴京祭天,到时本相监国,二皇子会出宫到枢密院参知政事。”
  两个宰相还没察觉,“哦,陛下决定去汴京祭天啊,不是什么大事,不是每年都去么,咱们政事堂按惯例准备就好了……等等,二皇子要出宫!”
  两个宰相瞬间面色大变,尤其郑相,蹭得一下站起来,动作之利索,浑然不像七十岁的老头。
  “嗯,到隔壁枢密院。”冯相点头。
  郑相瞬间摇摇欲坠,往皇宫飘去,“陛下,您祭天怎么能不带老臣呢,老臣万分思念陛下,一时一刻都离不开您啊!”
  郑相一走,崔相也坐不住了,看看冯相,“冯相,那个……我……”
  冯相一把按住崔相,“老崔,陛下一走,京城政务都压在政事堂,我离不开你啊!”
  崔相泪流满面,他也想走,他不想留!
  ……
  冯相的话是在廊下说的,周围有不少伺候的仆役,所以二皇子要出宫去枢密院的事,没一炷香,整个三省六部就都知道了。
  瞬间,整个三省六部包括枢密院,都乱了。
  二皇子来了!
  枢密院正副枢密使一听到消息,当场差点晕了,然后就连滚带爬跑进皇宫,找到陛下,声泪俱下地说不舍陛下,请求跟着随驾。
  三省六部官员可没宰相枢密使这种可以直接进宫的权利,不过这些人也没闲着,皇帝既然移驾汴京,那肯定得有官员相随,于是,凡是能找上关系的,都上窜下蹦地忙着找人往随驾官员名单上插。
  于是乎,等到下午冯相让三省六部上报各部随驾名单时,其名单之长,冯相都为之瞠目。
  *
  汴京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①
  书房,林风头晕脑胀背着书,一边背一边暗骂黑雾。
  那混蛋到底死哪去了,快出来给他鉴定一下曹刺史到底是不是他亲爹啊!
  要不是亲爹他撤了!
  天天读书伤不起啊!
  林风也不知道他爹曹刺史犯了什么邪,明明他都快十七了,已经过了读书最好的年龄了,曹刺史还一副想让他读书考进士的架势,更可怕的是,曹刺史还天天只要有空,就来抽查他功课。
  明明曹刺史自己都学问不好好不好!
  好几次被抽查时,林风都听到曹刺史照着书都念错字。
  每一次,林风都真想问问曹刺史,您自己读书都这个瞎样了,为什么还非要儿子读书呢!
  可惜,林风不敢问,虽然曹刺史逼着他读书,可他知道曹刺史是好意。
  林风长叹一声,所以,还是继续读吧!
  不过好在最近几天曹刺史突然忙起来了,听说是要忙着准备接驾,好像是这次来得人太多,汴京的官宅不够用,他爹曹刺史就忙着带人腾地方去了。
  林风瞬间觉得轻松了许多,心里呐喊:
  陛下,你快来吧!
  你来了,我爹忙着接待你都没空逼我读书了。
  欧耶!
 
 
第12章
  曹刺史要知道自家“儿子”在想什么,哪怕不是亲生的,只怕也上手开揍。
  这兔崽子,知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忙!
  其实自从京城把这次皇帝移驾的消息传到汴京,曹刺史就已经提早开始准备了,先是把汴京的行宫修正一番,又给陛下要带的兵马预备出军营,再加上陛下可能带来的随从官员住处,总之,刚开始时,曹刺史还是处理得挺得心应手。
  毕竟皇帝以前几乎每年都来,只要按照惯例,再每年添点新花样就行。
  可等到京城政事堂的正式诏令传来,曹刺史却傻眼了。
  这次随驾的官员……怎么这么多!
  曹刺史打开随从官员名单,一眼,居然没看到头!
  粗粗数了一下,好家伙,随从官员人数竟然有几百之多。
  曹刺史当时就震惊了,这次皇帝是带了半个朝廷来?
  要不是这诏令上确实写着是来祭天的,曹刺史都差点以为皇帝是要来迁都的呢!
  不过紧接着曹刺史就慌了,这么多人来,住哪啊?
  汴京虽是洛阳的陪都,够大也够繁华,许多官员也在这有私宅,甚至品级高的还有官宅,可这相对于这几百官员,还是远远不够。
  那剩下的官员,尤其品级比较低的官员,该安置在哪?
  曹刺史只好立刻派人去清理城中空余的官宅,当然这肯定不够,曹刺史没办法,只得把汴京周围几个驿站也清出来,甚至还包了城中几个大客栈。
  而这官宅、驿站、客栈很多都是有人住的,突然清理,少不得一番扯皮,如此一来,曹刺史的工作量简直成倍的增加。
  曹刺史一边焦头烂额地给这些随从官员准备安置地方,一边在心里问候京城政事堂的那位。
  这次的事,不用问,就知道是京城政事堂那位搞出来。
  那位肯定又是看今年大丰收,心疼百姓了,才把皇帝和大臣折腾来汴京的。
  说来这皇帝和大臣来汴京祭天,说是祭天,其实有识之士都心知肚明,就是让皇帝和军队能找个理由移驾陪都汴京。
  洛阳虽然是几朝古都,周围也沃野千里,可即便这样,做为一个驻扎十几万大军的国都,周围的粮食也很吃紧,所以每年,每逢夏收秋收后,各地粮食收上来,各地官员就得征召劳役,运到京城。
  而北地粮食运输,主要靠京杭大运河,由京杭运到汴京,然后再由汴京,组织劳役陆运到洛阳。
  众所周知,水运省力,陆运艰难,汴京离洛阳不过三百里,可这三百里的陆运,却比京杭上千里的水运还要艰难百倍,所以每到大丰年,政事堂那位,都鼓动皇帝带上京城十几万张嘴,到汴京溜溜,以减轻京城周围百姓劳役之苦。
  只是,这却苦了他这个汴京刺史,每年要伺候这么一大帮子人。
  曹刺史真想给那位说:
  我给您征一万劳役,把粮食送去,您别天天折腾皇帝来了好不好!
  ……
  六月中旬,皇帝携百官,领左右卫八万大军,移驾汴京。
  汴京刺史领陪都众官员,迎于城外。
  行宫中
  “曹郐,这次朕突然带这么多人来,忙坏你吧!”皇帝在主位坐下,笑着说。
  曹刺史忙上前,“陛下御驾能幸汴京,是汴京上下期盼已久的,臣和汴京诸位属下能得以见陛下圣颜,再忙也只有心里高兴的份。”
  皇帝听了笑道,“你这小子,朕要问别人,别人铁定都说不忙,你小子倒是会顺杆子爬。”
  曹郐父亲和皇帝登基前曾一起领过几次兵,也算有几分袍泽之谊,曹郐小时候还经常见还是大将军的皇帝,所以也不和别人一样怕皇帝,反而笑道:“陛下问臣忙不忙,臣忙着准备迎接陛下,陛下素来不习惯咱们这些下属欺瞒您,臣又岂会欺瞒陛下。”
  皇帝听了哈哈大笑,“你小子,还真和你爹不一样,你爹曹老将军多稳重啊,你小子咋都当上刺史了还这么滑头!”
  “臣这性子,陛下还不知道,”曹郐脸皮甚厚得认下滑头。
  皇帝被逗乐了,对旁边的枢密使说:“看这老小子,脸皮忒厚,他都这么说了,朕要不好好厚赏一下他,哪能对的起他这么忙。”
  旁边枢密使知道曹家原来就是皇帝一派,笑着说:“曹将军都讨赏了,陛下是得赏赏,要不让这家伙觉得陛下小气,在背后说陛下,那可怎么办。”
  “哈哈,他敢,”皇帝笑着骂了一句,然后看着曹郐“你小子两年前才当上刺史,也算升得够快了,朕要升你,别人就该攀扯了,去把你家小子们叫来吧,让朕瞅瞅。”
  曹郐一听大喜,知道这是要荫封他儿子,忙让旁边一个侍卫去传信。
  过了一会,曹郐一溜儿子跟着侍卫进了大殿。
  曹郐本来正高兴儿子今天说不定入皇帝眼,捞个荫封,可等看到打头的林风,曹郐一惊,面色微变。
  坏了,他忘了让侍卫别让林风来了。
  只是林风已经进来了,曹郐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期待皇帝别太注意到林风这孩子。
  可这可能么?
  林风快十七了,而曹郐的几个孩子最大的才十三,光身高上,林风就高一大截,再加上曹郐的几个孩子有些随爹比较黑,而林风面色如玉,又长得极俊,所以林风和曹郐几个孩子一站在一起,简直是鹤立鸡群,想不引人注意都不行。
  因此林风刚一进大殿,皇帝就咦了一下,“这孩子谁家的,长得这么好?”
  曹郐只好硬着头皮说:“陛下,这是臣的犬子。”
  皇帝惊讶道:“你的,你什么时候有这么大的儿子了?”
  都是武将,又家宴经常见,皇帝对自己臣子大体有几个儿子还是略知一二的。
  曹郐欲哭无泪,只好扯谎,“陛下也是知道的,臣年轻时有些风流,这个孩子,臣也是刚刚知道,才认回来的。”
  皇帝听了,愣了一下,突然哈哈大笑,“朕说朕怎么不认识,原来是你老小子年轻时的风流债啊,好小子,你够有种,你家夫人居然没劈了你,还让你认家来了。”
  曹郐尴尬地笑了笑,心道就是我媳妇认回来了的呢!
  皇帝不由看向林风,想看清这老小子年轻时风流出的私生子长什么样,结果这一看,皇帝不由愣住,这孩子好生面善,怎么看着有点眼熟。
  皇帝不由招招手,“好孩子,来,过来,给朕看看。”
  林风乖巧地走上前。
  皇帝仔细看了看,确实没见过,难道他年纪大记错了?
  也有可能,不过孩子近看长得更俊,一看就觉得心里喜欢,皇帝干脆也懒得想了,笑着问:“多大了,叫什么名字,平时都学些什么?”
  林风回道:“学生林风,马上快十七了,平日在家跟着先生读读书。”
  “读书?”皇帝愣了下,“你平日读什么书?背段给朕听听。”
  林风有些无语他爹和皇帝怎么见面就让他背书,不过还是老老实实说,“正跟先生学《大学》”,然后张口背了一段。
  一边背,一边林风小心翼翼偷偷瞅了瞅皇帝,皇帝不会再像先生一样考较一下他功课吧?
  皇帝应该很厉害吧,万一要是问得太难他不会答怎么办?
  啊啊啊,为什么皇帝像他爹一样,见面就问功课!
  他都十七了,难道除了学业没别的可问吗?
  就在林风内心崩溃,紧张等着皇帝提问时,却见皇帝一脸震惊地看着他,然后转头对枢密使惊叹,“天呐,这孩子,居然会背《大学》!”
  正在流利背课本的林风被皇帝的惊人之语惊得突然忘词了。
  皇帝却还在和枢密使说:“《大学》是九经吧?”
  枢密使点点头,“是的,陛下。”
  皇帝又问,“他背得对不?”
  枢密使再次点头,“听着甚是流利,应该没错。”
  皇帝转头一脸惊诧地看着林风,对曹郐赞叹道:“曹郐,你这儿子好生厉害,想不到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学识,真是教导有方啊!”
  曹郐忙一脸谦逊的和皇帝说着小孩子只是喜欢读书,陛下不要太过褒奖,他会骄傲的等等……
  林风看着一脸谦逊实则得意地他爹,又看着旁边真心夸奖他的皇帝,只觉得这世界玄幻了。
  他刚刚,难道不是只背了个《大学》么?
  《大学》不是除了《论语》以外读书人必备的书么?
  这难道不是世家弟子启蒙的读物么!
  他只是背个课文,连注释都没背。
  这皇帝夸他学识好,是认真地?
  然后林风就在晕晕乎乎中,眼睁睁看着皇帝高兴得大手一挥,给他赐了个正九品的校书郎。
  前一刻还是白丁的林风,瞬间成了国家图书馆的正式带编管理员!
 
 
第13章
  行宫的藏书阁门前,林风抱着一大摞书卷从屋里走出来,走到门外大青石板上,放下,然后一卷卷展开,开始晒书。
  校书郎一职始于西汉,开始是朝廷征调天下名士到兰台或者宫内藏书处校正典籍,可慢慢地,就逐渐演变成文官中一个九品芝麻官了,也就是,只要是以文入职,一般第一个授的,就是校书郎。
  也是因此,整个朝廷的校书郎,可谓数量庞大。
  因此这些校书郎,自然也不可能每个都有资格修订宫中书籍,大多数,进来也就打了杂。
  所以当上校书郎的头三天,林风被上峰随手指派着晒了三天的书。
  今天是第三天。
  林风悠闲地晒着书,晒书?晒书好啊,起码不用在家被两个大儒逼着读书。
  虽然浪费体力,可不浪费脑子啊!
  所以对于这晒书虽然枯燥无味,林风却干得很是自得。
  而且更好的是,校书郎人数多,平时干活时可以偷偷唠个嗑,林风只进来三天,就听了不少朝廷八卦,知道了不少朝廷内幕。
  例如:当今皇帝其实是个文盲。
  林风无意间听到这个八卦时,惊得差点手中的书都差点掉了,在林风以前看的影视剧中,皇帝不说玉树临风,才气逼人,那肯定也是威严庄重,学富五车,所以在林风的印象中,皇帝肯定学识不错,可事实证明,那只是影视,当今皇帝,确实是个文盲。
  当然,当今皇帝也不是一点字都识,简单的字还是认识的,只是认识的十分有限,最起码你拿一本论语给他,他就不一定能读下来。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