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是最好的选手,普巴的也是最好的向导,那又怎么样呢?”索登在小会上说道,“团队会把所有补给提前放在山上,经过的路也有人会提前去重新铺设,务必把风险降到最低。但山就是山,你们可能会有高原反应,会被冻掉脚趾,甚至会葬身于此,一旦走到雪原上,有时候就没有回头路了。”
“听上去像在恐吓我们。”一名来自印度的选手,南德娜·辛格说道。这位女选手从第二轮开始因为身份而引起众人关注,比赛持续的这两年,她也常常在轮次间歇穿行在印度各地宣传平权和反对暴力。她的皮肤和詹妮弗的几乎一样白皙,而“辛格”又是个典型的属于婆罗门种姓的姓氏,不难想象南德娜的活动会受到多少质疑和阻碍,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印度常有人指着鼻子说她“作秀”。
个人的力量实在很难改变什么,或许这才是很多普通人憧憬超级英雄、向往力量和权势的原因。
不过南德娜再有名,此时此刻活跃气氛的努力也有些不合时宜,至少多洛雷斯·哈特就很直截了当地对她露出了轻视神色。
“恐吓?”索登做了个鬼脸,“女士,我自己就在K2上丢了几根手指哩。”他把厚厚的羊绒手套摘下,像国王展示宝冠一样把双手举起来展示给选手们看。左手无名指、小指和右手小指已经消失不见,只剩下长好的肉块。“山峰永远印在我的手上。”索登道。
这种景象约莫常常被他拿来警醒团员,但在见识过爬虫药剂的选手面前却最多只能让他们唏嘘几句。詹妮弗意识到前几轮生命环已经把他们惯坏,任何伤口——只要不是忽然暴毙,任何疾病——只要不是无药可医,在生命环面前都是小菜一碟。
她把视线转向远方云中的雪山。
索登示意向导们把一些资料发到选手手上,说道:“后天我们将出发前往珠峰大本营,我希望你们抓紧剩下的时间检查登山用品。去年有个团员直到上山前才通知我们他的连体高山靴密封性不好,女士们,先生们,我想你们都不愿意在山上被冻掉一条腿。”
人群纷纷应是。
“另外,我们的队医李先生希望每个人都能花时间进行一番检测,并为你们解说哪些迹象值得注意。南切巴扎的海拔并不算高,接下来几天小队将行进到珠峰大本营,那里的海拔高达5000多米,会让许多不习惯高海拔的选手产生严重不良反应。是的,高原反应,别不把它当回事,每年都有登山客因此丧生。”
高原反应这个词组引起了全场的肃然。
简单来说,海拔高的地方通常是低压低氧环境,人如果从正常气压环境忽然进入此类环境或长期处于此类环境之中,很可能产生各种急性或慢性病。急性高原反应对不适应高原环境的人来说很常见,患者通常感觉头晕头痛或喘不过气,有时还会心律失常,更有甚者会引起肺水肿或脑水肿。著名登山向导、奥克兰人加里·鲍尔就是在攀登道拉吉里峰时由于高原脑水肿去世。
疾病对选手来说是不可控的,它不像冻伤那样,在人们看来可以被保暖措施避免,而是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作。一个人可能前几天还好好的,后几天就头晕目眩,脑子因低压在颅内变得不成样子。
如果说刚才大家还沉浸在生命环的余韵里不以为然的话,现在每个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李医生。李锦荣博士是节目组从B城请来的专家,他早年在藏区为藏民义务看诊,受到藏民对母亲山的影响,发表过数篇关于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医学类论文。李博士和整个医学团队的常驻存在对所有选手来说都是枚强心剂,特别是选手赵,詹妮弗从未见这名Z国选手那么高兴过。
有了团队,有了劳工,有了向导,有了队医,这次攀登的难度应当会小于在亚马逊雨林里穿梭的难度,实在有必要在第一关积累经验,从而在更难攀爬的雪峰上获得成功。这么想着,詹妮弗翻开资料,分心二用,边听着索登的讲解,边用手指顺着地图滑动。
节目组标出的东南山脊路线是一条非常清晰的线路。选手们从南切巴扎前往天波切寺庙,然后徒步行进至珠峰南坡大本营,紧接着是位于5900米海拔的一号营地,位于6400米海拔的二号营地,位于7500米的三号营地和位于7950米的四号营地,最后冲顶。这段路在前期相对北坡来说较为平坦,在大本营和一号营地间有臭名昭著的昆布冰瀑,过了一号营地有生死线和西库姆冰斗,到三号营地和四号营地有南坳和希拉里台阶......
一关连着一关。
小会结束后詹妮弗和其他两名选手一起回了住所,有些选手选择了去逛街,或者架着直播摄像机组在小镇里走走,攒点人气,但冥冥之中她并不觉得那是个好主意。
从远远望见珠穆朗玛峰开始,一股股冰晶般寒冷的意志就在不间断地侵袭着她。随着海拔渐渐升高,和原始雪山的距离渐渐拉近,这种古老的寒意就越发从沉眠中苏醒。很难说这股力量来自雪山上的生物们还是雪山本身,也很难说是自然之心还是地球意志在和她遥相呼应。假如力量继承有进度条的话,詹妮弗几乎能感觉到进度条在推动。
她有种强烈的预感,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倘若能有机会靠近它的核心,不论是站在山巅还是贴近山体,她都会再次听到大地的心跳。
4月3日,整支庞大的登山团抵达珠峰大本营。
第120章
拉练的队伍在凌晨启程。
彼时天还未全亮, 整座冰川灰蒙蒙的, 只有少数几块更平滑的区域倒影着星星的天光。离开营地数百米后排泄物和垃圾的臭味才渐渐消散, 透出极寒冷处原本该有的气味来。海拔更低处还能见到刻着登山客名字的石碑, 再往上走便只有被埋在冰雪里无法移走的尸体——人们把这些遇难者当做珠峰上的路标。
珠峰大本营的海拔有5000多米, 詹妮弗在徒步前三天觉得一切都好,后面就开始慢慢吃力。自然之心陷入长久的沉眠,只有地球意志通过庞大的珠峰在不断呼唤, 这种呼唤极轻又极远,仿佛蝴蝶的翅膀振过水面。抵达大本营的前一天她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头痛,那种痛苦是如此剧烈,以至于她险些要求随行队医联系直升机把她送回加德满都, 如果不是第二天疼痛程度有所缓解的话。
《荒野挑战》团队在大本营已经进行了三周的适应训练,数名向导每天凌晨带着队伍在冰川上来回拉练,时不时还进行几次从大本营到一号营地再到大本营的冲刺。
这段路上最危险的莫过于昆布冰川本身, 30%的遇难者葬身于此。
这里每天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断裂和冰崩, 小队第二次上山时, 数人高的冰锥和冰块从高处砸下,一名夏尔巴人躲闪不及被砸中头部。选手们的运气并没有比他好到哪去,一名坦桑尼亚选手在返程时不慎坠入冰缝——说实话, 冰川上到处都是深不见底的裂缝——如果不是领队索登眼疾手快, 恐怕这家伙连尸身都找不到。
詹妮弗在一个石块边站定。
这次拉练是冲顶开始前的最后一次练习,很快, 最适合攀登的五月就将到来, 他们也将真正踏上预定的天路。
荒野团队并不是唯一一个团队, 整座珠穆朗玛峰上有超过五个团队在等候良机。96年发生的惨案改变了很多事,又好像没有改变什么事,当年几个团队共同冲顶已经是致使灾难发生的“巧合”之一,时至今日,珠峰堵车已经从巧合变成了必须考虑的因素。近年来尼泊尔下发的登山证始终在增加,商业团队的数量只增不减,越来越多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冲顶——而狂风暴雪的空窗期只有那么多。
“站起来!”詹妮弗听到队伍后段传来一声呼喊。她朝后看去,只见选手阿克西姆正被夏尔巴人从地面拽起,跌跌撞撞地跟着人群朝前走。
阿克西姆是选手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今年七月他就有五十一岁了。五十一岁,詹妮弗想到,一个即使具备诸多生存知识肉体都有些力不从心的年纪,可不知怎的,有时候人就是能从自然规律里找出一条逆天的路来。
“走吧,走吧!”领队索登在队伍前列喊道。
脚下的昆布冰川无时无刻不在发出沉闷的响声,远处珠峰峰顶向外飘出一条长长的扬尘般的冰晶,活像女神的丝带。从地上看它美得惊心动魄,但詹妮弗知道那代表着山顶正在遭受狂风肆虐。
她想知道站在风中是什么滋味。
8000米以上的地带别说不适合人类居住,甚至不适合人类踏足,人一旦进入这里就会缓慢死去,唯一重要的是,登山者能否在□□“死去”前踏足世界第三极,并且从顶峰安全撤离。
晚些时候整支团队回到了珠峰大本营。
32名选手中的3名女选手共用一个帐篷,詹妮弗睡在多洛雷斯和南德娜中间,有时也充当这两名选手的“缓冲地带”。南德娜对多洛雷斯的眼高于顶嫌弃已久,而后者对前者的装模作样也怀怨在心,詹妮弗有时怀疑她们是否也对她不满。
这很正常。
到达珠峰大本营的第一天所有人都一派兄友弟恭姐妹情深的样子,在高山上待的越久,一些小事越是被放大。一个人很难在遭受低氧低温环境折磨时保持冷静思考,也很难在边头晕眼花边徒步跋涉时去在意公众形象,更别说是个人形象。
对此,领队索登评价道:“至少你们都是户外生存专家,尼泊尔政府并没有为南坡登顶设置一个明确的标准,只要有钱,他们几乎会为任何人颁发登山证。前年有几个只爬过入门级小山的团员和我们一起冲顶,去年团里还带过两个装假肢的老兵,他们都爬到了这座该死的山上。别误会,我说这些并不是因为我觉得他们没有冲顶的资格,我对那些身负残疾心怀梦想的伙计满怀敬意,我对任何想挑战自己去圆梦的人都满怀敬意,只是作为领队,我们必须让团员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在城市里人们自有一套社交标准,但在超过8000米的山上?什么都没有。”
是的,什么都没有。
比起那些彼此不熟识的团员,《荒野挑战》团队在彼此不熟识之外还存在利益纠纷。这种利益纠纷是海岛上部分先登岛选手拒绝为漂流而至的选手提供帮助的原因,是森林里部分选手联合队员攻击其他小队的原因,是沙漠里部分选手把资源点攫取得一干二净的原因,也是雨林里部分选手抢夺其他人勋章的原因。
倘若在雪山上不发生点什么事,詹妮弗才真是要怀疑自己的眼睛。
而“奇事”也确实发生得很快。
某个傍晚长跑运动员特纳在晚饭时咳嗽了几声,旋即在用餐帐篷里把所有的东西吐了一地,这引起了整个医疗团队的注意,也引起了整个选手团队的注意。晚上开会时詹妮弗发现自己无法不注意到部分人脸上隐隐的兴奋,只有16人能进入第六轮,换句话说,只要16个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继续比赛,剩下的人就可以少爬几座雪山,少受几次罪。
“特纳怎么样啦?”当氧气瓶使用教学告一段落时,终于有人清清嗓子问道,“你知道,我们都很担心他......攀爬珠穆朗玛峰毕竟是很危险的,呼吸系统的问题恐怕会更危险,你是领队,你们是队医,还有节目组,你们得对在座每个人的生命负责。你爬过那么多山,多洛雷斯,你怎么说?”
尽管平时和他不对付,多洛雷斯还是点了点头:“他在更高的地方会喘不过气来。”
李博士从他的圆镜片底下扫了扫这些选手。“情况确实不太稳定,继续山上也的确存在隐患——”他拉长声音说道。詹妮弗立刻看到几个坐在她正对面的选手面露不自在之色,那种演员们自己常常在领奖台上做出来的为了压抑狂喜反显得怪异的神色。“——但选手本人决定继续前进,我们给了他必须的药剂,决定尊重他的选择。”
“你们不能这么做。”有人咕哝道。
“哦,是的,我们可以,先生,而我们正准备这么做。”李博士平静地说道,“团队不会等到性命攸关才采取行动,我们每天都在给出负责任的建议,而你们,选手们,都是成年人,都是签署过合同的对象。准确的来说我们并不是一个常规的商业登山团,而你们也不是常规的登山队员,与其说我们必须为你们的生命负责,不如说你们必须为自己的每个行动负责。”
“这是珠穆朗玛峰,不是过家家。”领队索登严厉地说。
他环顾四周,将每个选手的表情都尽收眼底。始终在帐篷里飞行的摄像机组比他“看”得更清楚明白,一段时间后,当选手们安全返回城市后,少数人将会停止咒骂世界第三极上严酷的环境,转而感谢这寒冷使他们每个人都穿着厚厚的衣服,领口拉到脸上,不至于把表情完全露出。
詹妮弗懒洋洋地朝后靠到椅子上,打定主意不把希望寄托在队友上。
不管他们在希望什么,这一次他们的祈愿是无法成功了。
鼻炎和喉咙肿痛在雪峰上都是常见的症状,一些人甚至会患上更严重的干咳症。医疗团队想方设法使特纳镇定下来,大本营有条件让登山者睡几个好觉,在真正开始登山前他就已经恢复了健康。
身体大好的特纳为此得意忘形,在队伍出发前一天夜晚的篝火边上对着山风喊出了许多年前一位伟人举世皆知的名言——“我至,我见,我征服!”
当时众人正难得地摈弃防备,共同在营帐外整理行装,闻言纷纷欢呼大笑。他们用“冒险”为自己鼓劲,用“征服”安抚被寒冷和恐慌弄得瑟瑟发抖的身躯,用“丰厚的回报”和“人生梦想的实现”填平前行路上一个又一个的危险和隐患。
詹妮弗跟在多洛雷斯和南德娜身后出了帐篷,一名夏尔巴劳工跟在她身后。詹妮弗看到他摇头叹息,面露不平,对着远处庞大而漆黑的高山不断行礼。
她等待几步,问道:“这是为什么?”
起先他不愿说,在三翻四次询问后才用蹩脚的英语吐露心声。“永远不要对山不敬,人不能征服山峰,我们只能在山的允许下短暂地依偎进她的臂膀,借着她的肩头看向远方。”
“我明白了。”詹妮弗道。
此时此刻她并不知道,三年后会有一名夏尔巴向导发出这样的感叹——“我知道,我早就知道,珠穆朗玛峰总有一天会惩罚我,因为我踩在她的身上。”
此时此刻她也并不知道,世上有两件事总会在不经意间发生,那就是爱与死亡。
第121章
凌晨1点, 夏尔巴人提前出发。他们需要为登山客搭设绳索、检查梯桥、评估冰塔, 紧接着还得把物资运送到目的地点——和其他商业登山队一样, 《荒野挑战》为选手们准备了充足的氧气瓶、药品和其他补给物。凌晨3点30分,庞大的团队分成四支分队在苦涩的寒风里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