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好了?”
“嗯。”说着,她还用小手抹了一把脸。
“娘亲……哦不吃糖了,我能七别的吗?”
“可以,你想吃什么?”
“我想喝奶奶(neinei)。”哭了一会,她正好渴了。
“可以,让你姥姥带你去喝吧。”
“好。”小姚晞哒哒地走过去,将自己的小手手塞进她姥姥的手里,催促道,“姥姥,给小晞冲奶奶呀。”
姚母带小姚晞出去时,白了女儿一眼,“也就是你了,能狠得下心肠来对待这么可爱的孩子。”
第166章
史广柱是绥化回安镇人,同时,也是镇上的乡三老。这天,他和另外两位镇上同样很有名望的老人有要事要进伊春城。
进城的时候,城门有检查,他们仨依言将户籍报上以及路引上交。在城门官检查的时候,他们都很紧张,很怕进不了城。如果他们进不了城,那么他们要办的事就办不成了。
哪知检查的扫了他们几个老货几遍,问了几个问题之后,就给他们放行了。
史广柱走在伊春城内,还有些回不过神来。说实话,他们都做好了进不来的打算了。现在,甘将军屯兵绥化,明显是在防备伊春南下或者随时有可能进攻伊春,不管是哪样,绥化和伊春两地,都可以说是敌对关系,他们又是绥化人,伊春不让他们进城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伊春让他们进城了,显然城主府没有下达相关的禁令。这是多么自信才能不介意敌城的老百姓进来自己城啊里啊。
“伊春可真热闹啊,比我们镇上的集市热闹多了。”
伊春鼓励商业,加之又将近过年,城里人来人往,他们甚至还看到一队队的巡逻队走过,泼皮无赖全不敢妄动。
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伊春的强大和富饶,而且街上的老百姓真的非常悠闲,就像之前没打仗一样。不像回安镇,即使在集日,人们都是行色匆匆的。
他们一边走,一边打听城主府的所在。
对方看他们仨老的老弱的弱,不像能干坏事的人,便热心地给他们指了路。
姚春暖正在主持会议,与众城主府的成员商议来年的春耕事宜。来年春耕时,推广先前他们在伊春军屯试验的新式种田法,这一点是毫无疑问没有争议的。如今已经试验出来,新式种田法提高田地间农作物的产量两成至三成,不推广才是傻子呢。
而他们所议之事有争议的有二,一是有关红薯的种植:二是北狄俘虏所开的荒地的处置。与会的成员中,有人认为,他们如今拥有的红薯种子约为二十万斤这样,看似多,其实也不过能种上两千亩地罢了。他们再种一茬,等收获时,再在民众间推广。至于北狄俘虏开垦出来的荒地,自然是隶属他们城主府的。毕竟那些俘虏也是由城主府养着的不是吗?
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现在红薯在伊春已经不是秘密了,特别是对伊春军屯的屯民而言,很多人都知道他们城主府握着一种高产的农作物。而且半年前,姚大人就曾暗示过,年底会拿出一部分红薯放进兑换楼进行兑换,让大家准备好工分或者功勋值。
如今计划赶不上变化,兑换楼清楼,能兑换的物什变少了,但档次都提高了,能进兑换楼的无一不是珍稀品种,而且兑换楼如今只对拥有功勋值的人开放了。而获得功勋值,无一不是上阵杀敌的英雄或者在伊春等建设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但姚大人作为城主府的主事者之一,说过的话不能不算数,该兑现还是得兑现的。
姚春暖不出声,就看着,任由他们吵吵嚷嚷的。她觉得这样挺好的,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大家各抒己见,理是越辩越明的。
就在与会成员唾沫横飞之时,姚春暖注意到城主府的门房小哥数次探头,她走了出去,叫住了他,“什么事?”
“姚大人,是这样的,城主府外来了三位老人,说是回安镇的三老,想求见城主府的任一位大人。”这等来历不明的人,他本不想通报的,但禁不住对方的哀求,加上他下意识觉得通报此事,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干了。果不其然,姚大人接下来的做法,证明他这一趟通报做对了。
绥化回安镇?三老乃一地掌教化之人,姚春暖转头对议事厅的众人说道,“会议先暂停,我一会就回来。”
“有说是因为什么事吗?”姚春暖一边往外走着一边问门房小哥。
门房小哥道,“应该是有事相求,小的问了,但对方不肯和小的说。”
出来大门,姚春暖果然见到了站在避风处的三位老人。阿夏紧随其后,目光炯炯地盯着眼前这三位老汉。
门房小哥喝道,“这位是我们城主府的姚大人,你们有什么事还不速速道来?!”
史广柱连忙道,“是是,我们这就说这就说。”
其实他们并不认识姚春暖,但他们都知道伊春城主府只有一位女大人,这位女大人就是姚功曹姚春暖姚大人。
“姚大人,是这样的,我们三人都是回安镇的乡三老,此次前来,是为了火炕而来的。因为打仗,我们回安镇的青壮都被征调了,镇上的老人和孩子特别多。这大冬天的,老人孩子太难熬了。每年,镇上都有好些因为冬天冻死的老人孩子。”说到这里,史广柱的声音更低了。回安镇,紧靠他们伊春,属于缓化,冬天的冷也是真的冷。
另外一位老人接着道,“是啊,从去年起,我们就听说了伊春有火炕这种东西。我们寻思着,屋里盘上一座火炕,老人孩子就不怕冷了。”
那时他们就盘算好了,等来年的时候,秋收之后,统计一下镇上村里需要盘炕的人家,然后就前来伊春请人。哪知局势变化,将他们的计划给打乱了。
“我们这次来是恳请城主府的大人们派两个人去我们镇上给我们盘炕,我们会出钱的。”说着,几位老人就要给他们跪下。
“事情说清楚就可以了,不用跪的。”姚春暖连忙阻止他们。
在姚春暖的示意下,城主府的侍卫们将要下跪的三人给拦住了。
甚至有人怀疑地看着这三位老人,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会是想赚他们的人吧?
这盘炕的技术,一直都握在官方手中。
姚春暖叹气,是她考虑不周了,“给你们回安镇盘炕倒是没问题,只是回安镇是绥化治下,如今甘化城屯兵绥化,我们的人贸然进入,于你我而言都非好事。”
史广柱急道,“姚大人放心,我们知道一条路,不必经城门,直通回安镇,不会惊动甘将军的。而且我们回安镇也会保护前去给我们盘炕的人的安全。”
“还是不妥。”姚春暖摇头。
他们太小看甘化城了,甘化城此人,行事可不是那么正的。她担心的不仅是派去盘炕的技术人员,她还担心他们三位老人。甘化城得知三人的作为后,有可能会拿他们作伐子。
以为她拒绝了,几位老汉都神色黯然。不怪他们这些大人,谁让现在绥化和伊春分属两个不同的阵营呢,而他们回安镇,也算是伊春的敌对方。
“这样吧,你们回去,在镇上好好挑两个聪明一点的后生,送来伊春。我让匠人教他们盘炕,等他们学会了,就回回安镇去,你们自己就能给自己盘炕了。”这样是最稳妥的办法了。
听到这话,几位老汉眼睛一亮,然后面面相觑,“可是,这盘炕的技术不是伊春官方独有的吗?”
“没事,你们安心将人送来就是了。”是她考虑不周,这样的技术,应该散播于民间才是,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
最后,最年长的那位老人颤巍巍地说道,“城主大人仁义,姚大人仁义,诸位大人仁义。”
等姚春暖回到议事厅的时候,对两个争议点已经有了决断。
二十万斤红薯,姚春暖决定留下十万斤的种子供官方种植,剩下十万斤,用于推广,伊春七万斤,松花府两万斤,会宁一万斤。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其中伊春的七万斤,两万斤供给伊春军屯的屯民,算是兑现她之前的承诺。
用于推广的十万斤红薯,全部由官方帮忙催芽,并指导种植。
分给伊春军屯的两万斤红薯,按人头比例分配。另外的八万斤,每户只能领十斤红薯催出来的苗,也就是能种上一分地。
八万斤红薯催出来的苗,大概能有八千户人家可以领到红薯苗。加上伊春所分配到的人家,大概就有上万户人在春耕的时候能种上红薯。
想种的人可以参与抽签,得到红薯种植资格的人家,都会被叮嘱一定要好好种植,否则,日后会被取消类似的福利。
至于北狄的近两万奴隶们,这段日子卖力地干活,开垦出了二三十万亩的荒地。
姚春暖建议,以较低的价格卖给伊春军屯的屯民。
伊春军屯,可以说是他们的起家之地。他们如今有三郡之地,伊春军屯的屯民们有什么呢?就一场大胜时的奖赏,还有秋收后的分粮,以及他们自己在军屯合力所建的房子,然后就没有了,没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田地。
而他们城主府,有伊春军屯的公田一百一十万亩,有盐场,有各式作坊,有自己的大船……真没必要盯着那荒地不放。
而且,把芒地分给伊春军屯的屯民后,公田的耕种,还可以安排近来收留的难民进去,走伊春军屯屯民的老路,渐渐地让他们自己把日子过起来。
姚春暖把他们说服了,最终,狄罗俘虏们开垦的二十多万亩荒地,以二两每亩的价格卖给伊春军屯的屯民们。每人限购两亩,在役军人优待。
这地说是荒地而已,但东北的土地是出了名的肥沃,即使是新开荒出来的土地,再由屯民采用科学的方法种植,粮食产量也不会低。
而且开荒一亩地的成本肯定是高于二两的。首先需要清理上面的杂草或者矮小灌木,还有上面的石头等等。清理完这些,还得深耕一遍,堆肥。最后开出来的荒地,还得去官府上契。后面这个,又是一笔花费。
其实狄罗俘虏开辟出来的这片荒地,有大地主想买,给到五两银子一亩。这个价格远高于请人开垦的人工价,当然,对方出五两银子的高价买这些地,还有交好城主府的意图在内。
咳,其实伊春开荒的人力价格也涨了,比以往涨了三分之一这样。
开玩笑,主城府的大人们爱惜民力,连挖河渠开荒修路这样的重活都安排给了北狄俘虏干,舍不得让他们这些当地的老百姓服那么重的徭役。他们自己也要爱惜自己呀,至于重活嘛,也不是不能干,但要加钱!就是这么一个想法,佃工的工钱就上涨了。
伊春的地主老财们:也是见鬼,这乱世里,人力应该便宜如狗才是,怎地,他们还要花高价格才能雇佣到人力。
所以这批荒地以这么低的价格放出来,伊春军屯的屯民们都乐疯了。家家数着人头,看看自家能买多少亩地。有些大肚子临近生产的媳妇,家里人一个劲地盯着,都希望肚子里的孩子赶紧出来,赶上这一趟分田地的福利。
这个针对伊春军屯的福利,也叫伊春其他的老百姓眼热啊。人地主老财出五两银子一亩买地,偏城主府不赚这个银子,都要把地便宜卖给伊春军屯的屯民。相比之下,伊春军屯的屯民们真像城主府的亲儿子,城主府啥事都紧着他们。
这些议论,伊春军屯的屯民们都听说了,既窝心又骄傲。
后来伊春城主府放出消息,说下次等奴隶们再多开垦一些荒地出来,就再放出来一批这样的田地。下次,伊春城,人人都有机会。
闻言,伊春老百姓喜笑颜开。然后,又轮到松花府和会宁的老百姓急眼了。当地的父母官也紧跟着表示日后会跟进类似的好事,老百姓才平静下来。
第167章
临近年关,城主府说忙也忙,各种汇算上计,由于伊春无战事,说闲也闲。有一点是肯定的,城主府的众成员终于能准时地下值了。
小姚晞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她每天见到娘亲的时候变多了。对此,小姚晞表示很满意,她好开心鸭。
小孩子觉多,晚上睡九到十个小时,白天再睡上两三觉,都是很正常的事,他们都是在睡觉中成长的。
这不,小姚晞刚睡醒,被抱着洗漱好,就很开心地去找她娘去了。
先去卧室,没找到,只看到她叔叔在呼呼大睡。再去书房,果然发现她娘亲就在这里看书,她很开心地蹬蹬蹬地跑了进去,“娘亲——”
小人儿的小嘴像是含了蜜,喊人都甜甜蜜蜜的。用她娘的话说,被这样的漂亮的三头身小可爱喊着亲近着,就是人听了心都要融化掉了。
“嗯,睡醒啦?”姚春暖正贴着她拜托巴渊研制的面膜,就没有起身,而是随口答道。
“嗯嗯,小晞睡醒惹。”说话间,小家伙手脚并用地往炕上爬。
姚春暖没有帮她,书房里都铺子上了毯子,四周的角落突出的地方都包了边,伤不到小家伙。小家伙属于早慧的那类孩子,因为今年是闰年,她将将一岁,就能表达自己了,虽然有时候吐字不清。
就着小凳子,小家伙很用力地爬到了炕上,然后很自然地拉开她的一只手,亲亲密密地躺在她旁边,“娘亲,哦告树你一个秘密哟。”
“什么秘密啊?”
小姚晞凑近凑近了说,“叔叔的嘴嘴长——长头发惹!变丑惹……”
姚春暖低下头,“宝贝,那不是头发,那是胡须。”
“哦,什么系胡须鸭?”它们不是头发吗?都是一根根的,黑黑的,和头发一样的鸭。小姚晞歪着脑袋,大眼睛里满是迷惑。
这让她怎么解释她才听得懂呢?“长在脑壳上的是头发,长在嘴巴边上和下巴处的是胡须,头发很长,胡须很短。”
“短短的系胡须?”小姚晞求证。
“对。”她女儿很会抓重点,这么说也没错。
“那叔叔的腿腿上长惹好多胡须!”小人儿比划着,告诉她这么一个大秘密。
姚春暖:……
宝,那不是胡须,那是脚毛!
花了一点时间,姚春暖耐心地和小家伙解释头发、胡须、脚毛的区别。
小家伙很会举一反三,“那我我鸡到了,长在手手的四不四手毛鸭?”
“对!”
得到肯定,小家伙开心地笑了,还自己拍起了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