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重生薛蟠娶了林黛玉——燕子掌
时间:2021-11-17 00:50:05

  等薛蟠带人到达京都附近,皇上为表重视,派遣大皇子、诚郡王、鸿胪寺卿一起,出京都三十里,迎接薛蟠和使团归来。
  薛蟠到了京都后,让宣抚使副使将外邦使团交接给鸿胪寺,安排他们在典客署住下。而他和贾琏一起跟着大皇子,直接进宫觐见皇上。
  皇上在御书房接见薛蟠。
  薛蟠跪下拜见皇上,皇上亲自上前,将薛蟠扶了叫起。
  皇上看着薛蟠,两年前,薛蟠还是一个玉面郎君,如今他脸上黑了很多,不像是一个文官,更像是一个武将,将之前的一丝书生气也脱去了,更显沉稳。
  皇上用手重重的拍在薛蟠的肩上,大声赞道:“薛卿,好样的,欢迎回来!”
  薛蟠想起自己这一路的经历,几次险死还生,不由眼含热泪,对着皇上重新跪下:“仰赖皇圣上庇佑,微臣幸不辱命!”
  皇上重新将薛蟠扶了起来。
  君臣叙了一番情谊,薛蟠开始禀报自己的沿途所见。
  虽然这一段时间有奏折往来,但是奏折上说的不够详尽,薛蟠拿出一张地图,上面绘制了自己沿途经过的国家地理位置,呈给皇上。
  薛蟠指着地图,将每一个国家的情况都介绍了一遍,包括这些国家的皇室情况、武备军事以及风俗习惯、当地土产等等。
  薛蟠指着佛郎机说道:“臣也去了佛郎机,这个国家人口并不多,是所有国家中,最热衷于冒险的国家。他们国家的贵族,往往有好几条船,带着人出海进行贸易。遇到大国时,他们是商人,遇见小国时,他们就是盗匪。而沿途很多国家,都是他们的殖民地。不过,如今咱们大庆的炮火和佛郎机射程差不多,微臣在离大庆沿岸很近的岛屿,也遇见过他们,杀了他们不少的人。”
  薛蟠介绍完这些外邦情况,小心的从怀中取出一个油纸包,打开双手呈给皇上,说道:“皇上,你看,这是什么?”
  皇上看薛蟠珍之重之的样子,也慎重起来,将东西小心翼翼的接了过来。
  这油纸上有一枚枚指甲盖大小的东西,呈金黄色,光泽有些温润,像一粒粒玉石籽料。
  皇上看不出是什么东西。这东西如果说是玉石籽料,应该不至于让薛蟠如此谨慎。
  皇上不解问道:“薛卿,这是何物?朕猜不出来。”
  薛蟠的表情有些激动,说道:“皇上,这是微臣在佛郎机见到的,据说是一个外邦人在很远很远的另一个大陆找到带回佛郎机的。这是一种农作物,据说这种农作物,在佛郎机一亩地能产粮三到四石。”
  皇上豁然站起,失声问道:“此事当真?”
  薛蟠猛地点头:“千真万确!不仅如此,此作物的生长期只有三个多月,其籽能产三到四石,人可食;其杆亩产可达一千斤以上,可喂家畜。”
  皇上将这东西小心的放置在御案上,凑近了紧紧盯着,目光火热。
  薛蟠知道皇上为何如此。他从知道这作物,一直到现在,只要一想起此物,心中的激动,就没有平息过。
  这次出海,能将此物带回,哪怕其余的事情一件都没有完成,也是值得的。
  如今大庆朝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麦子和粟米,平均亩产两石左右。
  而此种作物亩产可达三到四石,将近是水稻和麦子的两倍!如果能将这作物引进,大庆朝将再无饥饿之民。
  皇上终于将眼睛从这作物身上移开,看着薛蟠说道:“薛卿,这作物,你带回来了多少?”
  薛蟠禀道:“臣带回来了五十石,可种两千亩地。微臣想,先在各地选几亩地试种,看看收成。如果收成好,今年的产量,够明年在大庆朝推广!”
  皇上朗声笑道:“好!好!好!天佑我大庆!”
  皇上平静下来,接着问道:“这作物,叫什么名字?”
  薛蟠禀道:“此物在大庆朝,并无名字,请皇上赐名!”
  皇上看着御案上的东西,越看越喜欢,说道:“此物其形如玉,其质为黍,就叫玉黍吧。”
  薛蟠赞道:“好名字!”
  介绍完玉黍,薛蟠又将其余的一些农作物和从外邦发现的一些技术介绍给皇上。等说完这些,薛蟠取出一个账簿,对皇上说道:“除了购置这些种子,臣余下的钱财,皆购置了香料等物,这是账簿。”
  皇上翻开账簿,由于所带的东西还没完全卖掉,暂时估不出完全的价格。但是这上面的东西,粗略估计,此次航海,薛蟠不会赔钱,反而会大挣一笔。其所得,估计顶的上大庆一年的税收。
  皇上握着账本,问道:“这海贸,当真如此挣钱?”
  薛蟠说道:“确实如此。这一次随臣归来的,不仅有使团,还有商队。臣有一项提议,开放海禁,在沿海地区,建几个码头,让大庆朝人和外邦人从此处上岸,而后征收商税。单凭朝廷的船只,进行海贸,虽然利益高,但是海贸不会繁盛。让民间的商家参与进来,才能将这条商路进行下去。而朝廷既可以派船只进行贸易,也能征收商税。”
  皇上思量了一下,缓缓点了点头,说道:“这两年,水师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两万人。大庆附近的海域,基本上海盗禁绝了。而随着水师的建立,大庆沿海的国家,也顺服很多,不敢再轻易挑衅。你说的也有道理。薛卿,你先回去休息几天,然后递个奏折上来。”
  作者有话要说:  一石,各朝代斤两不同,此处取一石为156斤。
  玉米、红薯是明末传进来的,本文红楼架空。
 
 
第117章 建女子书院
  司徒澈陪着大皇子去京都之外接薛蟠和使团, 宝钗也和薛家人汇合,来到了崇文门街旁边的酒楼之上。
  早有消息,出海两年的宣抚使团回来了, 还带回来了很多外邦使团,要从崇文门街上经过。京都人好热闹, 早就在街道两旁占好了位置,想亲眼看看海外的人长什么样子。
  这种热闹的事情, 比三年一次的进士跨马游街更少见。
  薛家人也在崇文门街的酒楼之上定了包间。她们倒是不是来看外邦使团的, 而是想早一点看见薛蟠。
  薛蟠出海了两年,一直都没有音信传来。薛太太和黛玉暗地里,不知道掉了多少次眼泪, 生怕薛蟠有个万一。
  黛玉作为薛家的主母,虽然晚上的时候暗自垂泪,白日里还要撑起精神来,安慰薛太太,照顾谨哥儿,安排家事。
  如今得知薛蟠回来的消息, 薛家人都是大喜。
  因着薛蟠有公务在身,在他还没有觐见皇上之前, 薛家人不能私下里去见薛蟠。如今只能在这包间中等着,想远远看上薛蟠一眼。
  等到使团经过, 薛太太和黛玉、宝钗在楼上一眼就看见薛蟠骑着高头大马,走在众多使团最前面,薛家三人齐齐落泪。
  等使团都看不见影子了,薛太太等才将泪抹了,平复了下情绪,回薛家了。
  虽然刚刚远远见了薛蟠一面, 知道薛蟠一切都好,但是没有近距离的看看,薛太太还是心中焦急,派了许迁去宫门口接薛蟠,自己在家中坐立难安。
  黛玉和宝钗也陪着薛太太身侧。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问黛玉道:“娘亲,是爹爹回来了吗?”
  这男孩,正是已经两岁了的薛谨。
  黛玉矮下身来,和将谨哥儿平视,双手拉着谨哥儿的手,说道:“是呀,爹爹回来了!”
  好像过了很久,丫鬟才终于进来报说:“太太、奶奶、姑奶奶,大爷回来了。”
  薛家众人连忙出了花厅,走到大厅的门口,还没下台阶,就见薛蟠大步转过照壁,往这边走来。
  薛蟠往薛太太、黛玉和宝钗脸上看了一遍,看着他们都安好,然后往薛太太面前一跪,说道:“母亲,孩儿回来了!”
  薛太太急忙迎上去,将薛蟠扶了起来,让薛蟠在自己面前转了一圈,仔细打量,方说道:“黑了,瘦了,我儿受苦了,回来就好。”说完,眼泪就掉了下来。
  薛蟠强忍心酸,将薛太太眼泪擦去,说道:“妈妈,我回来了,我没事。”
  薛蟠回头看了黛玉一眼,眼中万般柔情,黛玉正望着薛蟠,脸上泪痕未干,双目中闪出一丝泪光,看见薛蟠含笑看来,忙低了头,停了会,才重新抬起了头。
  薛蟠看黛玉地下头,也就不再继续看,而是伸手扶住了薛太太。黛玉连忙扶住薛太太另一边,两人一人一边扶着薛太太,往屋中走去。
  薛家人一番相会,互相说了诉说了离别之情。薛太太知道薛蟠疲乏,他和黛玉小夫妻久别重逢,也一定有许多话说,就不久留薛蟠,说道:“蟠儿,你和玉儿先回去吧。等晚上,再给你办接风宴。”
  薛蟠道了别,正待要走,突然看见一个小家伙,扑闪着眼睛,眼中带着好奇,也有一丝害怕的看着自己。
  薛蟠心中一动,往黛玉处看去,黛玉连忙介绍道:“这就是谨哥儿。”然后走到薛谨面前,柔声对薛谨说道:“谨哥儿,你不是想爹爹了吗?这就是爹爹呀。”
  谨哥儿却只躲在黛玉的后面,弹出小脑袋看着薛蟠,并不上前,只说道:“娘娘哭了,爹爹坏。”
  黛玉佯怒道:“谨哥儿!”
  薛蟠往前走了一步,将谨哥儿抱到怀中,做出自己最柔和的表情,笑道:“谨哥儿都这么大了。”
  薛谨的小腿踢蹬了两下,想从薛蟠身上下来。虽然娘亲说这是他的爹爹,但是,对他而言,薛蟠还是一个陌生人。
  薛蟠将薛谨举高高,然后搂到怀中,薛谨胆子大,并不怕,只发出高兴的尖叫,从来没有人这样和他玩过。
  薛蟠看薛谨高兴,干脆将薛谨举起来,让他坐在自己的肩膀上,一只手扶着他,另一只拉着黛玉,往自己的院子中去了。
  薛太太看见薛蟠这样的作为,一时有些惊诧,觉得不合体统。不过既然薛蟠高兴,这些体统规矩什么的,有没有什么要紧的,随他们去了。
  黛玉被薛蟠拉着,脸上却红红的,轻轻挣了一下没挣开,就不再挣扎,心中又是羞窘,又是欢喜。
  到了自己院子的屋中,薛蟠将谨哥儿放下,让奶娘将他先抱了下去,回身将黛玉抱入怀中,深情的说道:“玉儿,这两年时间,辛苦你了。”
  薛蟠说完,又有些愧疚:“本来我将你娶回来,说要好好对你,没有想到却一走就是两年,是我对不住你。”
  黛玉眼泪滚滚而下:“妈妈待我如同女儿一般,家中管事也得力听话,不辛苦。”说完,黛玉低头,声如蚊呐:“就是有些想你。你这次回来,还走吗?”
  薛蟠有些迟疑,而后才坚决道:“应该是还需要出去的,不过,你放心,以后,我一定带着你一起。第一次出海,前途未卜,我不能带着你一起冒险,如今,航线趟好了,以后我一定带着你。”
  黛玉扑到薛蟠怀中,无语凝噎,薛蟠感觉自己身上湿湿的,将黛玉从自己怀中揪出来,劝道:“好了玉儿,不哭了,我已经平安回来了,以后,再也不和你这么长时间的分开了。”
  说话间,外面已经备好了水,黛玉让薛蟠先去沐浴,去去乏。
  薛蟠看看自己身上,在驿站中虽然打理过自己,到底还是有些疲乏,去了浴间。
  因为已经将使团交接,见了皇上,将肩上的担子都放了下来,回到自己的家中,薛蟠心中轻松,在热水中泡着,薛蟠险些浴桶中睡过去。
  等洗完澡,薛蟠陪着薛谨玩了一会儿,就去休息了,到了晚间,司徒澈和陆安英莲夫妻也来了,一大家子人一起吃了团圆饭,算是给薛蟠接风。
  薛蟠回来后,虽然外面帖子不断,但是薛蟠哪里都没去,在自己家中窝了三天,享受家庭的温暖。陪着薛太太唠嗑,逗谨哥儿玩耍,和黛玉温存,也给大家讲解自己在外面的经历。
  薛蟠讲述道:海外有些国家,风俗和大庆不同,比如其中有一个国家,叫做英格兰,他们国家的继承制是男女皆可的,他们国家的国王男女皆有,如今的国王就是女王。在海外,这样的国家很多,比如茜香国,也是女子做国王。而且外邦的贵族女子很多,女子也能当官。
  宝钗听薛蟠说这些,心中一动。这么长时间,宝钗一直在迷雾中苦苦探索,找不到出路,而薛蟠这些话,将挡住她视线的迷雾,吹散了。
  宝钗终于寻到了一条能走的路。
  这几日,薛蟠也听薛太太说了宝钗身上发生的事情。
  宝钗没有给薛太太说司徒澈要纳妾的事情,毕竟这事也没成,她不想薛太太担心。但是给薛太太说了自己和司徒澈失去生育能力这事,免得薛太太催自己生再生一个孩子。
  薛蟠和宝钗在书房中,薛蟠问道:“妹妹,你打算以后如何?”
  司徒澈是诚郡王,如今他们夫妻没有儿子,这爵位传承该怎么办?安姐儿以后怎么办?
  宝钗郑重的看着薛蟠,问道:“哥哥,你说外邦中女子也能有继承家业,也能当官,可是真的?”
  薛蟠听宝钗这样问,眼中充满了向往之色,心中一紧,问道:“是真的。不过,你要走这条路吗?”
  宝钗肯定的说道:“我想试一试。为了我自己,也为了安姐儿。安姐儿如今有我和司徒澈护着,自然平安喜乐。但是以后她嫁了人,就是别人家的人,我想护着她,也鞭长莫及。出嫁从夫,生活任人摆布,喜乐全凭他人,我不想安姐儿过这样的生活。而且,她没有亲兄弟,我害怕她落到和当初黛玉一样的境地。如果女子能和男子一样,能继承家业,那么当初,黛玉何至于只能寄居在贾家?”
  薛蟠不知道该如何劝宝钗。宝钗向来都是有自己的主意的。
  薛蟠慎重的说道:“这条路,很难走!”
  宝钗爽利一笑,脸上多了些无所畏惧:“我知道很难,但是能看见一条路,总比无路可走强。再难走的路,总要有人先走一走,才知道能不能走通。哥哥,你放心,我有分寸,我知道不会一步成功的,我可以十年,二十年,一辈子,慢慢的来。”
  薛蟠看宝钗主意已定,只能说道:“既然如此,你有什么需要,我一定全力相助!”
  宝钗对着薛蟠笑道:“我知道,哥哥永远是我的后盾。”
  宝钗将自己的想法对薛蟠说了,两人又探讨了一番,宝钗就去做了。
  如今薛蟠携功而回,又带来玉米这种农作物,正是一个好机会。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