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宁波的政务, 皇上给了薛蟠职权,让薛蟠可以自专。
薛蟠颁布了第一道政令, 宁波地界三年不征收田地赋税。第二道政令, 官府将在宁波修建码头,不派徭役,而是官府雇佣民工修建, 官府管一日三餐,根据工种不同,还有不同的酬劳可拿,从二十文到一百文不等。
很多之前内迁的住户,见免赋税和不派徭役,都纷纷回迁, 甚至附近几个县市的人都迁了过来。很多家中有多余的劳动力的人家,都去码头找了活做。
薛蟠忙着修建码头, 在码头旁边修建仓库,制定税收的章程。
而贾琏以自己原来水师的班底, 招募新的水师成员,如荆绩这样跟着贾琏一起的老兄弟,这次也都有了官职,根据出海的功劳,做了千户或者百户。贾琏将水师招募好之后,就开始训练水师, 从宁波港口出海,将航线上面的海盗清剿干净。
薛蟠根据大庆的农税和商税,以及对外贸易的利润,暂定普通商贸之物征收三成税。只要交税,在宁波地界,就享受官府和水师对所有商户的保护。
宁波允许民间商人和外邦之人交易。虽然要缴纳三成商税,如果用仓库,要缴纳租借的费用,但是和外邦交易,其中胡椒、玻璃、瓷器、茶叶等等的交易,一转手,三倍甚至十倍的利润都不止。而且这边有水师,水师不停的在海面上游曳巡逻,也保证了商家的安全。
民间商人自然蜂拥而来。
外邦看宁波这边交易比广州那边自由很多,对外邦人士也不排斥,允许外邦人交易互市,甚至可以在宁波上岸,在城中住下,因此外邦之人更多的选择在宁波这边进行通商贸易。一时间,宁波港口商贸蔚然成风。
宁波港口开放,禁海政策已经取消,大庆的商家开始造船,想出海到外邦去开展商业。
薛蟠知道后,自然大力支持,在宁波开了船厂,开始造船,或卖或租给大庆商家。
两年时间,宁波已经从一个荒废的乡镇,变得繁华程度不下于府城。商铺林立,大小商家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各行各业的商行都在宁波有了驻点,各种各样的厂房也在宁波附近开了起来。
随着宁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涌来,宁波收到的商税也是连年增多。开设口岸的第二年,宁波一年征收商税已经有五百万两,不仅养水师绰绰有余,还能每年给朝廷缴纳三百万两的税收。
宁波之地和外面格外不同的是,此处随处可见一些高鼻深目,金发碧眼的异域之人。宁波此处男女大妨很弱,女子上街或者做生意,是寻常事情。这种现象,随着宁波的发展,往大庆各地扩散了开来。
皇上收到薛蟠的奏折,看到宁波的发展,不禁击掌赞叹,赞道:“薛卿真是朕之肱股之臣!”
因为宁波发展顺利,其后五年,皇上又陆陆续续的开放了厦门、福州、上海等口岸,具体情况参照宁波制定的政策。
但是宁波因为口岸开放的最早,还是大庆最繁华的沿海城市之一。
将公务的事情理顺,薛蟠闲暇之时,常常带着黛玉出去闲逛。有时他们会登上商船,到近海甚至真真国和茜香国游历一圈。他们穿上异域的衣服,漫步在和大庆环境迥然不同的国土上面。
黛玉看着外面的东西,很是新奇。毕竟,之前她一般都是待在家中,很少出门。
黛玉没有想到,如今能不带帷帽,自在的出门,而且以前只能在话本中看见的东西,如今都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游览大庆的山水,看着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的海面,欣赏异域风景,体验人生百态,黛玉的心境和原来变化很多,不再拘泥于内宅,而是看向更广阔的天地。
黛玉喜欢写些诗词,写完后就放在自己房间的匣子中。
一日黛玉写完没有收起来,薛蟠无意间看见。
黛玉的诗词充满灵气,不像是薛蟠自己做的诗词,虽然他也能做出诗来,但是满是匠气。
而黛玉的诗词风流别致,浪漫多姿,最开始还有些哀愁悲伤之态,后来则开阔大气许多,而风流浪漫不改。
薛蟠看的入神,没想到黛玉回来看见。她急忙将自己的诗词从薛蟠的手中抽出,对着薛蟠嗔道:“你如何将它们都翻出来了?”
薛蟠从后面将黛玉拥入怀中,笑道:“娘子的诗词做的如此之好,为何一直放在匣子中,让它们不见天日?”
黛玉一边整理诗稿,一边俏皮问道:“状元郎觉得我做的诗词好?”
薛蟠将头搁在黛玉的肩膀上,诚心夸道:“比状元郎做的好,十个状元不及也!”
黛玉羞窘道:“不过是胡乱写写,哪有你说的那么好?你又是哄我开心。”
薛蟠将黛玉松开,走到黛玉的前面,按住黛玉的手,将诗稿从黛玉的手中拿走,看着黛玉真心说道:“这是我的真心话,娘子做的诗,确实比我好的多。”
黛玉笑道:“那就多谢夫君的夸赞了。”
薛蟠将诗稿握在手中,将这些诗词一字一句重新读了一遍,还是不忍将它们还给黛玉,让黛玉重新放在匣子中,就此埋没,不被世人所知。
薛蟠将诗稿放在书桌上,坐在书桌前的椅子中,将黛玉拉了过来,让她和自己并排坐下,将她圈在自己的怀中,看着桌子上的诗稿,问道:“玉儿,你想不想让这些诗词刊印出去,让世人得知?”
黛玉听完一诧,说道:“闺阁之词,焉能传到外面去?”
薛蟠劝说道:“玉儿,你看看如今外面的天地,可还和之前相同?女子并不是非要禁锢在内宅之中的。你之诗词,远胜绝大多数男子,我不忍心让它们在这故纸堆中,不见天日。”
黛玉还是有些犹豫。
薛蟠知道黛玉在担心什么,继续劝道:“世人对女子多有苛责,女子诗词流传出去,确实容易招惹是非。玉儿,你可以取个别号,我去操作,不会让这些诗词和你联系起来。自宋以来,诗词中有婉约一派,文风侧重儿女风情,你这些诗词放在其中,并不显女气。”
薛蟠将黛玉最近这一年写的诗抽出来,指给黛玉看:“而且,这一年来,你的诗词开阔大气,只要不说,谁能认定你是女子?”
薛蟠说完,又叹气道:“只是这样,只要这世间风气如此,就无人得知这些诗词是你所写,委屈你了。”
黛玉看薛蟠真心为她委屈,心中熨帖:“夫君不必如此为我委屈,这名利,我并不在意。你既然思虑周祥,将这些刊印出去,也不妨事。”
薛蟠知道黛玉并不在意这些虚名,不过他却是很在意,他很想有一天,世人都知道,这些绝世好诗都是黛玉所做。
薛蟠想到自己和宝钗所努力的方向,他相信,终有那么一天。
薛蟠问道:“玉儿,你想起一个什么名号?”
黛玉一时想不出,笑道:“夫君帮我取一个吧。”
薛蟠想到红楼梦中所说,黛玉是绛珠仙草所化,心中一动,说道:“不若你唤作绛珠居士吧。”
黛玉听见绛珠两字,心中就有一股亲切感,自然同意。
薛蟠和黛玉将诗稿中有些敏感的和可能暴露黛玉身份的诗词挑出来,然后薛蟠将剩余的诗词用馆阁体抄写了一遍,将原稿给黛玉留下,将自己抄写的带了出去。
薛蟠去了自己的书铺,亲自盯着,将诗词刊印了二十册,放在书铺中。
宁波如今鱼龙混杂,每日里商贸往来极为频繁,在宁波出现一本诗集,只要自己的书铺推说不知道是谁的诗稿,就很难找到源头。
偶有文人发现这诗稿,惊为天人,互相传诵。
一时间,绛珠居士的诗词风靡大庆,人人以背诵绛珠居士的诗词为荣。
世人皆猜测绛珠居士是何人也。有人猜测是女子,因为有些词中写的感情细腻,满是闺阁之情;有人说是男子,因为有些词中豪情万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文人总是对女子不屑,最后认定绛珠居士是一位多情的男子。因为不知绛珠居士是何身份,反而给她添加了神秘感,推崇者众。她的诗词,在闺阁中,也很是受欢迎。
黛玉有时出门,听见别人对绛珠居士的夸赞,脸上还会红一红。黛玉后来听得多了,又听到很多不同版本的对绛珠居士身份的猜测,天马行空,一个比一个不靠谱,黛玉有些佩服这些人的想象力,就完全无视了。
不过,黛玉也顾不上这些了。
黛玉到宁波两年后,又有了身孕,十月怀胎,生下一个儿子。
薛蟠想起自己当初对黛玉的承诺,给他和黛玉二儿子,取名一个谦字,和黛玉姓林,叫做林谦,以后承祧林家的香火。
黛玉看见薛蟠竟然真的信守了曾经的诺言,心中感激。这个世上,能为一个女子做到如此地步的男子,不多。她何其有幸,遇见了一个。
薛蟠见黛玉望着自己感激垂泪,将黛玉抱入怀中,两人一起看着在床上呼呼大睡的谦哥儿:“谨哥儿和谦哥儿不论姓什么,都是你我的儿子,对我而言,他们是一样的。”
又三年,黛玉诞下一女。
薛蟠有了女儿,瞬间就将谨哥儿和谦哥儿两个臭小子扔到了脑后,每日里有闲暇就是陪着黛玉和自己的亲亲女儿。
薛蟠给女儿取名薛语,小名言言。不是别的原因,是因为这孩子不知道像谁,实在是太爱说话。她还不满周岁,不会说话的时候,整日嘴里就咿咿呀呀的。等到她学会说话了,除了睡觉,更是每日里说个不停。
薛蟠干脆给她取了名字,叫薛语。黛玉听见薛蟠取得名字,忍不住嗔了薛蟠一眼,觉得他太促狭了。
第121章 大结局 女子科举
十年过去了, 宁波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京都那边,变化也不小。
这十年间,太上皇驾崩了, 忠顺亲王被圈禁后彻底消停,后来死在圈禁之中。
皇上没有了掣肘, 将宫中清理了一遍,除了几个陪着皇太后的, 其余的太妃从宫中迁出, 迁到了慈恩寺中。之前效忠废太子和忠顺的臣子,也被慢慢清洗或者边缘化了,忠于皇上的臣子渐渐上位。皇上大权在握, 彻底的将朝政掌握在自己手中。
原礼部尚书是太上皇时期的老臣,因病告老还乡了,刘弘由礼部侍郎升了礼部尚书。
贾雨村在出卖忠顺后,被皇上重用过两年。后来因为贪酷,被御史参奏,皇上让刑部审理, 确定属实后,就将贾雨村罢官免职了。
贾雨村汲汲营营一场, 最终还是落得了一场空,还得罪了很多人。他被罢官免职后, 害怕遭到其他人的报复,急忙离开京都,不知所踪。
朝堂上的事情官员更迭,变化不小,不过更多的变化,是在民间。
宁波等沿海港口地区由于商品的需求, 小工坊和厂房也越来越多,比如薛蟠就开了船厂和纺织厂。其余各个商家有纷纷开厂,沿海一带,厂房林立。
这些厂房,有些更偏向于招收女工。薛蟠作为宁波一地的父母官,对女子外出,持鼓励的态度。很多人家,女子成为家中挣钱的主力。因此,女子的地位大大提高了。
由于沿海口岸的开放,外来文化的传入,宁波等港口的兴盛带动,如今大庆的文化风俗越发多元和包容。
薛蟠在宁波努力提高女子的地位,宝钗在京都也没有闲着。
宝钗在皇家女子学院教授学生四书五经,并数次举办文会,将自己的思想传递下去。
除此之外,宝钗还在京都开了书铺和茶楼,请了说书先生。
宝钗给自己取了一个青云先生的名号,将听薛蟠讲的,还有自己构思的,各种奇闻异志,鬼怪精魅的故事,里面包裹着女子不比男子差和女子应自立自强的观点,编写成话本子,放在书铺中卖,让说书先生在茶楼中讲。故事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渐渐潜移默化,改变人们的思想。
宝钗还在京都的崇文门街上买下了最好的一座楼,取名叫做状元楼。
状元楼是一座斗文的所在。
状元楼分五层,第一层考四书五经的墨义,第二层考诗赋,第三层考策论。如果答得好,可以将自己的诗赋和策论贴在墙上,根据文章的好坏,贴的时间长短不一。等揭下来后,也有专门的书阁放置。
状元楼敢叫做状元楼,自然是有底气的。
据说状元郎薛蟠,每次回京,都要在状元郎徘徊两日,对里面的文章进行点评。据说翰林院的陆安路翰林常常带着很多翰林出没于状元楼。据说礼部尚书刘弘刘大人偶尔也会到状元楼坐一坐,品评一下文章。据说诚郡王司徒澈有时会在状元楼中选材,举荐给皇上。
而且,文人好名,京中有了状元楼,进京赶考的举子们如果不到这里一观,到这里一战,留下墨宝,好像就失去了去京都的意义一样。
在这里留下的墨宝,满满的攒了一个书阁。不过很奇怪,这里的纸张是不同的,有两种纸,一种纸上面画中一丛竹子,被称为竹笺。还有一种,纸的最下边,有一只君子兰,被称作兰花笺。
有些文人看着这两种纸,有些不解,问楼里的管事,为何有两种不同的纸?而他们得到的一般都是竹笺,怎么样才能拿到兰花笺,管事总是笑而不语。
这十年间,宝钗总共教出了多少学生,她也不记得了。这些人,有些已经嫁做人妇,有的还待字闺中,但是这些女子,遍布大庆的官员家中,影响了很多官员。而且民间女子地位也提高了不少。
宝钗觉得时机成熟了,开始造势。
京中渐渐有了传言,说是女子并不比男子差,为什么男子能科举,能当官,女子不能呢?
大庆朝由于四海升平,包容万物,所以,很多男子心态也很宽广,并不是靠着打压家中女子而取得成就感。这话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
但是还有很多人拿着三从四德和女四书说事,并且说女子不是读书的料子。
到了这时,有人爆出,状元楼中,竹笺上留文章的是男子,兰花笺纸上留文章的,皆是女子!
一时间文人大哗。
不信的人居多。
自古以来,女子有才能有几何?这兰花笺上的文章,被传诵出去的有很多,有些文章甚至被交口称赞。这竟是女子所做,文人不信,也不服。
这时又有传言,在大庆享誉盛名的绛珠居士,竟是女子!
这绛珠居士的诗词已经在大庆传诵了多年,众文人将绛珠居士推崇为大庆朝第一诗人,此诗词堪与盛唐比拟。
多少人猜测绛珠居士的身份、来历,书铺中关于绛珠居士的传记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多是认为绛珠居士是一个为情所伤,或者所爱离世,后来寄情于山水的奇男子。不过如今说绛珠居士是女子?
大多数人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