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上不仅刊登了当天的菜色、传递祝福的画框,还放出了一张大合照。
照片里的每个人都带着笑意看着镜头,只看着照片,大家就能想象那天是个多么幸福的场合。
可当大家一张脸一张脸看过去时,在照片的右边,看到一个笑的特别开心的女生,她穿着淡黄色的毛衣开衫,扎着丸子头,笑的很有感染力。
很多看到报纸的人都忍不住跟着笑了。
有老人看到,叫来老伴儿,“看到没,孙媳妇儿就按这个样子找,笑的跟个开心果,旺夫啊!”
“嗯,笑的真有福气!”
再仔细看报纸上的文章,大家一方面感叹爱情的美好,另一方面,又觉得小老板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形象瞬间接地气了很多,就像是生活在你我他之间的平凡人。
很多人都从这篇报道,更加喜欢阮家小馆的小老板。
有人情味的人,做出来的东西,怎么可能会不好吃!
……
阮软原本还不晓得报道已经出来了,可来小饭馆吃饭的人,一个两个的说她笑的真好看,特别上相,她还在洋洋得意,那是她每次从班级大合照一次又一次失败中积累的经验,效果不用说。
一定是优雅又大方。
有句话形容的极好,她静静的站在那里,只勾一勾嘴角,我的世界早已崩塌。
可没想到,等她忙完了,找来今天的报纸一看。
顿时啊啊啊啊了起来。
阮妈他们闻讯瞬间围了过来,“咋啦?出什么事了?”
阮软指着相片给他们看,“妈,我笑的好傻,沈康他骗我,明明有更好的一张,他非要用这张!”
这照片他们早就看过了,没觉得哪里有问题。
“别瞎想,多好看啊拍的。”还以为有啥大事,孙红梅随口安慰了下阮软,又去忙自己的了。
人都走了,独留阮软拿着报纸,趴在桌上看。
她看向身后的季远,他直视着镜头,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
看起来慵懒又迷人。
这种感觉才是她想要的!
另一边连城日报,沈康拿着报纸去找主编,“王主编,这照片我不是说用第二张吗?第一张小老板说她没拍好。”
王福生闻言,没说话,从抽屉里把他洗出来的第二张照片拿出来放在桌上,“你好好看看,这能登吗?”
沈康觉得有些奇怪,他拿起照片,仔细的看着,突然他睁大了眼睛。
不敢置信的看了又看。
“这,这,王主编,幸好你没听我的!”
王福生喝了口茶,示意他把照片留下,人可以走了。
“这照片,我还给人家吧,留在我们这儿总归不好!”沈康心里有个小小小想法。
王福生一想也是,随手拿了个信封给他,“装信封里,给季局的时候,千万别让别人看到,顺便提一嘴是我及时发现,没让登的!”
“是是是,我一定说到!”沈康接过信封把照片放进去了。
再看一遍照片,还是心里还是很惊讶。
这,这有可能吗?
会不会是他们误会了?
沈康专门提前下班去了连城市工商局,成功见到了季远。
“季局,我来是给你送个东西!”
季远放下手头的文件,示意他请坐。
沈康心虚地咳了下,听话的坐在沙发上,这种地方总是有种无形的压力,就连空气似乎都比别处稀薄一些。
季远给他倒了杯茶,放在茶几上。
“那个,季局,今天的报纸您看了吗?”沈康决定找个突破点,主动出击。
季远点了点头,“看了,写的很不错。”
“啊,谢谢季局,是这样,今天的报纸差点就出小问题了,这个给你。”沈康从口袋里拿出一封信,推到季远面前。
季远挑了挑眉梢,看了眼这封信,又掀了掀眼皮盯着沈康,“这是什么?”
“你打开看看就晓得了。”
季远倾身拿起信封,手指微动,从里面拿出了一张照片。
他在看到某处时,眸底微光波动,不过几秒,他把照片又插、进信封里,抬头看着沈康,“多谢。”
沈康哈哈干笑了两声,有些无措的摸了摸头,撞破了这个秘密,当事人还在面前,还是有些尴尬的。
“别谢我别谢我,是我主编,他看到的,因为小老板说第一张没拍好,我准备让报社登第二张的,还好主编先发现,不然还是会有那么点影响的。”
他说完,季远并没有接话,只是手里把玩着那封信。
沈康意识到自己在这儿挺不合适的,他手掌在裤腿上擦了擦,起身说道:“东西送到了,那我就先走了,季局您忙吧,不打扰了!”
季远站起来送他到门口,“再见!”
“再见再见!”沈康快步离开工商局。
他的老天爷啊,终于可以大口呼吸了。
季远回到办公室,从口袋里又拿出信封,打开,抽出照片。
照片上的阮软,笑的很恬静,眼神有光,温柔坚定的看着镜头,季远想到她那天突然后仰着头看他,吵着要再拍一次的娇嗔,忍不住轻笑了声。
但当他看向自己时,笑容淡了,照片上的他没有看着镜头,而是凝视着前面的女孩,眼神里有着他都没察觉到的温柔跟宠溺。
嘴唇突然有些干,他喝了口水。
想到什么,他又把旁边的报纸打开,把照片放上去对比。
原来,他看她跟看别处,差别这么大。
……
婚宴过后,有很多人来打听能不能在阮家小馆中午摆宴席,甚至价钱都好说。
阮软都婉言谢绝了。
“谢谢你们对阮家小馆的支持,只是杨老师的婚宴是个例外,阮家小馆还是只有晚上的包厢,其他时候,不承接宴席,实在是抱歉。”
钱不能都让阮家小馆一家赚了,这样势必会引起其他商家的不满,最好是都能赚到钱,这样整个大环境才健康。
来打听的人,都很遗憾,却也不再勉强。
不过令阮软没想到的是,有顾客甚至拿着报纸,过来问她上面那道有玉米的菜,他怎么没见过,难道是上新时,他错过了?
阮软听了哭笑不得,这人看报纸得有多仔细?
“这道菜是松仁玉米,暂时还没出,得过些日子才行。”
政府餐会是下个月初,算起来也没几天了。
“我就说,我一直在你们家吃,只要阮家小馆上新,我一定晓得,怎么可能错过这道菜。”
阮软笑着感谢他,“谢谢你这么支持。”
“好说好说,我现在已经吃惯了阮家小馆的菜,去哪儿吃都不香!”
另一位刚吃完辣子鸡,嘴上又麻又辣的人也忍不住说道:“我跟你一样,自从吃了阮家小馆的饭,我才晓得,原来吃饭还能这么享受。”
阮软眼含笑意的站在一旁,听他们对阮家小馆的喜爱,心里十分满足。
“谢谢大家,我一定会做出更多好吃的菜来招待大家,阮家小馆,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
说这话时,她的心脏跳的很快。
从一开始只是想在这个世界拥有扎根立足的本领,到如今受到大家喜爱,真正意义上想做好吃的回馈大家,阮软觉得,她的心境开始变了。
或许,她要开始考虑,如何让更多的人品尝到阮家小馆的美食。
好滋味系统:“系统检测到宿主的野心,触发主线任务,1个月之内升级阮家小馆,成为一家可同时容纳100人的餐厅!奖励升级基金4000元,请宿主继续加油!”
阮软:!!!
升级成餐厅?
阮软下意识地看向小院的屋顶,这小院子刚装修好3个月,阮妈会同意让她继续动工吗?
而且时间还只有一个月。
阮软在心里深深叹了口气,果然,是这段时间日子过的太安逸,让她暂时忘记了系统的另一面。
第43章
月底, 连城市人民都感觉到最近氛围有些不对,比如说清理街道的大爷大妈们扫完了地,不会立刻走, 反而戴着红袖章, 在自己负责的路段来回走着, 看到有人扔纸或者随地吐痰, 就会走上去让他清理, 否则,找到单位去。
随手扔垃圾的人,担心他们真的闹到单位, 到时候不好看,赶紧跟大爷大妈们道歉, 十分快速的收拾干净。
还有摆摊的小摊贩,也被相应的执法部门,规定在哪里摆摊,摆完摊也得自己把垃圾带走,不能对城市卫生造成影响。
就连街道办事处,也有负责人骑着二八自行车, 挂着喇叭,穿梭在大街小巷, 提醒大家讲文明, 懂礼貌, 共同维护城市面貌。
大家在阮家小馆吃饭的时候, 时不时议论起这事儿, 阮软心想, 应该是跟两天后, 安市市长要来有关系。
“还是厨房暖和, 今天可真冷啊!”孙绍元从外面回来,第一时间猫进厨房取暖。
“还有点姜汤,你喝一口驱驱寒!”阮软把大铝锅打开,给孙绍元舀了一碗,天气一冷,她就把外面供应的茶水换成了姜汤,路过的行人有需要的都能接着喝。
附近有不少清理街道的大爷大妈来接,都很感谢阮软。
阮软也会无偿为他们加热饭菜,寒冷的天气里吃上一口热热的饭菜,别提有多暖了。
于是,但凡有人找不到阮家小馆,跟他们问路,他们都会很热情的给人指路,甚至亲自把人带过去。
有时阮家小馆没怎么忙的时候,他们也会来闲聊,唠嗑。
“小老板,我听说一件事!你隔壁那户人家要卖房子!你还记得他们长什么模样吗?我都记不清他们的样子,他们还是托人来街道办的这事。”
阮软剪干辣椒的手,停顿了下,耳朵竖起来了,“是嘛,我还真不记得他们长什么样子,说实在,我都没看到右边平时有人进出过。”
“那肯定啊,这房子空了好几年了,根本就没人住,男的之前被下放了,后来摘、帽了,在那边待习惯了,听说还升了官,女人带着孩子都过去住,后面就没打算回来了。”
阮软想到她的任务,心里越想越觉得满意。
“靠谱不?来帮忙办事儿的是他们什么人啊?”阮软忍不住打听道。
“是孩子舅舅,特别斯文的一个人,戴着眼镜,说话你好你好的,看样子是个大学生!”大妈没想到她这么感兴趣,也是,邻居肯定要打听清楚,保不齐以后就要搬来新人家。
等大妈走后,阮软立马找到阮妈。
“妈,咱右边的人家要卖房!我们买了吧!”
孙红梅正在擦桌子,闻言有些不解,“我们又不缺房子住,买房干嘛?”
“扩大经营啊,现在我们的小馆,还是有些小了,天一冷,大家都在外面排队,多冷啊,你不是也很心疼,让大家外带,要是我们有更宽敞的地方,能同时容纳他们,那岂不是更好!”
孙红梅的动作变慢了很多,阮软说的有道理,只是这,她拿不定主意啊。
“打听清楚了吗?隔壁的那户人家当年的确是遭了些罪,经常有人过来闹,女人一个人带着孩子,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离开这儿的时候,也是静悄悄的,都没个声响。”
七十年代,发生了很多事,孙红梅回忆起来,还是不自觉叹了口气。
“嗯,打听清楚了,他们不会在回来,这房子对于他们一家人来说肯定有很多触景生情的地方,离开也是能理解的,不过一会儿我再去街道问问,如果没问题,我就买下来,到时候把小院升级一下!”
孙红梅点了点头,“行,小馆的事,你拿主意,我听你的!”
系统只给了一个月时间,阮软行动力很强,跟阮妈说完之后,就跑到街道问了。
没想到,打听这房子的人还不少,但一听要5000块钱,又有些犹豫,大家都是附近的,房子也都差不多,当时盖这房子花了多少钱,都心里有数。
这一下卖5000块,都有些舍不得,关键是,还真有点太贵了。
阮软不喜欢扯长线,问清楚产权办理事项,就跟街道主任把房子定了。
“其实卖给别人,我们也更想卖给你,墙一打,这不就是一家嘛!”
“是啊,我们也想着,别人万一不习惯我们阮家小馆一天到晚做生意,新邻居住的不舒服,到时候多不好,刚好,我们接受,大家知根知底的,你们也能放心。”
“是是是,就是这个道理,阮软你真是跟我想到一起去了,这样,你也别走了,我给那人打电话,咱们争取今天下午就把这事儿办了!”
阮软看了眼时间,她必须得在晚上5点之前赶回去,准备晚上包厢的菜。
街道办主任动作很迅速,给那人留的号码打了过去,幸运的是,对方说很快就过来。
见到人时,的确跟大妈说的一样,书生气息很浓,看到阮软时,率先朝她点头笑了下,笑的有些含蓄。
话很少,哪怕是到了房管局,一路上也几乎没说什么话。
反而是街道办主任在路上一直跟阮软请教做饭的事,阮软耐心的跟她一一讲解,顺便说些小技巧,惹得主任连连惊呼,觉得阮软太聪明了。
房管所的胖大婶,看到阮软又来买房子,乐的眼睛都看不见了。
“你这么年轻,就这么会赚钱,真是不得了!”
主任笑的一脸自豪,“是呀,别看她年龄小,做事是一点都不马虎,小饭馆经营的有声有色的,你还不知道什么小饭馆?她都上了好几次报纸了!阮家小馆呀!”
胖大婶一听,眼睛睁的圆圆的,“哎呀,我说怎么这么眼熟,原来你就是阮家小馆的小老板呀,真是的,我估计要去配一副近视眼镜,真人站我面前我都不认识。”
说话间,章子卡卡一顿盖,阮软跟那个男同志,唰唰的签字。
这房子就算是交易完成了。
那位男同志把钱在包里装好,看了眼阮软,真诚地道了声谢谢,然后率先一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