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和珅宠妻日常——沉琴绝酒
时间:2022-01-11 09:13:45

  在得知乾隆下旨令和珅来主审李侍尧的案子时,那些与李侍尧有着同样行为但并不一定是李侍尧同党的朝臣心里都是很慌的。他们都在想完了,甚至将事情不由自主的代入到自己身上,想着若是他们被和珅这样严审,只怕是再难有生路了。
  李侍尧是地方大员,收受贿赂,自然也会往京中进献,与他有来往的京中大员也有不少。这里头的事情牵扯甚巨,自然是怎样都和庆桂明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案子拖得越久,且越打听不到消息的时候,与这案子有联系的人自然会越慌。因乾隆还是不太愿意公开的让众臣知道他想要保李侍尧的心思,所以找和珅来训示的事就只有他们君臣二人知道,外头的人是不知道的。
  生怕李侍尧再这么审下去会牵连上旁人,尤其是庆桂和明亮。他们做的事情虽说如今朝野上下都是知道的,但因为乾隆的默许与纵容,再加上进献都是直接给到乾隆的,因此并没有人将他们的事给告出来的。
  但若是李侍尧的事情越闹越大,可能他们就没办法再置身之外了。
  明亮和庆桂就是为了讨好乾隆才想出的这些法子,如今乾隆不出巡了,为了继续得到乾隆的倚重和欢心,也为了继续敛财,他们想出的法子其实就跟上辈子和珅那会儿想出的议罪银是一样的。
  有些犯事的官员,若不想承担罪责不想被革职罢免,就会出银消灾。这把戏他们在乾隆北巡的时候就玩过,为的就是不让乾隆动用户部内库以及内务府的银钱,但又要有费用。
  只是他们没用议罪银称呼,但事儿还是那个事。
  李侍尧没少在这里头掺和,他们是真怕拔出萝卜带出泥,所以在心里越来越没有准信儿的时候,他们就慌了,忍不住就找乾隆那儿去了。
  当然了,庆桂和明亮也不可能直接在乾隆面前跟李侍尧求情,他们还摸不准乾隆是个什么心理,毕竟李侍尧是被押解回京的,得知这件事的时候,乾隆还发了很大的脾气,还让和珅来主审此案。
  在乾隆跟前,他们是迂回的为李侍尧求情,说的都是李侍尧为大清做了许多贡献的话,说李侍尧的军功,说他的兢兢业业。乾隆原本就心软,被他们这样一说,自然就更心软了。
  瞧见了乾隆的态度松动,明亮和庆桂他们立刻展开第二轮的攻势,提议让李侍尧将那些银钱拿出来赎罪,又说将银子交出来,便不必判罚的那么严重。
  他们在乾隆跟前给和珅上眼药,说和珅向来办案严苛,一定会狠狠处置李侍尧的,李侍尧年纪大了,估摸着是承受不住的。
  原本以为这样说了,乾隆便会改口,结果乾隆没有改口,反而还让他们放心,说这一回和珅不会乱来,李侍尧也不会被大折磨的。
  乾隆是不想直接暴露他的心思,他相信和珅听懂了他的训示,因此在明亮和庆桂这些人这儿,乾隆没有交底。
  没得到实话,庆桂和明亮他们就更没底了,他们是真的很担心,也不敢将全部的筹码放到乾隆这里,回去一群人一合计,就开始自作主张,希望借助同党的力量给和珅给乾隆这边压力,希望能够将李侍尧给好好的弄出来,至少是交了银子人没事。
  他们这边四处串联,又在外头制造舆论,说李侍尧不能被严惩,这样会寒了老臣的心。
  又总是时不时的让人在乾隆处说些李侍尧的现状,博取乾隆的同情。
  他们这些事做的隐秘,但事情做出来,满朝的人都是看着的,自然是引起了另一部分的人不满,朝堂上这样乌烟瘴气的环境,那些主张严惩李侍尧的臣子就看不下去了。
  和珅一直在暗中关注和掌控事态的发展,他一直在严审李侍尧,他选的人都是同他一样秉公办案认真严苛的下属,这月余光阴,他将李侍尧的事情查得清清楚楚的。
  但为了配合他营造的局面和效果,他手底下的人,包括和珅自己,哪怕是一点点的办案细节,都没有对外界透露的。但为了让庆桂和明亮能够顺利的在乾隆那边搭上线,他对庆桂和明亮派来刺探李侍尧现状的人视而不见装作没有发觉,才得以让这场戏继续下去。
  他这边的毫无动静,便让朝臣们以为他迟迟没有审出结果,甚至没能审理出一点点的内情来,都是因为外界的压力。众臣们更是看到,为了李侍尧的事情,庆桂明亮那些人暗地里奔走,乾隆居然没有任何反应,甚至有人求到了乾隆处,也未得一声叱责。
  这样的局面激起了众怒,前头有了海宁的愤而上告,后头自然还会有人前仆后继。
  就在朝中两派人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和珅在大朝会上公布了他的审理结果。
  ——和珅快一个月没一点消息,别说朝臣们着急,乾隆也是着急的。
  但乾隆又不能催,他也不想催,只要和珅能够按照他的心思去做就行了。
  只是大朝会上,两边的人又吵起来了,各自阴阳怪气说话特别难听,乾隆着实有些烦躁,就问和珅案子审理的怎么样了。
  谁知昨天在养心殿军机处例行会议上说案子还在审理还没审完的和珅,直接在大朝会上说案子审完了。然后从衣袖中将写好的折子拿出来念,直接在满朝文武几百人面前把他调查的李侍尧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全给一条一条念出来的。
  乾隆一开始都听愣了,心说不是说没审完吗?怎么今天就完了,还念出来了?
  乾隆不想将事情闹大,所以根本没想过要在大朝会上公布案情。甚至在军机处的例会上,乾隆都不想。他只想和珅悄悄的把案子查清楚,然后想法子把李侍尧保下来,然后他这边再下旨就完了。
  可没想到和珅不但公布了,还在大朝会上公布了。
  瞧着和珅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念折子的模样,乾隆觉得自己有些喘不上来气了,等到和珅把折子念完,乾隆还看见和珅给他行礼,还说:“万岁爷昨日问奴才,奴才想着不能再耽搁了,就带着人连夜将案子审理完了。连夜写了折子,本想过后呈送给万岁爷。但既然万岁爷问起,奴才就斗胆直接说了。”
  乾隆只是想转移一下话题,两边吵起来他招架不住,也不想管,谁知道直接转了个大的出来。
  看着和珅那甚至带着歉意的神情,乾隆都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的。
  ——和珅当然是故意的。这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他既不想按照乾隆的训示行事,又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审理李侍尧,唯一的法子就只能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将调查清楚的案件在所有大臣面前公布出来,功过是非,由众人评断。
  如此一来,乾隆就不能强迫他一人了,便是偏心,那也是在满朝文武面前明明白白的偏心了。
  乾隆要偏心就直接偏心好了,他和珅可不当这个背锅的。
 
 
第91章 
  和珅只将审理的结果公布出来, 没说要如何处置李侍尧。他当然也是故意不说的,为的还是要在大朝会上,让所有听见这些的朝臣们自己说。
  他将折子念完, 又故意歉意的同乾隆说完, 而后就安静了下来,他这里刚一安静下来,听完折子的满朝文武立刻就议论了起来。
  大朝会上众臣隔着站,并没有离得很近, 但是方才已经是两派人吵嚷不休了, 就算站的稍微远一些也没能让他们更安分些。
  本来底下的众臣们就有些躁动不安, 在听完和珅念的内容后,本来就主张严查严审严惩李侍尧的人就更激动更不满了。而另外一部分觉得不能严惩李侍尧让老臣老将寒心的人在听到这么多确凿的证据,甚至李侍尧自己都承认了的消息时, 说实话他们是有些心虚的。
  但为了气势上不输,他们还是顶着对面的压力想要硬抗下去。
  李侍尧这案子是证据确凿, 认证物证俱在, 而且这桩桩件件李侍尧自己都承认了, 在大朝会上公布出来, 主张严惩严查的朝臣底气十足,很快就有人出来,称按照大清律法, 李侍尧应当斩立决。
  其实和珅在审案途中,心中便也是这样想的,像李侍尧这等证据确凿影响恶劣, 又几乎是将云贵那边祸害了个遍的贪官,就应该斩立决,以儆效尤。
  为李侍尧辩护的声音渐渐小下去, 请愿附议要乾隆下旨将李侍尧斩立决的声音形成了声浪。
  看着底下黑压压跪了一片都要他杀了李侍尧的朝臣,乾隆的心里可真不是滋味。
  他是怎么也没有想到,事情怎么会走到这一步呢?
  乾隆深深看了一眼底下站着的和珅,和珅站在那里,微微垂眼,乾隆看不到和珅的神情,更看不见和珅的眼神,乾隆心里对和珅是有怀疑的,可是从前想到后,和珅那里一点问题都没有。
  到最后,乾隆只能长叹一声,认为这些都是巧合罢了。
  群情激奋,可上头坐着的天子半晌没有回应,众臣也都安静下来,他们的态度已经表明了。要将李侍尧斩立决,但最终天子如何决意,还是要看天子的态度。
  所有人都认为,目下这种境况,李侍尧是必死无疑了。
  可谁知乾隆开口第一句,就是问和珅:“你是李侍尧案的主审,你觉得,李侍尧也该如他们所说的那样,斩立决吗?”
  乾隆终究还是不肯死心,一定要和珅表态。
  和珅如今在朝中威望甚重,又是李侍尧案的主审,他说一句话,显然会很管用。
  莫说乾隆盯着他,便是那些站队的没站队的,满朝文武在乾隆话音落时,都把目光投向了他。
  和珅没上乾隆的套,在诸多目光注视下规规矩矩的跪下来,对着地上的石板,却用所有人都能听见的声音回说:“奴才全听万岁爷吩咐。”
  就这一句话,气的乾隆差点没骂出来。
  他就知道,他就知道和珅还是有问题!
  瞧瞧,这一试还是给试出来了。
  但众目睽睽之下,乾隆也没有办法说些什么,和珅的行为与话语,并没有什么逾矩的地方。
  乾隆冷笑一声,也没叫和珅起来,只在环视众臣一圈后,才淡淡说:“如今天儿冷,朕听说李侍尧在狱中冻的旧疾复发,好歹也是为大清出过力的人,不好太刻薄。他的事,就等些时候再说吧。”
  乾隆的意思,是天冷了,不忍让李侍尧这会儿赴死。圣旨令下,斩监候。
  李侍尧的案子,要等到天气暖和之后再说。
  要说起来,这斩监候和斩立决,那区别可太大了。虽然都是处死,但斩立决就能立刻处置。斩监候却要等些时候,这期间究竟是多长时间,其实是很灵活的,并没有具体的规定。
  一般斩监候的犯人到了最后基本上都能脱罪,一多半是不会再去处死了。乾隆令李侍尧斩监候,就是不想杀他。这中间有大半年的时间,就是等着想事情过去了,再行宽恕李侍尧。
  这一下,底下满朝文武,就全都晓得乾隆想要护着李侍尧的心思了。
  原本被压制的庆桂明亮一系的人这一下知道了乾隆的真实心意,就不像之前那么心虚了,这边的人还没反应过来,他们那边就反应极快的跪下领旨谢恩了。
  天子一言,自没有收回的道理。何况还是下的旨意。
  可这些人怎么肯罢休呢?自然是又请乾隆收回成命,拼命阐述李侍尧必须要斩立决的诉求,要乾隆按照大清律法行事。
  乾隆压根就不听他们的,连跪在那儿的和珅都不看了,直接甩袖离去。
  乾隆都走了,庆桂明亮一系的人得偿所愿,自然也跟着心满意足的离去。
  和珅慢慢起身,回身一看,他身后还站着不少人呢。基本上都是要乾隆下旨将李侍尧斩立决的大臣们。
  眼前的这些事情,很多部署规划都是和珅暗地里吩咐和琳还有福长安悄悄的去办的。
  想要同庆桂明亮一系抗衡,还要联合这么多的人,在最恰当的时候出击,必然是需要一些辅助的。
  和珅明面上虽没有表态,但众人心里都已明白,他在大朝会上将折子公开宣读出来,就是为了让众臣有一个理由‘逼着’乾隆处死李侍尧。
  哪怕是没能逼着乾隆下旨处死李侍尧,但还是将乾隆的真正用心给逼出来了。
  这样一来,双方行事都到了明面上,本就有了先机的他们自然在局面上还是有优势的。
  哪怕是不能处置了李侍尧,从长远来看,满朝文武都瞧见了乾隆明摆着的偏心与纵容,往后的局面只会矛盾加剧,再不会如前那般含含混混的没法着力了。
  和珅冲着众臣点了点头,没有什么言语上的交流,但只有眼神上的交流也已经足够了。
  和珅走后,这边还义愤填膺的众臣们没有出宫,而是直接往养心殿去了。他们不接受乾隆的圣旨,想去求见皇上,想让乾隆收回成命,按律处死李侍尧。
  和珅还是这个案子的主审,乾隆是下旨了,一锤定音,令李侍尧斩监候,可他这个案子的主审接下来的工作并没有做完。既然各方的心思都已经暴露出来了,和珅身上也不会再背锅了,他自然要将他的差事做完。
  和珅回刑部,与属下及部议,又以军机处名义与大学士九卿按规矩商议案情,众臣皆同意李侍尧斩立决。案情处置结果被和珅写成折子,很快就送到了乾隆跟前。
  乾隆知道肯定会有人跑到他这里来闹,但看到和珅写来的折子时,乾隆还是大怒。
  外头跪着的大臣乾隆一个都没见,他知道他们要说什么,着实是不愿意见,也不想见。李侍尧的事情乾隆心意已定绝无更改。可这会儿通篇看完和珅的折子,乾隆感觉一腔怒火就在心口燃烧,他这口气憋了一天了,真的是不出不行了。
  也顾不上让人将和珅叫来,乾隆直接到了养心殿院中,外头跪着的大臣以为乾隆愿意见他们了,一个个刚要开口说些什么,可还没等他们开口,乾隆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
  乾隆把人都骂懵了,骂完了骂累了,乾隆也不想听这些人说什么,骂完之后就让侍卫把人都赶走了,谁也不许再到养心殿这儿来跪着了。
  李侍尧的案子,圣旨已下,斩监候就是斩监候,没有任何更改。和珅的折子递上去,乾隆直接驳回了,压根不允。
  便是和珅这个主审,乾隆也给他撸下来了,不让和珅再继续跟进了。
  可这个案子,看似一锤定音再无更改的余地,却在朝野上下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很多人都没有想到乾隆居然这样护着贪渎的李侍尧,在之后的两个月,在李侍尧交了一大笔银子之后,得以从狱中出来,往李家在京中的宅子里养病。
  李侍尧从不出门,十分低调,他住的地界也没人过去闹事,但以他的案子为中心的风暴却愈演愈烈,完全没有停止的迹象。
  愤慨席卷了朝野上下所有看不惯这等贪渎之风的人,别说是庆桂明亮一系了,在李侍尧出来之后,外界给予的压力连乾隆都有些顶不住了。
  李侍尧的事情是个例,但绝不会只有这一例。在这之前,在这之后,都有那些犯了事却不愿意去狱中的人,交了些银钱就免罪了,甚至连惩处都没有,还继续做着他们的官。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