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黄豆芽听到几个仇人家的日子过得都不咋好,还是挺开心的,
“哎呀,你就瞎操心!咱老家不是总那样嘛,旱了涝了也能收些粮食。遭灾了也就是吃不饱饭,人不能出啥事啊。”
黄豆芽十分笃定,老家就算遭灾了,也肯定不会出大事。前世天下大乱时,老家人都活得好好的,除了赋税多了,啥事都没有。
“杜二嫂家的日子不好过,明年开春时,我跟你哥打算让张三给她家捎点木耳过去,这东西飘轻的,还不占地方。她舍得吃就尝尝,不舍得吃就卖了。”
杜二嫂每次来信,都在信封里放些菜种,虽然有些菜可能在关外都种不活,但好歹是份心意。
金氏也经常把这边的东西往那边捎,不过都是小来小去的东西,因为让张三送包袱这种大件东西,得加钱,金氏有些舍不得。
今年家里的买卖赚了钱,金氏终于舍得钱了,想给老姐们杜二嫂捎点好东西。
这些年,金氏和杜二嫂两人有来有往的,一直没断了联系,也是真不容易。
想必杜二嫂也挺喜欢这种书信往来的,一个农家女人,很少有能吹嘘的东西,但是年年不断的信件,绝对能让她在村里备受瞩目了。
邻居搬到关外了还惦记着自己,这话说出去,就能说明她家人好,是值得深交的人家。这样的快乐,值得每年花点钱写信了。
金氏还在为老家人忧心忡忡,黄豆腐却无暇顾及旁人,现在他满脑子都是家里的买卖。
想要赚钱的雄心战胜了肚里的馋虫。香甜美味的红枣馒头都留不住黄豆腐往外走的脚步。
黄豆腐刚从集上回来,叼了个大馒头就往钱老五家走去。
集上春卷卖得好,黄豆腐打算再做一个箱子,下个集再拿去四百个春卷,他坚信肯定能卖光。
家门口的大集刚赶完,在家歇了四天,赵晟和黄豆腐又要去赶永安镇的大集。
金氏养的蒜苗已经可以割了,不过爬犁上实在放不下了,只能留着下个集卖给本镇人。
三个大爬犁早就已经做好了。赶集的三大一小,一人拉一个爬犁。
黄豆腐的爬犁上放着锅、豆油和面团。天冷也有点好处,豆油直接被冻凝住了,就算把油罐子倒着放在锅里,也不用担心油撒出来。
赵晟拉着半锅卤味,他这次没敢多卤肉,只卤了猪头肉和二百张干豆腐。
一来他怕卤味卖不出去,二来怕锅装得太满再翻了。
冰面太滑,一个不稳,爬犁翻了,一锅的吃食可就全扔冰面上了,赵晟可不敢冒这个险,宁愿少带点东西。
赵晟用绳子把锅严严实实地绑在爬犁上,锅周围塞满了稻草和木柴,只要爬犁不倒扣,锅里的卤味绝对撒不了。
黄念文披着自家爹爹的皮袄,拉着两个火炉行走在冰面上,炉子里放满了柴火。
天还没亮,三人就出发了,黄豆腐拎着灯笼打头,黄念文紧跟在亲爹身后,赵晟押后,三人走成一排。
等三人走到永安镇时,集上已经来了不少人了,摆摊的好位置也没有了,三人交了摊位税,把摊位摆在了街尾。
“你们卖得啥啊?”
赵晟和黄豆腐刚把火点起来,热情的永安镇人就把他们的摊位围住了,十分好奇地瞧着两人的铁锅。
这大冬天的,难得碰到新摊位,大家都忍不住好,想要看看这两口大锅里都有啥。
“我家卖得吃食可多了,您就站在这瞧着吧!等锅热了,香味就钻出来。”
买卖做得久了,黄豆腐整个人都圆滑了许多,还学会了卖关子。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集上的人还都挺赏脸,真就站在黄豆腐和赵晟的摊位前等着。
黄豆腐把油锅烧开,就开始炸麻花。麻花的香味要比油条冲,下锅就有香味往出冒。
不过麻花的香气,跟赵晟家的卤味一比,立马被压制了。
只要鼻子好使,都能闻出来赵晟家卖得是肉。
麻花和卤味的香气彻底散出来了,香气往人鼻子里钻,立马勾起了食客们的食欲。
第一回 卖,黄豆腐特意切了根麻花和油条给大家尝尝,赵晟家的猪头肉倒是不用切,人家光闻味就行了。
两人都是第一次来永安镇做买卖,都没多带东西,只带了最好卖的几样,想着把这点东西卖光就行。
赵晟卤了一个猪头,卖得干干净净,剩下的肉冻倒是没人买,但正好碰到赵三丫过来赶集。
赵晟直接就把肉冻都送给自家三姐了,让三姐回家时顺便给大姐捎过去一半。
“我家离得近,正好赶上晌午了,我都买肉了,就上我家吃个饭呗,还能暖和暖和!”
赵三丫本来是凑热闹的,没成想看热闹还能碰到弟弟。于是在弟弟卖光东西后,就拽着弟弟去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