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铮仔细看过后,才放下心来。
虽然欠条有很多张、最下方的签名写得跟狗爬似的,但看得出是同一个人的笔迹。
考虑到三兄妹里只有沈光上过学,所以可以合理推测出——上面的字迹应该都是沈光本人的。
那还不好办了吗?
谁欠的债就由谁去还呗,多天经地义啊!
姜铮仔细收好那沓欠条,严肃道:“从现在开始,咱俩谁都不许再给他打一分钱!”
沈二妹惊了:“为啥啊。大哥读大学还要花好多钱咧!”
姜铮冷声道:“那是他该考虑的问题,咱俩管不着。”
“而且上面签的是他的名字,又不是你和我的。”
沈二妹怔了怔,关注点歪了:“姐……你认得那些字啊?”
姜铮嗯了声:“你想不想学?”
“想!”沈二妹的眼里满是渴望。
“那明天开始,我教你。”
姜铮轻轻地摸摸她的头,“快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呢。”
沈二妹乖乖的闭上眼睛,缩在棉被里睡了过去。
姜铮这才蹑手蹑脚的离开,手持一根燃烧着的蜡烛走进沈光的屋子,四处查看起来。
不得不说,沈家父母在“差别对待”这一点上做得简直淋漓尽致。
姐妹俩合住一间屋子,潮湿逼仄;沈光却单独住一间,还是家里最大最宽敞的。
这里有干净的黑木桌椅、整洁的蓝色棉质窗帘,还有一个不小的书柜。
书柜里满满当当的全是他的课本、试卷,甚至还有价格不菲的连环画和小人书。
反观姐妹俩那里,除了需要做手工艺品的工具和用具外,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性的东西。
姜铮从书柜里拿出几本教材,大致翻看过后心里有了谱,挑了本基础点的走出去。
她准备从明天早上开始,教沈二妹识字。
回屋里躺下后,姜铮突然想到在杂货铺老板娘那里听说回收旧书的价格。
那个价格可比她们辛苦摆摊高太多了。
想必是因为这个时代里的造物成本较高、造纸不易,外加教育普及程度偏低、书籍回收的再利用价值才会更高些。
姜铮忍不住讽刺的想:没想到这沈光都去上大学了,也没想着把这满柜子的书籍都卖了来贴补家用,反而还伸手问两个小妹妹要钱!
难道他是准备当传家宝传下去,让他的子孙后代都好好瞻仰他的“艰苦岁月和赫赫战功”吗?
他当真是个好大喜功、自私自利到极致的男人啊!
……
第二天一早,公鸡刚打鸣几声,姜铮就起床了。
这会儿天还黑着,格外寒冷。
哈出的白气清晰可见,冷空气冻得人头部隐隐作痛。
这样极端的天气里,沈二妹居然也跟着起来了。
劝她再多睡会她也不听,姜铮索性带她一起出去捡了些树枝和玉米棒子什么的当柴火备用。
毕竟寒冬里,最缺不得的就是柴火。
由于原主姐妹俩年岁太小,干不了太多农活,所以家中所分配到的大多田地是交给了叔伯帮忙打理的,并按照沈光要求,每月会抽种植所换的部分钱财直接打给沈光。
从沈二妹口中听说这事后,姜铮难免又是一腔怒火。
但眼下还是捡柴火要紧。
只是这个年代的资源过于紧缺,各家各户都会优先把自家地里头摘出来的茎秆、杂草收拾出来放进厨房,所以姜铮她们只好走远了些,去远处的荒地里找能做柴火的枯枝枯叶。
直到打了满满两筐柴火,两人才并肩走回家去。
把昨天的剩菜剩饭热了吃完后,天也亮了。
姜铮便拿出书本,坐在院子里教她认字。
用树枝做笔、用泥土做纸,一个天然小课堂就这样形成了。
因为有过教书经验,所以姜铮教起来不觉费力;沈二妹也勤学好问,学得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