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国先王凤宴对谢容琅有知遇之恩。谢容琅年幼时, 母亲便重病早逝, 继母跋扈, 待他甚为苛刻,谢容琅在家中地位尴尬, 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当时的女王凤宴偶然遇到这个年轻人,珍视他的才华,带到宫中,在身边亲自教习。
待谢容琅成年时,也是凤宴力排众议,坚持重用他。
当时坤国经历了几次天灾,国库空虚,与邻国的摩擦不断,战乱无止无休。内忧外患之际,年轻的谢容琅大刀阔斧,在凤宴的支持下,在官员选拔、兵制军事、经济法制、外交主张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符合国情和发展的改革。
他亲学农业,提高土地产量,帮农民增产,为国家增财政。他改革兵制,将人们的生活和军事相结合,让百姓可以随时参与战斗。他提升了商人的地位,认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要发展,目标是让百姓富裕起来。
短短十余年的时间,风雨飘摇的坤国又在大国之列重新站稳了脚跟。
这段君臣情谊,在诸国之间都广为流传,是一则足以载入史册的美谈。
可惜凤宴身体羸弱,很快英年早逝。
谢容琅为了让自己的改革不受干扰,扶植了性情软弱的凤昭继承王位。此举十分正当,新君继承先王遗志,才能让坤国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些年,随着坤国国内情况的渐渐稳定,谢容琅开始频繁在诸国活动。
谢容琅有个不为人知的野心,他想统一这片大陆。
这片大陆,并非一开始就四分五裂,原本是个统一的王国,名为恒。
恒王室姓谢,后分崩离析。谢容琅便是恒王室后人,谢氏祖先没落,但家学渊源,子弟精通诗书礼仪,知识丰富、武艺高强,被诸国国君奉为上宾,引为国士。
谢氏子弟,在诸国地位都很超然,许多人都位居士大夫之列。
谢氏族人从未放弃复辟恒王朝的荣光,谢容琅昔日是谢氏弃子,但骨子里流淌着的,依然是谢氏血脉。
这件事不容易,毕竟恒王朝已经灭亡差不多三百年了。
恒王朝是礼乐巅峰。传闻那个朝代的人们人人谦恭知礼,品德高尚,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谢氏王族更是圣人的代表。
谢容琅想复辟恒王朝,以身作则是很有必要的。他很早之前,就计划把自己树立成一个道德标杆。
他习惯在各种场合,将先王凤宴的知遇之恩挂在嘴边。
在坤国,谢容琅的名声也很好。毕竟,百姓摆脱了战乱和天灾的苦难,生活变得富足起来,的确是谢相的功劳。
相反,现任女王凤昭的名声很差。
可以说,坤国百姓只知谢相,不知女王,或者说,以他们有个荒淫无度的女王为耻。
这样的女王,倘若出什么意外死了,大约没几个百姓会伤心在意。
多半已经开始期盼着更体面的新王继位。
可是,女王再坏,不能是谢相杀死的。
毕竟谢相口口声声称,他愿为先王守护坤国,扶持新王。
真弑君了,他的行为又算什么?
王宫中厮杀喊天,寻常百姓却并不知情,只因通往王宫的几条街巷都被禁卫封锁道路,闲人不得靠近。百姓们虽然各种猜测,却没想到,几条街道之外的王宫内,已经血流成河。
距离王宫最近的建筑,都是权贵们的住宅。
百姓们被隔离在外,但这么近的权贵们,还是隐隐听到了动静。
却心知肚明,不敢声张,静待事件结束。
妇人抱着孩子柔声安抚,有官员在家中微微摇头,叹道:“礼乐崩坏,人心不古。”
权臣弑君,如此明目张胆。
国君被捏圆搓扁,偌大的王朝竟然无人敢多嘴一句,岂不荒唐。
但多年以来,胆敢对此表示异议的,要么身首异处。要么,已经流落到别国他乡。
剩下的人不过只想明哲保身。
这个女王,着实让人看不清,有什么以命相博的必要。
但那是从前。
经过楼昭这段时间的努力,也不乏有人心思浮动。他们也望着王宫方向,悄然等待。
禁卫久攻不下,是不是意味着,女王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保之力?
有人猜测凤昭的底牌,有人惦记她腹中的胎儿。
等到天色擦黑,谢容琅还是没能等到自己想要的消息。
“罢了,让他们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