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官员也没想到, 自己提了这么久,从没得到回应的事,却有了东风。本以为圣人会因循惯例在劄子上批注上大大的红叉,他甚至都能通过那道充满了敷衍和不耐烦的红叉, 窥见一丝圣心。
圣人难窥, 圣心难测, 但唯独选妃这件事上,皇帝言行一致, 从未给过台阶。
因此拿到批复以后,礼部官员张之淼便闭上了眼睛, 劄子打开, 一顿,眼睛猛一睁开。
意料之外,那劄子上竟不是他满心满意以为会出现的红叉, 事实是,上面只用朱砂红笔批复了一个字:准。
张之淼差点儿以为自己看错了,大力揉搓了搓眼睛, 拇指又往劄子上的“准”字搓了搓,居然是真!
张之淼于是仰天长叹, 大舒了一口气。
天佑大晔,圣人终于想通了。
这几年来,圣人绝算得上勤政。若是一个昏君在位上,何须太后和礼部费心费神地替他张罗选妃的事儿?但圣人他这也太极端了, 沉溺美色固然是错, 可身边总得有一个不是, 否则这后嗣怎么办。前不久太后口风都松了, 说也不要给皇帝太大的压力, 能选中一两个就先足够了,剩下的,再循序渐进。
不过这选妃也有讲究,宫里太后递出一幅画像上来,传信的使者对张之淼道:“侍郎谨记,务必安排几个与这画像上之人模样相似的人。”
画像上是绝色女子,秋水为神,白玉为骨,画中人朝谁看一眼,谁便神魂颠倒,纵然是死物,都有此等魅力。
张之淼哪里敢猜是谁,但不用猜,心中大致有底。
椒房殿的牌位入主三年,棺椁空悬,正殿的北墙上便是一幅皇后的人像,听说是圣人亲自作丹青,画得绝色美人,令人一见自惭形秽。
张之淼入宫面圣,商议选秀便定在腊月,具体哪一日,还得陛下批示。
銮仪戍卫将军沈辞与张之淼并肩同行。
张之淼就为此事感到极为费解:“圣人不近女色三年之久,怎么突然便答应了选秀?”
皇帝的心思,哪里是自己能够揣摩,沈辞叹了口气,“也许是想开了吧。”
他跟随圣人三年,是圣人身旁最亲近的卫兵,也因为如此,在这之前,沈辞全然没有看到圣人有一丝松口的迹象。突然同意选妃,沈辞也是摸不着头脑。这几年宇内太平无事,除了红衣教还偶尔兴风作浪以外,朝廷外无患,内无忧,加之太上皇新丧,玉京已经沉寂了许久了,选妃这正是一桩热闹的事儿,还可令人有所期待。
张之淼若有所思,颔首,“但愿如此,大晔早有皇嗣,是社稷之福。”
他快步越过了沈辞,步入太极殿。
其时,正是皇帝处理公文的时辰,朔风夹杂瓣瓣新雪,在殿前卷得均匀。张之淼叩问圣躬金安,得到肯定的答复,殿门大开,内侍李全恳请礼部侍郎入内详谈。
张之淼得以入内,俯身叩首,“臣,礼部张之淼,再请陛下安。”
圣人埋首于满案卷牍之中,闻声抬起头,看了眼张之淼,口中却溢出一丝咳嗽。
这咳嗽声轻盈压抑,可能是太极殿门开合间冷风扑入,令圣人身体受寒所致,但它却像是在官员心底凿了一个洞,张之淼立时绷紧了头皮。
圣人应该早已得知了他的来意,但他仍然故作不知地问道:“何事?”
张之淼的头皮都绷出皱纹了,他上前,将筹措选秀拟定的章程递了上去,等圣人接过,翻开之际,张之淼从旁解释:“选妃制度仍是沿用六朝,多取于民间,从吴越两地、巴蜀两地选的秀女得占五成。州官已经筹备多日,今年年底这一批秀女就能抵达玉京。”
吴越巴蜀,这都是专门出美女的地方。
“东海国呢?”圣人口吻闲淡地问。
张之淼又暗自揣摩圣人心意,实在听不出有什么异样,大着胆子道:“东海……是王太后与海昏侯所处之地,老臣……”
难保王太后不会对秀女做出什么安排,礼部的人思来想去,以为不若就放过东海。
但圣人显然不这样想,他缓缓摇头:“不可。天子寻芳于四海,是为给百姓加以恩典,东海国民生凋敝,钦差不入,朕眼中难有实貌。这次名为选秀,实则让礼部派遣一个得力之人,做朕的眼睛,看一看海昏侯治理下的东海,若有动静,具言上奏朝堂。”
既是这样,张之淼还有什么可说的?皇帝说是选妃,一心还是只有江山社稷,也不知是福是祸,张之淼汗颜又欣慰,还矛盾地感到有些不安,他只好回道:“臣这就将东海重新添上去。”
末了,不见圣人有所动静,张之淼也不敢走。
圣人看了几眼他的章程,便抛在了一边,继续浏览奏折。
张之淼想了想,回忆起从太后身旁递出来的那幅册子,要是那册子上的人果真是皇后,照着皇后的面貌,于民间按图索骥,万一真能找到一个容貌与皇后娘娘相似的选到宫里来,那便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圣心满意,以为还君明珠,皆大欢喜,要么除却巫山非云也,圣人勃然大怒,大祸降临。
这两种结果,堪称极端。
究竟要不要按照太后的心意去办?万一真找到这样一人,要不要将她送进宫里来?
关键是皇帝的心思,现在还没有一点蛛丝马迹能拿来揣摩的,张之淼思量再三,决意浅浅地试探一下,遂屏住呼吸问:“不知陛下,对选妃的人,有什么喜好……或是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