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五色南珠冠也摘下。”杜若抬手揉了揉太阳穴。
“这……王妃岂可如此,宽衣卸冠皆有时辰,是要记录在册的。”郑嬷嬷压着怒气,“王妃难道不知,此举若传出去,有拂信王殿下颜面。”
“重得慌!”杜若冲茶茶蹙了蹙眉。
“王妃忍一忍,马上便好。”茶茶宽慰道,稍后才回过郑嬷嬷,“嬷嬷若不说,外头谁能知道。难不成还是我们自个出去不成!”!
“话不是这样说的!”郑嬷嬷见这主仆两晾了她半天,现下总算搭话了,便正了正脸色,拿乔开口,“这尊敬是从心底出,发自肺腑,断不是做给外人看的。奴才侍主,妻子奉君,都是一样的道理。这是信王府,殿下便是所有人的主子。”
“嬷嬷说得对!”杜若面上浮起一点笑意,却未盈入眼眶,“所以,不尊敬,也是发自内心的。”
“太尉府有教引姑姑,来时教了本郡主规矩。”杜若拂开茶茶的手,自己将五色南珠冠的耳绳解开,“可是本郡主不愿守。”
“王妃此话……”郑嬷嬷还想说些什么,然随着杜若头冠卸下的那一瞬,顿时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只张着嘴,半晌没有反应过来。
连带茶茶,亦愣住了。
大魏风俗,出嫁女皆挽发盘髻,以发髻饱满牢固彰显日后婚姻之和谐可靠。民间亦有“新婚夜不散髻,翌日如初到白头”的说法。
今日,给杜若梳妆盘髻的更是宫中手艺一流的嬷嬷。既显皇恩,又寓彩头,梳的发髻定是万分牢固稳定!
毕竟,信王殿下问鼎储君位,已是公开的秘密。是故新妇从头到脚、一点一滴妆容衣饰皆马虎不得。
却不想,随着杜若五色南珠冠卸下,哪里有什么发髻。
夜风临窗,烛影摇曳,唯见她三千青丝如瀑滑下,覆背而垂。
“王妃,您、您的发髻……”然郑嬷嬷还未问出口,便更惊愕了,“您眉心……”
方才顾着礼仪,又因发冠珠帘的遮挡,郑嬷嬷也未曾在意,此番确是看清了,杜若眉心竟未饰花钿。
青丝不盘髻,眉心不饰钿,分明就是一副少女打扮。
“这、这……”郑嬷嬷又急又气,语不成调。
“花轿颠簸,散了发髻。出汗,又晕了花钿。”杜若说得云淡风轻。
“不吉,不祥……”郑嬷嬷跌跌撞撞出了喜房,“老奴、老奴要去回了殿下……”
杜若懒得理会,只随手丢了发冠,争一刻心宁神爽,让尚且酸疼的手恢复地快些。
却不想,门外一个声音沉沉响起。
“王妃都说了缘故,便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杜若没有抬头,她识得这声音,只稳稳握住了袖中刀柄。
第4章 . 捅刀 你不配!
礼成宴散,新人入房,自是一派欢喜。
信王府门前,灯火高燃,车马攘攘,来此赴宴的邺都高门接逐一离去。
走在最前头的是端王魏泷的车驾,此刻他正合目靠在车厢内养神。
他本是谢皇后所出,只是谢皇后生他时难产,生下他不多久便薨逝了。诸妃争养嫡子,最终便宜了最没有此间心思的德妃。
德妃心善,视如己出。后来魏珣出生,亦不曾有半点偏差。他与魏珣,亦是真正的兄友弟恭。
何时两人间出了嫌隙,细算来,当是两年前魏珣从边关回来后。
魏珣十二岁时便主动请缨前往边关历练,参与了大小战事无数,十七岁领兵抗击梁国,澜沧江一战让他年少成名。
谢氏族人曾暗里提醒过魏泷,堤防魏珣,魏泷却未曾放在心上。士族之中,以杜氏为首。杜氏幺女杜若,乃是当皇后栽培的。她之婚配,便是未来储君的指向。
这些年,魏泷在太尉府学习,与杜若又是嫡亲的表兄妹,虽有男女大妨,却也是时不时隔着帷帽珠帘论道品茗,春秋时节亦曾一道赛马狩猎。
比魏珣与杜若相处的时间要多得多。
士族女郎中,倒是凌氏的独女凌澜对魏珣有几分情意。他曾不止一次见过,每逢魏珣回朝,来太尉府交付课业,凌澜总是借机入府。说是寻杜若,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故而魏泷一直觉得,杜若自是要嫁给他的,魏珣战场杀伐立功,当是辅国辅政之态。却不想,两年前,战功赫赫的少年回朝,拒了一切封赏,唯要求娶杜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