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老太后——黄柏山人
时间:2022-03-19 09:11:00

  这刘家显然也存在类似情况,在先帝朝时,应该也曾立下过拥立之功,与新帝之间却没了坚实的联系基础,想要通过种方式向上面表忠心。

  上面显然是因为知道对方的想法,才会这么毫不客气的决定收下这笔钱,在对方没有犯下什么大错的情况下,收下了,才能让人家安心。

  “郡主,末将认为,修建新兵营,用不了多少钱,这么大一笔钱,我们还是交给圣上与太尊处置更合适。”

  李常欣闻言,有些费解的看着对方。

  “徐将军怎么会有这种想法?您看看我们大营,都破旧什么样了?好不容易得了这么一大笔钱,除了要修新兵训练营的,剩下的部分,肯定要用来好好改善一下兄弟们的生活住宿条件,交上去干嘛。”

  徐世子当然知道对方说得都是实情,也很感念对方一心为大营的心意,可他还是觉得,这么一笔本就是冲着上面两位,才能得到的一笔巨款,直接归属大营所有,有些不太合适。

  “末将在此先代诸位兄弟感谢郡主的心意,可是这些钱,还是要交由圣上处置更合适。”

  李常欣有些头大的解释道。

  “徐将军,您相信我的没错,我哥和我奶都特别重视军防,我也听营里的兄弟议论过我哥这些时间以来,陆续开设私产做买卖的事,他们的确很想多赚钱。”

  “但是他们赚钱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自己,不信,您尽管等着,估计要不了多久,我哥就会宣布要建立第二座,甚至是第三座眷村。”

  听到李常欣说得这么肯定,徐世子倒是没怎么怀疑。

  “郡主,越是如此,圣上肯定越需要钱,我们也更该将这笔钱交上去,这可是大半个眷村。”

  面对徐世子的坚持与固执,李常欣急得想要挠头也无济于事,只得面带无奈的感叹道。

  “这样吧,反正这事也不急于一时,过两天又是大朝会,您可以在私下去见一下我哥,您直接问问他,这钱是不是该归我们京郊大营自由支配。”

  敢说不,看她不亲自回城去找人理论?就算这钱是冲着对她哥来的,可是活是她干的,钱就得归她支配,这就是她李常欣多年以来所认的道理,只是跟这不知变通的人,实在说不清楚。

 

 

第一百四十二章 这就对了

  于是对于那笔钱的归宿问题, 还是被报到安常煦这里,而他的态度也正如李常欣所料,直言那笔钱既然是人家捐赠给大营,就留给京郊大营自用, 不用上交, 也不会被归纳到京郊大营原本的预算中。

  安常煦很清楚, 李常欣只会理所当然的将那笔钱据为大营所有,压根就不会想到还要上交的事,更不会允许上交这种事情发生。

  徐世子会来问他征询那笔钱的处理方式, 肯定是其本人的坚持,这让安常煦有些感慨。

  “奶,我发现剩下的这些开国功勋世家,能传承这些年,确实有其过人之处啊, 像徐家如此势大,依旧行事谨慎, 处处尽显细致周到。”

  且不说安常煦本就没打算要那笔钱, 更何况还有李常欣在大营虎视耽耽的盯着,他要是敢要, 他毫不怀疑, 对方一定会来找他理论,然后再顺便从他这里多捞一笔走。

  对此,安常煦的经验可以说也很丰富,所以徐世子特意来求见他, 并提出要将那笔钱交上来的想法,让他立刻意识到,这绝对是徐世子个人的想法与坚持。

  “这是当然, 只要不出什么大意外,那些能传承多年的大家族,在教育后辈与处世方面,往往都有过人之处。”

  想到与徐家堪称是对照组的另外一家,以及徐家被打发到定北军去历练的长孙,与那位被送到庄上去的世子夫人。

  “就是这世事难料,意外也总是无处不在,抗风险能力低的,都已经倒下,能剩下的总是少数。”

  要不是这次上位的是安常煦,不管是徐家,还是此前已经遭到先帝厌弃的王家,还能再坚持多久,还真难说。

  “奶,我们现在已经攒够可以修建两座眷村的钱了,要不要现在就着手启动第二、第三座眷村的修建计划?要是能赶在年前完工,就能让那些贫困家庭在今岁末过个好年。”

  第二、第三座眷村的修建地址,已经根据地方之前提供的信息,大致选定好,现在只需实地考察,最终确定一下。

  “可以,你心中可确定好负责这个项目的人选?”

  上次是陈凤琪的私人捐建,这次是由安常煦这个皇帝私人出资,因为两人的身份不同,这个项目的性质也就不同。

  因陈凤琪当时虽然也享太尊之位,却只是一个诰命,不像现在拥有监国听政之权,所以是属于半公半私的性质,安常煦这次规划并建造的眷村,则属正经的国事,当然要直接选派朝廷官员负责。

  “孙儿打算派工部的苏东谨,与兵部的王修业共同负责此事,苏东谨对此有经验,让他负责制定框架规划,王修业负责执行。”

  “除了想要利用苏东谨在修建眷村方面的经验,孙儿主要是想让他带着人,在那片区域内,先考察一下当地的道路交通情况,以及水利环境。”

  受陈凤琪的观念影响,安常煦早就记下道路与水利,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发展的基础工事,若能将这两方面做好,既能助农,也能兴商。

  虽然他手上现有的钱有限,想要做的事都很烧钱,不可能将步子迈得太大,可是既然决定要做,肯定要尽早着手准备,这样才能在资金到位后,不耽误时间。

  但凡是对国计民生有利的事,肯定是越早做好,就能让百姓越早受益。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