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浆磨的细腻,蒸出来的米糕口感才好。
不用磨米浆,她进厨房去看看那盆放在灶头上的面粉发酵的如何。
在啃着米糕的施敏儿看着盆里装着面团,兴奋问:“婶婶,这是做什么的?”
“做馒头啊。”说完,赵美美又掀开另一个盖着锅盖的小木盆,对他们说:“这个是用来蒸红糖发糕的。”
三个孩子看得眼睛都直了,施敏儿更是直接哇的叫出声:“我们家今年过年有好多好吃的啊。”
米糕,发糕,馒头,还有在供销社买的糖果饼干,哦对了,还有新衣服。
施敏儿笑的小嘴都合不上了,对赵美美说:“我觉得今年过年好幸福,真希望以后都能这样。”
赵美美听的心直发软,摸了摸她圆溜溜的小脑袋:“以后只会越来越好。”
“越来越好?”施敏儿眨巴着眼睛,想不出还能怎么更好。
“唔,穿更漂亮的衣服,吃更丰富的糕点,还有很多很多肉肉,很多很多零食。”其实还可以更多,更好,但赵美美怕说出来小孩子不能理解,尽量以她能听懂的去说。
施敏儿激动的已经不会表达了,只乐呵呵傻笑。这样的以后,好让人期待。
吃过米糕,孩子们想帮忙干活,可赵美美却说听话的好孩子在新年期间就应该要尽情玩,打发了他们出去和其他孩子玩。
施茂彦哪能不明她的心思,她不过是想让孩子们安安心心痛痛快快玩。
待家里又只剩两个大人,施茂彦看着忙碌的赵美美,千言万语,最后化作一声谢谢。
“谢什么?”赵美美看着干了大部分活的男人,不解问。
“你对孩子们的好。”施茂彦嘴上只说了这一点,心里却补充道,还有很多很多,你对孩子们,对我,对这个家的好,我都知道。
赵美美还以为是什么,不以为然摆了摆手。没再说什么,低下头继续做馒头。
孩子能有几次童年?过年本来就是孩子们才会最期待的,等他们长大了,也许就跟很多成年人一样,慢慢对新年失去了期待。
那何不让他们在还会期待的日子里,尽情快乐呢。
忙碌了一天,精心准备的年夜饭终于要端上桌了。已经洗过澡穿上新衣服的三个孩子端坐在八仙桌前。看到那一道道端上来的菜,欣喜的小嘴都合不上了。
香菇炖猪肉,红烧鱼,豆角炒腊肠,鸡蛋汤,红糖馒头,米糕,香喷喷的米饭……这一样样都好吃的让人流口水。
就连年纪最大的杨祺然都忍不住傻笑道:“过年可以吃这么丰盛的吗?”
“当然,过年就是要吃的非常丰盛,来年日子才会更好。”赵美美答的非常干脆。
今晚这顿饭,她几乎掏空了家里的米缸了。面粉是肯定没了,大米也就剩半缸,大概能吃十来天。可她不担心,过完这个年,她准备和施茂彦好好说说自己的赚钱计划。
谁能想到,曾经吃上改革开放红利的人,竟然会有一天变成要乘上改革开放春风的人。
在知青点生活的时候,赵美美虽说也有想过以后,但更多的是过一天算一天。和施茂彦协议结婚,与他们一同生活,她真觉得自己这个决定无比明智。
不仅逆剧情而行之,也让自己慢慢萌生了奋斗的念头,目标越来越清晰。
这人啊,有了目标,活着的果然就有激情一些。
◎最新评论:
-完-
第32章
◎【2.25更新】◎
吃过年夜饭, 自然是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讨压岁钱环节。
每人两毛,虽然不多,但也够他们买几颗糖。孩子们宝贝似的,把收到的两个红包藏好。
没有电视和网络的七十年代旧农村, 守岁的时间有些无聊, 好在一家人说说笑笑, 倒也不会显得太冷清。只是孩子们玩了一天, 一开始还能很兴奋坐在那吃零食聊天, 但时间久了也忍不住打瞌睡。
赵美美担心他们着凉, 催促他们进房睡觉。
可三个孩子太懂事了,一定要陪着大人熬到零点放鞭炮。
赵美美无奈,只得吓唬他们:“小孩子不睡觉, 以后长不高的哦。”
施茂彦也心疼孩子,困到都打瞌睡了还不肯去睡觉心里清楚他们之所以这么坚持,也是这几年养成的习惯, 怕他一个人守岁孤单。
他笑着帮着一起劝道:“都去睡觉吧,今年有小婶陪叔叔呢。”
年纪较大的杨祺然突然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明白过来, 原来叔叔和婶婶想两个人待着。
打着哈欠给弟弟打颜色, 站起身道:“那好吧, 我确实困了,就先去睡了。”
杨宏朗明白过来,紧跟其后,看到那个傻妹妹还坐在椅子上努力揉眼睛,干脆过去拉起她, 嚷道:“妹妹困道都不能走路了。”
施敏儿觉得冤枉, 叫嚷着让她自己走, 她已经六岁了,不对,过年就是七岁了,都快能上学了,才不要哥哥扶。
可是杨宏朗两兄弟不给她机会挣扎,一左一右架住她,知道回到房间才小声告诉她:“敏儿乖乖睡觉,不要打扰叔叔和婶婶聊天。”
“好吧。”一挨到床,施敏儿瞬间就失去了抵抗力,躺下没多久就呼呼大睡。
两兄弟帮妹妹盖好被子,也回了自己房间睡觉。
客厅里只剩两个大人,没了孩子们吵吵闹闹,赵美美又似乎在想着事情,没开口说话的意思。突然间,偌大的客厅显得有些过于安静。安静的环境下,每一个小举动都好像被放大。
让孩子们回房的时候施茂彦还没想那么多,然而这会他却连喝水都不敢太大动静。
各有所思的两人,没注意到时间过去多久,直到赵美美突然开口打破沉默。
“我有事想和你商量。”赵美美两眼亮晶晶看着施茂彦。
这样神采飞扬的赵美美看得施茂彦乍一愣,过了好几秒才说道:“什么事?你直说。”
“我琢磨了人民日报这几个月以来的新闻,总觉得农村要出现大变化了。”
在这句话出来之前,施茂彦虽然不知道赵美美想和自己说什么,却是万万没想到她想和自己说的会是这个,心猛的一跳。
老实说他何尝不这么觉得,但过往惨痛的经历让他变得尤为谨慎,即便心里有想法也不敢乱和人说。
这会赵美美起了个头,他探讨的欲望像被人撕了个口,一点一点往外涌。
这些日子以来的相处,他知道她是个可以相信的人。一个值得信任的朋友,主动挑起了你压抑在心底不敢说的话题……
他努力压抑心底那股激动,努力让自己平静去回应:“说实话,我也有这个感觉。”
“真的?”赵美美其实根本没有看什么狗屁新闻,一切不过是凭着对历史书上的那点记忆。她没想到施茂彦这样一个完全不知道中国未来发展的土著人,仅凭着偶尔去镇上看到的人民日报上的那点点新闻消息,也能有这觉悟。
只是不知道,这觉悟能到哪个层次。
带着这样试探的心,她没有全盘说出自己的观点,改而问:“你觉得会是怎样的变革?”
一直微低着头,目光闪烁的施茂彦抬这会双眸终于专注于她身上。
从她眼神中,他看到期待和鼓励。
终于,他笑了笑,一个字一个字认真说出:“我觉得全国的农村应该很快都会分单干,还有此前中央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应该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变化。”
“我也这么觉得。”赵美美脱口而出,激动的两手互握。
其实她觉不觉得不重要,反正历就是1978年提出改革开放后,农村陆陆续续恢复单干的。施家村落后,但离加入单干大家庭也不远的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迟早会吹遍祖国大地。
施茂彦对政策的敏感度,真有点出乎赵美美意料,她甚至有点想和他聊更深层次的。
和赵美美的激动不同,施茂彦则想到另一个问题。
分单干后,种的粮食扣掉要上交的公粮后都是自己的,对靠种田为生的村民来说绝对是好事,积极性也肯定会更高,但对于他和赵美美而言就未必了。
他们两个都是城里长大的孩子,根本不会种田。虽然自己回乡三年,跟着大伙一起种了三年地,可知道的也不过是些皮毛,和那些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是没法比的。
如果真要靠种地生活,他真有些担心,一旦粮食失收,全家人吃什么。
不过好在他不是个怕困难的人,不会就请教,多下点功夫,勤劳一点。
他不知道,自己从分单干想到以后怎么种田养活一家,赵美美想的却是,要怎样结合分单干这一改革,给他讲讲个体经济。
赵美美想了好一会,还是没想好怎么跟施茂彦说。
她忽然有点理解做老师的不容易了,要给跟白纸一样的学生传授新知识,真不是件简单的事。
要跟施茂彦解释个体经济,必然需要先讲中央最近提出的经济政策——改革开放。但改革开放具体是怎样的,她又不是很清楚。毕竟她长大后的那个时代,已经改革开放四十多周年了,市场经济早已很成熟。
思来想去,她决定采取迂回办法,开始讲那天给孩子们买衣服,一开始他们怎么都不同意,懂事的让人心疼。
施茂彦听着心再次一痛,想到赵美美最后只给孩子们买了衣服,自己都没有,更是难受的像被千斤巨石压着。
没能把家人照顾好,对于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来说,无疑施是诛心。
他想说以后一定会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但这样的承诺太空洞飘渺,且无力。
施茂彦两手紧握成拳,压下那到唇边的空话。他想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再也不需要顾虑钱。
但是,要怎么做呢?
自己高中差一年就毕业,可因为父亲和兄长的原因,加上不想让三个孩子继续待在城里承受那些不属于他们这个年纪该承受的风言风语,他毅然放弃了学业,带着他们回到了遥远的施家村。
回到这里后,风言风语是没了,可日子好像也闭塞了。
如果当时自己咬牙坚持读下去,是不是也能熬到恢复高考。考上个好大学,这日子也就有盼头了。
但世上没有如果可言,若问他后悔吗,答案是肯定的。做出这个决定,他永不后悔。
孩子们能健康快乐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施茂彦告诉自己,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眼下的困境施暂时的。
赵美美专心说着前情铺垫,没怎么注意到他不知何时捏紧了拳头。
美目一转,赵美美又对他说道:“既然国家现在提出改革开放,我们何不乘着这股春风,做这个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改革开放经济政策,去年底的施茂彦在人民日报上看过相关报道。当时看完他也是极为震撼,知道社会即将要发生重大改变,却没想过短时间内,这政策会与自己生活有多大关系。然而看赵美美这样子,她似乎有了主意。
施茂彦心一动,正准备让她细说一下,却听到四面八方陆陆续续传来鞭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