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吴老夫人这种最熟悉的老人家为起始,将来再去跟林如海交情颇深的几户人家拜访一二。
拜访期间,她哪怕不出手诊治,只看破些症候,便足够让人心中念个好了。
既有和林家的旧情分,又得了她医术的助益,这些人家必然会在将来替她说好话。不至于她自己枯坐荣国府内,被人在外面说了坏话也无计可施。
这就叫走群众路线,刷群众口碑!
林姜佩服,心道:林妹妹,来做我的经纪人吧!
第1卷 第15章
被黛玉和林姜提到的吴老夫人,此刻心情正非常之愁苦。
她容易吗她!都快七十岁的人了,儿子孙子满眼,当大官的也不少,正该享福的年纪,偏生得了个折磨人的风湿之病。
好容易在几年前遇见个好大夫,还是个姑娘家,能够近身给她诊治,免了她三年痛苦,过了些好日子。
可偏偏,这位姑娘又不得不上京去。
这也罢了,老太太想着宿疾苦痛难捱,索性也一咬牙上船一路飘到京城中。
谁料下了船,晕船的恶心感还没去,就突逢噩耗:绍王府把小林大夫截了去治了一回病,之后居然放出话来,说没有超过他绍王府的礼金不许找小林大夫看病。
老太太差点当场厥过去!
这都是造了什么孽哟!
作为锦绣江南之地的巡抚,吴家颇有家财,三千两银子并不是拿不出来,但现在实在不敢拿出来啊。此事风头正盛,人人都盯着这位小林大夫,结果他们吴家‘哐当’拿出一大笔钱来,把人请走,岂不是跟绍王爷打擂台?
以绍王的脾气还不知要做出什么来呢。
要是一状告到皇上跟前,吴巡抚就要变成无巡抚了。
吴老夫人虽然难忍病痛折磨,却更不肯坑儿子。
这日吴家女眷正在一起愁眉苦脸。
吴老夫人上京除了带了儿媳妇和几个女孩子,还带了亲生女儿。说来吴老夫人女儿也命苦,定了亲事后夫君却忽然病故,夫家也离了京城,因此只好在娘家守望门寡,服侍在母亲身边。
因此母女情分最重,看着母亲这两日发作旧病,晚间都疼的哼哼,吴姑太太真是咬绍王爷的心都有。
“这也太霸道了!咱们在江南这些年,小林大夫往各家去,可是一点小姐架子都没有,偏生入了京城,反而叫个霸王约束的不能给人看病。前儿还有人说糊涂话,说小林大夫没本事架子却大,瞎猫撞上死耗子才治好了绍王妃。真是气得我要命!”
旁边吴三太太都想要上来捂嘴了:“好姑太太,这是京城,不是江南,不能乱说话的,绍王府的长短是非可不是咱们能说的!”
吴姑太太急眼了谁都怼:“平日里三嫂倒是孝顺母亲,这会子出了事才看出来,竟是被绍王府一吓就动也不敢动。母亲疼的那个样,咱们怕什么绍王府?去请小林大夫就是了!”
把个吴三太太气的:这炮火怎么冲着我来了呢!明明是老太太第一个坚持不肯惹绍王府的。
而老太太本病歪歪靠在床上就难受,见下头女儿居然还跟儿媳妇拌起嘴来,心情简直是雪上加霜:“够了!再如此多嘴多舌,就都回南边去!在京城也是惹祸生事!”
吴姑太太住嘴,吴三太太委屈:为什么我一起被骂了?
正吵嚷着,却见有丫鬟奔进来:“老太太,二门递上拜帖来,说是林姑娘和小林大夫来拜见老太太,替林大人给老太太请安呢!”
吴老夫人一听这话,简直是天降惊喜,立刻道:“快,快请进来。”
吴姑太太也立刻起身:“客人来了,我去迎一迎!”居然不顾长辈身份,亲自往外走去。
吴老夫人叹了口气:终究是女儿最心疼自己。
林姜进门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吴家老夫人,太太奶奶们闪亮亮的眼神。林姜心道:我当年看绍王爷是不是也是这种看财神驾到的眼神?
黛玉与林姜入内拜见了老夫人。
吴老夫人掌家多年,心思极为明白,震惊之后立刻就知道,这两位姑娘借拜访之名前来,必是不能得罪绍王却又惦记自己的病情,因此更加感动,只道:“林大人不在京中,难为你们两个小姑娘,行事还如此仔细妥帖。”
而这边,吴三太太也很机灵,借着要请黛玉指点女儿的功课,请黛玉往后面正屋去了。
林姜也没耽误,立刻取针为吴老夫人行针。
姑太太陪在一旁,看着母亲脸上终于露出轻快之色,不由落泪道:“小林大夫真是医者仁心,我们家不敢相请,更不曾想过小林大夫居然敢顶着绍王府的……”
林姜笑着打断道:“姑太太,我来只是一个晚辈姑娘探望老太太的。”
吴姑太太擦去了眼泪:“小林大夫放心,我们家人还不至于连这点成算都没有,再不会给小林大夫惹麻烦的。”
林姜收起了针,起身道:“还麻烦姑太太命人给我准备笔墨,我给老夫人留个方子,调配成药膏,日后每天上药。”
吴姑太太一惊:“小林大夫从前只施针,不曾开过方子,难道是母亲的病有什么不好?”
林姜也不能说以前没有眼镜看不了方子,就只道:“姑太太既然体谅我的为难,自然知道我不能跟原来一样常来府中给老夫人施针。既如此,调配些药膏用着,也抵得过了。”
吴姑太太连连点头:“小林大夫说的是!”
林姜推了推眼镜,对着视野里出现的方子,一一誊抄在纸上。吴老夫人久病成医,也有许多大夫给她开过药方,就拿过来瞧了瞧。见其中有些药材,有的大夫也是开过的,只是用量和配药有出入。
吴老夫人经过这几年,自然是更相信林姜的,于是对吴姑太太道:“既如此,就停了李太医的药方,换成小林大夫的。”
吴姑太太应下来,小心收起了药方。
然后看着林姜,忽然‘噗嗤’一笑。
林姜疑惑:“姑太太笑什么?”
吴姑太太有些不好意思道:“小林大夫见笑了,我只是见你年轻姑娘家,倒带着跟母亲一样的眼睛,一时有些失态。”
林姜叹息一声:“没法子,这些年我夜里读医书的时候多,施针又费眼睛,难免熬坏了。”
吴老夫人闻言心疼起来:“你才十二岁,就落下这个病候,以后可怎么好?你自己还是大夫呢,难道不晓得保养自身?我们府上虽没有什么奇珍异宝,但各色补品还是有的,今日叫芩娘多给你备些带回去。”
吴姑太太,闺名吴芩娘,此时听母亲这么说,连声附和,随即就出去了。
吴老夫人叹息:“芩娘这个急脾气啊……”
林姜笑道:“姑太太是个直心肠,正因心里不存事,身体一向极好。老夫人也该像姑太太一样。”
吴老夫人转向她:“你的心思阔朗性子也好。只是在京城不比在江南,要处处留心在意才是。绍王爷此举,不单会引的京中权贵之家注意你,只怕宫里也要对你起好奇之意。皇宫可不似旁的所在,是世间最尊贵却也是最险要之处。来日自己多当心!”
林姜点头:“多谢老夫人关心。”
老夫人摆摆手:“我瞧你不是个仔细脾气。倒是黛玉那孩子,心细如发又聪慧机敏,遇事你们姐妹们要多商议才是。至于你住在荣国府……”老夫人微不可见撇撇嘴:“这些年已经没有什么撑得起架子的人了,来日只怕不能护你。”
林姜心道:我也不指望荣国府护我,别扯我后腿都谢天谢地了。
一时黛玉回来,两人又请教吴老夫人关于‘拜见’林家故旧,走群众路线发扬群众口碑的事儿。
老夫人一听便点头:“你们想的很好,只管去就是。就连我这把老骨头也要多出去走动走动跟旧人们说说话呢。姻亲故旧本就该相互扶持,小林大夫这样的人才品性,也不能叫人随意诋毁了不是?”
第1卷 第16章
帝都地广瓜多,以至于京城人见识广博,吃起瓜来格外喜新厌旧。
可这回不同,已经过去了十日,京城中居然还在吃‘小林大夫’的瓜。
对此,林姜跟黛玉说道:“有争议就是红了,没事。”
黛玉问道:“这是哪里的道理?”
林姜也不能跟黛玉说这是娱乐圈的道理,只能哈哈了两声。
说来,她在京城的争议越演越烈,也是机缘巧合。原本,在绍王爷的霸道宣言过去三四日后,她的名声就有些渐渐淡了。
说酸话歪话的人也冒了出来,且越来越多。
比如‘瞎猫撞上死耗子论’,就非常深入人心:难道这京城的太医都是吃干饭的?就她一个小姑娘妙手回春能解奇病?肯定是瞎碰的!
说这话的贵妇们,无非是觉得这小林大夫出身极平常,荣国府也不算什么硬腰杆子,所以说起来无所顾忌,酣畅淋漓的骂了一会儿瞎猫。没想到居然遭到了反驳,居然有好几位贵妇人不给面子,当场为了这非富非贵的小姑娘辩驳。
其中以吴家老夫人为先锋队。
只见老夫人老当益壮单骑突入重围冷道:“这话说的可笑,小林大夫是瞎猫,那绍王妃是什么?难为众位夫人都是诗书礼仪之家出身,却不知眼见为实的道理,竟只背后臆测。”
如此一来,两方各执一词,不免争论纷纷。
且说这满京城的贵妇,有亲的自然多,但彼此之间有仇有嫌隙的也不少!
还有许多因着老公在朝廷是政敌,私底下只得王不见王,见面就掐的如火如荼的夫人们——大家平时没个由头,顾忌着身份也不能直接撕扯起来,现在遇到这件事,可算是个导、火、索了,当即开战。
以‘传说中的小林大夫’为起点,京城多位夫人加入了团战圈子,借此机会拉偏架的,下黑手的,彼此讽刺挖苦的,简直是热闹的要命。
甚至最后还发展成了京派夫人与南派夫人的对立:自幼长在京城的贵妇人们,跟南边来的夫人奶奶们,从根上就有些疙瘩在。
京城诰命自为高人一等,你们都是乡下人。
而江南贵妇们却觉得我们堂堂大江南,不比你京城有钱有品?而且朝廷也是这五十年才迁都到北方来的,从前我们南边才是京城,你们才是乡下人!
按理说在京城地界,京派夫人本该稳压南派才是,无奈京派里出现了一个重量级倒戈者:绍王妃。
这位王妃可是坚决不肯做‘死耗子’的,撸袖子就参战了,口口声声表示小林大夫医术精妙,绝不是瞎猫,自己更不是死耗子,反而是你们这些没见识过神医的人有眼无珠。
一时这场夫人混战闹得沸沸扬扬,京中官员们每日回府都要听自家夫人叨叨半日,头疼不已,深觉女人们麻烦至极。
这一热闹,就热闹了十多日。
以至于荣国府的人都目瞪口呆,没想到一个来府中暂居的林氏旁系姑娘,居然成了京城人议论的焦点。
王夫人私下跟王熙凤抱怨道:“这样一来,咱们府上岂不是要得罪人?唉,林家真是的,干嘛送这种惹祸精到咱们府上来,叫她在江南惹是生非还不够?”
王夫人的抱怨还没有传到林姜耳朵里,林姜此人此事,却已经传进了宫里。
太后皇后两位大佛,均表示想要见见真人,太后娘娘更到太上皇跟前说道:“此事从绍王起,外头吵的热闹。我倒想着有什么可吵的,只把那小姑娘叫进来,让太医院正考较一番,是真有本事还是徒有虚表不就分明了吗?”
太后不过这样一念叨,太上皇却上了心。
论理,他老人家这些年专心休养,除了国家大事绝不多操心,对这些妇人口舌本不会在意的。可她们这口舌牵扯的却是一位大夫,听着还是一位医道天授,绍王倍加推崇的大夫,这就由不得太上皇不上心了。
——
绍王奉旨到太上皇大正宫的时候,已经猜到了太上皇召他何事。
果然,他一进门就发现不止太上皇,皇上和太医院秦院正也都在殿内。
皇上与他眼神一触,两人彼此心知肚明。
就是这回——只要过了明路,以后那位小林大夫出入宫闱诊病,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事关自己多年病症,太上皇开门见山:“五弟,那小大夫是怎么回事?”
绍王早有准备,开口道:“皇兄是知道的,臣弟几个月前奉旨往江南去,就住在那林如海府上。”
太上皇点头:林如海还是他在位时点的探花郎,很是得他的重用。绍王往江南去住在他那里也是应有之礼。
“皇兄也知道臣弟性子急,在江南见了几个官员贪赃枉法的事就动了怒,以至于病候发作了起来。”说到这绍王冷笑一声:“我府上那个老大夫,真不是个东西,见我这回疼的厉害,还以为我要挺不过去,居然怕事到自己吊死了,皇兄您说晦气不?”
太上皇打断:“捡重点说!”
绍王就跳过这个吊死鬼,继续道:“重点?重点就是林如海见臣弟疼的厉害,随行大夫还死了,无计可施,就让家中侄女,就是那个小林大夫冒险治一治,谁料真的减轻了好些疼痛,臣弟才忍过了那一阵发作。”
他以春秋笔法,将自己差点死在江南的大发作,描成了寻常发作。
“再后来的事儿,满京城就都知道了:小林大夫到京当日,王妃忽然难受晕倒,太医们却各个都说脉象无事,这给臣弟气的,只得命人即刻请了小林大夫过来,果然王妃才转醒。”
太上皇沉吟起来,然后看向了秦院正:“你怎么看?”
秦院正是太医院之首,也是医道世家出身,是这宫里极少数知道皇族真实病情的人,自然有自己的傲气在。
方才他听绍王极力推崇一个十二岁的姑娘,心里就不太信服:要是一个小姑娘,一针能减轻绍王爷的痛苦,那自己这些年在太医院研究病案,岂不是白瞎?
但绍王爷的脾气他也知道,于是秦院正就斟酌道:“回太上皇,世上有医缘这回事,大概这位小林大夫与绍王府格外有医缘吧。”
他话刚说完,绍王就瞪眼睛:“老秦,你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