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的声音都变了腔,她是真的生气。
百姓们都听懂了,高呼:“青天大老爷!”
原来不知道乡保富户怎么突然间的要他们准备御寒修补,还以为他们良心发现,现在才知道是因为这位大人。
历年来哪里有寒冬的时候不死人的,今年里这么冷的天儿,按老叟的说法已经是难得的好时日。
谢玉只道:我不管别人,我只管我的任上为官。
那一番话的推己及人,让百姓们知道如今他们的父母官心想着他们。
那一番话的代天子,让氏族官员高高在上。
那一番话的奉皇命,让皇帝立在云端。
各家氏族即便觉得百姓的命不值钱,也不能说谢玉的话「错」。
皇帝更是觉得不赏不行。
但对谢玉来说当时还真没想这么多。
她只是觉得只有这些话能说。
其他更多的话说了,怕她连白框都做不到,直接嗝屁。
之后那一老一幼的安葬由乡保富户负责,虽人死房屋修缮仍要做到,杖责三十以儆效尤,这一冬日若再有伤冻不治,屋漏不补,律法处置。
这一村落,谢玉发了脾气,待后面巡查发脾气的时候还有的是,谢玉也不废话。
但有看到和她所定下不符者,绝不宽宥,其中有一处是王氏所辖村落,死十余人,当地县令不敢过问,谢玉直接下令甲士冲击,待抓了村中主人才知道只是王氏仆从冒主人之名恣意妄为。
“大人饶命,奴再也不敢了。”村主求饶。
谢玉冷声:“江州城王大人克己复礼,身正令行,尔等身为王家之仆更应当严守律法,可偏偏尔等骄纵恣意,坏了我氏族名声。如此,饶你们不得!”
谢玉下令,直接砍杀!
鲜血溅出,肃杀当场。
随行的官员也不知道是这一路上累的还是吓的双股颤颤,裆里直凉。
“怕了?”谢玉瞥过去。
曾在随行官员眼中颇有几分柔和温软的面容此刻狰狞的像是掩饰过的恶鬼,官员忙不迭的摇头:“下官不怕,下官只是担心王大人……”
“王大人在此,也会赞同。”谢玉道。
官员拱手应诺。
你们大氏族的事儿,咱小猫小狗的远远看着就成。
只是到现在江州那边咋还没动静?
官员心思转动间,远远的看到鸽子飞过来,然后就看着那只鸽子落到谢大人肩膀上。
官员:“……”
谢玉旁若无人的把鸽子腿上小铜环里的纸卷取出展开,看着上面的内容神色毫无变化。
随行官员憋住没问。
谢玉也继续前行,直到七日后回返,谢玉才透露了一点点。
“此次大有收获。”是这回亲自出城把下面的官吏乡绅都吓了一遍?
随行官员觉得这样想还舒服一些。
但等回城之后,随行官员就知道自己想多了。
真是不舒服。
这位司马大人虽然人没有在江州,可雷厉风行之势比在江州的时候还凶。
江州城内八位商贾各以偷漏商税,缺斤少两,以次充好,宠妾灭妻,杀人藏尸,杀人未遂等罪名抓了起来。
其中杀人藏尸的那位怕是至少也是个流放。
那八位都是在谢玉离开江州的第二日就鼓动商户闹起来的祸首。
天寒地冷,正是抬价的好时候,谁不想多挣一些?可偏偏跟衙门签了字。
有的忍下来,有的忍不下。
你江州谢氏就是挖了坑让我们跳!
趁着谢玉不在,聚众往府衙找说法。
王刺史还是刺史,江州除了谢氏还有王氏,你谢氏不能一手遮天!
王刺史果然拍案而起,只说谢司马行径太粗鲁,他总要为商贾们说上几句话,却还是没行止时,就有商贾后院起火。
不是有人报案,就是家里真着火。
没几日那几名聚众商贾先后入了牢狱。
一众商贾忧心忡忡。
罪名都是真的。
挑不出毛病。
再找,就是嫌罪名不多。
收罗这些罪名的是谢氏江涛,明明一个瞎子却是心狠手辣。
实在是压不住火气的找过去,人家缩在谢府不出来。
哈,哈!
只能等谢司马回来讨个说法。
谢玉终于回来了。
那些气势汹汹的面孔立刻化作哀求。
“大人,是我等坏了规矩礼法,还请大人看在我等在江州数十年经营的份儿上,给我等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大人,我家兄长是受了蒙蔽,才会不知进退,日后但有大人所命,我等定效犬马。”
“大人,我等享江州福泽多年,今逢江州寒难,自当鼎力,此番愿奉白银五百两,粮食二百担,以尽绵薄。”不是他们言行不一,两面三刀,而是这位谢大人在外头真杀人了。
杀的是王氏的仆从,王氏的族人都吓得不敢废话。
人家老虎在呲牙,他们过去摸摸屁股圆不圆?
哈,他们是觉得人生寂寞如雪,又是孤独又是冷了!
好歹这番示好有了回报,也或许是谢司马不想再杀人,好听好劝的把几个罪名不甚严重的放了,罪名太过严重的虽也是依律而行,但多少也给了方便。
最后冬日过后江州府衙结算库房结余,还有盈余。
此时还不到结余的时候,京都的皇帝在听说了谢玉的那一套虚实之策后,决定赏赐。
“兹有江州司马谢,讳玉,润泽以温,仁之方;其声舒扬,尃以远闻;不桡而折,勇之方也。今寒冬之临,应策得当,圣心甚慰,赐百金,帛百匹,金鱼袋可折入宫廷,并转并州刺史。”
——题外话;
吁,总算是去男主怀里了。
有留言点赞的亲么?嗯?嗯?嗯
第34章
活的比她集数少
不远处。谢玉缓了半日的神。
“应策得当,圣心甚慰。”意思是皇帝看中了她应对寒冬的事故。
皇帝赏赐金鱼袋,奏折直入宫廷。
也就是说她有什么事儿可以直接禀告皇帝。
总体是她抱上了皇帝的大腿。
这和她的初衷一致。
可和她想的不一样啊!
她和江涛商量了半宿——她下乡,看似疏忽,实则一网打尽,不止能震慑宵小,收拢银粮,更能打压王氏在江州的气焰。
王氏势力强横,不止现在皇帝的皇后,就是未来姜晟的皇后也是姓王的,皇帝肯定不会找她麻烦,又因为她年岁小,也必然不会召她入京都。
所以不管是重用还是一时不用,她都会在风暴旋涡边上,届时不管是谁上位,等给未来皇帝搭梯子的时候才会提拔她。
是故,又怎么会把她往并州扔!
那是旋涡中心呢啊!
谢玉看向镜子,镜子里她头顶上的蓝框熠熠生辉。
是今寒冬之临,她不该管吗?
不,就是再给她一次来过的机会,她还是会管。
就像是注定的蓝框,她跑不了。
“大人,意欲如何安置?”江涛问。
“江先生与我一同往并州。”谢玉道。
“小公子呢?”江涛问。
“他去京都。”谢玉道。
江涛睁着泛白的眼睛望向谢玉的方向,道:“谢氏于京都强势,小公子尚未舞勺,倒也不会惹人注意,且皇上圣威,总也能庇护一二。”
谢玉颔首,她就是这么想的,前几天谢氏来人表示亲近,她也正好不用人家白来一趟。
“大人随行护卫可安妥?”江涛问。
“谢伍去办。”谢玉道。
“是……”
既然主公调度得当,江涛也是尽了为幕僚谋士之责。
“大人早先教人收拢产业,似乎早有所觉。”江涛道。
谢玉笑了笑:“你想多了,只是为备寒。”
江涛应声……
任谁看着都像是为备寒,连谢氏都收拢了产业,但他觉得不是。
大人救了汉王之子,如今又调往并州之地,其中必有关联。
大人不说自有大人的道理。
身为幕僚为主公排忧解难便是。
和大人相交这些时日,心知大人胸有沟壑,礼贤下士,行事正大。
虽大人此时仍年未过冠,却已有肱骨砥柱之相。
能遇此明主,上天终待他江涛不薄。
江涛离去时,大步而行间长摆飘逸,四周的寒气都好像回避四舍。
谢玉在后面看着,突然觉得前路未必是她以为的艰难,或许凭着头顶上的框框就这么一路平蹚过去呢。
只是好像只有她乐观。
谢伍来了,他是必须要跟她一起往并州去的。
如今府里头知道她底细的只有谢伍老夫妻两个,谢伍也直白的表示出了自己的担忧。
“家主曾言往并州去,老奴也以家主之名是从,可此次家主刚立大功,不及弱冠官封四品,日后家主位极人臣亦无不可啊!为何还是往并州?莫不是皇上知晓家主欲随汉王?”
天下是姜氏的,臣子是皇帝的,如果臣子是个小透明,谁也不会管你背后靠着谁,可皇帝看中了,臣子的背后就只能靠着皇帝,哪怕是靠着皇帝亲弟弟也是违逆。
江州谢氏太小,折腾不起。
谢玉也不好说自己其实当初想攀附的是姜晟,“谢老想多了,谢老也说皇上看重,不管皇上是否知晓,我是臣子,自当听从圣命。”谢玉道。
这话说了其实和没说一样,可就是让谢伍安心,于是通体畅快之下,行事也迅捷利落,再有江涛相助,原以为总要个把月才能收拢好的江州谢氏种种十天内就整理齐备。
除却谢玉调离,原来的江州王刺史也一同调任,不过调来的官员却是足有三人。
钱丰,新任江州刺史,谢安,王芳,新任江州司马。
看名字,谢玉没印象。
看到人,她或许就知道了。
没多久,三位大人姗姗而来。
谢玉也看清了。
谢安,四十多岁的留须男子,沉稳得当,白框。
钱丰,三十多岁,目光流转,嘴角上总噙着笑意,蓝框。
王芳,三十多岁,下巴高抬,眼神鄙睨,白框。
谢安和王芳不用说,谢氏王氏族人,钱丰是六大氏族姜谢王之外另三氏族崔,杨,钱中的钱氏。
崔,杨,钱三氏势弱,各有倾靠,钱氏大抵上就是以姜氏为尊。
显然钱丰是奉皇命而来,钱丰笑呵呵的拉过谢玉的袖子,以极其亲热的态度彰显与谢玉的熟稔,旁边的谢安都瞅了好几眼,这位钱大人和谢大人早就相识?
钱丰只低声道:“谢大人,钱某来时皇上说了,过了年再与谢大人交接府库之事,谢大人,皇上可是看重大人呢!”
历来交接府库就是官员最为头疼也是最烦心的,不管是自己这一任还是上一任多少都有亏空,皇帝也知道,所以寻常只要想找某个官员的麻烦,从府库一查,八九不离十。
皇帝给出空隙,就是给谢玉填补的机会。
谢玉也轻声回:“府库之事尽可放心。”
钱丰眼睛一亮:“早就听闻谢大人风度出尘,逸群之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哼。”旁边一声冷哼,正是王芳。
钱丰不悦:“王大人,你这是作何!”
王芳拱了拱手:“大人,谢大人固是龙章凤姿,钱大人也是一府之首,岂能就听着谢大人一席话全然尽信!”
听着是在说谢玉不是好东西,可又是在说钱丰糊涂。
钱丰眼珠子瞪的滚圆的直喘气。
一旁谢安默默摇头。
谢玉忍俊不禁。
这种人在剧集里肯定比她活的集数还少!
但既然皇帝说过了年再交接府库,那也就是说谢玉可以在江州过年。
新年的气氛是红火绚烂,虽然因为寒冬略有萧条,可江州城上空中燃放的烟花爆竹还是在望着来年的欣欣向荣,火舞耀阳。
谢玉遥望着烟花嘴角噙笑。
隔着数百里之外,同样的烟花炫目之下,姜晟抱着小狸,笑意清浅夺目。
不远处汉王府二公子姜宏脸色阴沉,身后随侍上前:“二公子不必如此生气。”
遂低语附耳。
姜宏脸色渐变,冷笑道:“好,看他到时候怎么笑的出来。”
——题外话;
新的篇章开始了,亲们,能给点儿鼓励么,么么哒!
第35章
救了王家的人
天寒地冷。
路边上的高树光秃秃的树皮都脱落了下来,地上残雪未化,寒风之中衣衫褴褛还穿着草鞋的百姓相互搀扶着踉跄奔向前方。
就在前面不远已经有数十的百姓围着。
“求求善人,给点儿吃的吧。”
“女菩萨,行行好,再没有吃的孩子就饿死了。”在一声声的哀求苦惨之中,被围的中间儿终于发出了呼喊:“我家小姐已经给了你们不少了,我们也是出门在外,我们也要吃食,你们再这么不知进退的,可是要赶你们走了!”
四周围有别着腰刀的护卫过来,刚才喊着的小丫鬟连连的撑手:“看到了没,我可是没骗你们,你们赶紧走吧,我们也要走了。”
有百姓退后,有百姓哭泣着不愿退离,孩童的哭声呜咽凄凄。
小丫鬟心生不忍,又从手边的篮子里拿出几个糕点:“这可是我家小姐的用度,给了你们我家小姐就没得吃了。”
“谢谢小姐,小姐是菩萨临世。”百姓感谢。
却还是有百姓彼此对视着目光,忽然把篮子抢了走。
“哎,啊。”小丫鬟慢一拍才反应过来,“不许抢,快把东西还回来。”